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3
正版現貨 十二堂生命課 心理治愈書籍 重新規劃自己的有生之年,讓老後和病後的生活成為人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基本信息
作者:柳紅 主編
齣版社:中國工人齣版社
成品尺寸:147mm*210mm
開本:32K
頁碼:308
字數:196韆
齣版日期:2017年11月第1版 2017年11月第1次印刷
書號:ISBN 978-7-5008-6788-3
印張:9.625
定價:45.00元
上架建議:心理學/暢銷書
中圖分類:B083-49
內容簡介:
如今,占絕大多數人口的“老和病”主體被邊緣化,很多人從心理上視其為“失敗”“無望”的人生。所以“十二堂生命課”邀請瞭十位具有特彆生命體驗的講者,把老、病、死的話題作為公共話題談齣來,希望人們開放地、有準備地麵對,重新規劃自己的有生之年,讓老後和病後的生活成為人生美好的時光。
作者簡介:
柳紅,子尤媽媽,獨立學者。2004 年進入疾病與死亡的世界,在癌癥患兒的精神關懷和失喪關懷上做過一些努力。十年來,除瞭對於病、老、死、醫患關係等有思考,也在身體和健康的認知與實踐上著力,成為馬拉鬆跑者和 公裏毅行者。
編輯推薦:
?我們該如何麵對衰老、疾病、死亡 ;
?國內次係列生命公開課;每個人的人生必修課;
?本書邀請瞭有過特彆生命體驗或專門進行研究實踐的學者親身講授他們的經曆;
?子尤媽媽、獨立學者柳紅,自閉癥教育機構“星星雨”創始人田惠萍, 康復誌願者張敏,醫學人文學者王一方,心理學者陸曉婭,艾滋病關愛者曾鵬宇,“急診科女超人”於鶯,“渡過”公號創辦人張進, 康復者 葉丹陽 ,民間骨髓庫創辦人劉正琛;
?流動的生命之河,開放的精神空間
目錄:
講 殘缺之美:當我與 遭遇 / 001
第二講 那些逝去的生命教給我們的事 / 001
第三講 宿命之問:我們為什麼害怕死亡 / 025
第四講 失喪十年:我的路 / 077
第五講 生如夏花:78歲抗癌勇士的生命感悟/ 099
第六講 永遠的陪伴:我和我的自閉癥兒子弢弢 / 113
第七講 地獄歸來:對抗抑鬱癥,信心從哪裏來 / 125
第八講 和“眾病之王”共存和戰鬥的十五年 / 157
第九講 艾滋病,你所不知道的新麵孔 / 179
第十講 生命的四季 :常問如何過一生/ 209
第十一講 生命中後一縷陽光:話說姑息與姑息醫學/ 241
第十二講 愛的陽光和溫暖:我做臨終關懷的故事/ 271
後 記 / 273
樣章:
第五講 失喪十年:我的路
當我想講這個題目時,卻發現不知怎麼準備,那些化在生命裏的心路曆程,豈是語言可以錶達?先特彆要說感謝的話。是很多人的幫助使我走到今天;除瞭感謝還有緬懷。這十年,有很多故人離去。我們生病後,就經曆瞭周圍病友相繼死去,意識到死亡原來離我們這麼近。對於每一個生命的離去,我都痛惜得不得瞭,尤其會想到他們的人。
關於“失喪”和“哀傷”
次知道“哀傷研究”是在三年前,北師大心理係研究生何麗的博士論文是關於哀傷研究。她訪問瞭一批喪失獨生子女的爸爸、媽媽,也找到瞭我。
實際上,所有人都要經曆“失喪”。人類世世代代就是在這樣的生生死死中發展、演變的。但總有一些死亡,如果我們給它一個哀傷指數的話,它的哀傷程度要高一些。死亡,有正常和異常之分。經曆異常死亡的哀傷要深於經曆正常死亡。比如,失去孩子----本應承續父母血脈的,卻亡故在先,這就屬於異常死亡。即便如此,在多子女時代,失去孩子也是常有的事。對於那些父母來說,他們還要哺育這個,拉扯那個,得以將哀傷轉化成對其他孩子的養育責任上。然而,失去“的孩子”;更為甚者,失去“不得不”是孩子的情形,是中國1980年後推行三十餘年計劃生育政策下的獨有現象,確實是人類不曾有過的極端情形。而我,就不幸落在瞭其中。
今天在座的有很多喪子爸爸媽媽,我知道有一些父母難以承受如此喪子之痛而病、而亡,身心飽受摺磨。對於我,在那個時刻,怎麼樣纔能夠活下來,是要麵對的要問題。
什麼是對孩子好的愛?
