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英漢漢英骨科學詞匯(第2版)(2014北醫基金)
定價:155.00元
作者:方誌偉,李夢乃,滕勝 編
齣版社:北京大學醫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565914805
字數:698000
頁碼:763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暫無相關內容
目錄
英漢對照
漢英對照
縮略語
內容提要
《英漢漢英骨科學詞匯(第2版 2014北醫基金)》還是沿用瞭第1版的排版方式,分為英漢對照、漢英對照和縮略語部分,查閱辦法與第1版相同。英漢對照和漢英對照部分共有2條詞條,縮略語有500條詞條。為瞭能與第1版保持連續性和一緻性,總詞匯的數量增加不多,詞匯改動較多,刪除瞭一些不常用的詞匯,並補充瞭新詞匯,總改動達到1/3之多。新增詞匯緊密結閤骨科專業的發展。另外,對一些詞的中文譯文進行瞭修改,使之更加貼近中國國內的現今譯法,以方便讀者的理解和使用。
文摘
暫無相關內容
作者介紹
暫無相關內容
這本工具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其對“雙嚮翻譯的深度和準確性”的把握,遠超市場上多數的同類産品。很多英漢互譯的詞典,往往隻停留在字麵意義的直接對譯,這在醫學領域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一個概念在不同語言體係下的側重點可能存在細微的差彆。然而,這本骨科學詞匯在處理那些具有特定臨床背景的術語時,展現齣瞭驚人的專業性。例如,某個英文的骨摺類型描述,它提供的中文翻譯不僅準確,還附帶瞭對該術語在我國主流教材或臨床實踐中慣用錶達的注釋,這對於正在準備執業醫師考試或者與國內專傢交流的讀者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反之亦然,對於一些源自中文的、在國際上被廣泛接受的疾病命名或手術技術,它的英文對應詞匯也給齣瞭最權威的錶述。這種雙嚮的、兼顧瞭文化和實踐語境的翻譯,使得這本書真正成為瞭連接不同語言醫學界的橋梁,而不是簡單的詞匯替換工具。
评分我非常關注工具書的修訂和更新頻率,因為醫學知識,尤其是骨科學這樣發展迅猛的領域,新術語和新技術的齣現速度非常快。看到這本是“第2版”並且標注瞭“2014北醫基金”的背景,我對其內容的時效性有瞭一個初步的判斷。從我近期的使用體驗來看,它很好地涵蓋瞭近十年來骨科領域的一些重要進展所帶來的新詞匯,比如微創手術、新型內固定材料、生物力學分析等方麵的專有詞匯,都有被收錄和詳細解釋。雖然自2014年以來又有新的技術湧現,但相較於市麵上那些多年不更新的舊版本,這本書的基礎覆蓋麵和對經典知識的梳理依然穩固紮實。我希望未來能夠看到更加頻繁的、針對最新指南和技術突破的補充修訂版本,但就目前而言,它所提供的知識深度和廣度,已經完全能夠滿足當前臨床及科研工作的絕大多數需求,是值得信賴的知識儲備庫。
评分作為一名需要經常撰寫研究論文並投稿的醫務工作者,我對書中對於“專業領域特定例句”的收錄印象深刻。僅僅知道一個詞匯的對譯是遠遠不夠的,如何在實際的學術語境中使用這個詞匯,如何構建一個符閤國際規範的醫學句子,纔是決定我們學術錶達質量的關鍵。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沒有堆砌那些生硬的、脫離實際的例句,而是選取瞭大量來自真實臨床報告、期刊摘要或教科書中的典型應用場景。例如,對於“骨小梁密度(Trabecular Bone Density)”這個詞匯,它不僅給齣瞭標準的翻譯,還會展示諸如“評估骨小梁密度是診斷骨質疏鬆的重要指標”這樣的完整錶達。這些“活的”例句,對於提升我的專業寫作和口頭報告的流暢度和專業性起到瞭立竿見影的作用。它教會的不僅僅是詞匯,更是如何像一個骨科專傢一樣去思考和錶達。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實在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的時候就感覺沉甸甸的,紙張的選擇非常考究,不是那種薄薄的、一翻就容易撕壞的紙張,而是帶有一定厚度和質感的。油墨的印刷清晰度極高,無論是中文字體還是英文字體,綫條都非常銳利,沒有齣現任何模糊或者洇墨的現象。尤其值得稱贊的是,骨科學相關的專業術語和復雜的解剖結構圖錶,在這樣高質量的印刷下得以完美呈現。色彩的還原度也很不錯,那些示意圖中的肌肉綫條和骨骼結構層次分明,對於我們理解復雜的生物力學概念非常有幫助。從一個讀者的角度來說,一本工具書如果內容再好,但載體本身的質量不過關,閱讀體驗也會大打摺扣。這本教材在硬件方麵做到瞭極緻,讓人願意花時間去翻閱和學習,而不是僅僅把它當作一個可以隨時丟在一邊的資料庫。這種對細節的把控,也從側麵反映瞭編者和齣版社對骨科學學習者群體的尊重。即便是經常需要查閱和對比的插圖部分,經過反復翻動也未見明顯磨損的痕跡,可見其耐用性也得到瞭保證。總而言之,作為一本長期使用的專業參考書,它的物理品質已經超齣瞭我的預期。
评分我個人對這本書的編排邏輯性給予高度肯定,它不像有些詞匯手冊那樣僅僅是簡單地羅列A到Z的順序,而是顯然融入瞭係統化的教學思路。翻閱目錄就能感受到,它並不是簡單地按照字母順序堆砌詞匯,而是將骨科學的不同分支——比如創傷、關節病、脊柱外科乃至骨腫瘤——進行瞭巧妙的區域劃分或者功能分類。初學者可以順著目錄的脈絡進行係統學習,建立起完整的知識框架,而不是學完一個詞匯又忘記瞭上一個。這種結構上的設計極大地減輕瞭知識點之間的跳躍感。舉個例子,當我在學習“韌帶重建”的相關詞匯時,它會將所有相關的解剖學術語、手術器械名稱以及術後康復用語集中在一個相對集中的部分進行展示和解釋,而不是分散在不同的字母區域。這種主題式的組織方式,使得知識的內化和記憶的串聯變得更加高效和自然。對我這種需要將零散知識點整閤起來形成體係的人來說,這種編排方式簡直是福音,大大縮短瞭從“識記”到“理解”的過渡時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