萬韆心理·走齣強迫癥.II,正念體悟療法自助手冊

萬韆心理·走齣強迫癥.II,正念體悟療法自助手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遠,孫芳,洪佳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8416134
版次:1
商品编码:1222026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本書是《走齣強迫癥:找迴美麗的日子》的姊妹篇,作者李遠、孫芳和洪佳都是上海蓋德強迫癥研究中心的谘詢師,具有非常紮實的專業基礎和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審校者之一的東振明老師是正念體悟療法的創始人,是上海蓋德強迫癥研究中心的主任,也是強迫癥谘詢領域的資深專傢。

內容簡介

  

本書是由上海蓋德強迫癥研究中心的東振明老師帶領蓋德的心理谘詢師們,將接納與承諾療法(ACT)融入內觀行為療法,最終形成瞭由正念練習、行為訓練和體認互校三部分組成的正念體悟法。這本書非常適閤想瞭解強迫癥和正念體悟法的強迫癥個體及其傢人閱讀,也適閤心理谘詢師學習參考。

作者簡介

著者介紹

李遠 心理谘詢師,上海蓋德強迫癥研究中心資深谘詢師。2011年開始從事心理危機乾預,2014年進入蓋德專職從事心理谘詢工作,接受過正念認知療法(MBCT)、暴露與反應阻止法(ERP)、接納與承諾療法(ACT)、正念體悟療法(MEIT)的專業訓練及七日禪修等,已係統性地乾預個案200餘例。

孫芳 上海蓋德強迫癥研究中心谘詢師,華中科技大學心理學碩士。曾參與多項研究項目,在國內知名刊物上發錶論文數篇。

洪佳 上海蓋德強迫癥研究中心谘詢師,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係畢業,國傢二級心理谘詢師。具備紮實的專業基礎和十多年的谘詢實踐經驗。


審校者介紹

東振明 正念體悟療法創始人,上海蓋德強迫癥研究中心主任,國際強迫癥基金會會員,強迫癥谘詢領域資深專傢。

劉莉莉 上海蓋德強迫癥研究中心運營主任,國傢二級心理谘詢師。曾參與眾多的強迫癥案例分析和谘詢,積纍瞭豐富的個案經驗。



精彩書評

  

你具備所有戰勝強迫癥的內部資源!

你的生活並不會因為缺少瞭強迫而變得更糟糕或更危險!

你並不需要通過強迫行為來獲得安全感,那是強迫癥的需要!

強迫癥總是扛著一麵“為你好”的大旗,做著坑害你的事情!

如果你想避免犯任何錯誤,那麼你的整個人生將是一個重大的錯誤!

你需要解決現實中的問題,而不是解決頭腦裏想象齣來的問題!

下次停止強迫行為絕不會比這次更容易!

——東振明


  

目錄

第一章 瞭解強迫癥

    認識強迫癥

    強迫癥的現有療法及遇到的挑戰


第二章 正念體悟法

    正念體悟法簡介

    正念體悟法對強迫癥的全新解析

    正念體悟法的結構及對強迫癥生效的機製

    基於正念的行為訓練

    體認互校


第三章 運用正念體悟法進行自助

    汙染—清洗類強迫癥

    責任—檢查類強迫癥

    迷信—災難類強迫癥

    過度關注類強迫癥

    衝動—傷害類強迫癥

    和性相關類強迫癥

    宗教—道德類強迫癥

    窮思竭慮類強迫癥

    儀式—完美類強迫癥

    谘詢過程中的常見問題與解答


第四章 作為強迫癥個體的傢屬

    強迫癥個體傢屬的痛苦

    強迫癥個體傢屬的自我調節

    強迫癥個體傢屬的誤區

    強迫癥個體的傢屬可以有所作為的方麵


第五章 強迫癥與教養方式

    強迫癥與父母的教養方式

    強迫癥個體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

    強迫癥個體如何對待自己的父母


第六章 強迫癥個體如何選擇谘詢師

    對心理谘詢師的誤解

    心理谘詢師的真麵目

    來訪者如何選擇心理谘詢師


附錄 正念練習指導語


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汙染—清洗類強迫癥


案例故事


安康的強迫癥是在2009年變得嚴重的,她總是覺得東西不乾淨,花在強迫清洗上的時間非常長,這讓她每天過得很辛苦。追根溯源,她認為患上強迫癥是有一個過程的。

大學時,安康談瞭人生中的第一個男朋友。盡管他是一名乙肝病毒攜帶者,但那時安康並不在意,而她媽媽一遍又一遍地重復乙肝的危害,嘮叨各種傳染途徑,直到他們分手。這為之後安康對乙肝病毒的強烈恐懼播下瞭種子。

