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神磊磊、羅振宇、馬勇、徐達內、嚴鋒、張偉等力薦。曆史書上的一段話、一個名字甚至一張圖,它們的背後到底隱藏瞭什麼?一個個有溫度的故事,一個個有血有肉的真實的人,讀一點故事,長一些見識。
書名:曆史的溫度2:細節裏的故事、彷徨和信念
定價:49.00元
作者:張瑋
齣版社:中信齣版集團
齣版日期:2018-02
頁碼:500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ISBN:9787508685281
"讀一點故事,長一些見識。
曆史不是冷冰冰的。看似由時間、地點和一連串數據組成的曆史事件,背後的主角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人性、有故事、有真的性情。
亦莊亦諧的文字,豐富的曆史知識,活色生香的曆史故事,讓無數讀者為之感動、深思、淚目。
六神磊磊、羅振宇、馬勇、徐達內、嚴鋒、張偉等力薦。
采用裸脊鎖綫平裝,比膠釘更牢固,能夠完全攤平,雙色印刷,讓閱讀更流暢"
"你真的知道“土肥圓”嗎?尼古拉·特斯拉,到底是神還是人?抗戰期間,整個國傢隻剩兩架轟炸機瞭,為什麼還是要轟炸日本?《後一課》究竟有沒有騙人?真實的潛伏,究竟是什麼樣?……
史書上的一段話、一個名字,甚至一張圖,在張瑋的筆下,呈現齣一張張意想不到的麵孔。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年份和數字,而是一個個有溫度的故事,一個個有血有肉的真實的人。
是人,就有正反麵,就有優缺點。張瑋盡可能地用辯證的眼光,結閤當時客觀的環境,設身處地去看待那些曆史事件和曆史人物,而不是先入為主地帶入立場,或者用“視角”來評判一件事或一個人。
看起來枯燥的曆史,其實活色生香,帶著故事,帶著血肉,帶著彷徨,帶著信念。
曆史,有真實的溫度。
"
"自序 V
人物 不應讓曆史睡去
聶耳之死 003
“土肥圓”和“土肥原” 017
東條英機之死 028
他們每天的生活,就是活生生的“潛伏” 044
孫殿英的“盜墓筆記” 056
一張照片引發的自殺 069
凡爾納的科幻小說,究竟過時瞭嗎? 073
尼古拉·特斯拉:到底是神還是人? 091
張靈甫之死 105
一位孤懸東北的土匪將軍 126
張勛這個人 137
或許我們長大後,纔能讀懂他的童話 150
魯迅背後的兩位女性 161
他是個醫生,卻奪走瞭40萬人的生命 174
逸聞 曆史是漫長的徵途
《後一課》到底有沒有騙人? 189
他以500公裏時速撞嚮地球,後時刻說瞭什麼? 200
中國人接受“裸體藝術”,到底有多難? 214
一場轟動中外的大劫案 226
明明是刻骨銘心的仇恨,
?但日本戰後為什麼會感激美國人? 244
一九四九, 百萬黃金大挪移 256
當年,到底有多少故宮文物被運往? 267
24年前的,人類文明留下瞭黑暗的一頁 280
55年前,人類差點滅絕 292
一場神秘的級大爆炸 308
信念 道阻且長,而終點可期
隻剩兩架轟炸機瞭,但還是要轟炸日本…… 319
1942年,15架美國轟炸機在中國迫降…… 332
有一種撤退,叫敦刻爾剋 349
敦刻爾剋撤退之後,英國人乾什麼去瞭? 369
一個公務員給全人類留下的數學難題 386
直到坐上電椅,這對夫婦依舊錶示自己清白…… 395
五環 體育能否越政治
拳王阿裏:體育是否能越政治? 411
一個34歲就做到正部級官員的運動員 424
世界之死 442
這屆奧運會,全世界近一半國傢不願參加…… 455
沒錯!就是他“承包”瞭一屆奧運會! 467
24年前的那個“北京一夜” 481
"
"張瑋(網名:饅頭大師),畢業於復旦大學文科基地班。復旦中文係文學學士,新聞係新聞學碩士。曾做過11年體育記者,采訪過三屆奧運會,兩屆和百餘項世界賽事。後擔任過解放日報報業集團數字傳播主任,解放日報社新媒體總經理、主任,解放日報社運營、技術總監。
微信公眾號“饅頭說”,以“曆史上的”為特色,每天推送一個曆史小故事。
目前該微信公眾號擁有30萬愛好曆史的讀者。獲鳳凰網和“一點資訊”頒發的2017年自媒體“年度內容突破奬”。
2017年8月齣版新書《曆史的溫度》,上市半年銷量即過10萬冊;獲中國頒發的“2017年度新銳作傢”稱號。
"饅頭大師曾是一個的體育記者,但聊起曆史來也很吸引人。他有一支獨特的“新聞筆”,不論多麼久遠的事情,說來總像是當下的故事,還帶著溫度。讀著他的文字,會讓人想到唐詩裏的意境,天晚欲雪,圍坐火爐,他手持一盞,眉飛色舞,正嚮你娓娓道來。
——六神磊磊
我們現在遇到的很多問題,曆史上也有很多人遇到過。所以我們讀曆史,不僅僅隻是看他們的故事。張瑋抓住曆史上一個事件一個名字背後的東西,分析為什麼當時的人會做齣那樣的選擇,把文字的東西場景化,把乏味的東西有趣化,你不僅知識,還見識。
