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媽媽這樣叫自律:9787512707023
美國媽媽這樣教自信:9787512707177
日本媽媽這樣教負責:9787512707030
猶太媽媽這樣教思考:9787512707184PART 1 能力大於成績——讓孩子成為獨立、完整的個體
01 學著探索、闖蕩的孩子纔會堅強
溺愛不是愛,要讓孩子健康成長
德式自律教養1:孩子像花也像大樹,需要嗬護更要曆練
02 成績重要,還是能力重要
死知識和活能力,都是學習
德式自律教養2:既要學業好,更要能力強
03 寵物是好的老師 ——教會孩子熱愛生命、付齣愛心
和動物相處,就是一種學習
德式自律教養3:從小能和動物相處,長久就能和他人相處
04 擁有柔軟的心——關懷弱勢,善良比金子更可貴
照顧比自己弱小的生命
德式自律教養4:讓孩子從小有顆金子般的愛心
05 為故事設計不同的結局——訓練孩子的邏輯思辨能力
動腦筋想想,就能剋服睏難,解決難題
德式自律教養4: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獨立解決問題
06 在餐桌上學禮貌——讓孩子自己吃飯
隨時隨地進行教育,培養孩子的禮儀
德式自律教養6:培養孩子良好的禮儀,為成功奠定基礎
07 試著放手——學習獨立的一堂課
自己能夠完成,就不接受他人幫助
德式自律教養7:不要多“幫”孩子做,而是多“讓”孩子做
08 環保,不隻是口號!——就從生活中做起
讓孩子從小知道愛護環境、保護自然
德式自律教養8:環保教育,從日常生活做起
09 相信孩子的感受與判斷力——讓孩子自己做主
為什麼要替孩子做主?孩子說不冷就不冷
德式自律教養9:不以自己的經驗,取代孩子的感受
PART 2 身教重於言教——德國父母教養鐵律NO
01 孩子花錢如流水?——教育孩子:不必要的花費,就是浪費
幾塊錢也是浪費!
德式自律教養10:再怎麼富裕,也要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02 培養閱讀習慣——就從齣生開始
認識世界的一塊基石,就靠閱讀
德式自律教養11:閱讀是孩子形成獨立人格的基礎
03 負責的一步——告訴孩子,這是你的責任
孩子齣瞭問題,自己要負責
德式自律教養12:跌倒瞭自己站起來
04 以身作則——“守規矩”從過馬路做起
闖紅燈是小事嗎?再小的事也要以身作則
德式自律教養13:父母坐得直,孩子就行得正
05 德國媽媽這樣教守時——一分或一秒都算遲到
遲到一分鍾,也要嚮孩子道歉
德式自律教養14:為瞭孩子,父母必須學會守時
06 說到做到!——對孩子守信,可不是隨便說說
媽媽,你說話不算話……
德式自律教養15:父母說話算數,孩子纔會守信
07 成為圖書館常客——閱讀是浪漫的教養
為孩子打開知識的大門
德式自律教養16:閱讀不僅是為瞭獲得知識,更是感受樂趣
08 音樂是好的情緒穩定劑
傢裏彌漫美妙的音樂,是讓孩子喜歡音樂的好方式
德式自律教養17:潛移默化的音樂教育,父母喜歡,孩子就會喜歡
09 創造和諧的傢庭氣氛——教齣性格平和的孩子
孩子的教育,成也傢長、敗也傢長
德式自律教養18:不要在孩子心裏埋下暴力的種子
PART 3 尊重優於——不貶抑、不縱容,讓孩子自然成長
01 “愛”無敵!——愛孩子,就讓他知道
“我不是撿來的……”媽媽愛我嗎
德式自律教養19:愛要大聲說齣來,讓孩子知道
02 父母不是 居高臨下、大聲訓斥、缺乏耐心,隻會讓孩子充滿壓力
德式自律教養20:將孩子視為獨立個體,平等對待、相互尊重
03 自主學習——讓創造力、思考力、想象力一次到位
替孩子製訂學習計劃,也犯法嗎
德式自律教養21:不乾涉,多鼓勵,讓孩子自主學習
04 孩子也有尊嚴——不是孩子不成器,是教育齣問題
德式自律教養22: 即使孩子犯錯,也不能隨便訓斥
05 孩子成長的一步——學習如何爭辯
頂嘴是孩子走嚮成人的重要一步
德式自律教養23: 鼓勵孩子與大人爭辯
06 傾聽孩子,尊重孩子的發言權
對孩子說話時,要半蹲,眼睛對視
德式自律教養24: 尊重孩子的發言權,理解孩子的想法
07 沒有天生優秀的父母——學習嚮孩子認錯
父母寫悔過書嚮孩子道歉
德式自律教養25:應該給孩子的是愛,而不是傷害
08 愛與被愛是可貴的能力
在德國,孩子談戀愛是一件好事
德式自律教養26:尊重孩子的“愛情”
09 孩子犯錯,應該體罰嗎
孩子犯錯絕不縱容
德式自律教養27:缺少體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PART 4 吃苦好過吃補——適度“磨難”是對孩子好的鍛煉
01 魔鬼教育的真諦——磨煉孩子的勇氣
磨煉孩子非凡的勇氣和膽量,纔能保護自己
德式自律教養28:讓孩子在碰撞中成長,而不是在嗬護中長大
02 做傢務賺零用錢——體會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
德國法律規定:孩子從六歲開始做傢事?
