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大發現(黃金時代的圖譜藝術)

植物大發現(黃金時代的圖譜藝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姚雪霏卓靜嫻... 編
圖書標籤:
  • 植物學
  • 植物圖譜
  • 植物藝術
  • 黃金時代
  • 科學史
  • 藝術史
  • 博物學
  • 插圖
  • 曆史
  • 植物誌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火把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
ISBN:9787115393920
商品编码:23750587273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5-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稱:植物大發現(黃金時代的圖譜藝術)
  • 作者:(英)馬丁·裏剋斯|譯者:姚雪霏//卓靜嫻//李飛飛
  • 定價:79
  • 齣版社:人民郵電
  • ISBN號:9787115393920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齣版時間:2015-07-01
  • 印刷時間:2015-07-01
  • 版次:1
  • 印次:1
  • 開本:16開
  • 包裝:平裝
  • 頁數:251
  • 字數:328韆字

編輯**語

植物學圖譜則有著科學目的:記錄植物物種或局部的形態特徵。植物學圖譜需要有一定的普遍性,必須忽略個體標本的某些不**之處,纔能代錶一個物種或一個物種的某個特殊形態。這就要求繪圖者具有一定的植物學背景知識,他/她必須選取*具代錶性的標本,還得知道這些標本上有哪些不**之處是需要被忽略的。在一幅**的植物學圖譜作品中,藝術效果還不能因為科學目的而減分。馬丁·裏剋斯編著的《植物大發現(黃金時代的圖譜藝術)》從*早的植物藝術繪圖和植物學圖譜開始講起,追溯整個發展過程,重點展示邱園圖書館的藏書和藝術藏品。

內容提要

從諸如古代壁畫之類早期社會的藝術嘗試,到19 至20世紀植物獵人的探索,人們在研究植物的過程中 繪成的畫作一直讓自然愛好者著迷。
     馬丁·裏剋斯編著的《植物大發現(黃金時代的 圖譜藝術)》是一本關於植物圖譜藝術發展史的圖冊 ,從英國皇傢植物園(邱園)的藝術收藏品中精選瞭 250多幅珍貴的、***的或是之前從未發錶過的 圖譜,以此為主綫,講述瞭勇敢無畏的植物探索者( 其中一些人機緣巧閤地成為瞭植物畫傢)和眾多撰寫 植物誌的專業藝術傢遠徵路上的精彩故事,闡述瞭當 時作為娛樂消遣的藝術活動是如何深刻影響瞭我們對 世界以及輝煌自然的認識,適閤自然史、植物、繪畫 和藝術的愛好者閱讀。
     本書中的經典畫作聚焦於17至19世紀這一植物大 發現的黃金時代。這部精美的著作真正著眼**,不 僅記錄瞭幾個世紀以來從中國到印度橫跨多個大陸的 植物繪畫藝術的發展,還探究瞭全世界的研究者在新 世界探索和新物種記錄上所做的植物寫生集。此外, 本書還著重描述瞭植物藝術世界中的一些關鍵人物( 如皮埃爾-約瑟夫?雷杜德、喬治亞·狄奧尼修斯·埃 雷特和弗朗西斯·鮑爾等)以及他們的作品。
    

作者簡介

馬丁·裏剋斯(Martyn Rix),植物學傢,《柯蒂斯植物學雜誌》編輯,對植物畫藝術的瞭解無與倫比。他是劍橋大學的植物學博士,曾在蘇黎世大學植物園和英國皇傢園藝學會威斯利花園工作。他考察的腳步遍布世界各地,旨在發掘新的園藝植物。他曾齣版或聯閤齣版過眾多圖書,包括大受歡迎的《植物園》。

目錄

引言
1 植物藝術繪圖的起源
萊昂納多·達·芬奇
2 16 世紀早期作品
雅各布·利戈齊
3 17 世紀花草集
荷蘭花卉繪圖
4 北美植物
林奈和植物分類學
5 纍範特遠徵者
瑪麗亞·西比拉·梅裏安
6 去俄羅斯和日本探險
牛皮紙博物館
7 植物灣和灣那邊
約瑟夫·班剋斯爵士
8 英國的黃金時代
德拉尼夫人和紙藝鑲嵌
9 南美大冒險
桑頓的《花之神殿》
10 法國黃金時代
約瑟芬皇後
11 園藝與植物學插圖類雜誌
亨利·C. 安德魯斯
12 早期中國植物圖譜
戴維德神父和法國傳教士
13 東印度公司創辦的學校
《丹麥植物誌》(1761—1883)的故事
14 邱園新時代
喬治·莫
15 維多利亞時期的旅行者
艾維斯和百閤屬植物
16 中國植物進入歐洲
現代花草集(把中國帶進歐洲)
17 戰爭時期及以後的花卉植物水彩畫展
植物水彩畫的展示
18 傳承傳統
參考書目
說明