——羅振宇(羅輯思維創始人)
曆史事件和人物都有特定的曆史背景,對他們的評價和分析,脫離瞭當時的環境,就會想當然。張瑋盡量客觀地還原當時的情形,無論是對人物的分析,還是事件的細節描述,都力求公正中立。更可貴的是,他賦予瞭這些曆史以情感,曆史不再是教科書裏冷冰冰的文字,而是有溫度的。
——馬勇(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院研究員)
沒有溫度,曆史不過教科書,即便已然雨打風吹去,故紙堆裏終有冷暖幾許。《曆史的溫度》贈人暖意。
——徐達內(新榜創始人)
在一個狂奔的年代,我們有時候也要停一下,看看走過的路,整理一下自己的行囊,然後重新齣發。張瑋把他在新媒體中熱門的文章用傳統的方式齣版,也有這種冷卻與迴歸的意義。
——嚴鋒(復旦大學中文係)
對一個男人的評價,我推崇“深厚溫柔”,這其實也是人們對深海的印象。用這句話評價饅頭大師和他的饅頭說很恰當:他展現對曆史的精通,以及基於曆史對時代和人情世故的瞭然;同時他不挑撥不炫耀,展現齣巨大的溫柔力。
——張偉(新世相創始人)
喜歡這本書的原因,大約是作者不卑不抗,不尾隨不拔高的態度。就像介紹裏說的,第三方的公正態度,站在曆史的角度讓讀者體會那時那人的酸甜冷暖,感受人在曆史的洪流中拼命又無奈的心境。他不會咄咄逼人地分析評價,把已無法分辨的古人放在砧闆上反復切割,他隻是淡淡解說故事的來龍去脈,告訴讀者曆史的落腳點。
——綠果(豆瓣讀者)
"
"“土肥圓”和“土肥原”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土肥圓”“高富帥”“矮窮挫”這些“新三字經”,成瞭網絡流行詞。
“土肥圓”的含義,其實不用解釋,看字麵意思就知道瞭。
但後來在一次推送中,我偶然發現,原來不少人並不知道“土肥圓”的齣處,或者說,完全不知道,土肥圓原來真的是一個人的名字。
1
土肥圓的齣處,確實來自一個人的名字:土肥原賢二。
讓我想想,怎麼用一句話來概括這個人呢?這麼說吧:
這個人,是日本無條件投降之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處決的個日本甲級戰犯。
2
1883年,土肥原賢二齣生在日本岡山縣的一個軍人傢庭。
按照一個軍人的發展軌跡,他先後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和陸軍大學。1913年,30歲的土肥原也就是混到瞭一個日本陸軍上尉的軍銜而已,中規中矩。
但這年7月的一次調遣,徹底改變瞭土肥原的人生軌跡—他被派進瞭日本駐北京的“阪西公館”,擔任阪西利八郎的助理。
“阪西公館”是日本的特務機構,阪西利八郎是日本的第二代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後來被人稱為“日本第三代特務頭子”。
還是迴到1913年。
不太清楚土肥原賢二在北京拜瞭哪位師父,總之,他很快掌握瞭地道的北京話,甚至能說幾地的方言。這為他今後的特務工作打下瞭紮實的基礎。
從1913年到1927年,整整14年,除瞭短暫的調離外,土肥原賢二可以說是“深深紮進瞭中國這塊土地”,遊走於中國各派係軍閥和勢力,甚至普通民眾之間,建立瞭廣泛的人脈。
很多接觸過土肥原的人,說他待人和善,能說會道。所以有人說,很多情報是被自動送到土肥原這裏來的。
1927年,44歲的土肥原賢二晉升為大佐(相當於上校團長級彆)。日本陸軍大學的畢業生有一個“十年人事”的說法,就是說一般陸軍大學畢業生,10年就可以升到大佐軍銜。土肥原賢二比同輩多花瞭5年時間。但這5年時間,他花得並不冤—他在中國多積纍瞭5年人脈。
1928年,土肥原賢二個嶄露頭角的機會來瞭。
3
給土肥原賢二機會的,是奉係軍閥張作霖。
1928年3月,土肥原賢二應聘齣任“東北王”張作霖的顧問,負責指導奉軍以日軍的標準進行訓練,順帶大力搜集奉軍轄區內的所有情報。
土肥原確實在全力幫助張作霖。
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土肥原賢二拼盡自己所有的智慧和人脈,直接搞垮瞭直係軍閥的金融係統,讓他們發行的紙幣全部成為廢幣。吳佩孚敗走,直係崩潰,奉係進京掌權北京。
土肥原賢二幫張作霖的遠不止這些。奉係將領郭鬆齡趁奉軍主力在關內作戰,起兵叛變,在土肥原賢二的強烈建議下,駐朝鮮的日本軍隊齣兵,大敗郭鬆齡部隊,再一次幫助瞭張作霖。
投桃報李,土肥原賢二當然是有期待的。他期待的是,張作霖今後能完全接受日本人的指令 。
然而,土匪齣身的張作霖,可以做一萬件糊塗事,但有一件事絕不糊塗:不能做對不起列祖列宗的事!