德式自律教養29:不讓孩子做傢務,是害孩子而不是愛孩子
03 能吃苦的孩子幸福——能吃苦,纔有本事享受幸福!
德式自律教養30:讓孩子瞭解社會的黑暗麵,學會自我保護
04 體驗飢餓——孩子纔懂得“珍惜”
孩子不好好吃飯,怎麼辦
德式自律教養31:德國人的飢餓教育:不好好吃飯,就得挨餓
05 再試一下——多為孩子提供嘗試的機會
給孩子的成人禮:嘗試一個人旅行
德式自律教養32:一次做不好,就多試幾次
06 肯定孩子的優點——也彆忘瞭檢討缺點
父母先檢討,纔能引導孩子自行檢討
德式自律教養33:孩子有十個缺點,父母要為其中五個負責
07 從錯誤中學習——讓孩子記取教訓
孩子丟三落四?德國媽媽教養三“不”麯:不提醒、不幫忙、不管他
德式自律教養34: 讓孩子多吃點苦,長大後就不會受苦
08 多動一點,少穿一點——健康寶寶是這麼養來的
衣服穿少一點不容易感冒
德式自律教養35:少量的衣物能保暖,大量的衣物是負擔
PART 5 規則大於寵愛——寬容而不縱容,建立規則比說教更有效
01 從小建立規則意識——寬容而不縱容
讓孩子按照協議行事,纔是關鍵
德式自律教養36:訂瞭規則,就要堅持遵守
02 讓孩子學習——自己的事自己做
在德國,崇尚自己動手
德式自律教養37:孩子自己能做的,傢長不要幫忙
03 堅守原則——約法三章,毫不妥協
對待孩子,有兩個原則:事先約法三章,事後毫不妥協
德式自律教養38:父母言行一緻,孩子纔會遵守規則
04 理性的行為——從建立孩子的規矩做起
親愛的孩子,不按照規則,就得承擔責任
德式自律教養39:建立“能與不能、可以與不可以”的概念
05 凡事都有“先來後到”——教齣守秩序、懂禮貌的孩子
小孩搶玩具,怎麼辦?
德式自律教養40:社會上沒有絕對的公平,隻有規則與秩序
06 晚上八點半上床睡覺——良好的睡眠習慣養齣健康好孩子
父母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不能妥協
德式自律教養41:父母破壞規則,孩子就會輕視規則
07 學敲門——生活禮儀的一堂課
沒有人會因為錶現得有禮貌而齣錯
德式自律教養42:禮貌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後天培養的
PART 6 放養優於圈養——這個不行、那個不準,怎麼教齣好孩子
01 獨立,從小教起——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依賴母親是一個錯誤
德式自律教養43: 教育孩子獨立,不能捨不得
02 從小教起,從小事入手——培養性格好的孩子這樣教
培養性格,從兩“小”開始
德式自律教養44:培養好習慣,就能培養好性格
03 寬容待人——教孩子學會原諒
到底誰對誰錯呢?“原諒”就是解答
德式自律教養45:告訴孩子,不要斤斤計較、鑽牛角尖
04 孩子要多鼓勵,不要常訓斥
孩子,你不笨,隻是還沒有學會而已
德式自律教養46:十分是進步,一分也是進步
05 成長的心靈肥料——鼓勵會讓孩子勇於戰勝挫摺
跑倒數第五名已經很不錯瞭
德式自律教養47:鼓勵和肯定是成長必需的雨露和陽光
06 培養自我意識——教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鼓勵孩子,敢於錶達自己的想法,勇於拒絕大人的要求
德式自律教養48:如果孩子大聲說“不”,應該為他開心
07 讓孩子學會錶現自我、傳達熱情
教孩子敢於站齣來、敢於唱齣來、敢於說齣來
德式自律教養49:不要將謙虛與錶現自我混為一談
PART 7 自由大於限製——給孩子獨立的空間,發展纔會無限大
01 “媽媽,我不要跟彆人比較!”——切記!每個孩子都是的
將兩個孩子的優缺點做比較,會讓孩子失去自我
德式自律教養50:看到自己孩子的特點,也要看到彆人孩子的特點
02 貶低孩子,會讓孩子的自信歸零
不要貶低孩子,而是要鼓勵孩子嚮他人學習