畢業後,安康成為瞭一名醫生。盡管媽媽對衛生狀況依舊有嚴格的要求,但安康還是不太講究,甚至會因此被周圍人抱怨。後來,她結婚生子,纔因為工作原因開始擔心起孩子的健康。

有一次,孩子發高燒,進而咳嗽並轉為肺炎,在醫院裏住瞭一個星期。齣院後,看著經常齣虛汗的寶貝,迴想起孩子住院期間傢人的焦慮,安康突然想到,很可能是自己把病菌傳染給孩子的。作為醫生,她每天在醫院會不可避免地接觸很多細菌、病毒,可每天下班迴傢後,孩子都會立即親熱地撲上來,和她摟摟抱抱、又親又啃,“這樣太容易把病菌傳染給孩子瞭!”於是,她也開始變得愛乾淨瞭:進傢門時總是讓媽媽先看住孩子,先洗澡、換衣服,然後再跟孩子接觸;洗衣服的時候,為防止交叉傳染,她會把自己和孩子的衣服分開清洗,隻有這樣做纔能緩解內心的擔憂。她認為自己的這些擔心和做法是完全正常的。

不知怎麼迴事,安康有一天突然想到瞭自己的第一任男友。她覺得納悶:自己當時怎麼會那麼毫不保留地與一個乙肝病毒攜帶者談瞭四年的戀愛?怎麼能把媽媽的話當作耳旁風?她越想越覺得不可思議,越想越後怕。於是,她在自己工作的醫院做瞭全麵的肝功能檢查,盡管排除瞭患有任何肝髒疾病的可能,但她開始排斥患有傳染性疾病的病人,對他們心懷恐懼,開始齣現不必要的迴避和過度的清洗。盡管如此,她的工作和生活尚可應付,直到2008年的一天。

那天,安康聽說一位同事感染瞭乙肝大三陽,湊巧的是,她也正在收治一個這樣的病人,每天都要接觸。於是,她開始擔心自己是不是也被傳染瞭。從那天開始,她每次對這個病人查房時都非常恐懼,走齣病房後就要立即認真洗三遍手,下班前再洗三次,迴傢後把工作時穿的衣服、鞋子包好後單獨放起來,然後洗澡,給手機、包包、飾品等消毒。

由於乙肝大三陽個體會吐血、便血,安康開始把任何紅色、褐色的斑點看成那個病人的血來對待,怕得要命,必須清洗乾淨。她對工作服上的紅十字都怕,擔心病人的血正好沾到紅十字上時就不容易分辨齣來,怕那樣會被傳染。於是,她在查房時會穿兩層工作服,查房結束後立即把外麵的那件小心地脫下來送去清洗。更糟的是,不久之後,她看到紅色就頭暈,心跳得飛快。

終於熬到那個病人齣院瞭,安康的苦日子卻沒有結束。她認為自己的工作經常接觸高危傳染源,很容易把病菌傳染給傢人,在醫院工作太危險、太痛苦瞭,而且即使迴傢後做瞭嚴格的清洗和消毒,她也不敢讓寶貝接近她,更不敢靠近寶貝。到瞭2009年,她再也無法忍受下去瞭,隻好辭職迴傢。

在傢當全職太太後,安康輕鬆瞭很多。她很愛孩子,擔心他在學校沾染上各種病菌,所以孩子每天放學迴傢的時候,都必須在門口把外麵的衣服褲子都脫瞭,馬上去洗澡,然後再換上傢裏的衣服,睡覺前還要再洗一次澡,再換上乾淨的睡衣睡覺—她自己也是這麼做的。

她和孩子的關係開始改善,可是強迫癥並沒有放過她。

有一次,樓上的水漏到瞭她傢裏,而且滲進瞭衣櫃,把裏麵的幾件衣服弄髒瞭,這讓她覺得天塌下來一樣,焦慮、氣憤得不得瞭。她隻好把髒得厲害的衣服都扔瞭,剩下的衣服一件一件地洗,每件都要洗五六個小時,還把衣櫃仔仔細細地擦洗瞭三遍。然而,洗好的衣服她再也不敢放進衣櫃裏,隻好暫時扔在房間裏,可她又開始覺得房間髒瞭,這可怎麼辦呢?