當土肥原賢二發現張作霖自己那麼多幫助,卻開始對日本人的要求陽奉陰違的時候,他開始惱羞成怒瞭。
北伐戰爭開始,土肥原賢二建議張作霖退迴關外搞獨立,但張作霖不肯,結果節節敗退。眼看北伐軍將有可能威脅到日本的“滿洲權益”,一直以“慈眉善目”聞名的土肥原賢二,終於露齣瞭他完全不“萌萌噠”的真麵目—皇姑屯火車站一聲巨響,張作霖被炸成重傷,當日死去。
我們讀教科書時,看到張作霖被炸死,覺得也就是中國的一個軍閥被日本人炸死瞭。但當時,入主北京的張作霖,地位其實已經等同於中國的國傢元首。
用炸彈炸死一個大國的國傢元首,這事情就是土肥原賢二乾的。
4
炸死中國實際意義上的元首,這種行徑引起瞭日本內閣的強烈不滿。
而事實也證明,這實在稱不上是土肥原賢二下的一步好棋—張作霖的兒子張學良懷著“殺父之仇”,宣布“東北易幟”,率東北軍歸國民政府的蔣介石領導。
一次爆炸,日本人沒占到任何便宜。
所以,土肥原賢二被貶到一個步兵聯隊去做聯隊長。但是,土肥原賢二在這件事上錶現齣的魄力和冷酷,瞭日本軍部的賞識。
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土肥原賢二瞭又一次翻身的機會。
在意外輕鬆地拿下中國東北後,日本又驚喜又惶恐:接下來該怎麼治理?
“九一八事變”的策動人之一闆垣徵四郎認為,日本直接建立一個軍事政府,像統治一樣,把東北變成自己的殖民地。
而老辣的土肥原賢二提齣瞭一個更陰險的計策:在東北建立一個“滿濛五族共和國”—說穿瞭,就是一個由日本控製的傀儡政府。
土肥原的這個提議終獲得通過。那麼,找誰來做這個傀儡呢?
土肥原賢二早就物色好瞭人選—祖先就是從東北起傢,現在被排擠齣宮的“末代皇帝”溥儀。
現在迴過頭來看,當時確實沒有比溥儀更好的人選瞭。
而且,當溥儀如同喪傢之犬被趕齣皇宮的時候,正是土肥原賢二把他接到瞭天津的日本使館—這步棋,土肥原賢二早就布下瞭。
之後的過程就不展開瞭,總之,土肥原賢二找到瞭溥儀,嚮他明確三點:滿洲是你族龍興之地,你要對得起祖宗,就應該迴去從頭開始;滿洲3000萬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翹首期盼你迴去領導他們;這是你後一次機會,錯過這個村,就沒下個店瞭!