德式自律教養51:不要把孩子的缺點與其他孩子的優點相比
03 順著個性養——孩子也要因材施教
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教育方案
德式自律教養52:避開“父母主導”的教育方式,避免“比較式”的教育方法
04 給孩子空間——學習成長、對自己負責
傢長偷看孩子的日記,等於侵犯孩子的自由
德式自律教養53:多給孩子自由空間,讓其學會對自己負責
05 親近大自然——放養的孩子,眼界更開闊
鼓勵孩子自己站起來,繼續往前走
德式自律教養54: 孩子要放養,不要圈養
06 讓孩子做決定——學會自己負責
讓孩子自己做主,培養主見
德式自律教養55: 做決定前要思考,做決定後要負責
PART 8 自製甚於控製——從小建立理財觀,教會孩子存到一桶金
01 不給孩子太多零用錢——教育孩子富而不奢
讓孩子從小學會管理零用錢,長大纔會支配自己賺來的錢
德式自律教養56:與其多給錢,不如教孩子學會如何用錢
02 二手市集體驗——讓孩子學習交易常識
舉辦兒童舊貨市集,讓孩子體驗買賣過程
德式自律教養57:重要的不是能賺多少,而是學到多少
03 遊戲中,也能學習節約
德式自律教養58:在遊戲時浪費,現實生活中也會浪費
04 為孩子開立銀行賬戶——從小學會金錢規劃
兩歲就幫孩子開戶?儲蓄要從小開始
德式自律教養59: 擁有自己的賬戶,存自己的零用錢
05 發紅包VS對賬本的理財觀——教育孩子“記賬力量大”
孩子的聖誕禮物:對賬時間到瞭,把你的賬本拿齣來吧
德式自律教養60:讓孩子知道,多花的錢是屬於父母的
06 學習控製欲望——告訴孩子:花每一分錢都要考慮
德式自律教養61:告訴孩子:亂花錢是欲望的放縱
買東西前要想清楚,錢花完瞭不能再要
07 帶孩子去銀行存錢——感受儲蓄的氛圍
帶孩子去銀行,關鍵不是存多少錢,而是培養儲蓄意識
德式自律教養62:小時候亂花錢,長大就不懂得節儉
精彩書摘
PART 1
能力大於成績
——讓孩子成為獨立、完整的個體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更不是父母未完成夢想的接力者。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應該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一個完整的人來看待。在這方麵,華人傢長做得不太好,而德國傢長值得我們學習的是,他們努力將孩子培養成一個﹁完整﹂的人,幫助孩子健康地成長,而不是隻讓孩子考高分。
學著探索、闖蕩的孩子纔會堅強
隨著“獨生子女”現象越來越普遍,傢長們對於孩子的愛有增無減。然而,愛孩子就是讓他吃好的、玩好的、上好的學校嗎?如果是這樣的話,就是把孩子當成瞭花朵。而德國父母不僅把孩子當成花朵,更當作大樹——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陽光、雨露,更需要經過風雨的曆練。
在我還沒有孩子之前,由於受到傳統傢庭教育觀念與方式的影響,總覺得讓孩子吃好的、玩好的就是“愛孩子”“看重孩子”“珍視孩子”的錶現。但另一方麵,因為我曾經擔任外國孩子的老師,覺得華人父母這種教育方式與理念又有些缺點。
到底有什麼缺點呢?我始終沒有找到答案。
到瞭德國之後,我纔漸漸瞭解:華人傢長並不懂得珍視孩子。也許我這樣說,會讓很多人感到不解,甚至引起強烈的反感與抨擊:我們既然能給孩子好的生活條件,怎能說是不珍視孩子呢?麵對這類反駁,我不願說太多,隻想告訴他們:溺愛並不等於愛。但是即便我反復提醒,他們也不見得明白,我就乾脆閉上嘴,不再說話,以免傷瞭和氣。
那麼,到底怎麼做纔算是珍視自己的孩子呢?陪著留學的丈夫在德國待瞭一年之後,我們有瞭自己的女兒欣欣,我纔真正找到瞭其中的答案。
按照德國當地的習俗,生瞭孩子之後要一時間通知親朋好友,並且邀請他們來傢裏做客。於是,在欣欣齣生的當天晚上,老公就拿著手機一個接著一個打電話。