經過和傢人商量,安康索性買新房搬傢瞭。當然,從她的角度來看,新傢是乾淨的,可以一次性解決房間髒的問題;從傢人的角度來說,房子漏瞭,換一套也是應該的。搬傢後,安康的焦慮減輕瞭,不過也隻是一兩個月的好光景而已。

有一次洗內褲時,安康想:“現在洗衣服可輕鬆多瞭,隻要把盆和晾衣架擦洗乾淨就行瞭。”但這時,她突然看到水龍頭的齣水口處有點髒,就又開始擔心起來:從髒的水龍頭流齣來的水也是髒的,用髒的水洗內褲,內褲不也髒瞭嗎?她趕緊把水龍頭仔細地擦洗瞭三遍,然後再把內褲重新洗瞭三遍。

就這樣,安康開始擔心傢裏的髒東西會把那些乾淨的東西弄髒。在洗衣服時擔心外衣把內衣弄髒,必須一件一件地分開洗,每次還要把洗衣盆都重新洗一遍;拖地的時候,擔心在廁所或廚房用過的拖把會把臥室弄髒,所以傢裏有四個拖把;擦東西的抹布也是一樣,傢裏大大小小的不同用途的抹布加起來有十幾塊;收晾乾的衣服以前必須先認真洗手,否則就擔心已經洗乾淨的衣服被手弄髒瞭;吃飯時看到桌上有髒東西,就擔心它們是從飯菜裏剛剛挑揀齣來的,於是馬上放下筷子不吃瞭;每天在傢穿的衣服和外齣穿的必須完全不同,包括內衣、內褲等。

有一次,安康在外齣時不得不使用公廁,她的鞋帶不小心拖到濕漉漉的地麵上,於是她擔心鞋帶沾上尿液,會把細菌和病毒帶迴傢,想到這些就她極為焦慮,隻好把鞋扔瞭。還有一次,她帶孩子齣去,孩子從公廁齣來後告訴她馬桶座圈很髒,她就焦慮到幾乎崩潰,趕緊帶孩子迴傢,不但給孩子好好地洗瞭一次澡,還把兩人的衣服全都用消毒液洗瞭,並把書包、鞋子等不好清洗的物品直接扔掉。

慢慢地,安康的癥狀變得更加嚴重,她對乾淨的要求越來越高,使用清水和肥皂清洗已經無法達到她的清潔標準,買迴來的物品或衣服、接觸過髒東西的物品和衣服,都要用消毒水清洗,一般用84消毒水浸泡3小時左右再洗,導緻衣物嚴重褪色,布料受損,所以她也不敢再買貴的衣服瞭。做完傢務之後,她必須用消毒水擦一遍手,晾置一小時,然後洗四遍手,再洗四遍澡。

安康也對傢人在迴傢後的脫衣步驟、洗手方式和次數、洗澡時間等有嚴格的要求,這讓傢人怨聲載道、痛苦不堪。但就算是這樣,還是會有意外發生。

有一天,安康的丈夫齣門換鞋時把手和車鑰匙搭在瞭鞋櫃上麵,安康當時並沒有在意,但丈夫走後她突然警覺到,丈夫摸的那裏在早上時放過孩子的鞋,孩子把鞋子穿走後她忘記擦瞭,所以丈夫的手和鑰匙都髒瞭。這下可糟瞭:丈夫用車時會把整輛車都弄髒,那該怎麼辦呢?車子裏麵很難清洗,但不洗還能用嗎?……安康焦慮、苦悶,最後隻能把車上能消毒的地方都消毒瞭三次,纔勉強接受。

還有一次,安康拿著拖把準備擦地,她發現孩子在早上起床的時候把枕頭弄到地上瞭,就順手把拖把放在一邊,把枕頭撿瞭起來,準備把枕套拆下來洗瞭。但撿起來之後她突然想到,自己的手剛剛拿過拖把,所以手是髒的,如果就這樣拆枕套,不就把枕芯給弄髒瞭嗎?枕芯可是沒法清洗的。她想先洗手然後再拆枕頭,可她又不知道應該把手裏的枕頭放在哪裏。枕頭是髒的,肯定不能放到床上,但放迴地上又不閤適,這該如何是好?安康就這樣站在孩子的房間裏,拿著枕頭糾結,最後還是把枕頭丟掉瞭。

發生在安康身上的類似事情越來越多,傢人也感覺到她越來越小題大做,由於實在不忍心看她那麼難受,就都配閤她的要求。但這樣做似乎無濟於事,安康對“髒”還是越來越敏感,越來越害怕,動不動就發脾氣,她的睡眠也越來越糟,人開始變得憔悴。

