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7
華夏有衣:走進漢服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華夏有衣》、《華夏禮儀》的寫作源於漢服文化與中學教育的相逢。漢服及禮儀課程早在2013年即成為北京市西城區後備人纔資助計劃項目,2014年申請國傢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産青少年傳承研究”課題的子課題“以漢服活動為載體的傳統服飾禮儀文化青少年傳承模式研究”並成功立項,該課題於2017年結題,本書為課題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
我國素有“禮儀之邦”、“衣冠上國”的美稱。漢服復興運動中也一直有“始於衣冠,達於博遠”“華夏復興,衣禮偕行”的理念,本套書分為服飾和禮儀兩本。
《華夏有衣——走進漢服文化》:以傳統服飾為主體,涉及傳統服飾背後的文化內涵以及當代漢服的復興實踐。本書涵蓋瞭當代漢服的概念、意義、穿著、禮儀等基本問題,以及漢服的源流興衰、冠服製度等曆史縱深;對漢服基本款式進行瞭分類說明,並涉及冠履、配飾、圖案、配色等相關知識;通過青春校園中衣冠復興的熱情實踐,展望青年一代的文化復興實踐以及呈現當代青年對復興道路的認真思考。本書力圖將漢服復興十餘年來的探索與思考加以梳理,勾勒齣漢服文化的基本框架。
馮琳,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高級教師,北京師範大學基礎教育閤作辦學平颱“課堂文化研究中心”委員,國際青年成就(JA)顧問教師。長期從事中學思想品德及思想政治教學、文化遺産教育。參與編寫人民教育齣版社《曆史與社會》教師教學用書,陝西人民教育齣版社《思想品德》教材及教參等。
何誌攀,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教師、教育碩士。多年參與漢服復興,曾任“天漢民族文化網”版主。參與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課程研發與實施的實踐研究”。參與編寫人民教育齣版社《道德與法治》教材與教參、高等教育齣版社《思想品德與思想政治課教學論》等。
楊娜,就職於中央電視颱,曾擔任過新聞編輯、策劃。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係博士畢業生,主攻方嚮為文化社會學,英國“英倫漢風”漢服社創始人之一,曾擔任“漢服北京”社團負責人,曾獲第十一屆亞洲藝術節漢族之花稱號。自2009年起專注於梳理漢服復興的發展曆史與脈絡,2016年齣版《漢服歸來》一書。
《華夏有衣》與《華夏禮儀》兩本書放到我麵前的時候,腦海中立時浮現的是兩個漢字偏旁——“衣”和“示”。這兩個偏旁曾經睏擾過很多孩子,也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頗為費神。往往到瞭最後,總結齣來的規律就一條:“覺得”與衣服有關的就是“衣補旁”,其它的則是“示字邊”。按說這條規律倒也管用,可以解決90%的有關這兩個部首混淆的問題;再加上如今早已經進入電腦打字時代,隻要漢語拼音的拼寫過關,那真是想寫錯字都難。
不過在一些必須手寫漢字的場閤(比如考試、現場填錶等),提筆忘字、下筆錯字的情況仍屢屢發生,其中不乏“讀書破萬捲”的成年人。比如,“初”和“褐”,每每有人把它們錯寫成示字邊,其實就是上麵所說的規律導緻的思維定式——怎麼看都覺得這兩個字與“衣服”沒有關係——既然不是衣補旁,那就少加一點吧!於是,很多人就這樣糊裏糊塗地寫錯瞭。
當然,我在這裏想說的並不是關於規範漢字的問題,而是由這種錯字現象引發的一係列的思考:應該以什麼樣的方式給孩子們傳遞更深層次的文化?如何讓這些知識融會貫通,激發孩子們的探究興趣?
作為教師,我們深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學習興趣,既可以起源於完成艱巨任務時的歡天喜地,也可以來自於實現既定目標後的酣暢淋灕,還可以發端於糾正經年謬誤時的恍然大悟。舉例來說,當你發現“初”字在古代就指裁衣服的剪刀時,也許會如醍醐灌頂一般,再不糾結於這個字的偏旁部首。同樣的道理,當你瞭解瞭“禮”“禘”“祗”這些字是和祭祀典禮有關的各種活動時,想必再也不會把它們寫錯認錯。
由此開始,你可能會對中國文化的演變和發展産生濃厚的興趣。如果說帝王祭祀等活動離你尚且遙遠,那麼,衣食住行中排在首位的“衣”,在中華文明史上的變遷或許會吸引到你。對“民以食為天”的中國人來說,“衣”的重要性竟然超過瞭“食”,你是否會疑惑為什麼祖先如此之看重自己的形象?隱約中,你是否會發現這與我國自詡“禮儀之邦”之間存在某種必然的聯係?這些問題,我們都可以在這兩本書中找到答案。
作為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傳統服飾和傳統禮儀是打開中華傳統文化之門的兩把鑰匙。促成這兩本書的順利齣版,也是世界遺産青少年教育中心在國傢社科基金課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青少年傳承研究”引領下的成功實踐。我把這兩本書推薦給熱愛傳統文化的人們,尤其是中學生,相信讀者會在書中發現一片嶄新的天地,感受文字背後那種更貼近我們的人文情感!
世界遺産青少年教育中心主任
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前校長
袁愛俊
華夏有衣:走進漢服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