欣欣齣生之後的第三天,老公的同學、朋友,甚至他的導師也帶著太太來傢中做客。看著他們帶來的禮物,我突然發現:每個禮物的包裝盒上麵,都有兩種圖案——參天的大樹和美麗的小花。就像中國人結婚時貼的“囍”字一樣,雖然形狀各異,卻非常喜慶。
“這是不是有什麼寓意呢?”我隨即嚮老公的導師魯爾剋恩先生提齣心裏的疑問。
聽到這個問題,魯爾剋恩夫婦相視一笑,非常和藹地對我說:“在德國,我們都把孩子看成是大樹和小花的結閤體。孩子既是大樹,也是花朵。”
看到我一臉疑惑,魯爾剋恩先生繼續說明:
“大樹代錶著堅強的性格,也有不斷發展、自己的意思;而花朵則代錶著個性的、美麗、純潔,某些時候也代錶著甜蜜和溫馨。”
“哦,原來是這樣啊!”我似懂非懂地點瞭點頭。
“你是不是覺得我們的想法很矛盾啊?”魯爾剋恩的太太笑容滿麵地問我。很顯然,她也從我臉上看到瞭疑惑。
“沒有。謝謝你,魯爾剋恩先生,你讓我明白瞭一個道理。”我連忙否認。
“珍視孩子並不是要溺愛孩子,而是要幫助孩子健康地成長。”
“溺愛孩子?不,不,不,那韆萬不行,那樣不是在愛孩子,而是在害孩子。我可不想可愛的小欣欣毀在你們手上,哈哈哈!”德國人的爽朗和直接在這段話中體現得淋灕盡緻。
說實話,剛來德國時,我很不習慣這種“爽朗和直接”,因為東方人講究的是“含蓄”“點到為止”。現在我纔明白,他們之所以這麼做,無非是在錶達自己的觀點,是真的為瞭孩子好,而不是一句空話。
聽瞭我們的對話之後,老公的朋友和同學們紛紛各抒己見。他們多數也都為人父母,有不同的教養經驗,甚至自告奮勇,要充當我們的“教養顧問”。能有這樣一群免費顧問,我們當然是樂得“坐收漁利”。
就在小欣欣齣生之後的第三天,我有瞭自己的“德國教育顧問團”,看來小欣欣不會“毀”在我們手裏瞭。
把孩子看成是參天大樹和小花朵的結閤體,這種觀念在德國傢長當中非常普遍,而對於我們來說,卻是一個全新的教育理念。如果不是魯爾剋恩教授的解釋,我真的很難明白其中的內涵。
吃瞭午飯之後,朋友們準備迴去瞭。老公齣去送他們,我一個人躺在床上,看著身旁熟睡的小欣欣,腦海裏迴蕩著魯爾剋恩教授的話,不禁開始反思華人親子教育存在的問題:
為什麼我們的孩子總是嬌滴滴,脆弱得不堪一擊?是不是因為我們隻把孩子看成花朵,而沒有把他看成大樹呢?
太溺愛孩子,會讓他成為溫室中的小花朵,不會經曆風吹雨打,更沒有獨自探索、闖蕩的機會。
很多父母甚至從一開始就幫孩子規劃好瞭未來的人生之路:長大之後應該做什麼、應該讀什麼樣的學校、考哪所大學、住在哪裏、找什麼樣的伴侶……孩子在享受衣食無憂的生活的同時,也失去瞭鍛煉獨立性的機會。
“老公,幸好小欣欣是在德國齣生,不然她肯定也是溫室中的小花朵,真的會被我們‘毀瞭’。”丈夫迴來之後,我很慶幸地說。
“是啊,以前總覺得自己的教育水平相當高,教育好一個孩子絕對沒問題。可是來到這裏纔發現,我這個大學教授的水平還不如德國一個普通的傢長。如果按照我們原有的觀念來教育孩子,結果有可能大不相同!”丈夫幫小欣欣拉瞭拉棉被,連連搖頭地說。
那天,我們將禮物盒上的參天大樹和小花朵剪下來,貼在小欣欣的房門上。一來是為瞭裝飾,二來是為瞭提醒自己。
“孩子是國傢未來的主人翁”,看到德國人的教育理念之後,我們確實需要反思:長期這樣下去,我們的社會將如何發展呢?德國能夠在“二戰”之後迅速崛起,是否和它優秀的教育方式有關呢?
如果我們不改變自己的某些教育理念,就極有可能錯過培養參天大樹、親近小花朵的黃金期!
這樣一來,將是孩子的損失,也是我們的人生的一種損失。
成績重要,還是能力重要
孩子的學習成績重要,還是能力重要呢?在德國,傢長也希望孩子成績好,隻不過,他們很少將自己的願望強加在孩子身上,而是更重視孩子各方麵能力的培養,既要學業好,更要能力強。
在小欣欣半歲的那年夏天,隔壁鄰居傢的小兒子魯剋要上小學一年級瞭。在附近眾多的小學之中,小魯剋挑中瞭萊茵小學。雖然附近還有一所伯爾尼小學也很不錯,但小魯剋還是執意要去萊茵小學。
萊茵小學到底有什麼地方吸引他呢?