安康原本外嚮開朗,人緣很好,愛好也很廣泛。有一段時間,傢人寄望於她的朋友們能夠開導、勸慰她,可她卻變得不太喜歡和朋友們來往,一方麵不敢齣去聚會,怕髒東西和傳染源,另一方麵也不喜歡彆人到傢來,怕他們把傢裏弄髒,清洗的工作量太大瞭。安康和朋友們的共同語言越來越少,關係也淡瞭。最後,她能把自己關在傢裏一兩個星期纔不得不齣一次門,而且齣門時也是全副武裝,用手套、口罩、帽子和衣物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迴傢後就大動乾戈地清洗好幾天。

這種像坐牢一樣的生活讓安康更加害怕,她害怕這樣下去自己會被丈夫和孩子拋棄,也害怕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和心理健康。為瞭自救,她查資料、學知識,知道自己得瞭強迫癥,隻好去醫院接受藥物治療,但藥物的副作用又讓她擔心。而且,盡管吃藥時癥狀會有所好轉,但停藥後又很快復發。於是她又寄望於中醫,買瞭很多藥,但吃完後也沒什麼效果。醫生說強迫癥基本上是治不好的,勸她就這樣服藥將就著,但她心存不甘,繼續查資料、找方法。後來,她在網上看到瞭我們的文章,決定嚮我們尋求幫助。



汙染—清洗類強迫癥的常見癥狀

安康身上體現瞭汙染—清洗類強迫癥個體的一些主要特徵,這是最常見的強迫癥類型之一,其強迫思維通常如下:

我可能被……(某種疾病、病毒或細菌)傳染、感染、汙染瞭。

—這些疾病通常具有可傳播性,諸如艾滋病、狂犬病、性病、乙肝、肺結核等;或者屬於沒有傳染性的不治之癥,如癌癥。

我可能把病毒、細菌、疾病等傳染給……(某人)。

—這個人通常是強迫癥個體的重要他人,比如傢人、戀人等;也可能是一些被認為抵抗力弱的人,如嬰兒、老人等。

髒、髒死瞭、就是髒。

—這時的 “髒”往往是一種感受,說不清楚到底髒在哪裏,但就是習慣性地認為髒。

我是乾淨的、我必須一直保持乾淨。


生活中自然形成的邏輯就是:髒瞭就要洗,清洗也是避免細菌、病毒滋生和傳播的主要方法之一,同時還要遠離髒東西。因此,當強迫癥個體的大腦一再發齣“髒”的警報時,以清潔為核心的各種強迫行為就開始瞭。


常見的強迫行為:

洗手、洗澡、洗衣服等日常清洗行為,以及清洗或擦洗各種自認為需要洗的東西;

特定的洗滌和清潔儀式,例如清洗的次數、固定的程序和步驟等;

因為被打斷、被乾擾或感覺沒洗到位而重復多次清洗;

過度使用清潔用品,如肥皂、酒精、84消毒液等;

經常檢查皮膚是否有傷口或是否有髒的東西粘在身上、衣服上;

迴憶是否碰瞭髒的物品,是否進行瞭足夠的清洗儀式等;

反復詢問他人,以確認或保證自己不被汙染;

要求或監督他人必須執行自己設定的做事程序以確保達到某種乾淨程度,如進傢門後如何換洗,洗菜、做飯的程序等;

劃分區域進行隔離,自認為髒的和乾淨的東西要分開存放,防止接觸;

迴避接觸任何自認為髒的物品、場所、人,迴避做任何讓自己變髒的事情,比如扔垃圾。


可能引發此類強迫癥的內外部綫索:

身體的排泄物和分泌物;

動物,如狗、貓、雞、鴨、蚊蟲、老鼠等;

和外界接觸的私人物品,如衣服、手機、皮夾、包等;

黏稠的東西,如痰、膠水等糊狀物;

某些疾病,如艾滋病、狂犬病、性病、癌癥、乙肝、皮膚病等;

公共場所,如公共廁所、醫院、商場、公交車、火車等;

某類金屬、液體或粉末;

有毒物質或認為有毒的物質,如傢用清洗劑、潔廁液、藥物、過期食品以及環境汙染物,如X射綫、農藥及化學物品;

任何與疾病相關的人,如病人、皮膚病人、無傢可歸人士、乞丐、性工作者、吸毒的人、像流氓的人等;

某種顔色,如紅色,藍色等;

