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我國傳統的四部分類中,地理學被納入史部地理類。我國有著悠久的記載各地地理現象的豐富史料和重視輿地之學的深厚的傳統,20世紀初年經過丁文江、顧頡剛、竺可楨、張其昀等學者的努力及與西方傳人的地理學相結閤,催生齣瞭現代地理學意義上的中國曆史地理學。1934年2月,由顧頡剛先生和譚其驤先生發起,以燕京、北大、輔仁等大學的師生為基本力量,成立瞭禹貢學會籌備處,同年3月開始齣版《禹貢》半月刊,由顧、譚二先生擔任主編,1936年5月正式成立禹貢學會,標誌著中國曆史地理學開始從傳統的沿草地理學嚮科學意義的曆史地理學轉型。
當禹貢學會成立的時候,1923年齣生的陳橋驛先生還隻有13歲,此時對他來說主要的任務是刻苦學習。陳橋驛原名慶均,富有傢學傳統。其祖父陳質夫是前清舉人,由於中舉不久便發生辛亥革命,隻好選擇博覽群書、教習子孫。祖父非常喜愛這位好學善記的孫子,五六歲時即教其熟背《唐詩三百首》,7歲教其學習並背誦《大學》《中庸》《論語》《詩經》,14歲吩咐通讀《史記》《漢書》。陳先生幼年時聽祖父講故事,發現不少故事齣自巾箱本《閤校水經注》,遂將祖父20冊巾箱本歸為已有,經常翻看。1937年抗戰爆發,舉傢逃難。他發現《中國地圖集》有全國各地的地名,於是開始熟背各縣地名。這一切,為陳先生接受傳統文化和未來研究曆史地理,打下瞭紮實的基礎。
目錄
第一捲
編輯說明 序言一 序言二
我的為學經曆 我校勘《水經注》的經曆
水經注研究 水經注研究二集 《水經注》記載的名勝古跡
第二捲
酈學新論——水經注研究之三 水經注研究四集 酈學劄記 水經注論叢
第三捲
酈道元與《水經注》 酈道元評傳 酈道元 水經注圖
第四捲
水經注校證 《水經注》擷英解讀
第五捲
新譯水經注
第六捲
《水經注》地名匯編(上編)
第七捲
《水經注》地名匯編(下編)
第八捲
紹興史話 越中雜識 紹興地方文獻考錄 紹興曆史地理 紹興簡史
第九捲
吳越文化論叢 浙江災異簡誌 主編書摘(主編閤編參編等)
第十捲
陳橋驛方誌論集 陳橋驛方誌論文續集 論文 序言
第十一捲
論文序言
第十二捲
論文序言 書評 迴憶散記 其他(講話發言書信詩詞)
第十三捲
歐洲資本主義國傢地理 世界煤炭地理 英國 日本 馬爾代夫共和國 淮河流域 黃河 祖國最大省份新疆省 江淮流貫的安徽省 民族融洽的貴州省 祖國的河流 高中外國經濟地理 小學地理教學法講話
第十四捲
我的老師 八十逆旅 附錄
索引(地圖索引) 後記
精彩書摘
《中國國傢曆史地理:陳橋驛全集(套裝1-14捲)》:
在我還是孩提的時候,每當夏夜納涼,最饒趣味的事,就是聽祖父講故事,講瞭一個,再要一個,每晚都糾纏不休。我祖父是個老學究,酷愛孫子,真是有求必應。我不知道他哪裏來這麼多故事。有許多故事,是我長期不會忘記的。例如他講到我傢北麵的一座小山,他說:越王句踐殺死瞭有功勞的大夫文種,把他葬在這座山上,過瞭一年,那個同樣很有功勞而被吳王夫差殺死的伍子胥就來把他帶走,一同當瞭潮神。又如他講到我傢南麵的一座小山,他說:這座山原來在山東東武縣海中,忽然飛到這裏,還有好幾百傢壓在山底下呢。祖父的書房裏堆滿瞭綫裝書,但是每當我糾纏他講故事之時,我看他總是拿齣一疊小本子的書來翻閱一迴,在我幼稚的腦袋裏,至少已經懂得,他所講的那些娓娓動聽的故事,必然與這些小本子有關。因此,在他書房裏的許多書本之中,對於這一疊小本子,我從小就懷著一種既尊敬又神秘的感覺。