小魯剋來我們傢玩的時候,一直嚮我們炫耀他的學校有寬大的操場、嶄新的足球場、明亮的鋼琴房,重要的是,那裏還有兩張乒乓球桌。小魯剋知道我們來自中國,中國人打乒乓球很厲害,所以經常纏著老公和他“切磋”。
難道這就是小魯剋選擇萊茵小學的原因嗎?可是據我所知,小魯剋所說的這些設施,附近的伯爾尼小學也有,他為什麼沒有選擇它呢?更何況,伯爾尼小學離傢更近,和他父母上下班的方嚮也一緻,隻要他願意,就可以坐父母的車上下學。
既然這些不是主要的原因,錶示還有一些情況是我不瞭解的。於是,我決定等他上學報到的那一天跟去看看,順便瞭解一下德國的小學教育,為將來小欣欣入學做好準備。當然,這隻是我的一廂情願,畢竟我們還不確定能在德國待幾年。不過多瞭解一些總是沒有壞處的。
等瞭兩個星期之後,小魯剋上學的時間到瞭。看著他蹦蹦跳跳、迫不及待的樣子,我突然迴想起自己的童年。記得剛上小學的時候,穿著新衣服、背著新書包,也像眼前的小魯剋一樣,高興得不得瞭。想到這裏,我又不由得擔心起來:現在的小魯剋會不會和當年的我一樣,高興瞭三天之後,就滿心沮喪,再也不想去上學瞭?
帶著這種擔心,我與小魯剋嚮萊茵小學走去。
來到萊茵小學,發現校長納尼女士正站在校門口迎接孩子們的到來,並且親自帶著傢長到各個教室辦理手續。
納尼女士很忙,但聽說我這個外國人想瞭解他們的學校以及教育方式時,還是十分高興地和我交談。納尼女士告訴我,德國小學為四年製,一、二年級的學生每天隻有上午在教室裏上課,並且每天隻上四小時,無論期中還是期末,都無須考試;三、四年級每天上課五小時,每個學期的德語課考試隻需寫兩篇作文即可,數學考試也隻有兩次,並且是翻書測驗。
“那麼剩下的時間都在乾嗎?”我好奇地問納尼女士。一聽到我這麼問,納尼女士顯得有些不可思議:“剩下的時間?玩啊,不然還能乾嗎?”
“難道這些孩子沒有傢庭作業嗎?”我繼續問道。
“低年級學生沒有傢庭作業,三、四年級學生的傢庭作業通常可以在半小時至一小時內完成,內容不超齣授課範圍,孩子們基本上都能獨立完成。”
“沒有傢庭作業?天啊,德國孩子真是太幸福瞭!”我不由得贊嘆道。
“我們對傢庭作業的要求不嚴格,認為孩子隻要在上課時聽懂就可以瞭。和你們亞洲的教育方式不太一樣。”
“在德國,注重的是培養孩子的能力,而不是要求考高分。如果隻是片麵地要求高分數,孩子們學到的隻是死知識,而不是活學活用的能力。”
顯然納尼對於亞洲的教育現況非常清楚,她接著說:“以我們學校來說,除瞭每天的一般課程之外,還會有一些主題課程,例如園藝、生物、光學、烹飪、縫紉、手工、釣魚、野外求生等。”
“你知道小魯剋為什麼喜歡這所學校嗎?”
“據我所知,小魯剋除瞭喜歡打乒乓球之外,喜歡的主題課程就是釣魚瞭。在附近的學校之中,我們是開設這門課的學校。當然,孩子們可以自由選擇是否參加,完全根據自己的興趣。”
嚮我介紹這所學校的時候,納尼校長一臉的自豪,而站在旁邊的小魯剋看來異常興奮,顯然對未來的學校生活充滿期望。
“在德國,孩子們會不會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對學校産生厭倦的情緒?”我又杞人憂天地問。
“不會的,否則就太可怕瞭,要是對學校産生厭倦,那上學就和坐牢差不多瞭。”
對於我的問題,納尼女士顯然非常驚訝,於是她反問我:“難道在你的國傢,有這種情況存在?”
我點瞭點頭,錶示肯定。納尼女士見到我點頭,立刻驚呼一聲,連連搖頭。幸好我沒有告訴她,在我們國傢這種情況普遍存在,要不然,她非跳起來不可……
辦完所有手續之後,我和小魯剋一起迴傢。在路上我問小魯剋:“你是不是因為這所學校有釣魚課,所以纔選擇這所學校?你媽媽會不會生氣呢?”
小魯剋笑著迴答:“纔不會呢!我媽媽喜歡吃魚,她說我把這門課學好瞭,以後她就不愁沒有魚吃囉……”
“哈哈,真有意思!”
聽完小魯剋的話,我高興地笑瞭起來,因為他的媽媽太有意思瞭!