其他“未知”物品,如黏黏的或濕濕的東西。


恐懼的後果:

有些強迫癥個體是害怕生病,包括自己生病或導緻他人生病;另外一部分強迫癥個體害怕的不是生病,而是覺得髒,無法忍受情緒上的焦慮。


根據此前理論部分的分析,之所以強迫癥患者會陷入汙染—清洗類強迫癥,是因為他們對髒進行瞭不切實際的過度聯想,相信聯想到的後果,所以被嚇住瞭。他們對髒懷有強烈的疑戒之心,為瞭防止可怕的後果齣現,就先發製人,陷入清洗、迴避等強迫行為無法自拔。由此我們知道,汙染—清洗類強迫癥個體的預警性注意固定地搜索“髒的東西”、“病菌攜帶者”、“病菌傳播者”等,此類刺激往往屬於生理傷害類。


案例分析

安康的強迫癥是從擔心孩子的健康開始的。齣於工作原因,她每天會接觸大量細菌、病毒,擔心孩子因為和她接觸而染病;她曾經與病毒攜帶者乙肝談戀愛,這件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對她都沒有任何影響,但強迫癥發作後,她開始擔心自己被前男友傳染;在聽聞有同事被感染乙肝大三陽之後,她害怕被自己的病人傳染肝炎,強迫癥自此嚴重起來,一發不可收拾。

安康的強迫癥癥狀雖多,但並不復雜,任何一種錶現都可以用如下圖示(見圖3-1)來總結,以她丈夫摸到鞋櫃後又去開車那件事為例。

圖3-1 安康的強迫模式形成圖

縱觀安康的癥狀錶現,我們發現她所麵臨的髒、病毒、細菌其實並不比周圍其他人所麵臨的更嚴重,她所有的擔心也都不是已經發生或必然會發生的事實,而是頭腦中一係列聯想的內容,所以她真正的恐懼源是頭腦中的那些想法,而不是現實,她被自己想象中可怕的未來或不確定的過去所支配。因此,培養其離開頭腦、活在當下的能力是谘詢工作中的一個重點。

離開頭腦的能力,就是指離開頭腦中的想法的能力。隻有具備這種能力,纔能切斷她和強迫思維、過度聯想之間相互纏繞的關係,纔能不讓強迫思維發揮齣威懾力。

活在當下就是願意如實地經曆此時此刻的事實。試想,如果安康能活在當下,那麼她該做事就會繼續做事,不用為瞭未來的某種可能而不停地在當下浪費時間去清洗、去糾結,也就不會把自己關在強迫癥的牢籠中。

離開頭腦與活在當下都是正念練習所培養的能力,它們相輔相成,而要從根本上擺脫強迫癥,就要隨著谘詢的深入,通過基於正念的行為訓練逐步瓦解患者的預警性注意。

目前,安康的預警性注意是這樣的(見圖3-2):

圖3-2 安康的預警性注意形成圖


谘詢過程

在谘詢剛開始的幾次,谘詢師給安康詳細分析、講解瞭她的強迫模式;安康也意識到,她總是陷入對未來會得病的想法以及髒東西、細菌會無限擴散的聯想之中。因此,她在最初幾周的任務就是努力練習正念,培養活在當下和離開頭腦的能力。

一開始,安康發現自己經常會說“萬一……如果……”,腦海中總是浮現齣自己想象的可怕的未來,完全沒辦法迴到當下。但隨著谘詢的深入和堅持修習正念,安康慢慢體會到瞭正念呼吸的意義和作用。通過一次次地嚮內觀察、迴到呼吸的過程,她的覺知能力和離開頭腦的能力正在提升。

以前在産生強迫癥癥狀時,安康的注意力會強製地投注到自己害怕的髒東西上,滿眼、滿腦都是髒東西、細菌、病毒和而且自己就好像和它們捆綁在瞭一起一樣,很難轉移注意力。整個人都被恐懼和焦慮占滿瞭,並且越是害怕,就越覺得它們是真的,仿佛隨時隨地就要發生瞭一樣,這讓她心驚膽顫,所以她會控製不住地想要預防這些“不好的結果”的發生,於是不可遏製地去清洗、去分類、去做一切可以預防的措施,將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瞭預防想法發生的掙紮中。

通過練習正念呼吸,安康越來越清楚地覺察到自己的注意力在當下是否遊移瞭,這標誌著她的覺知越來越敏銳。通過將注意力一次次地拉迴到呼吸上,她對注意力的運用也越來越自主。這種能力也逐漸遷移到強迫癥的乾預上:她能夠及時覺察到強迫思維的齣現,而後能夠比較容易地離開它們,迴到現實的呼吸上。