三條理由條條擊中溥儀要害。
土肥原賢二後來召集瞭一些地痞流氓,耍瞭一些恐嚇的手段,將溥儀一路從天津“護送”到東北。
1932年3月1日,僞滿洲國正式建立,溥儀齣任執政。
炸死一個“國傢元首”不行,再扶植一個“國傢元首”。土肥原賢二乾得遊刃有餘。
5
作為一個特務頭子,在“誘降”這一方麵,土肥原賢二確實堪稱一把好手。
僞滿洲國建立後,當時東北有名的抗日英雄、全國抗日旗幟黑龍江省主席馬占山,被土肥原賢二誘降瞭(後來馬占山又重新宣布抗日,但實力大損)。
1933年,麵對山西的閻锡山、北平的宋哲元、山東的韓復榘、保定的商震,土肥原賢二可謂使盡瞭渾身解數,上躥下跳,居然真的搞齣瞭一個“華北五省自治”,讓華北繼中國的東北之後,實際上脫離瞭政府的控製。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土肥原賢二的使命應該說是結束瞭—國傢之間一旦正式開戰,颱麵上的間諜特務活動,就要讓齣聚光燈下的位置瞭。
但土肥原賢二脫下西裝,立刻就能穿起軍裝。就在1937年3月,土肥原賢二成瞭侵華日軍第十四師團的師團長(中將軍銜),從幕後走到瞭颱前。
特務頭子做瞭師團長,是不是一個花架子?
1937年8月20日,土肥原賢二率第十四師團在塘沽登陸,沿平漢鐵路一綫進犯,一路連戰連剋,直抵黃河渡口。因為第十四師團的效率奇高,土肥原賢二被日本報紙稱為“華北戰場上的一顆”。
1938年5月,土肥原賢二的第十四師團被名將薛嶽調集12個師圍剿,土肥原賢二確實展現瞭他的軍事天賦,終全身而退。因為這一戰,蔣介石終把黃埔一期畢業的中將師長龍慕韓,判作戰不力而軍法處決—這是抗戰爆發後蔣介石處決的個嫡係將領。
同年5月,國民黨軍隊掘開瞭黃河花園口的堤岸,這就是慘烈的“花園口決堤”。數十萬中國老百姓被淹死,1200餘萬人流離失所。
而國民黨軍隊之所以要決堤黃河,為的就是阻止土肥原賢二的第十四師團前進。
6
黃河決堤事件之後,土肥原賢二被調迴日本參謀本部,繼續從事他拿手的業務—特務。
在被傳聞暗殺瞭不肯投降的中國軍閥另一位人物吳佩孚之後,土肥原賢二在自己的策反功勛簿上添加瞭一個具分量的“勛章”—在他的策劃和利誘下,當時的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宣布投日,成立汪僞政府。
但土肥原賢二再怎麼努力,依舊無法挽救日本帝國的敗亡。
在誘降汪精衛之後,土肥原賢二就漸漸消失瞭行蹤。直到有,他再次齣現在人們的視綫中—日本軍總司令杉山元自殺,土肥原賢二宣布接任(當時他的軍銜已是大將)。
但那,是1945年8月12日,離日本無條件投降,還有3天。
7
就在土肥原賢二接任總司令職位的第二天,西南太平洋地區盟軍總司令麥剋阿瑟就下令逮捕土肥原賢二。
沒有人會放過土肥原賢二。
據說,土肥原賢二被列入批甲級戰犯,是蔣介石的授意。蔣介石一直對土肥原賢二恨之入骨,私下裏,稱他為“土匪原”。
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熟知英美法律的土肥原賢二一言不發,這樣就會造成“證據不足”的情況。全程他隻說過四個字:“主張無罪。”
所以,對土肥原賢二的審判持續瞭兩年多。直到後,在中國的強烈要求並齣示證據的情況下,土肥原被判處絞刑。
1948年12月23日,通過抽簽的方式,土肥原賢二在所有甲級戰犯中,個走嚮絞刑架。
從被點名,到走上絞刑架,到被絞死,土肥原賢二始終沒說一句話。在生命的後一刻,沒人知道他在想些什麼。
饅頭說
不妨聽聽當時那些人對土肥原賢二的描述。
溥儀說:“當時48歲的他給我感覺非常謙卑,而且另一個強烈的感覺是,他非常靠得住!”
宋哲元說:“土肥原說話算話。”
馬占山說:“土肥原從不騙人!”
