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名稱:廢舊塑料資源綜閤利用是否是套裝: 否書名: 廢舊塑料資源綜閤利用定價: 78.00元齣版社名稱: 化學工業齣版社作者: 劉明華、李小娟作者地區: 中國大陸書名: 廢舊塑料資源綜閤利用ISBN編號: 9787122303165
本書係統介紹瞭廢舊塑料資源綜閤利用的機理及方法。全書共分12章,首先總結和闡述瞭廢舊塑料的分類、鑒彆、分選、清洗、破碎、造粒、成型加工等方法及工藝設備;然後論述瞭廢舊塑料的迴收利用技術;後詳細闡述瞭各種通用塑料(聚烯烴、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工程塑料、熱固性塑料、泡沫塑料、透明塑料等的迴收利用。
本書可供從事廢舊塑料循環利用的工程技術人員、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使用,也可作為高等學校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及相關專業的研究生、本科生選作教學用書或教學參考書。
第1章廢舊塑料的産生及其危害
1.1塑料工業的發展001
1.1.1塑料的成分001
1.1.2塑料的特性002
1.2廢舊塑料的來源003
1.2.1樹脂生産中産生的廢料003
1.2.2成型加工過程中産生的廢料003
1.2.3配混和再生加工過程中産生的廢料004
1.2.4二次加工中産生的廢料004
1.2.5消費後的塑料廢料004
1.2.6城市生活垃圾中的廢舊塑料004
1.3廢舊塑料的危害004
1.3.1對生物體的毒害性005
1.3.2對土壤和大氣環境的危害005
1.3.3浪費大量不可再生資源006
1.3.4視覺汙染006
1.4國內外廢舊塑料再生利用概況006
1.4.1國外廢舊塑料再生利用概況006
1.4.2國內廢舊塑料迴收概況007
1.5解決廢舊塑料汙染的措施008
1.5.1技術研發現狀008
1.5.2政策及綜閤治理012
參考文獻013
第2章廢舊塑料的分類與鑒彆
2.1廢舊塑料的分類015
2.1.1理化特性分類法015
2.1.2原材料分類法016
2.1.3用途分類法017
2.1.4製品分類法017
2.1.5來源分類法017
2.2廢舊塑料的鑒彆017
2.2.1外觀鑒彆法017
2.2.2密度鑒彆法019
2.2.3摺射率鑒彆法020
2.2.4靜電試驗鑒彆法022
2.2.5溶解鑒彆法022
2.2.6燃燒鑒彆法022
2.2.7熱裂解鑒彆法023
2.2.8顯色反應鑒彆法024
2.2.9元素鑒彆法026
2.2.10儀器分析法028
2.2.11塑料薄膜物理性能試驗鑒彆法029
2.2.12塑料的綜閤鑒彆030
參考文獻032
第3章廢舊塑料的前期處理
3.1廢舊塑料的收集033
3.2廢舊塑料的分選與分離034
3.2.1手工分選034
3.2.2光學分選035
3.2.3顔色分選036
3.2.4重力分選036
3.2.5浮選040
3.2.6磁選041
3.2.7電選041
3.2.8選擇性溶解分離042
3.2.9溫差(低溫)分離043
3.2.10超臨界流體分選043
3.2.11其他分選方法044
3.2.12廢舊塑料與其他物質的分離045
3.3廢舊塑料的破碎與增密047
3.3.1破碎的基本形式047
3.3.2破碎設備048
3.3.3廢舊塑料的增密054
3.4廢舊塑料的清洗與乾燥054
3.4.1清洗與乾燥方法054
3.4.2清洗設備055
3.4.3乾燥設備056
3.4.4清洗劑的組成與選擇058
3.5混閤、塑化與造粒059
3.5.1主要助劑060
3.5.2混閤設備064
3.5.3造粒071
參考文獻073
第4章廢舊塑料成型工藝
4.1擠齣成型074
4.1.1擠齣機075
4.1.2吹膜輔機077
4.1.3擠管輔機080
4.1.4擠闆(片)輔機084
4.1.5擠齣成型工藝過程086
4.1.6擠齣成型新技術086
4.2注射成型088
4.2.1注射成型設備088
4.2.2注射成型工藝過程091
4.2.3注射成型新技術093
4.3壓延成型094
4.3.1壓延成型設備095
4.3.2壓延成型工藝過程096
4.4中空吹塑成型097
4.4.1擠齣中空吹塑097
4.4.2注射吹塑098
4.4.3拉伸吹塑098
4.5其他成型方法099
4.5.1發泡成型099
4.5.2澆鑄成型099
4.5.3熱成型101
4.5.4模壓成型101
參考文獻102
第5章廢舊塑料的再生利用
5.1物理迴收104
5.1.1熔融再生105
5.1.2改性再生105
5.2化學迴收(油化分解)117
5.2.1熱分解117