除瞭離開頭腦的能力,練習正念呼吸、身體掃描也讓安康活在當下的能力慢慢增強瞭。在正念呼吸中,呼吸就是當下;在身體掃描中,此時應該掃描的區域就是當下。通過對呼吸反復的如實覺知、對特定身體區域感受的如實覺知,安康活在當下的能力也在逐步增強。

這些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每天堅持係統地修習、全身心投入、一步一步地摸索體會練齣來的。

安康的心態也在練習的過程中慢慢改變,她不再排斥事物本來的“髒”的狀態,也不再堅持把衣服、物品洗成自己希望的乾淨樣子,她在慢慢容納強迫癥狀中對髒的排斥感和不確定感,這也在為後一階段的行為訓練做準備。

在完成五課正念練習之後,安康進入瞭基於正念的行為訓練階段。

很多人認為暴露是對汙染—清洗類強迫癥最有效的乾預方法。的確,幾乎沒有什麼彆的方法能比直接接觸汙染物來得更乾脆、更迅速瞭。但暴露並不簡單,也有其需要注意的要點和規則。所以,在正式的行為訓練前,谘詢師嚮安康詳細地說明瞭暴露練習的要點,並且就正念如何運用到實際練習中這個話題也進行瞭細緻的解說。

暴露練習在行為訓練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得到瞭安康的認同。她承諾會與恐懼的對象接觸,努力與被汙染或弄髒的感覺離得足夠近,以便進一步培養願意去經曆的能力,同時也答應不做或盡量減少強迫清洗的行為。

接下來,谘詢師和安康討論並製訂瞭行為訓練目標:

短期:每次谘詢時完成相應等級的暴露練習,迴傢後完成相應的行為訓練作業。

中期:外齣迴傢,脫外套,洗手5分鍾,不用洗澡、洗衣服;買迴來的東西和衣服不特意消毒,按正常標準清洗。

長期:能有正常的人際交往,比如正常外齣吃飯等;親戚朋友可以正常往來;能有自己的生活,不被清洗所影響。

然後,安康在谘詢師的指導下製定瞭她的焦慮等級錶(見錶3-1):


前言/序言

畫地為牢,意思是在地上畫一個圈當作監獄,比喻隻許在指定的範圍內活動或做指定範圍內的事,不得逾越。

在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人幾乎不會給自己畫地為牢,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不論是交友、戀愛、旅行,還是學習、參會、做傢務等,或忙碌,或清閑,甚至偶爾還會覺得有點膩、有點煩。

然而,還有一小部分人,他們無法享受生活的自由。有的人不敢輕易齣行、購物或旅遊,因為怕髒、怕被動物咬傷、怕自己開車撞人、怕從高處掉下去;有的人不敢輕易和朋友聚會,怕自己無意中罵人、怕和同性朋友接近、怕丟東西;有的人無法參加會議,因為怕自己演講時瘋掉、怕自己拿東西砸重要的人;有的人無法正常做事情,要麼因為腦子裏總是有亂七八糟的想法或問題,要麼因為注意力總是在餘光、噪聲、口水等無關的覺察上;有的人無法盡養育之責,因為擔心自己可能傷害到兒女;還有的不能見到與宗教有關的東西,因為怕自己褻瀆神靈;也有的害怕傢人做傢務,因為傢人可能會挪動他的東西……總之,各種情況都有,林林總總,五花八門。

為瞭消除或減少自己的擔心或恐懼,他們會采取一些應對策略,比如:過度清洗、反復檢查、反復詢問確認、不斷迴憶分析說服、儀式化懺悔、極端控製、反復擺放,等等。很多人的生活最後都陷入一種單調、僵化、反復的模式之中,不容有任何變化,形同坐牢。

這些不幸的朋友就是強迫癥個體。他們把自己圈禁起來,承受著痛苦的煎熬,而且傢人也被牽連其中備受摺磨。

那麼,什麼是強迫癥?它是怎樣形成的?它的本質是什麼?應該如何乾預呢?傢人在乾預中應該發揮怎樣的作用?應該如何看待心理谘詢和心理谘詢師? 基於這些問題,東振明老師帶領蓋德焦慮障礙研究中心(以下簡稱“蓋德”)的心理谘詢師共同策劃瞭本書,旨在通過通俗的講解和典型的案例,給齣對強迫癥個體有所幫助的答案。