鈴木貞一(同為甲級戰犯):“土肥原為人大方,說一口流利的中國話,對事漫不經心,總是大概差不多,很適閤同中國人打交道。”
據說,他就任瀋陽市長的時候,拿齣自己的薪水作為安定老百姓的資金。
據說,他擔任師團長的時候,嚴禁手下士兵燒殺搶掠。
據說,盟軍去逮捕他的時候,以為會在他傢發現很多中國文物,但事實上,他傢隻有租住的兩間小屋子,非常破敗。
怎麼樣?如果單憑這些描述,土肥原賢二還真像現在“土肥圓”的本意:質樸,肥頭肥腦,圓潤。
但事實並不是這樣。
他策劃的暗殺和恐嚇事件不計其數,他殺死的中國軍民不計其數,他給中國帶來的分裂的惡果難以估量。他對人說話算話,是因為他對人有所求。他下令不劫掠老百姓,不是因為他真的愛中國老百姓,而是希望自己的部隊能盡量少積纍仇恨,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而已。
可以說,他是一個閤格甚至齣色的特務乃至將領,但載著他和他同僚瘋狂前行的那艘大船,方嚮是根本錯誤的。
他的信仰,是靠侵略彆的國傢支撐的,他的所謂“英名”,是建立在彆國人民的痛苦上的。
所以,關於他後和那艘大船一起傾覆,他的遺言是:主張無罪。
而我們的評價是:罪有應得。
“土肥圓”和“土肥原”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土肥圓”“高富帥”“矮窮挫”這些“新三字經”,成瞭網絡流行詞。
“土肥圓”的含義,其實不用解釋,看字麵意思就知道瞭。
但後來在一次推送中,我偶然發現,原來不少人並不知道“土肥圓”的齣處,或者說,完全不知道,土肥圓原來真的是一個人的名字。
1
土肥圓的齣處,確實來自一個人的名字:土肥原賢二。
讓我想想,怎麼用一句話來概括這個人呢?這麼說吧:
這個人,是日本無條件投降之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處決的個日本甲級戰犯。
2
1883年,土肥原賢二齣生在日本岡山縣的一個軍人傢庭。
按照一個軍人的發展軌跡,他先後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和陸軍大學。1913年,30歲的土肥原也就是混到瞭一個日本陸軍上尉的軍銜而已,中規中矩。
但這年7月的一次調遣,徹底改變瞭土肥原的人生軌跡—他被派進瞭日本駐北京的“阪西公館”,擔任阪西利八郎的助理。
“阪西公館”是日本的特務機構,阪西利八郎是日本的第二代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後來被人稱為“日本第三代特務頭子”。
還是迴到1913年。
不太清楚土肥原賢二在北京拜瞭哪位師父,總之,他很快掌握瞭地道的北京話,甚至能說幾地的方言。這為他今後的特務工作打下瞭紮實的基礎。
從1913年到1927年,整整14年,除瞭短暫的調離外,土肥原賢二可以說是“深深紮進瞭中國這塊土地”,遊走於中國各派係軍閥和勢力,甚至普通民眾之間,建立瞭廣泛的人脈。
很多接觸過土肥原的人,說他待人和善,能說會道。所以有人說,很多情報是被自動送到土肥原這裏來的。
1927年,44歲的土肥原賢二晉升為大佐(相當於上校團長級彆)。日本陸軍大學的畢業生有一個“十年人事”的說法,就是說一般陸軍大學畢業生,10年就可以升到大佐軍銜。土肥原賢二比同輩多花瞭5年時間。但這5年時間,他花得並不冤—他在中國多積纍瞭5年人脈。
1928年,土肥原賢二個嶄露頭角的機會來瞭。
3
給土肥原賢二機會的,是奉係軍閥張作霖。
1928年3月,土肥原賢二應聘齣任“東北王”張作霖的顧問,負責指導奉軍以日軍的標準進行訓練,順帶大力搜集奉軍轄區內的所有情報。
土肥原確實在全力幫助張作霖。
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土肥原賢二拼盡自己所有的智慧和人脈,直接搞垮瞭直係軍閥的金融係統,讓他們發行的紙幣全部成為廢幣。吳佩孚敗走,直係崩潰,奉係進京掌權北京。
土肥原賢二幫張作霖的遠不止這些。奉係將領郭鬆齡趁奉軍主力在關內作戰,起兵叛變,在土肥原賢二的強烈建議下,駐朝鮮的日本軍隊齣兵,大敗郭鬆齡部隊,再一次幫助瞭張作霖。
投桃報李,土肥原賢二當然是有期待的。他期待的是,張作霖今後能完全接受日本人的指令 。
然而,土匪齣身的張作霖,可以做一萬件糊塗事,但有一件事絕不糊塗:不能做對不起列祖列宗的事!
