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宋明理學是中國思想史上綻放的一朵璀璨之花,其地位可與先秦諸子、兩漢經學相媲美。然而對很多讀者來說,似乎又感遙不可及,欲探知一二,又因其龐大錯雜而卻步。諸君可知,“存天理,滅人欲”“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樣為後世人所猛烈抨擊或詬病的語句均齣自理學大傢之口。這些語句到底經曆瞭怎樣的思想激變和鬥爭?知名藏書傢韋力先生讀萬捲書,又行萬裏路,在《覓理記》一書中,一麵旁徵博引,深入淺齣地為讀者覓得各理學大傢思想精髓以享今人,一麵又跋山涉水、實地拍攝,讓讀者一覽各理學大傢遺留風骨。《覓理記》,一部精心編製的通俗理學大作,一場風雨兼程、不畏艱險的理學尋蹤之旅,值得讀者燃一盞青燈,備一份淡茶,細品細讀,一窺中國人文精神。
內容簡介
《覓理記》是藏書傢韋力曆經數年不辭辛勞跋山涉水尋訪宋明理學大傢遺跡後寫就。然既為“覓理”,自當明白“理”為何物,故作者在各章開篇便以其深厚的理學積澱、經緯分明的創作架構,為讀者捋清瞭中國人文精神的精髓所在——宋明理學的基本脈絡。此部分引經據典,內容翔實且邏輯縝密,在不失嚴謹的同時,又慧海拾珠,覓得三二趣聞逸事,讓艱深的理學充滿趣味。之後帶讀者開始冒險探訪,洋洋灑灑的文字間無不流露齣作者對各大傢的敬仰,三百餘幅實地拍攝圖更讓那些彌足珍貴、瀕臨消失的遺跡倩影永存。尋訪過程中,難免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這些偶遇又給艱辛的尋訪旅程彈奏齣愉悅動人的音符,動人心扉。
作者簡介
韋力,知名藏書傢,故宮博物院兼職研究員,嘉德拍賣等數傢公司古籍顧問。浸淫古書三十年,收藏各類古籍七萬餘冊,私傢藏書堪稱當世無兩。留心古書版本、遞藏掌故之外,還緻力於中國古代藏書傢遺跡的考察與研究。擁有個人藏書樓 “芷蘭齋”,並通過微信公眾號 “芷蘭齋” 與大眾分享關於藏書的一切。著有《批校本》《書樓尋蹤》《瓊琚集》《硃痕探驪》《上書房行走》《覓宗記》《覓理記》《魯迅古籍藏書漫談》《中國古籍拍賣述評》《芷蘭齋書跋》《古書之愛》《古書之美》(閤著)等。
目錄
目錄序言ⅰ宋代零壹鬍瑗:是大易之作,專取變易之義3零貳石介:孔子之道,治人之道也17零叁周敦頤:無極而太極31零肆程顥程頤:性即理也43零伍張載:凡可狀,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氣也57零陸邵雍:有意必有言,有言必有象,有象必有數71零柒楊時:通天一氣耳,閤而生,盡而死87零捌遊酢: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103零玖羅從彥:王者富民,霸者富國119壹零李侗:要在“知”字上用力也131壹壹硃熹:天地之間,理一而已141壹貳陸九淵: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163壹叁真德秀:萬理同齣一原177壹肆魏瞭翁:人心為天地之太極187壹伍呂祖謙:道外有心非道也197壹陸葉適:獨無所謂“太極”者213壹柒鬍宏:性善不與惡對225壹捌張栻:天理、人欲不兩立也235壹玖蔡元定:夫天下之理,中而已矣247貳零陳傅良:須是識禮樂法度,皆是道理259貳壹陳淳:萬古通行者,道也;萬古不易者,理也269貳貳何基:為學莫先於立誌279貳叁王柏:理一易言也,分殊未易識也289貳肆金履祥:理即之所生,氣即理之秉303貳伍許謙:緻知力行,並行不悖315元代貳陸許衡:一物各具一太極327貳柒吳澄:理在其中,元不相離339貳捌劉因:言語生於有聲之後,而其理具於有聲之前351明代貳玖曹端:宇宙之間一理而已367叁零薛瑄:理即在氣中381叁壹吳與弼:妙古今而貫穹壤,主宰一身而根柢萬事393叁貳鬍居仁:理與氣不相離,心與理不二403叁叁陳獻章:天地我立,萬化我齣,而宇宙在我矣413叁肆湛若水:隨處體認天理425叁伍王陽明:緻良知439叁陸羅欽順:氣本一也461叁柒王艮:愚夫愚婦,與知能行便是道477叁捌孫應鰲:心氣閤一,內外閤一489叁玖蔡清:蓋實有是物則實有是氣,實有是氣則實有是理499肆零顧憲成高攀龍:無善無惡最險最巧509肆壹黃道周:身心原無兩物,著物便是妄意527肆貳劉宗周:慎獨是學問的第一義541肆叁黃宗羲:盈天地皆心也551肆肆方以智:盈天地間皆物也561肆伍陳第:理也者,氣之條理也575清代肆陸孫奇逢:吾心即天地萬物593肆柒李顒:一點良心便是性,不失良心便是聖605肆捌顔元李塨:正其誼以謀其利,明其道而計其功609肆玖費密:道統之說,孔子未言也635伍零王夫之: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649伍壹張履祥:一部《傳習錄》,隻“驕吝”二字可以蔽之663伍貳李紱:聖人之學,心學也679伍叁李光地:理即性693伍肆湯斌:成己成物,止有此道;在上在下,止有此學707後記717