迴到傢之後,我把小魯剋上學的經曆告訴老公,並且嚮老公提齣瞭一些問題:“如何纔能讓孩子成龍呢?孩子學習成績重要,還是能力重要呢?學習到底是為瞭什麼?我們為什麼要學習?”
“讓孩子成龍,既要重視孩子的學業,也要重視能力!學習,是為瞭生存。”
老公邊吃飯邊對我說:“就像那些動物從自己父母身上學習捕獵的能力一樣,目的是生存下去,難道不是嗎?”
“是啊,可是看看亞洲的教育現況,似乎有點本末倒置瞭,總是把成績當成衡量孩子好壞的標準,成績再好,獨立性差,基本的生活都無法自理,這樣的孩子又怎能生活得幸福呢?”
說到這裏,我的心情沉重起來,一點兒胃口都沒有瞭,放下筷子盯著小欣欣,想象著她會有怎樣的未來。
第二天,我遇到小魯剋的父母,與他們聊瞭起來。在與他們的談話中我得知:
在德國,傢長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績好,隻不過,他們很少將自己的願望強加在孩子身上。因為他們覺得對孩子提齣過高的要求是不切實際的,因為不僅是孩子,即使是成年人的能力都各不相同。
就像很多人每個月隻能賺兩萬元,而有的人每個月卻能賺二十萬元一樣,能力不同,成績也就不同。成績不佳不能算是壞孩子。
孩子的成纔有許多非智力因素,例如意誌、毅力、性格、特質、動手能力、勞動觀念等方麵的訓練。
更何況,孩子天性好玩,喜歡野外生活,喜歡探索。如果傢長阻止孩子去做這些事情,僅要求他把時間放在課本上,會讓孩子開始討厭學習,即便學到瞭知識,孩子也不快樂。
聽完小魯剋父母的話,我深深明白瞭一點:
父母不僅有責任讓孩子學習成績好,多掌握知識,還要讓孩子藉由這些知識瞭解社會,服務社會、傢庭,擁有非凡的生存能力。
就像小魯剋所說的:隻要學會瞭釣魚的知識,就能讓媽媽吃到魚。雖然很現實,卻也很實在。
寵物是好的老師
?——教會孩子熱愛生命、付齣愛心
在德國傢長的心目中,教育無小事,特彆是對於孩子善良品德的教育,他們更是高度重視。他們認為父母在給予孩子愛、金錢與物質享受的同時,也要讓孩子有一顆愛心,讓他們學會愛傢人、愛父母、愛小動物,愛世界上所有的生命。
在德國居住的這段期間,我們養成瞭一個良好的習慣:每天吃完晚飯後都會帶小欣欣去附近的公園散步。
在散步的時候,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孩子也牽著自己的狗或者小貓齣來散步,更讓我驚訝的是,有一次竟然看到一個孩子拿條蛇在玩。看得齣來,這條蛇是孩子的好朋友,在孩子和小夥伴玩耍的時候,蛇就靜靜地躺在一邊,吐著芯子,看著自己的主人,絲毫沒有要攻擊人類的舉動。
每次看到小動物,小欣欣都特彆高興,而且會這裏摸摸、那裏蹭蹭。那些動物也非常友好,特彆是一些寵物狗,見小欣欣走過來,就會伸齣舌頭舔她的臉,她則會發齣“咯咯咯”的笑聲。此時的小欣欣是開心、快樂的。
在小欣欣兩歲生日的前幾天,我們問她想要什麼生日禮物,小傢夥的答案隻有一個字:狗。雖然我也喜歡養寵物,但是一想到自己要養,便覺得有些為難。
後來,我詢問瞭小魯剋的父母湯姆·剋魯夫婦的意見。湯姆·剋魯聽瞭之後,笑著告訴我:“小欣欣的要求是閤理的,要是我的話,早在一年前就買小狗給她瞭。在我們德國,孩子剛蹣跚學步時,傢長就會特意讓孩子養一些寵物,比如小狗、小貓、小兔子等。當然,養什麼寵物要由孩子自己選。”
“為什麼要養這些寵物呢?”我不太理解。
“養寵物的目的是讓孩子去照顧它們,在這種照顧弱小生命的過程中,學會體貼入微。”
“人本身就是動物,而和動物為伴則是孩子們的天性。隻要小孩子能和動物和諧相處,長大之後就能和彆人和諧相處,而不會齣現孤僻、冷漠的情況。”湯姆·剋魯夫婦迴答。
“難道不怕孩子因為和寵物玩耍而耽誤課業嗎?”我繼續發問。
“學習並不隻是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和動物相處的過程就是一種學習。”
“我們傢的小魯剋,自從我們給他領養瞭一條小狗之後,他現在對於狗的生活習性、飲食習慣、身體狀況等都非常熟悉。而這些知識很難從書本當中學習,隻有通過不斷的實踐、觀察、歸納纔能獲得。”湯姆·剋魯夫婦一臉自豪地對我們說。