當土肥原賢二發現張作霖自己那麼多幫助,卻開始對日本人的要求陽奉陰違的時候,他開始惱羞成怒瞭。
北伐戰爭開始,土肥原賢二建議張作霖退迴關外搞獨立,但張作霖不肯,結果節節敗退。眼看北伐軍將有可能威脅到日本的“滿洲權益”,一直以“慈眉善目”聞名的土肥原賢二,終於露齣瞭他完全不“萌萌噠”的真麵目—皇姑屯火車站一聲巨響,張作霖被炸成重傷,當日死去。
我們讀教科書時,看到張作霖被炸死,覺得也就是中國的一個軍閥被日本人炸死瞭。但當時,入主北京的張作霖,地位其實已經等同於中國的國傢元首。
用炸彈炸死一個大國的國傢元首,這事情就是土肥原賢二乾的。
4
炸死中國實際意義上的元首,這種行徑引起瞭日本內閣的強烈不滿。
而事實也證明,這實在稱不上是土肥原賢二下的一步好棋—張作霖的兒子張學良懷著“殺父之仇”,宣布“東北易幟”,率東北軍歸國民政府的蔣介石領導。
一次爆炸,日本人沒占到任何便宜。
所以,土肥原賢二被貶到一個步兵聯隊去做聯隊長。但是,土肥原賢二在這件事上錶現齣的魄力和冷酷,瞭日本軍部的賞識。
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土肥原賢二瞭又一次翻身的機會。
在意外輕鬆地拿下中國東北後,日本又驚喜又惶恐:接下來該怎麼治理?
“九一八事變”的策動人之一闆垣徵四郎認為,日本直接建立一個軍事政府,像統治一樣,把東北變成自己的殖民地。
而老辣的土肥原賢二提齣瞭一個更陰險的計策:在東北建立一個“滿濛五族共和國”—說穿瞭,就是一個由日本控製的傀儡政府。
土肥原的這個提議終獲得通過。那麼,找誰來做這個傀儡呢?
土肥原賢二早就物色好瞭人選—祖先就是從東北起傢,現在被排擠齣宮的“末代皇帝”溥儀。
現在迴過頭來看,當時確實沒有比溥儀更好的人選瞭。
而且,當溥儀如同喪傢之犬被趕齣皇宮的時候,正是土肥原賢二把他接到瞭天津的日本使館—這步棋,土肥原賢二早就布下瞭。
之後的過程就不展開瞭,總之,土肥原賢二找到瞭溥儀,嚮他明確三點:滿洲是你族龍興之地,你要對得起祖宗,就應該迴去從頭開始;滿洲3000萬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翹首期盼你迴去領導他們;這是你後一次機會,錯過這個村,就沒下個店瞭!
三條理由條條擊中溥儀要害。
土肥原賢二後來召集瞭一些地痞流氓,耍瞭一些恐嚇的手段,將溥儀一路從天津“護送”到東北。
1932年3月1日,僞滿洲國正式建立,溥儀齣任執政。
炸死一個“國傢元首”不行,再扶植一個“國傢元首”。土肥原賢二乾得遊刃有餘。
5
作為一個特務頭子,在“誘降”這一方麵,土肥原賢二確實堪稱一把好手。
僞滿洲國建立後,當時東北有名的抗日英雄、全國抗日旗幟黑龍江省主席馬占山,被土肥原賢二誘降瞭(後來馬占山又重新宣布抗日,但實力大損)。
1933年,麵對山西的閻锡山、北平的宋哲元、山東的韓復榘、保定的商震,土肥原賢二可謂使盡瞭渾身解數,上躥下跳,居然真的搞齣瞭一個“華北五省自治”,讓華北繼中國的東北之後,實際上脫離瞭政府的控製。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土肥原賢二的使命應該說是結束瞭—國傢之間一旦正式開戰,颱麵上的間諜特務活動,就要讓齣聚光燈下的位置瞭。
但土肥原賢二脫下西裝,立刻就能穿起軍裝。就在1937年3月,土肥原賢二成瞭侵華日軍第十四師團的師團長(中將軍銜),從幕後走到瞭颱前。
特務頭子做瞭師團長,是不是一個花架子?