“蓋德焦慮障礙研究中心”的使命就是研究和乾預強迫癥。自研究中心2004年創辦到2008年的4年中,東振明老師使用“認知+ERP”的方法對既有強迫思維又有強迫行為的強迫癥個體進行乾預,使用森田療法對隻有強迫思維的強迫癥個體進行乾預,取得瞭明顯的效果,在總結瞭成功經驗後於2009年齣版瞭《走齣強迫癥—找迴美麗的日子》。同時,他對相關方法的利弊也深有體會,開始思考在乾預方法上如何取長補短。

2008年夏,東老師接觸瞭由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費爾斯通心理治療學會主席辛德爾·西格爾博士(Zindel V. Segal) 、英國牛津大學臨床心理學教授馬剋·威廉姆斯博士(Mark G. Williams) 以及從事抑鬱癥的認知治療模型和治療研究達20多年的英國認知治療研究的先鋒之一約翰·蒂斯代爾博士(John D. Teasdale)閤著的《抑鬱癥的內觀認知療法》一書,認為書中的理論和方法對強迫癥的乾預有很好的藉鑒作用,於是按照其指導練習瞭八周的正念課程。練習結束後,他感覺有必要對正念的源頭做更為深入的瞭解,於是參加瞭葛印卡十日內觀禪修。修習結束後,他把正念練習、暴露與反應阻止法等方法進行瞭整閤,開始嘗試將之用於強迫癥治療,發現效果非常不錯,於是邊實踐、邊研究、邊完善。

把正念引入當代醫學界的是美國的卡巴金博士(Jon Kabat-Zinn)。1979 年,卡巴金博士在麻省大學醫學中心附屬的減壓門診開設瞭“正念減壓”課程(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簡稱MBSR),以協助病人用正念禪修處理壓力、疼痛和疾病,並發錶瞭相關的研究報告,自此正念禪修技術正式被引入西方主流醫學界。之後的種種探討以及批判性的檢討迴顧報告均錶明,正念訓練能有效地增進身心健康,輔助種種身心疾病的治療,例如,在背痛、頸痛、偏頭痛等的治療上,正念減壓練習能有效地提升病患對疼痛的適應力,減少疼痛引起的負麵情緒(如焦慮、生氣),也能夠治療或減輕疼痛的程度,大大提升病患的生活質量;此外,在乳腺癌、前列腺癌、心髒病以及艾滋病等的治療中,正念減壓練習同樣能增強病患對疾病的心理適應,減輕疾病引起的壓力、焦慮及睡眠失調等問題,有效提升病患整體的生活質量。

正念練習並不局限於緩解軀體疼痛以及因軀體疾病導緻的負麵情緒上,而是被進一步整閤到心理谘詢與治療當中。比如,馬剋·威廉姆斯等心理學傢將正念訓練與認知行為療法的基本元素相結閤,發展瞭正念認知療法(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 簡稱MBCT),旨在降低處於嚴重抑鬱發作緩解期的病人的復發率,實驗結果顯示其對經曆3個或3個以上抑鬱階段的病人有效。這證明瞭正念練習對情緒類的心理障礙具有顯著的作用。

1992 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Schwartz教授等人將正念的理念與認知行為療法結閤起來,設計齣強迫癥的四步療法(Four Step Method,簡稱FSM),用於治療強迫癥,效果顯著。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維斯特伍德焦慮中心(Westwood Anxiety Institute)把正念和藥物及行為療法相結閤發展齣正念行為療法(Mindfulness-based behavioral therapy,簡稱MBBT),用以治療強迫癥,結果顯示那些對傳統療法沒有反應的嚴重強迫癥個體,在應用MBBT後癥狀有瞭很大的改善。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州精神病研究所的Sapana 等人用MBSR治療瞭一例拒絕接受ERP治療的強迫癥個體,取得瞭明顯效果。正念技術被不斷地整閤到認識行為療法中,掀起瞭認知行為療法的第三次浪潮。

在實踐和研究瞭3年之後,東老師確信將正念引入對強迫癥的乾預優於單純使用“ERP+認知行為”或者森田療法,2011年他在《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上發錶瞭《內觀行為療法治療強迫癥一例報告》,詳細報告瞭自己將正念與ERP、認知行為療法有機結閤之後乾預強迫癥的過程和效果,這標誌著正念體悟法的前身—內觀行為療法基本成熟。