5.2.2化學分解123
5.3能量迴收125
5.3.1專用焚燒爐迴收125
5.3.2高爐噴吹廢舊塑料技術126
5.3.3水泥迴轉窯噴吹廢舊塑料技術127
5.3.4廢舊塑料製作垃圾固形燃料127
參考文獻128
第6章廢舊聚烯烴塑料的迴收與利用
6.1國內外廢舊聚烯烴塑料的再生利用現狀129
6.2廢舊聚烯烴塑料的來源130
6.3聚烯烴類塑料的應用現狀130
6.3.1農用薄膜130
6.3.2包裝薄膜和容器131
6.3.3不同種類聚烯烴塑料的主要應用131
6.4廢舊聚烯烴塑料的再生利用技術132
6.4.1薄膜的迴收技術132
6.4.2容器的迴收技術135
6.4.3編織袋、周轉箱及其他烯烴用品的迴收136
6.4.4再生製品的開發和應用136
參考文獻141
第7章廢舊聚氯乙烯塑料的迴收與利用
7.1概述143
7.2國外廢舊聚氯乙烯塑料再生利用現狀144
7.3廢聚氯乙烯塑料的來源145
7.3.1工業廢料145
7.3.2廢棄物中的塑料146
7.3.3廢聚氯乙烯塑料的處理146
7.4廢聚氯乙烯塑料的焚燒147
7.5廢聚氯乙烯塑料的再生利用技術148
7.5.1廢的硬聚氯乙烯塑料製品的再生利用148
7.5.2廢的軟聚氯乙烯塑料製品的再生利用152
7.5.3聚氯乙烯增塑糊産品的迴收159
參考文獻159
第8章廢舊聚苯乙烯塑料的迴收與利用
8.1國內外廢舊聚苯乙烯塑料再生利用現狀161
8.2廢舊聚苯乙烯塑料的來源162
8.3廢舊聚苯乙烯塑料的再生利用技術163
8.3.1混閤廢舊塑料的分離163
8.3.2直接再生利用164
8.3.3熱分解迴收苯乙烯和油類166
8.3.4製備塗料和黏閤劑169
8.4國內外廢聚苯乙烯塑料再生利用的問題171
參考文獻172
第9章廢舊工程塑料的迴收與利用
9.1概述174
9.1.1工程塑料的應用174
9.1.2廢舊工程塑料再生利用現狀174
9.1.3廢舊工程塑料迴收與處理方案175
9.2廢舊工程塑料的來源175
9.2.1工業廢料175
9.2.2消費後的廢料175
9.3消費後工程塑料的再生利用技術177
9.3.1廢汽車上塑料件的再生利用技術177
9.3.2廢舊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再生利用技術190
9.3.3廢舊ABS塑料的再生利用技術200
9.3.4廢舊聚碳酸酯塑料的再生利用技術201
9.3.5廢舊聚甲醛塑料的再生利用技術204
9.3.6廢舊聚酰胺塑料的再生利用技術205
9.3.7廢舊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苯醚及其他廢舊工程塑料的再生
利用技術211
9.3.8廢舊混閤工程塑料和聚閤物閤金的再生利用技術211
參考文獻212
第10章廢舊熱固性塑料的迴收與利用
10.1廢舊熱固性塑料的來源214
10.1.1聚氨酯215
10.1.2酚醛樹脂215
10.1.3不飽和聚酯215
10.1.4環氧樹脂216
10.2廢舊熱固性塑料的再生利用技術216
10.2.1機械迴收216
10.2.2化學迴收219
10.2.3裂解222
10.2.4能量迴收223
10.3廢舊熱固性塑料的再生利用224
10.3.1廢舊熱固性塑料用作填料224
10.3.2廢舊熱固性塑料生産塑料製品224
10.3.3廢舊熱固性塑料生産活性炭225
10.3.4廢舊熱固性塑料裂解小分子産物225
10.3.5廢舊熱固性塑料降解生産低聚物226
10.3.6廢舊熱固性塑料生産改性高分子226
參考文獻226
第11章泡沫塑料的迴收與利用
11.1泡沫塑料迴收的問題228
11.1.1泡沫塑料概況228
11.1.2泡沫塑料迴收的經濟和社會問題230
11.2去泡方法233
11.2.1機械破泡法234
11.2.2熔融破泡法234
11.3泡沫塑料的裂解迴收234
11.3.1裂解製油、氣方法234
11.3.2油化的工業方法237
11.4PVC泡沫塑料裂解迴收239
11.4.1HCl的脫除及利用239
11.4.2聚氯乙烯裂解製油、氣240
11.5PE泡沫塑料裂解迴收242
11.5.1廢舊PE塑料裂解製取燃料油的工藝方法242
11.5.2聚乙烯催化裂解機理243
11.5.3裂解反應的影響因素243
參考文獻244
第12章透明塑料的迴收與利用
12.1用SBS對PS迴料的改性及其應用245
12.1.1熱塑性彈性體的概念245
12.1.2熱塑性彈性體的結構特徵和性能246
12.1.3SBS的基本特性246
12.1.4PS的基本特性247
12.1.5SBS在PS迴收料中的改性效果247
12.2用SBS對AS迴料的改性及其應用247
12.2.1AS的基本特性247
12.2.2SBS在AS迴料中的改性效果247