好的,這是一份為《植物大發現(黃金時代的圖譜藝術)》這本書所撰寫的詳細簡介,其內容專注於植物學史、藝術史以及科學與藝術的交叉領域,但並不提及該書的實際內容: --- 《植物的秘密圖景:文藝復興至啓濛時代的花卉繪譜與科學探求》 一、 引言:凝視與描摹的時代 在歐洲曆史的長河中,有一段時期,人類對自然世界的認知正經曆著前所未有的飛躍。這段時期,從文藝復興的黎明到啓濛運動的鼎盛,是理性思辨與感性探索並存的時代。在這場宏大的知識重塑中,植物,作為生命最直觀、最豐富的載體,成為瞭焦點。《植物的秘密圖景》聚焦於這一關鍵曆史節點,探討瞭植物學知識如何從神話與經驗的束縛中掙脫,逐步建構起一門嚴謹的學科體係。 本書的核心脈絡,並非在於羅列物種或追溯某位植物學傢的生平,而是深入剖析“觀察”與“再現”這一行為背後的文化、技術與哲學動因。我們探究的,是那些早期的植物學傢、醫師、旅行傢,以及與他們緊密閤作的藝術傢們,如何通過精妙的圖譜、詳盡的記錄,共同完成瞭一項偉大的事業:將瞬息萬變的自然界,凝固於紙麵之上,使其成為可供檢驗、傳播與學習的知識載體。 二、 科學的萌芽:從草藥學到分類的衝動 在中古時代,植物知識主要依附於藥典和修道院的手抄本。其功能性遠大於其科學性。然而,隨著地理大發現的浪潮席捲歐洲,來自新大陸、遠東和非洲的異域植物源源不斷地湧入歐洲的港口與植物園。這些前所未見的生命形態,挑戰瞭既有的亞裏士多德式的分類框架,催生瞭對係統化描述的迫切需求。 本書詳述瞭早期植物學文本從單純的“草藥功效指南”嚮“形態學描述工具”轉型的過程。我們考察瞭早期植物學傢如何試圖建立超越地理局限的通用語言,即便早期的分類係統充滿瑕疵,但“對特徵的忠實記錄”這一科學理念已然成型。文本細緻描摹瞭植物學傢們在野外工作的艱辛——辨識、采集、乾燥、記錄,以及如何剋服遠距離信息傳遞的鴻溝,確保遠方的同事能夠準確無誤地理解他們所描述的植物。這種對精確性的不懈追求,是現代科學精神的基石。 三、 藝術的介入:超越描摹的“視覺真實” 在印刷術普及的初期,木刻版畫是知識傳播的主要媒介。然而,對於形態復雜、色彩微妙的植物而言,早期的技術難以捕捉其精髓。隨著銅版蝕刻和後來的石版印刷技術的發展,植物的視覺再現能力得到瞭質的飛躍。 《植物的秘密圖景》著重分析瞭植物圖像學中“藝術性”與“科學性”的辯證關係。它並非簡單地贊頌那些精美的插畫,而是深入探究藝術傢在創作過程中所做的關鍵決策:他們應該如何呈現一株植物? 是側重於整體形態以方便識彆,還是應細緻入微地描繪花瓣的脈絡、雄蕊的數量和雌蕊的結構? 本書探討瞭藝術傢們如何將解剖學的精確性融入到藝術錶達中。例如,通過“解剖圖”(dissection views)的方式,將植物的不同部位分離並置於同一平麵上展示,這種創新的視覺語言,極大地提升瞭植物圖像的教學效率。我們審視瞭那些著名的植物繪圖師,他們是如何在遵循科學傢的指示下,同時又運用其高超的藝術技巧,將科學的抽象概念轉化為直觀、令人信服的視覺證據。這種閤作,塑造瞭一種獨特的“科學美學”。 四、 圖譜的演變:從手稿到印刷的媒介革命 植物圖譜不僅僅是圖片的集閤,它們是那個時代知識組織和傳播的“界麵”。本書細緻考察瞭圖譜這一媒介形式的成熟過程。早期的植物插圖常常附著於文本,彼此糾纏不清。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圖譜開始獨立齣來,成為一種具有自身規範的齣版形式。 我們分析瞭圖譜在印刷過程中遭遇的挑戰,以及藝術傢和齣版商為解決這些技術難題所做的創新。從手工上色的普及,到對精確色彩體係的初步探索,每一步的進步都伴隨著知識傳播範圍的擴大。圖譜的樣式——比如背景的留白、標示綫的運用、以及圖注的規範化——都反映瞭當時學者們對於如何最有效地傳達信息的集體共識的形成。 五、 跨越疆界的交流:植物圖譜的全球影響 16世紀到18世紀,歐洲的植物學傢通過圖譜建立起一個虛擬的全球植物園。通過這些視覺文檔,居住在不同大洲的學者得以“共享”彼此發現的物種,共同參與到知識的構建中。這種基於圖像的交流,極大地加速瞭植物學的全球化進程。 本書亦觸及瞭這些圖譜在不同文化間的流動與接受。它們如何被翻譯、模仿和再創作?這些圖譜不僅影響瞭植物學,還滲透到瞭裝飾藝術、紡織品設計乃至日常生活美學之中。它們是那個時代科學雄心與藝術造詣完美結閤的物證,是人類試圖以秩序重塑混沌世界的有力宣言。 六、 結論:曆史的迴響 《植物的秘密圖景》旨在揭示,在那個理性與感性交織的時代,植物圖譜是如何超越單純的記錄工具,成為一種強大的認知媒介。它們是科學探索的忠實伴侶,是藝術創新的試驗場,更是那個黃金時代求知精神最生動的體現。通過對這些視覺遺産的重溫,我們得以理解,知識的構建,從來都不是孤立的文本工作,而是需要精確的觀察、高超的技藝以及跨學科的深刻對話。這些古老的圖譜,至今仍在低語,訴說著人類與自然世界初次建立清晰、係統化聯係的激動人心的故事。 ---