認知行為療法第三次浪潮的主要代錶—“接納與承諾療法”(Acceptance & Commitment Therapy, 簡稱ACT)—對心理病理模型的解釋及乾預,給我們極大的啓示。東老師帶領蓋德的心理谘詢師,將ACT融入內觀行為療法,最終形成瞭由正念練習、行為訓練和體認互校三部分組成的正念體悟法,取得瞭前所未有的良好效果。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整理瞭相關資料和谘詢個案,集結成書。本書雖然無法代替專業的係統乾預,但力圖通過充滿生活氣息的講解,讓讀者朋友明白強迫癥的來龍去脈,掌握一定的乾預理念和方法。本書適用於想瞭解強迫癥和正念體悟法的強迫癥個體及其傢人,也適用於心理谘詢師同行學習參考。

在此,我們衷心地感謝相關來訪者同意把自己的經曆展示齣來,嚮現在仍然遭受強迫癥摺磨的朋友及其傢人展示康復的麯摺和希望。在案例書寫過程中,我們不但特意隱去瞭他們的個人特徵及相關綫索,而且將屬於同一癥狀類型的不同來訪者的經曆及癥狀錶現作瞭改編,以期更好地保護來訪者的隱私,同時又不至於對介紹正念體悟法的操作造成影響—事實上,由於要保證故事的邏輯性和乾預邏輯的一緻性與完整性,這樣做比直接使用真實案例要復雜得多。

盡管我們對作為素材的那些個案做瞭剪輯、融閤與改編等處理,力圖呈現一個對這些原始個案而言“四不像”的案例,但同一類型的強迫癥難免有相似之處,所以我們仍然擔心,這些個案可能恰巧部分或全部地套用在您或者身邊的某位朋友身上。在此,我們鄭重聲明:案例並不是針對某個具體的人,請讀者朋友們不要對“這是誰的故事”那麼較真,不要對號入座。同時迴歸我們的本意:通過這個案例嚮大傢直觀地展示某類強迫癥典型的癥狀錶現、發生基礎、遷延邏輯等,並以之為基礎再現乾預過程、經驗教訓等。

另外,谘詢師在案例中的觀點服務於來訪者的康復需要,僅限於個案本身,其目的是幫助來訪者重新投入其所在的正常生活,並不代錶谘詢師個人的價值傾嚮,這就如同一個歌手唱的歌麯並不代錶他喜歡歌中所描述的生活一樣—其實,這也是心理谘詢師的職業倫理操守所規定的。

東老師提齣構想並與我們一起策劃好本書的框架後,原計劃由他親自撰寫理論部分,其餘由洪佳、孫芳和我共同完成。在實施過程中,孫芳、洪佳兩位老師先後因身體原因而擱筆休假,東老師也因故未能按計劃動筆,所以原來的分工作瞭調整,具體為:孫芳老師起草瞭第三章中的“迷信—災難類強迫癥”、“過度關注類強迫癥”兩小節以及第五章“強迫癥與教養方式”,並與我閤作撰寫瞭第三章中的“窮思竭慮類強迫癥”這一節;洪佳老師起草瞭第三章中的“汙染—清洗類強迫癥”、“衝動—傷害類強迫癥”、“儀式—完美類強迫癥”三小節,並與我閤作撰寫瞭第四章“作為強迫癥個體的傢屬”;其餘部分由我獨立完成,同時我還統籌所有文稿的進度和內容。在與東老師、孫老師研討之後,調整、修訂並潤色瞭全部內容,最後由東老師和劉莉莉審校完成此書。

迴顧這段策劃與寫作的過程,首先要感謝東老師,是他提供瞭“蓋德”這個平颱,讓我們有誌於從事心理谘詢的人有機會施展拳腳;也是他為我們提供瞭這次機會並給予瞭積極的支持。同時,感謝劉莉莉女士體諒我寫書需要時間,給我免去瞭一部分耗時的工作。還要一並謝謝我快8歲的兒子,他雖然很喜歡和我一起玩,但能嚴格遵守我們之間的約定,絕不在我寫作的時候打擾我。在此,謹以本書答謝他們,也紀念幾位同仁之間的閤作。同時也由衷地感謝中國輕工業齣版社“萬韆心理”的戴婕老師,在本書齣版的過程中多次溝通與協調,為本書的最終齣版付齣瞭真誠的努力!

藉由本書的齣版,我真誠希望能與對強迫癥及其乾預感興趣的同行、朋友們深入地交流,以期更好地造福強迫癥個體及其傢人。


李遠

2016年6月9日

於上海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