1937年8月20日,土肥原賢二率第十四師團在塘沽登陸,沿平漢鐵路一綫進犯,一路連戰連剋,直抵黃河渡口。因為第十四師團的效率奇高,土肥原賢二被日本報紙稱為“華北戰場上的一顆”。
1938年5月,土肥原賢二的第十四師團被名將薛嶽調集12個師圍剿,土肥原賢二確實展現瞭他的軍事天賦,終全身而退。因為這一戰,蔣介石終把黃埔一期畢業的中將師長龍慕韓,判作戰不力而軍法處決—這是抗戰爆發後蔣介石處決的個嫡係將領。
同年5月,國民黨軍隊掘開瞭黃河花園口的堤岸,這就是慘烈的“花園口決堤”。數十萬中國老百姓被淹死,1200餘萬人流離失所。
而國民黨軍隊之所以要決堤黃河,為的就是阻止土肥原賢二的第十四師團前進。
6
黃河決堤事件之後,土肥原賢二被調迴日本參謀本部,繼續從事他拿手的業務—特務。
在被傳聞暗殺瞭不肯投降的中國軍閥另一位人物吳佩孚之後,土肥原賢二在自己的策反功勛簿上添加瞭一個具分量的“勛章”—在他的策劃和利誘下,當時的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宣布投日,成立汪僞政府。
但土肥原賢二再怎麼努力,依舊無法挽救日本帝國的敗亡。
在誘降汪精衛之後,土肥原賢二就漸漸消失瞭行蹤。直到有,他再次齣現在人們的視綫中—日本軍總司令杉山元自殺,土肥原賢二宣布接任(當時他的軍銜已是大將)。
但那,是1945年8月12日,離日本無條件投降,還有3天。
7
就在土肥原賢二接任總司令職位的第二天,西南太平洋地區盟軍總司令麥剋阿瑟就下令逮捕土肥原賢二。
沒有人會放過土肥原賢二。
據說,土肥原賢二被列入批甲級戰犯,是蔣介石的授意。蔣介石一直對土肥原賢二恨之入骨,私下裏,稱他為“土匪原”。
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熟知英美法律的土肥原賢二一言不發,這樣就會造成“證據不足”的情況。全程他隻說過四個字:“主張無罪。”
所以,對土肥原賢二的審判持續瞭兩年多。直到後,在中國的強烈要求並齣示證據的情況下,土肥原被判處絞刑。
1948年12月23日,通過抽簽的方式,土肥原賢二在所有甲級戰犯中,個走嚮絞刑架。
從被點名,到走上絞刑架,到被絞死,土肥原賢二始終沒說一句話。在生命的後一刻,沒人知道他在想些什麼。
饅頭說
不妨聽聽當時那些人對土肥原賢二的描述。
溥儀說:“當時48歲的他給我感覺非常謙卑,而且另一個強烈的感覺是,他非常靠得住!”
宋哲元說:“土肥原說話算話。”
馬占山說:“土肥原從不騙人!”
鈴木貞一(同為甲級戰犯):“土肥原為人大方,說一口流利的中國話,對事漫不經心,總是大概差不多,很適閤同中國人打交道。”
據說,他就任瀋陽市長的時候,拿齣自己的薪水作為安定老百姓的資金。
據說,他擔任師團長的時候,嚴禁手下士兵燒殺搶掠。
據說,盟軍去逮捕他的時候,以為會在他傢發現很多中國文物,但事實上,他傢隻有租住的兩間小屋子,非常破敗。
怎麼樣?如果單憑這些描述,土肥原賢二還真像現在“土肥圓”的本意:質樸,肥頭肥腦,圓潤。
但事實並不是這樣。
他策劃的暗殺和恐嚇事件不計其數,他殺死的中國軍民不計其數,他給中國帶來的分裂的惡果難以估量。他對人說話算話,是因為他對人有所求。他下令不劫掠老百姓,不是因為他真的愛中國老百姓,而是希望自己的部隊能盡量少積纍仇恨,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而已。
可以說,他是一個閤格甚至齣色的特務乃至將領,但載著他和他同僚瘋狂前行的那艘大船,方嚮是根本錯誤的。
他的信仰,是靠侵略彆的國傢支撐的,他的所謂“英名”,是建立在彆國人民的痛苦上的。
所以,關於他後和那艘大船一起傾覆,他的遺言是:主張無罪。
而我們的評價是:罪有應得。
.......
《曆史的溫度2》給我的另一大觸動,是其對“信念”一詞的細膩描繪。在曆史的舞颱上,太多時候我們看到的隻是錶麵的榮辱興衰,卻很難窺見支撐著個體前行的內在動力。這本書,恰恰將目光投嚮瞭那些在風雨飄搖中依然堅定不移的信念。無論是麵對逆境時的頑強不屈,還是在理想麵前的執著追求,這些信念的光芒,穿越瞭漫長的歲月,依然能溫暖人心。作者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展現瞭不同人物心中那團不滅的火光,它可能源於對傢國的熱愛,可能源於對真理的追求,也可能僅僅是對某種價值觀的堅守。讀到這些章節,我常常會感到一種精神上的激勵,仿佛自己也汲取瞭那份力量,能夠更有勇氣去麵對生活中的挑戰。書中的文字,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通過具體的人物和事件,讓“信念”二字有瞭血有肉的形象。我從中看到,信念並非遙不可及,它就存在於平凡的堅持中,存在於睏境中的不放棄裏,是一種足以抵禦風寒、照亮前路的強大力量。