精彩書摘
《覓理記(套裝上下冊)》:
鬍瑗:是大易之作,專取變易之義
鬍瑗與孫復、石介並稱為“宋初三先生”,被視為宋代理學的先驅。陳來先生在《宋明理學》中說:“南宋理學傢追溯理學産生的源頭時,對仁宗慶曆時期的鬍瑗、孫復、石介很為推崇,閤稱為‘三先生’,認為他們在思想上開風氣之先,為後來理學的創立奠定瞭思想的基礎。”
關於鬍瑗,《宋元學案》中有這樣一段話:“七歲善屬文,十三通五經,即以聖賢自期許。鄰父見而異之,謂其父日:‘此子乃偉器,非常兒也。’傢貧無以自給,往泰山,與孫明復、石守道同學,攻苦食淡,終夜不寢,一坐十年不歸。得傢書,見上有‘平安’二字,即投之澗中,不復展,恐擾心也。”這段記載說,鬍瑗傢裏很窮,曾前往泰山與孫復、石介共同學習,每日裏刻苦讀書,一學就是十年。這個過程中如果得到傢信,鬍瑗看到上麵有“平安”二字,就會把信扔到深澗裏,不再展看,因為他擔心這樣會擾亂自己學習的平靜之心。
我對這段話多少有點疑問,那就是他如何在不展開的情況下看到“平安”二字。依理來推,信封上不太可能寫上如此二字;如果在信封內,鬍瑗不展看,何以能知道有如此二字。不管怎麼說,這段話也錶現瞭鬍瑗一心嚮學的決心。張義生先生在其所著的《宋初三先生研究》一書中,也考證瞭這段話,他說現在的泰山還有“投書澗”這個地名,這當然就是紀念鬍瑗當年在此把信扔人深澗之事。此事成為瞭後世佳話,後代的不少文人都用詩文來歌頌此事。
可是,這樣一個勵誌的故事,經過張義生先生的考證,結論卻是“此條史實有誤”。他說鬍瑗去泰山學習,最早是由鬍瑗之孫鬍滌自述所言,後來被硃熹收錄進瞭《五朝名臣言行錄》中。這本來是闆上釘釘之事,然張義生卻說:“但是考證孫復和石介的生平,孫復是直到宋仁宗景祐二年即1035年纔定居泰山,之前與泰山並無任何關係,泰山更無書院可居住。僅此一條,足以證明鬍瑗與孫復、石介同學泰山之僞。”考證齣一個勵誌的故事僅僅是傳說而已,雖然有點煞風景,但畢竟還瞭曆史的本來麵目。
黃宗羲《宋元學案》的第一案,就是安定學案,這一篇所講的,正是鬍瑗。看來黃宗羲是把鬍瑗視之為宋代理學的開山人物。對於安定學案,全祖望寫瞭這樣一篇按語:“宋世學術之盛,安定、泰山為之先河,程、硃二先生皆以為然。安定瀋潛,泰山高明,安定篤實、泰山剛健,各得其性稟之所近。要其力肩斯道之傳,則一也。安定似較泰山為更醇。小程子人太學,安定方居師席,一見異之。講堂之所得,不已盛哉!”全祖望把鬍瑗和孫復視之為開宋代學術先河的人物,卻沒有提到石介。全祖望認為從二程、硃子開始,就是這樣看待鬍、孫二先生者,接下來全祖望比較瞭鬍、孫性格上的差異,之後又說程頤曾在太學上學,而那時鬍瑗執掌太學。按照傳統的觀念,鬍瑗就是小程的老師,因此,陳來先生直言“鬍瑗曾為理學創始人程頤的老師”,這句評語已足夠顯赫。
以上這段話,並沒有將三位先生進行並稱。到瞭南宋,王十朋在給鬍瑗所寫的祭文上,將此三人並稱為慶曆皇祐間的三大巨儒:“慶曆皇祐,有三巨儒。太山徂徠,盛不及湖。眷言此邦,如泗與洙。弟子詵詵,三韆之徒。《中庸》有傳,《皇極》以敷。法行太學,化廣寰區。諸老先生,萬事問鬍,富矣道德,賢哉範模。國朝之治,效在《詩》《書》,先生之功,不在都俞。”雖然王十朋在這篇祭文中,將三先生並提,但他又說,那兩位先生都趕不上鬍瑗之盛,因為鬍瑗有三韆弟子之多。這麼大的數量可能包含瞭他執掌太學時所有的學生數量吧。而元代趙雍對鬍瑗的誇贊則點齣瞭他的學統:“承繼洙泗,開先濂洛。天子闢雍,取法湖學。議樂侍講,海內尊師。先生道德,歐公錶之。”(《純白齋類稿》捲十九)
趙雍把鬍瑗的學問一直追溯到瞭孔子,接著說到鬍瑗開周敦頤、二程之先河,之後義說宋朝的太學製度也是由鬍瑗所製定者,他所做齣的這些文化貢獻,受到瞭歐陽修的誇贊。
……
覓理記(套裝上下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物流迅速,價格便宜,值得購買!
評分
☆☆☆☆☆
可以…………
評分
☆☆☆☆☆
搶券真難搶,搶瞭三天纔搶到
評分
☆☆☆☆☆
很是不錯,京東網購方便...............
評分
☆☆☆☆☆
好書,最近天氣好正好看書
評分
☆☆☆☆☆
書寄來已經摔壞瞭。包裝簡陋瞭
評分
☆☆☆☆☆
書已經收到瞭,讀書日買的書,劃算!
評分
☆☆☆☆☆
喜歡買書喜歡買書喜歡買書喜歡買書喜歡買書喜歡買書喜歡買書喜歡買書
評分
☆☆☆☆☆
韋力先生作品,好好拜讀一下。裝幀印刷都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