聽到父母的話之後,小魯剋也跑瞭過來,手裏拿著一個“優秀小飼養員”的臂章,自豪地告訴我們:“這是我在幼兒園的時候得到的奬品。”
“是嗎,你太厲害瞭!可以告訴我怎麼得到的嗎?”我微笑著問小魯剋。
原來小魯剋當初就讀的幼兒園飼養瞭兩隻兔子,當時正值鼕天,小兔子因為感冒身體不好,食欲不佳。為瞭促進小兔子進食,小魯剋硬是不顧寒冷和危險,獨自一人到鄉下的奶奶傢,找來鬍蘿蔔和小白菜。正因為此事,幼兒園的老師頒給他奬品——一個印著“優秀小飼養員”的臂章。
聽著小魯剋開心的笑聲,我決定答應小欣欣的要求。
之後,我把這個決定告訴老公:順應小欣欣的要求,讓她領養一條小狗。為瞭讓老公欣然同意,在這件事情上,我下足瞭功夫。
首先,我模仿德國傢庭一些傢長的做法,召開“傢庭會議”,討論是否讓小欣欣領養小狗的事宜。當然,討論的結果是一緻通過,同意讓小欣欣領養小狗。看著她興奮的錶情,我就知道我的決定是多麼明智。
其次,我們和小欣欣達成協議:在領養瞭小狗之後,她要負責喂食、打掃、為它洗澡……除瞭這些之外,我們還給她安排瞭一個任務:仔細觀察小動物的發育情況和生活習性,必要時做些相關記錄,比如將它的活動拍攝下來。
由於領養小動物是需要錢的,在和小欣欣協商之後,我們決定將這筆錢一分為三:小欣欣負擔三分之一,我負擔三分之一,她爸爸負擔三分之一。其中,狗的狗糧、醫療費用則由我與她爸爸來負擔。
雖然領養小狗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我從這件小事中領悟到:
讓孩子養寵物,不僅能使孩子從中獲得知識,重要的是讓孩子藉此懂得關懷弱勢,懂得愛心的重要性。
在和動物的相處過程中,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培養愛心,學做一個善良的人。毫無疑問,這個方法一舉多得,值得為人父母者參考。
擁有柔軟的心
?——關懷弱勢,善良比金子更可貴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因此,在教育孩子時,很多父母注重對孩子狼性的培養,總是有意無意地忽視對孩子善良個性的培養,導緻一些孩子缺乏愛心,不懂得與人為善。在這點上,我們不妨看看德國父母是如何做的。
看著欣欣一天天地長大,是人生一大樂事。有一天,我們要去德國朋友漢森傢做客,高興的就是女兒欣欣瞭,因為終於有機會可以和其他小朋友玩瞭。
“媽媽,我要把自己打扮得很漂亮!”高興之餘,愛漂亮的她開始精心打扮自己。
“嗬嗬,我的欣欣不打扮就很漂亮瞭,一打扮就變成公主瞭!”我可沒誇張,欣欣大眼睛,肌膚白皙如瓷,像一個瓷娃娃,確實很漂亮。這一點可能遺傳瞭我!有其母必有其女,媽媽漂亮,女兒當然如此。我也可能是受到德國父母的影響,在華人社會,如果我這樣誇自己的孩子,肯定會被彆人說我厚臉皮,然而在德國可是很正常的。
在我梳洗之前,欣欣就開始翻箱倒櫃,想要找齣一套漂亮的衣服,可是等我化好妝瞭,她依然沒有找到閤適的衣服。
“欣欣,那件粉紅色的裙子,會讓你更漂亮哦!”望著混亂的衣櫃以及有些六神無主的欣欣,我不得不提齣小小的建議。
欣欣以快的速度穿上瞭那件粉紅色裙子,站在鏡子前,左右端詳瞭一會兒,小臉上終於露齣滿意的笑容。齣發!去漢森傢。
車行駛在路上,七月的德國,氣候宜人,到處是一片翠綠,風景格外秀麗。而在秀麗的風景中,往事卻如電影畫麵一樣在我眼前閃現——漢森是我在中國認識的朋友,盡管他們在中國生活瞭八年,可是他們的生活和教育孩子的方式卻依然“很德國”。
漢森的女兒中文名字叫紅紅。我曾擔任紅紅的中文老師,之後漸漸與他們一傢人成瞭朋友。老公當初到德國留學,漢森也幫瞭不少忙。所以,到德國後,我們兩傢依然經常來往。老公開瞭一小時的車,終於在一棟德式建築前停瞭下來。這是一座兩層樓的房子,有意思的是,房子上尖尖的屋頂彆具風情,特彆引人注目,典型的德國造型。
欣欣下車去按門鈴。門開瞭,門後是紅紅胖嘟嘟的小臉,緊隨其後的是漢森夫婦。
“王先生,王太太,歡迎你們來我們傢做客。請進!”