评分《曆史的溫度2》的開篇,便有一種強烈的敘事張力撲麵而來。它不像許多曆史讀物那樣,先給你來一段嚴謹的學術理論鋪墊,而是直接將讀者扔進一個充滿戲劇性的場景,讓你在字裏行間感受到那些人物鮮活的呼吸和內心的波瀾。我尤其欣賞作者在選擇切入點上的獨到眼光,他們似乎總能從那些看似尋常卻又暗藏玄機的細節中,捕捉到一段曆史最核心的脈絡。那些被忽略的人物,那些被淡忘的事件,在作者的筆下重新煥發生機,仿佛擁有瞭獨立的生命。讀這本書,我常常會不自覺地放慢閱讀的速度,細細品味每一個詞語的錘煉,每一個句子的節奏。因為我知道,在那些看似不經意的描寫中,可能就隱藏著作者精心埋設的伏筆,或者是一個能夠瞬間點亮整段曆史的豁然開朗。它不像教科書那樣告訴你“是什麼”,而是更像一位老友,用最生動、最感性的語言,與你一起“感受是什麼”。這種閱讀體驗,讓我對曆史産生瞭前所未有的親近感,仿佛那些遙遠的麵孔,也近在咫尺,他們的歡笑與淚水,都仿佛能夠穿透時空,傳遞到我這裏。
评分通讀《曆史的溫度2:細節裏的故事、彷徨和信念》,我仿佛完成瞭一次穿越時空的旅行,不僅僅是看到瞭曆史的畫麵,更是觸摸到瞭曆史的靈魂。這本書最大的魅力在於,它將冰冷的史料轉化成瞭有溫度的故事,讓那些曾經鮮活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重新在我們眼前鮮活起來。張瑋和饅頭大師的組閤,帶來瞭獨特的視角和敘事方式,他們擅長在宏大的曆史背景下,捕捉那些微小卻至關重要的細節,從而勾勒齣人物最真實的麵貌。這本書讓我明白,曆史的厚重感,不僅僅在於事件的規模,更在於其中蘊含的人性深度。那些在曆史長河中留下的,關於選擇的彷徨,關於堅持的信念,以及在無數平凡的日子裏,個體所經曆的那些細微的情感波動,纔是真正賦予曆史溫度的元素。閱讀這本書,是一種沉浸式的體驗,我常常會在某個瞬間,被某個情節所打動,仿佛自己也置身其中,去感受那份曆史的迴響。這不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曆史更深邃、更溫暖的側麵。
评分拿到《曆史的溫度2:細節裏的故事、彷徨和信念》這本書,第一時間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封麵設計所吸引。張瑋和饅頭大師的組閤,本身就帶著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讓人期待他們會從曆史的洪流中打撈齣怎樣的珍珠。我一直覺得,曆史並非是冰冷的年代數字和宏大的事件堆砌,而是由無數個鮮活的個體,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掙紮選擇、他們的微小堅持共同織就的錦綉。這本書的名字,恰恰點破瞭這一點。“溫度”二字,瞬間拉近瞭我們與過去時空的距離,仿佛能感受到那些埋藏在塵埃之下的脈搏。更吸引我的是“細節裏的故事、彷徨和信念”這幾個關鍵詞。我們常常被曆史的宏大敘事所裹挾,卻忽略瞭那些在時代洪流中微不足道的個體,他們如何感受、如何思考、如何做齣影響自己命運的決斷?那些藏在文獻字縫裏的隻言片語,那些被遺忘在角落的平凡人,他們的生命軌跡,或許更能觸及我們內心深處的情感共鳴。我相信,這本書定能帶領我走進一個更加真實、更加鮮活、也更加充滿人情味的曆史現場,讓我去探尋那些閃爍在曆史深處的微光,去感受那些在時間長河中沉澱下來的,屬於個體生命的溫度。
评分在閱讀《曆史的溫度2》的過程中,我最大的感受便是其對“彷徨”二字的深刻洞察。曆史的進程,往往不是一條筆直嚮前的坦途,而是充滿瞭岔路、選擇和猶豫。而書中那些被刻畫的人物,無論他們的身份地位如何,都不可避免地經曆瞭內心的掙紮和迷茫。作者並沒有迴避這一點,反而將這些“彷徨”的瞬間放大,讓我們看到,即使是在偉大的變革時期,人們也曾麵臨著無數的未知和不確定。那些在曆史書上被簡單概括的“決定”,背後可能蘊含著多少個不眠之夜的思考,多少次內心的拉扯,多少難以抉擇的權衡。正是這些“彷徨”,讓曆史人物變得更加立體和真實,也讓我們在代入他們的境遇時,感受到一種強烈的共情。書中的文字,仿佛在低語,訴說著那些在十字路口徘徊的靈魂,他們的不安、他們的恐懼,以及他們最終做齣選擇時的勇氣。這種對人性復雜性的挖掘,讓我對曆史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也讓我反思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所麵臨的種種選擇,那些看似微小的彷徨,也許正是構成我們生命軌跡的重要部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