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適用:
1、各地事業單位綜閤知識(公共基礎)知識科目備考;
2、國考、聯考以及各省市公務員行測常識判斷模塊備考。
該書自2012年9月齣版以來,至今銷量突破5萬本,押中真題逐步成為常態,“考公基選璧塵”“考常識看璧塵”已經成為大的共識。為瞭有效打擊某寶不良盜版商傢,正版獨享在綫模考係統,已經可以使用瞭。
關於常識判斷部分考試的大數據分析(以江蘇省考為例):
在深化改革的大形勢下,公務員招錄考試也不能置身於外。2016年江蘇省考公告發布,取消瞭原來單獨考查的特色科目公共基礎知識。省人社廳官方微博如是錶述:筆試公共科目A、B、C類三類職位統一為《行政職業能力測試》、《申論》兩科,但不代錶不考查公共基礎知識喲——原 《公共基礎知識》中的相關內容將以常識判斷的形式納入《行政職業能力測試》中考查。
由於是改革的後的考試,到底怎麼考,大傢心裏沒底,甚至許多考生認為常識判斷復習無用,直接放棄或乾脆裸考,其實這樣的想法和做法是很消極的。
一、常識判斷考什麼?
官方的大綱對常識判斷的考查是這樣描述的:常識判斷主要測查應試人員應知應會的基本知識以及運用這些知識分析判斷的基本能力,涉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間發生的國際國內重大事件等方麵的內容。
大綱上說得很含糊,也很概括,但個人認為句特彆重要——測查應試人員應知應會的基本知識以及運用這些知識分析判斷的基本能力。作為一名的公務員,應知應會的基本知識是什麼?大傢都懂的。
再從字麵理解,考查內容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一年的重要時事政治。時事政治大傢很好理解,自然科學是啥呢?自然科學是研究無機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屬性在內的有機自然界的各門科學的總稱。包括物理、化學 生物、天文和地理。社會科學呢?社會科學一般包括哲學、政治、經濟、法學、文學、 藝術、曆史、管理等學科。許多考生淚崩瞭,我到底要看什麼?其實沒那麼復雜。仔細看下麵解析。
二、常識判斷占多大權重?
行測包括言語理解與錶達、數量關係、判斷推理、資料分析和常識判斷等五個部分。官方將行測考試時間由原來的90分鍾調整為120分鍾,增加瞭30分鍾,可以粗略估算題量應該在25-35題之間,分值應該在20—25分,如果命題時考慮到過渡銜接,可能權重會更多些,象上海是45題。江蘇的常識考試題型均為客觀性單項選擇題。
三、常識判斷會涉及哪些具體考點?
這是大傢關心的問題。因為是改革,沒有可供參考的遵循,可供藉鑒的隻有國考和聯考瞭。璧塵選取6年國考和4年聯考的常識判斷(這應該具有研究價值的試題),加上部分有代錶性省份公考常識判斷真題,對1000道常識判斷的真題,刪除部分相同相似的,共906題,對相關試題進行大數據分析。
(一)政治類。155題,占17.1%
其中:時事政治99題,馬剋思主義哲學31題,思想(含中共黨史)10題,中國特色社會15題。
(二)經濟類。75題,占8%
其中:經濟學基礎理論20題,微觀經濟9題,宏觀經濟24題,熱點經濟詞匯12題。
(三)法律類。158題,占17.4%
其中:憲法36題,行政法42題,民法28題,刑法16題,法理8題,訴訟法18題,經濟法10題。
(四)曆史類。66題,占7.3%
其中:古代史26題,近現代史27題,世界史13題。
(五)人文類。161題,占18.3%
其中:文學常識58題,語文基礎與公文15題,藝術類29題,宗教思想類15題,中國傳統文化19題,其他25題。
(六)科技類。277題,占30.6%
其中:近現代重大科技成就45題,物理28題,化學14題,地理國情115題,醫學生物50題,生活常識25題。
(七)管理類。14題,占1.5%
綜上,除瞭科技類中的物理、化學、地理國情、醫學生物、生活常識等約占總題量25%,這部分內容比較寬泛與發散,拼的是積纍和人品,其他的75%常識判斷其實就是公基的“微縮版”,是要復習準備的。
四、常識部分如何備考。
鑒於常識判斷(公共基礎)的題量和權重的下降,難度的降低(全為單項選擇題),這時復習是高的哦!!同時,建議復習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進行調整。
1、摒棄常識復習無用的觀點,因為除瞭科技類中的物理、化學、地理國情、醫學生物、生活常識性考點外,其他大部分內容都是都是知識性考點,都是要事先復習的,哪怕是每天抽半小時稍微翻翻。
2、重點需要關注的章節:哲學、思想概論(中共黨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重點關注時政和黨的現行重大方針政策)、法律(重點是憲法、行政法)、經濟與科技(看經濟、科技常識,這部分是重點!特彆是璧塵標注黑體的高頻考點)、曆史(重點過一下)、語文基礎與公文寫作(重點看一下公文格式、事務類文書寫作,申論考試要用上,約占20分)。
3、如果手頭沒有璧塵公基筆記的,可以在彆人徘徊猶豫時先購一本看起來,先人一步,纔能更好的搶占勝機。對原有復習過公基,或購買瞭《璧塵公基筆記》等書的考生。建議重點把《璧塵公基筆記》上麵的加黑、加粗的高頻考點以及璧塵用圖錶總結概括的重點內容看一下。另外書上附上真題,除上明確標準是江蘇的,其他的都是國考、聯考或其他省份常識判斷的真題,好好理解下,特彆是單選題。
4、《璧塵公基十年真題》 《璧塵公基同步練》如果有時間可以看一看、做一做基礎題型中的單選題,一是鞏固一下常識判斷的復習效果,二是95%以上考生在公考中屬於“打醬油”的角色,各類事業單位招考隨時還能派上用場。但投入時間不要太多。
贈送紙質時政一本
2018年修訂內容
贈品
.....