由於傢庭的影響,我在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就能讀一點文言文瞭,到這時纔知道這一疊使我肅然起敬的小本子,原來是一部巾箱本的《水經注》。原來使我十分神秘的,這些書上竟然寫瞭我傢附近的故事,到這時纔知道,葬著文種的“重山”和從東武縣飛來的“怪山”,都不過是其中一篇《漸江水注》中的記載。年齒稍長以後,看到瞭任鬆如編的《水經注異聞錄》,從《水經注》抄齣的諸如“重山”、“怪山”一類的異聞超過400處,難怪我祖父隻要翻動幾頁,就可以講齣許多引人人勝的故事。不過當時我對這類異聞已經不感興趣,而開始十分喜愛此書中的豐富語言和生動文字。的確,自古以來,記載山川風景的文章車載鬥量,但以語言的豐富和文字的生動而論,實在沒有超過《水經注》的。捲三十四《江水注》描寫長江三峽的一段,就是長期來膾炙人口的。這段注文說:
自三峽七百裏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韆二百裏,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春鼕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讞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榖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這隻是一個例子,在《水經注》描寫山水風景的文字中,惟妙惟肖,齣神人化,使人百讀不厭的語句和段落是很多的。我在一個時期中,簡直被此書的語言文字迷住瞭,曾經把它們大段大段地抄下來,也曾經大段大段地加以背誦,花費瞭許多時間和精力,這當然不是什麼有害的事。但是當開始和地理科學接觸以後,我纔恍然大悟,對於《水經注》這樣一部古代名著,我童年時代曾經憧憬於它所記載的異聞趣事,以後又傾心於它的語言文字,實際上都沒有抓住《水經注》的要害。
《水經注》,顧名思義是《水經》的注釋,《水經》是完成於三國時代的一部記載瞭100多條河流的地理書,每條河流隻簡單地記載它的發源、流程和歸宿。酈道元於6世紀初作注,注文大於《水經》20多倍,不僅涉及的河流多達1000餘條,而河流所經地區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情況,也都不厭其詳地加以記載。即以《漸江水注》這一篇為例,《水經》隻有“漸江水齣三天子都,北過餘杭,東入於海”寥寥16字。但注文卻長達約6000字,不僅記載瞭大小支流和沿河的灘瀨、瀑布、湖泊、井泉、山嶽、丘阜、生物等自然地理,並且也記載瞭沿河的城鎮、聚落、農田水利、交通物産等人文地理。所以《水經注》實際上完全撇開瞭《水經》的框子,而是一部獨立的、以水道為綱的古代地理巨著,《水經注》記載的各種資料,不僅在曆史地理的研究中極為可貴,而且對於現代地理的研究也大有裨益。
當我逐漸明白《水經注》是如上所述的一部地理名著以後,我對它的感情彌篤,興趣倍增,而且因此也增加瞭我對祖國河川的無比熱愛。新中國成立前夕,我還不過是個20多歲的青年人,剛剛走上工作崗位,課堂執教之餘,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都用來搜集我國河流的資料,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居然立下瞭這樣的宏願,要繼酈道元之後,寫齣一部《水經新注》之類的書。新中國成立以後,年齡長瞭幾歲,閱曆多瞭一些,知道“事非經過不知難”,開始懂得,要按照酈道元當年的規模,根據現代的科學水平,寫齣一部《水經新注》之類的書,靠一人單乾,看來是不大可能的。但是好多年來搜集的河流資料,卻也覺得棄之可惜,於是,受齣版社之約,把這些資料湊集起來,寫瞭一本10多萬字的小冊子——《祖國的河流》,於1954年在上海齣版。此書隻不過是約略介紹瞭祖國主要河流的概況,實在是很膚淺的東西,但想不到從1954年-1957年的3年之中,競先後重印瞭9次。說明對於祖國河川的熱愛,並不是我一個人的事,這就更鼓勵瞭我對於《水經注》的研究。
……
前言/序言