12.3聚碳酸酯塑料迴料的改性248
12.3.1聚碳酸酯的基本特性248
12.3.2聚碳酸酯塑料的增強改性249
12.3.3聚碳酸酯塑料迴料的共混改性249
12.4有機玻璃的迴收與利用250
12.4.1有機玻璃特性250
12.4.2有機玻璃再生利用250
參考文獻251
我更傾嚮於從設計和可持續性的角度來審視這類技術書籍。拋開最終的迴收處理工藝不談,我更想知道的是,這本書有沒有從“源頭減量”和“易迴收設計”的角度進行反思和探討。例如,針對目前包裝行業中大量使用的多層共擠膜,書中是否詳細分析瞭當前主流解耦或分離技術在麵對特定粘閤劑體係時的效率瓶頸,並對未來材料科學如何從分子層麵解決這一難題提齣設想?如果一本書僅僅停留在“我們如何處理現有的垃圾”,而沒有觸及“我們如何停止製造難以處理的垃圾”,那麼它的價值就打瞭摺扣。我非常期待看到作者能提供一些跨學科的視角,比如結閤生命周期評估(LCA)的工具,來量化不同迴收路徑的實際環境效益,而不僅僅是停留在技術可行性的層麵。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和名字給人一種非常“重工業”的直觀感受,但作為讀者,我更看重的是其對復雜係統集成的探討能力。將廢塑料的接收、預處理、精細分選、高效清洗、再造粒以及最終的塑化成型,看作一個完整的、需要精細調度的工業生態係統,書中是否提供瞭關於如何建立一個高效率、低能耗的集成化處理工廠的係統性方法論?例如,在能量迴收和副産品(如清洗廢水處理)的管理上,如何實現內部循環,達到近零排放的目標?這需要的不僅僅是單一技術的羅列,而是對工藝流程的優化設計、物流管理、質量控製標準的建立等一係列管理科學層麵的整閤敘述。如果它能提供一個可供參考的、模塊化的工廠設計藍圖,並附帶詳細的風險評估矩陣,那麼它就超越瞭一本技術手冊的範疇,成為瞭一份實用的工程實踐指南。
评分說實話,我對這種包羅萬象的書名總是抱有一絲懷疑,總覺得它試圖覆蓋的範圍太廣,可能導緻每個具體環節的講解都流於錶麵。我真正關心的是那些極其細微的操作細節,那種隻有常年在生産一綫摸爬滾打的人纔能體會到的“坑”。比如,在清洗環節,麵對帶有油汙和粘閤劑的薄膜類廢塑料,不同的預處理藥劑配比對最終顆粒的純淨度和後續擠齣性能的影響,有沒有非常詳盡的實驗數據支撐?再比如,在破碎和造粒過程中,螺杆的幾何形狀設計對不同熔點塑料的混閤均勻度和熱降解控製的微妙關聯,這本書裏是否有深入探討?我期待看到的是那種能讓人讀完後,立刻就能在自己的設備參數上進行微調,並看到明顯效果的實用秘訣,而不是那種教科書式的、宏觀的流程介紹。如果它能提供一套針對特定汙染等級廢料的“疑難雜癥”診斷手冊,那就太值瞭。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真是信息量爆炸,我拿到手的時候,就忍不住在想,它到底能帶給我多少乾貨。作為一名對環保和循環經濟有點研究的業內人士,我最期待的是它在那些新興的、尚未被充分研究和推廣的領域能有什麼突破性的見解。比如,關於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在特定復雜塑料混閤物分離中的應用前景,或者更深層次的化學迴收路徑優化,有沒有結閤最新的催化劑技術做一些前瞻性的分析?我希望看到的不僅僅是傳統的物理迴收工藝流程圖和設備清單,而是對未來十年內,哪些技術路綫會成為主流的深度預測和論證。尤其是在麵對目前市場上那些復閤材料日益增多的挑戰時,如何用經濟可行的方式實現高價值迴收,這纔是衡量一本專業書籍含金量的關鍵。如果它能提供一些不同國傢或地區在政策引導下産生的創新性迴收模式案例,那就更完美瞭,畢竟理論指導離不開實踐的檢驗和對比。我對那些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持開放態度,但前提是,它們必須能引齣真正有價值的思考方嚮,而非僅僅是堆砌概念。
评分讀這類專業書籍,最怕的就是技術路綫的陳舊和理論的過時。我希望這本書能展現齣對全球前沿研發動態的敏銳捕捉。例如,在化學迴收領域,目前業界對熱解、氣化和解聚反應的溫度、壓力控製優化已經有瞭很多新的研究成果,特彆是對於那些難以通過物理方法迴收的混閤聚閤物,有沒有介紹近年來在選擇性解聚方麵取得突破性的催化劑體係?而且,鑒彆和分選技術是實現高品質迴收的第一步,這本書對高光譜成像、近紅外(NIR)傳感器在識彆復雜添加劑和著色劑方麵的最新精度和速度是否有所提及?我需要的是能夠幫助我把握未來投資方嚮的資訊,而不是市麵上隨處可見的、基於上個世紀成熟技術的描述。如果能對不同技術的資本投入和運營成本進行詳細的、實時的對比分析,那就更具指導意義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