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托馬斯·阿奎那的師弟,卻對其思想體係進行瞭驚世駭俗的改革。他是西方神學三位一體體係最偉大的叛逆者和創新者,卻被封為異端,曆經數百年的孤獨和沉寂。德國學者文森以通達曉暢的語言,帶你走進中世紀神秘主義大師埃剋哈特的世界。
這是西方神秘主義嚮東方禪修理想的盛情邀約,入世精神對齣世思想的激烈反駁。在埃剋哈特的世界裏,偉大不再是內嚮的擁有,而是擁抱外在的世界,嚮這個世界給齣自己。
這是文森教授花瞭二十多年心血完成的一部係統研究埃剋哈特的學術專著,可以說是迄今為止英語學界中資料最豐富、論述最縝密的著作。全書分為三章:第一章“上帝的無執”,第二章“由愛而一”,第三章“神聖轉化”。全書緊扣埃剋哈特思想中最具特色的一個概念“無執”,按照自上而下即從神性到人性的結構,細膩分析瞭埃剋哈特對上帝本質、關係、三位一體、神格、道成肉身、世界之永恒性、造物主與被造物的關係、神性與人性的關係等一係列問題。作者提齣瞭富有洞見的思考,並將埃剋哈特這些不落俗套,甚至驚世駭俗的觀念納入基督教神學史的脈絡中,從而把中世紀經院神學與先前的教父神學在思想上的銜接與發展清晰準確地呈現在讀者麵前。
按照埃剋哈特的理解,本源自身不是彆的,正是無執——一個創造性的原理,它不會聚焦於自己,而是把自己全部給齣,它是所有事物的發動者。……本源之理不以自己為中心,它想成為多,成為這個世界。——文森
在禪的意境裏,平常不是平庸,平常之中有深秘。這一點,我們在埃剋哈特的神學思想中找到瞭類似的提示。埃剋哈特建議他的聽眾不要逃離外麵的世界,而應該獲得一種清晰的對內在生命的認知。——龔雋,中山大學哲學係教授
##写的真无趣
评分##两年前。
评分##“只要灵魂拥有上帝,知道上帝,注意到上帝,她离上帝就还很远。灵魂能给上帝的最大荣耀就是让上帝自在,也从上帝中解脱出来。于是灵魂感知自己,走她自己的路,再不寻求上帝;这么一来,她完成了最高等的死亡。在这死亡中灵魂失去了她所有的欲望,所有的形象,所有的理解与所有的形式,脱下了她所有的存在……这灵是死的,埋在神格中,因为神格作为它自己自在地活着。”
评分##两年前。
评分##可以与《精神的婚恋》放在一起读。埃克哈特与之太像了。只有神性才能治愈意志的分裂。“而对于原始神,只能否定地理解,只有否定神学才能适合它”
评分##写的真无趣
评分##很多地方有机会的话或许可重读。关于无执与东方宗教禅的关系很有意思
评分##粗略地看确实很明心见性即身成佛那一套,但是从最初开始就是不同的,一方是绝对的有,一方是无之无。话说反而是里面引用的一点点阿子哥比较容易懂,埃克哈特的论述不是他那个脑子真的很难follow。但是他描写那个毛茸茸的deus 真的很可爱就是了……
评分##在这个阶段(第六阶段)他不仅悟了上帝,放下一切,拥抱“无”,而且他也放下了最后的了悟的依靠,了悟这“无”的“无”。面对上帝的赤裸本质,他再次面对第一阶段,暴露于“所有众生”,第六阶段成为第一阶段。这是高贵者的出走及回归,回到他离家出走的地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