在《中國國傢曆史地理·陳橋驛全集》齣版前夕,人民齣版社資深編審張秀平女士希望我寫篇文章,談談陳橋驛先生的學術貢獻。陳先生是我們曆史地理學界重要的學術人物,他為這個學科的發展做齣瞭多方麵的貢獻。其著作之豐,涉及麵之廣,在曆史地理學界都相當有名。對他的貢獻進行評價,殊為不易,何況在2011年當他90華誕時和2015年2月仙逝之際,曆史地理學界的著名學者都已發錶過不少總結和懷念文章,都提到瞭他對曆史地理學界的多方麵貢獻。我作為後輩學人,不時會迴憶自己成長經曆和先輩學者的恩德,何況是對我關愛頗多的陳橋驛先生!我自1982年以來就與陳先生有較密切的接觸,受恩頗多,我也一直將自己看作先生不在籍的研究生。因此,盡管著文不容易,我卻找不到任何推脫的理由,隻好邊學邊寫,並期待著學界的批評指正。
一、世紀老人的曆史地理一生
1948年,時年26歲的陳先生在浙江新昌縣立中學任教導主任,兼教地理,當年他發現上海一傢齣版社齣版的地圖有不少錯誤,於是連續在《大公報》副刊《讀書與齣版》上發錶批評文章。1952年第一部著作《淮河流域》由上海的春明齣版社齣版。如果將這兩件事當作陳先生從教、研究、發錶論著的開始,那麼陳先生2013年以9l歲高齡最後一次參加學生的論文答辯和2014年11月在傢中接受香港鳳凰衛視中文颱欄目組的專訪,可算是他畢生教書育人、研究著述活動的終結。3個月之後的2015年2月11日上午,93歲高齡的陳先生與世長辭。陳先生從事曆史地理的研究長達68年,一生都奉獻給瞭曆史地理的學術研究。要評價這位從事曆史地理研究長達近70年的世紀老人的學術貢獻,自然不能離開他生活的大時代。
陳先生生活的近100年,是中國曆史地理學發展史上十分重要的時期。大緻經曆瞭4個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20世紀初至1936年,處於沿革地理學階段;第二個階段,1936年至20世紀60年代前,沿革地理學嚮中國曆史地理學過渡的階段;第三階段,20世紀60年代至七八十年代之交,中國曆史地理學獲得初步發展的階段;第四個階段,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後,曆史地理學進入全麵發展的時期。以上的4個階段中,陳先生除瞭第一階段未能參與外,其他的3個階段他都是一步步走過來的親曆者,見證瞭曆史地理學的發展,為曆史地理學的發展和轉型作齣瞭自己的貢獻。
(一)從沿革地理學到曆史地理學
在我國傳統的四部分類中,地理學被納入史部地理類。我國有著悠久的記載各地地理現象的豐富史料和重視輿地之學的深厚的傳統,20世紀初年經過丁文江、顧頡剛、竺可楨、張其昀等學者的努力及與西方傳人的地理學相結閤,催生齣瞭現代地理學意義上的中國曆史地理學。1934年2月,由顧頡剛先生和譚其驤先生發起,以燕京、北大、輔仁等大學的師生為基本力量,成立瞭禹貢學會籌備處,同年3月開始齣版《禹貢》半月刊,由顧、譚二先生擔任主編,1936年5月正式成立禹貢學會,標誌著中國曆史地理學開始從傳統的沿草地理學嚮科學意義的曆史地理學轉型。
當禹貢學會成立的時候,1923年齣生的陳橋驛先生還隻有13歲,此時對他來說最主要的任務是刻苦學習。陳橋驛原名慶均,富有傢學傳統。其祖父陳質夫是前清舉人,由於中舉不久便發生辛亥革命,隻好選擇博覽群書、教習子孫。祖父非常喜愛這位好學善記的孫子,五六歲時即教其熟背《唐詩三百首》,7歲教其學習並背誦《大學》《中庸》《論語》《詩經》,14歲吩咐通讀《史記》《漢書》。陳先生幼年時聽祖父講故事,發現不少故事齣自巾箱本《閤校水經注》,遂將祖父20冊巾箱本歸為已有,經常翻看。1937年抗戰爆發,舉傢逃難。他發現《中國地圖集》有全國各地的地名,於是開始熟背各縣地名。這一切,為陳先生接受傳統文化和未來研究曆史地理,打下瞭紮實的基礎。
中國國傢曆史地理:陳橋驛全集(套裝1-14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