“嗬嗬,這是我們從中國帶給你們的茶具,希望你們喜歡!”
漢森是研究東方曆史的,寬敞的大廳裏擺放瞭很多中國飾品,屋裏彌漫著濃濃的中國味,讓我有一種迴傢的感覺。
“哇,中國景德鎮瓷器,太漂亮瞭,謝謝!”漢森非常高興。
一番寒暄之後,我們開始與漢森夫婦隨意地聊著天。聊瞭一會兒,就開始吃午餐瞭。午餐很豐盛,不僅有風味獨特的燒牛排,還有噴香的奶油漢堡以及湯。
吃完飯,我們與漢森夫婦繼續聊天,紅紅則拉著欣欣去看她的“好朋友”。紅紅的好朋友其實是一隻可愛的小兔子,名字叫雪兒。這是紅紅生日時漢森送給她的,兔如其名,小兔子通體純白,沒有一點兒雜色。紅紅非常喜歡這隻小兔子。
有一次,我問漢森:“為什麼讓女兒養小兔子,不怕它傳染疾病給孩子嗎?”
“嗬嗬,隻要經常幫小兔子洗澡,讓孩子養成正確的衛生習慣,就不會因寵物而染病。再說,孩子本身就是弱小的,讓他們學著照顧寵物,其實也就是在讓他們學習照顧比自己還要弱小的生命。這樣就能培養紅紅善良的天性。”
這天,紅紅與欣欣後鬧得不歡而散,卻也是因為這隻小兔子雪兒。為什麼她們會鬧得不歡而散呢?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吃完飯後,紅紅拉著欣欣去看她的“好朋友”。
“看,它是全世界美麗的兔子。”紅紅抱著雪兒。
“不,我傢的樂樂比它漂亮多瞭。”欣欣不服氣地說著。
“那你把樂樂抱過來比一下!”紅紅認真地說。
但紅紅沒有想到,欣欣竟哭著跑來找我們,因為她心愛的樂樂——一條黑色的小狗在一星期前死瞭。這也是我們帶她齣來散心的原因,沒想到卻又讓她傷心瞭。
漢森瞭解瞭事情的經過,把紅紅叫瞭過來。
“孩子,你必須嚮欣欣道歉,雖然你不知道她的寵物樂樂死瞭,但你讓她覺得難過。”
“漢森先生,沒關係,這也不能怪紅紅啊!”
“應該的!”漢森闆著麵孔。
“欣欣彆哭瞭,剛纔是我不好,我要送你一條狗狗,和樂樂一樣。”紅紅知道瞭欣欣傷心的原因,心甘情願地嚮她道歉。欣欣笑瞭,大傢鬆瞭口氣,兩個孩子又一起去玩瞭。
“不好意思,漢森先生,因為欣欣的關係讓你責怪紅紅!”
“我想培養孩子的同情心,讓她知道同情弱者。這孩子總算明白瞭這一點,無論她以後是否能成功,至少她有顆金子般的愛心。”
讓孩子從小有一顆金子般的愛心,這是德國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也是德國父母非常注重的教育理念。那,我們呢?
從漢森先生傢迴來的路上,欣欣睡著瞭。
“老公,我們以後也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善良個性!”
“這是當然的,這可是我們在社會上做人的根本。”
得到老公的贊同,我很高興,畢竟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又達成瞭共識。此後,我們開始培養孩子的善良個性,引導欣欣與人為善,盡管遇到很多波摺,但是從來沒有放棄。
一天,我們一傢三口去逛街,街角有個跛腿的小乞丐,一把拉住欣欣的衣襟,把破盆子遞到欣欣麵前。很顯然,他想要乞討。
看到小乞丐髒兮兮的樣子,生性愛乾淨的欣欣錶現得很生氣,對著小乞丐喊道:“髒死瞭,不要碰我!”
“欣欣!”老公馬上把她拉到一邊,“每個人都有尊嚴,都需要被尊重。如果你沒有零錢,沒關係,你可以不幫他,但你不能訓斥他,傷害他的自尊心。”
迴傢後,我把事情的經過告訴瞭欣欣的外婆,沒想到她一聽就發火瞭:“哼,你們這是小題大做,孩子這麼小,遇到這種事情,你們用得著這麼虛張聲勢嗎?”
其實,我們知道這樣的做法不僅欣欣的外婆不能理解,可能很多父母都無法理解,有必要這樣訓孩子嗎?但如果是為瞭孩子的將來著想,這當然是必要的。
想要孩子有顆善良的心,就要把這種教育融入每天的生活細節裏。因為讓孩子成為一個善良的人,不是講兩次大道理就能夠做到的,需要每天甚至每時每刻的教育。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