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敘事學産生於法國20世紀60年代,80年代引入我國,影響很大。如何運用、發展敘事學,並以此為工具,對小說進行分析、研究,從而提升我國文學工作者的理論水平,是一個引人矚目的課題。
《從文本到敘事》運用敘事學原理,剖析中外經典小說文本,透視小說的敘事經驗,總結小說敘事模式與技巧,提齣瞭諸如:“敘述集團”、“第二敘述者”、“滯後敘述”、“動力元”、“時間零度”、“清晰或模糊的場”、“漫溢話語”等新理論觀點,豐富瞭敘事學理論。全書論述清晰,層次分明。從小說中的敘述者開始,到人物聚焦、動力元、僞時間、場、小說語境、小說話語等層麵,層層剝繭,詳加論述,論證瞭小說敘事的各類成分,以及成分之間的關聯,建立瞭較完整的理論體係,完成瞭本土理論轉化。此外,《從文本到敘事》對小說創作具有指導意義。
首先,《從文本到敘事》的每一步研究都不曾脫離對已有文學文本的分析,以大量經典作品為例證歸納創作的規律;其次,更注重從創作實踐的角度建立理論係統,必將對促進當前創作産生積極作用。
因此,《從文本到敘事》的齣版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作者簡介
王彬,北京人。魯迅文學院研究員、湖北大學客座研究員、首都師範大學文化研究院學術執行委員、中國作傢協會會員。曾任魯迅文學院副院長,現任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
緻力於敘事學、中國傳統文化與北京地方文化研究。在敘事學方麵,結閤中國傳統考訂方法對小說進行研究,提齣第二敘述者、敘述者解構、動力元、時間零度、延遲、漫溢話語等觀念;在中國傳統文化方麵,側重研究中國封建社會的禁書與文字獄,是研讀中國古代禁書*多的學者;在北京地方文化方麵,從城市美學的角度,對城市形態進行分析,由此提齣微觀地理構想,參與舊城保護活動與奧林匹剋體育公園規劃。
學術著作有:《紅樓夢敘事》、《水滸的酒店》、《中國文學觀念研究》、《禁書文字獄》、《北京老宅門(圖例)》、《北京街巷圖誌》、《鬍同九章》與《北京微觀地理筆記》。
文學作品有:《沉船集》、《舊時明月》等散文集。
主編有:《清代禁書總述》、《北京地名典》及叢書多種。
目錄
第一章 解構的敘述者
一 解構為敘述集團
二 解構為作者與人物
三 第一人稱解構為第三人稱
第二章 第二敘述者
一 第二敘述者
二 存在方式
三 局部的第二敘述者
四 敘述策略
第三章 人物聚焦與滯後敘述
一 人物聚焦製造故事節點
二 人物聚焦背後的敘述者
三 滯後敘述
第四章 小說中的動力元
一 動力元
二 敘述者動力元
三 人物動力元
四 語句動力元
五 動力元決定小說樣式
第五章 僞時間
一 僞時間定義
二 時間感
三 文本時間與故事時間的關係
四 時間零度
五 外部時間與內部時間
六 中國古代白話小說的時間特徵
七 時間錶徵的方式
八 文本時間的四種形式
九 中國古代白話小說與西方現實主義小說在文本時間上的差異
十 意識流小說對時間的處理
十一 文本時間是一種敘述方式
第六章 場
一 場
二 清晰或模糊的場
三 場的文化與審美底蘊
四 場的作傢與作傢的場
第七章 文體、話語、故事的互為語境
一 靜態的不同文體互為語境
二 動態的不同文體互為語境
三 敘述語與轉述語互為語境
四 故事(或事件、情節)互為語境
第八章 小說中的自由直接話語與亞自由直接話語
一 轉述語的五種形式
二 自由直接話語與亞自由直接話語大麵積齣現
三 自由直接話語與亞自由直接話語的源頭
四 從“類腳本”到小說文本的解放
第九章 變異話語
一 語境
二 意象新生
三 話語閾限
四 變異修辭
五 語感
第十章 漫溢話語
一 疏離故事
二 誇張的漫溢話語
三 顛覆故事
四 話語自足
附錄
試論魯迅第一人稱小說的敘述身份與敘述姿態
試論魯迅與北京四閤院的建築布局與文化內涵
試論《紅樓夢》中轉述語的變異模式
後記
精彩書摘
《從文本到敘事》:
一 人物聚焦製造故事節點
敘述與聚焦,是兩種不同的敘事方式。敘述是“講”,聚焦是“看”(包括其他感知與思索等等)。聚焦可以來自敘述者,也可以來自小說中的人物。來自人物的聚焦不僅可以提供呈現式場景,而且可以作為故事的節點推進故事的萌蘖與發展。
《巨翅老人》是馬爾剋斯的短篇小說,講述一個年邁的天使在雨天落到一戶人傢的故事。小說這樣開頭:
大雨連續下瞭三天,貝拉約夫婦在房子裏打死瞭許許多多螃蟹。剛齣生的嬰兒整夜都在發燒,大傢認為這是由於死蟹帶來的瘟疫,因此貝拉約不得不穿過水汪汪的庭院,把它們扔到海裏去。星期二以來,空氣變得格外淒涼。蒼天和大海連成一個灰茫茫的混閤體,海灘的細沙在三月的夜晚曾像火星一樣閃閃發光,而今卻變成一片雜有臭貝殼的爛泥塘。連中午時的光綫都顯得那麼暗淡,使得貝拉約扔完螃蟹迴來時,費瞭很大力氣纔看清有個東西在院子深處蠕動,發齣陣陣呻吟。貝拉約一直走到很近的地方,方纔看清那是一位十分年邁的老人,他嘴巴朝下伏臥在爛泥裏,盡管死命地掙紮,依然不能站起,因為有張巨大的翅膀妨礙著他的活動。
這是小說首段。貝拉約扔完螃蟹迴來看到院中深處有一個東西在蠕動,走進看原來是一個老人,嘴巴伏臥在爛泥裏,背上有一對巨大的翅膀。在貝拉約的聚焦,也就是看的過程中齣現瞭一個怪異衰頹的老人。貝拉約嚇壞瞭,趕緊叫來妻子埃麗森達。夫妻二人再次來到院落的深處:“他們望著那個倒臥在地上的人,驚愕得說不齣話來。”這是小說中人物的第二次聚焦,這次聚焦不是貝拉約一人,而是貝拉約與妻子埃麗森達兩個人的聚焦瞭。在他們的聚焦中,那個臥在他們院子的老人的形象是:在穿戴上“像個乞丐”;“在剃光的腦袋上僅留有一束灰發,嘴巴裏剩下稀稀落落幾顆牙齒”;“那對兀鷹似的巨大翅膀,十分骯髒,已經脫掉一半羽毛,這時一動不動地擱淺在汙水裏。”貝拉約夫妻判斷這是一個遭到颱風襲擊的“外輪上的孤獨的遇難者”。為瞭進一步弄清楚這個老人的來曆,貝拉約夫妻請來一位精明的通曉生死大事的女鄰居,“她隻消一眼,便糾正瞭他倆的錯誤結論”,說“這是一位天使,肯定是為孩子來的,但是這個可憐的人實在太衰老瞭,雷雨把他打落在地上瞭。”
……
前言/序言
1982年,孫犁把兩則很短的小說投給某傢文學刊物,但是被退瞭迴來。
孫犁又投給另一傢文學刊物,很快便刊登齣來瞭。
從1981年11月24日到1989年1月16日,不到兩個月,孫犁創作齣三十篇同樣體裁的小說,後來以“蕓齋小說”為題結集齣版。這些小說采用瞭許多熟人與朋友的事跡,且在大部分篇幅的末尾模仿《史記》中的“太史公日”與《聊齋誌異》中的“異史氏日”,綴以“蕓齋主人日”而對小說中的故事與人物進行議論與評介。
按照西方傳統的小說(fiction:虛構故事的散文)理念,小說是虛構文體,當時給孫犁退稿的編輯很可能便是秉承西方傳統小說理念,而拒絕接受他的這種文體的小說,孫犁堅持以“小說”而不是其他文體命名,必然有他對小說理念的理解與對小說文體的追求,很可能是他對中國傳統小說理念的迴歸與認知。
在我國文化傳統中,小說屬於諸子百傢,小說傢不是單純講故事的人。民國四年(1915)江陰繆荃孫刊印瞭一本小書,收錄七個短篇話本,以《京本通俗小說》的形式在坊間流行,開捲是宋人的《碾玉觀音》,講述兩個年輕人,一個是王府綉娘,一個是王府裏製玉的匠人,他們二人在沒有得到郡王的準許下,私自結閤而受到以生命為代價的懲罰,這麼一個悲慘的故事。在“說話”,也就是講故事之前,作者引用瞭大量與春天相關的詩詞。
第一首是《鷓鴣天》,描寫初春景象:“東郊漸覺花供眼,南陌依稀草吐芽”;第二首也是《鷓鴣天》,歌詠仲春的景緻:“杏花齣落疏疏雨,楊柳輕搖淡淡風”;第三首還是《鷓鴣天》,感嘆暮春飄零:“小橋楊柳飄香絮,山寺緋桃散落紅”。之後,引齣瞭王荊公、蘇東坡、秦少遊,邵堯夫、曾兩府、硃希真等人所做的詩,再後是蘇小妹,她吟哦瞭一首《蝶戀花》,都認為春天的歸去與物象有關——王荊公認為是春風,蘇東坡認為是春雨,秦少遊認為是柳絮,也有人認為是燕子或者黃鶯將春天銜走瞭。
從文本到敘事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