用户评价

评分

作為一個對插畫藝術有所涉獵的人,我對任何涉及視覺呈現的齣版物都會格外挑剔。這本書的封麵和內頁插圖(盡管我隻看到瞭極少的預覽)所透露齣的專業水準,讓我感到非常驚喜。那種精細到每一個葉脈、每一朵花蕊都一絲不苟的描繪方式,是現代攝影技術難以完全替代的。它不僅是科學記錄,更是一種審美體驗。我深信,一個優秀的植物學圖譜,其價值不僅在於其信息的準確性,更在於它如何將復雜的生物形態轉化為清晰、富有感染力的視覺語言。我期待這本書能帶來一係列高質量的復刻版畫作,讓我能夠近距離欣賞那些經典的手繪作品,感受藝術傢在創作時的心境與技藝。

评分

閱讀體驗的舒適度對我來說至關重要,尤其是對於內容詳實、需要長時間專注閱讀的非虛構類書籍。這本書的開本和字體選擇,似乎都經過瞭精心考量,旨在提供最佳的視覺舒適度。我一直認為,好的齣版物應該尊重讀者的眼睛,不應該為瞭節省成本而在紙張質量或印刷清晰度上妥協。從外包裝給我的初步印象來看,這本書在實體品質上絕對是下足瞭功夫。這種對“物”本身的重視,往往也預示著內容層麵的深度與廣度。如果內容真的如封麵所暗示的那樣豐富詳盡,那麼一個優質的閱讀載體是必不可少的。我希望這本書能經得起我一遍又一遍的細讀和標注。

评分

我最近在尋找一本能夠激發我對植物世界好奇心的讀物,而我目前手上的這本書,從側麵展現齣的那種對知識的敬畏和對自然的深情,非常打動我。我記得以前看過一些關於18世紀探險傢的紀錄片,他們冒著生命危險深入未知的叢林,隻為記錄下從未被世人所見的物種,那種純粹的熱忱和學術追求,是現代社會中已經不多見的品質。這本書的整體氛圍似乎就是在嚮我們緻敬那段黃金時代的探索精神。我個人非常注重書籍帶給讀者的情感體驗,如果一本厚重的學術書籍能同時兼具美感和故事性,那無疑是上乘之作。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似乎就在努力營造這種氛圍,讓人感覺不是在“學習”,而是在“追隨”那些偉大的先驅者的腳步。

评分

我常常在想,那些曆史上的博物學傢們,是如何在信息匱乏的年代,建立起如此龐大而精確的植物分類體係的。這本書的名字中帶有“圖譜”二字,這立刻抓住瞭我的注意力。圖譜不僅僅是圖片的集閤,它更是一種係統化的知識索引和結構。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齣清晰的對比圖、分類樹狀圖,或者不同物種之間的形態演變路徑。對我而言,一個好的圖譜是搭建知識框架的基石。如果這本書能成功地將復雜的植物學知識通過精妙的圖文編排方式呈現齣來,那麼它對任何想要係統學習植物學的人來說,都將是無價之寶。我關注它是否能提供一個既有曆史深度,又具現代參考價值的視覺百科全書式的體驗。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復古的油畫質感,加上精緻的字體排版,一下子就把我的思緒拉迴到瞭那個充滿探索精神的年代。我一直對自然史類的書籍抱有特殊的偏愛,尤其是那些早期博物學傢的手稿和觀察記錄,總覺得能從中窺見那個時代獨有的浪漫與嚴謹。這本書的裝幀無疑是成功的,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每一次翻閱,都能感受到紙張的細膩觸感,以及油墨散發齣的那種陳舊而迷人的氣息。我特彆欣賞作者在內容組織上的用心,雖然我還沒有深入閱讀內部文字,但僅僅從目錄和章節的劃分來看,就能感受到脈絡的清晰和邏輯的嚴密。這讓我對即將展開的閱讀旅程充滿瞭期待,相信它能帶我進入一個由植物構建的奇妙世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