.....
讀瞭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備考不再像以前那樣漫無目的。以前我總覺得公務員考試內容浩瀚,無從下手,總是抱著一種“考到哪算哪”的心態。但看瞭這本《多省 現貨正版2017壁塵公基筆記 江蘇公務員10年真題 璧塵公基筆記+十年真題分類詳解+》之後,我纔意識到,原來公務員考試是有規律可循的。筆記部分幫我構建瞭完整的知識體係,讓我知道“有哪些東西需要學”;而真題詳解部分,則教會我“學瞭之後如何去用,如何去應對考試”。尤其是那些“錯題分析”和“知識點拓展”的部分,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發現自己經常在一些細微的知識點上犯錯,而這套資料恰恰能夠精準地指齣這些問題,並提供解決方案。這種“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讓我感覺就像有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師在旁邊循循善誘,一點點地引導我前進。我不再感到迷茫,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清晰的目標感和前進的動力。
评分這套資料最讓我感到驚喜的,莫過於它詳盡的十年真題解析。作為一名備考新手,我深知曆年真題的重要性,但很多時候,拿到真題後,我們往往隻會對答案,而不知道“為什麼”。而這本資料的“十年真題分類詳解”部分,恰恰彌補瞭這一空白。它不僅僅給齣瞭正確答案,更重要的是,對每一個選項都進行瞭深入剖析。對於錯誤選項,作者會詳細解釋其錯在哪裏,錯誤原因是什麼,甚至還會聯係相關的考點進行拓展。這種“刨根問底”式的解析,讓我能夠真正理解齣題者的意圖,掌握命題規律。我記得有一次做一道關於法律的題目,選項A、B、C都看似正確,但隻有D是絕對正確的。我當時非常睏惑,看瞭答案纔知道,原來題目考察的是一個非常細微的概念區分。而資料的解析,就將這幾個選項的細微差彆以及它們各自對應的法律條文都一一列齣,讓我豁然開朗。這種精細的解析,無疑大大提升瞭我做題的效率和準確率,也讓我對某些知識點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避免瞭死記硬背。
评分不得不說,市麵上有很多關於公務員考試的資料,但很少有能夠像這本《多省 現貨正版2017壁塵公基筆記 江蘇公務員10年真題 璧塵公基筆記+十年真題分類詳解+》這樣,將理論筆記和實戰真題解析做到如此緊密結閤且高水準的。我尤其看重它“正版”的標簽,這讓我對資料的準確性和權威性有瞭基本的信任。在學習過程中,我驚喜地發現,筆記中的知識點,很多都能夠直接在真題中找到對應。這種“學以緻用”的感覺,極大地增強瞭我的學習信心。而且,資料的語言風格非常親切,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感,更像是朋友之間的交流,讓我更容易接受。例如,在講解一些法律條文時,作者會用通俗的比喻,或者結閤時事熱點來解釋,讓原本枯燥的法律條文變得生動有趣。這種“接地氣”的解讀方式,對於我們這些非法律專業背景的考生來說,簡直是福音。它讓我深刻地體會到,備考並非是枯燥乏味的“題海戰術”,而是一個循序漸進、充滿智慧的學習過程。
评分對於我這樣的“細節控”而言,這套書的“分類詳解”功能堪稱完美。它將十年真題按照不同知識模塊進行分類,例如政治、經濟、法律、曆史、文化、常識等等,這樣我就可以根據自己的薄弱環節,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過去,我經常是隨意抽取幾套真題來做,但效果並不理想,因為很難知道自己在哪個模塊上最需要加強。而現在,我可以專門拿齣一天的時間,集中攻剋“經濟常識”模塊,做完後,再對比資料的詳解,找齣自己對哪些概念理解不清,再迴頭去翻閱筆記部分進行鞏固。這種“靶嚮治療”的學習方法,讓我感覺備考的每一步都踏實而有效。而且,資料在分類時,還考慮到瞭不同省份的考情差異,雖然我主要針對的是江蘇公務員考試,但這份資料的廣泛性也讓我對其他省份的考試有瞭一定的瞭解,為我未來可能的跨省考試也打下瞭基礎。這種細緻入微的分類,極大地節省瞭我自己整理資料的時間,讓我能更專注於知識的學習本身。
评分作為一名渴望在體製內闖齣一片天地的小職員,我一直在尋找能夠真正幫我梳理知識脈絡、高效備考的資料。市麵上層齣不窮的教材和題庫,常常讓我眼花繚亂,不知從何下手。直到我偶然間翻閱瞭這本《多省 現貨正版2017壁塵公基筆記 江蘇公務員10年真題 璧塵公基筆記+十年真題分類詳解+》,我纔仿佛找到瞭指路的明燈。首先,它提供的“壁塵公基筆記”部分,文字凝練,邏輯清晰,將龐雜的公共基礎知識梳理得井井有條。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講解一些抽象概念時,旁徵博引,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加以闡釋,讓我這個對理論知識有些畏懼的讀者,也能夠迅速抓住核心要義。例如,在經濟學部分,作者並沒有枯燥地羅列公式,而是通過生動的案例,將供求關係、通貨膨脹等概念融入其中,讀起來一點也不費力。而且,筆記的排版也十分用心,重點內容做瞭醒目的標注,便於我快速迴顧和記憶。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方式,讓我感覺學習過程不再是負擔,而是一種知識的吸收與內化,這對於需要長時間堅持備考的我們來說,是多麼寶貴的體驗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