有一天,我接到一個從美國打來的越洋電話,是我的大學同學夫婦。前不久,他們的孩子因抑鬱癥自殺身亡。孩子在世時,成績等各方麵極為優異,令父母引以為驕傲。她非常急切地大聲問:
“我就想知道是什麼讓你活下來?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我說是“愛!”
她問:“為什麼?”她的意思是說,兒子是我們的希望,當希望沒有瞭,那麼我們的生命也就沒有意義瞭。我要隨著這個破滅的希望而去瞭。
但我卻覺得它可能就是一轉念的事:我們愛孩子,什麼是對他的愛?怎麼體現這個愛?孩子一定希望爸爸媽媽在他不在之後,還能健康,還能過一個好的生活,還能有他們生命價值的體現。而不希望因為自己的亡故,爸爸媽媽也倒下去。所以我說,對孩子大的愛是,我們過得好。我很清楚地記得那次我們的通話。我當時還說,我想跟她先生談談,因為她先生相對封閉一點。她告訴我,用的是免提,先生正在一旁聽著。而她的問題是很多喪失獨生子女的爸爸媽媽先追問的。
建立什麼樣的觀念固然重要,但是,畢竟日子是要一天一天過的,而且是在每分每秒地承受著心靈煎熬之下過,這絕非易事。
子尤是2006年10月22日去世的,馬上就進入鼕天瞭。往年我們都買鼕儲大白菜 。到瞭時候,大卡車又拉著白菜來我們小區賣。那天,我就站在車邊上看著那堆白菜,和熱熱鬧鬧地抱菜上稱的歡喜人。而我獨自一人,確實沒什麼吃的能力和必要。但是,這個時候買不買鼕儲大白菜的含義,好像超過瞭餐桌的需要,而是個心氣兒。事關日子過不過,怎麼過?終,我還是下決心買瞭,搬到樓上去,用報紙包好,碼在陽颱上。
社會網絡支持與偏見
凡是經曆過的人都知道,難過是麯終人散時。朋友們可以救急,在危難之時伸手幫助,但是,麯終人散時,隻能自己麵對。雖然街上熙熙攘攘,人來車往,我覺得自己像是在孤島上,是心靈的孤島,無處話淒涼。那時的信息手段沒有現在這樣四通八達,還是博客時代。多虧有很多遠方的不相識的網友依舊訪問子尤博客,在上麵留言。每天看留言,對我的心理是一個安慰。這就是社會網絡的作用。我們處在一個較為中心的節點上,得到瞭更多的精神支持。
人們在麵對喪子之痛時,有不一樣的應對。這與她/他本人的性格,受教育程度,庭和社會關係等等都有關係,並沒有一個 方可以醫治,隻能各自尋找適閤自己的方式。而一個良善的社會和文化,有助於失喪者的康復;反之,則會加劇人的痛苦。在我們這個社會裏,感到至少有這樣幾種非常不好的現象。
一是,要求失喪者快速封上哀傷的口子。
有一位媽媽孩子去世後,請瞭一段時間假,齣去“散心”。迴來上班後依然難忍悲傷。這是多麼自然的情形,本應得到周圍人的理解和關愛。可是她的領導卻埋怨她:“你怎麼還走不齣來啊?”,給她增添瞭很大壓力。這位媽媽通過博客找到我。我邀她到裏來。她一進門,就說:“喲,這兒真好。”因為在我幾麵牆上都掛著兒子大幅彩色照片,孩子的骨灰就擺在條案上。而她是什麼情況呢 正版現貨 十二堂生命課 心理治愈書籍 重新規劃自己的有生之年,讓老後和病後的生活成為人生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正版現貨 十二堂生命課 心理治愈書籍 重新規劃自己的有生之年,讓老後和病後的生活成為人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