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證英漢漢英骨科學詞匯(第2版)(2014北醫基金)

正版保證英漢漢英骨科學詞匯(第2版)(2014北醫基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骨科學
  • 醫學詞匯
  • 英漢詞典
  • 漢英詞典
  • 專業詞典
  • 醫學
  • 英語學習
  • 醫學英語
  • 北醫基金
  • 第二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亚丁祥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ISBN:9787565914805
商品编码:28783237793
丛书名: 英汉汉英骨科学词汇第2版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英漢漢英骨科學詞匯(第2版)(2014北醫基金)

定價:155.00元

作者:方誌偉,李夢乃,滕勝 編

齣版社:北京大學醫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565914805

字數:698000

頁碼:763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暫無相關內容

目錄


英漢對照
漢英對照
縮略語

內容提要


《英漢漢英骨科學詞匯(第2版 2014北醫基金)》還是沿用瞭第1版的排版方式,分為英漢對照、漢英對照和縮略語部分,查閱辦法與第1版相同。英漢對照和漢英對照部分共有2條詞條,縮略語有500條詞條。為瞭能與第1版保持連續性和一緻性,總詞匯的數量增加不多,詞匯改動較多,刪除瞭一些不常用的詞匯,並補充瞭新詞匯,總改動達到1/3之多。新增詞匯緊密結閤骨科專業的發展。另外,對一些詞的中文譯文進行瞭修改,使之更加貼近中國國內的現今譯法,以方便讀者的理解和使用。

文摘


暫無相關內容


暫無相關內容

作者介紹


暫無相關內容


骨科領域核心知識的深度拓展與臨床實踐指南 《骨科疑難病癥診斷與微創治療前沿進展》 本書特色: 本書緊密圍繞當前骨科領域麵臨的復雜臨床挑戰和技術革新,匯集瞭國內外頂尖專傢的最新研究成果與豐富臨床經驗。它並非基礎詞匯的簡單匯編,而是聚焦於高難度骨科疾病的精準診斷邏輯、創新性的微創介入技術體係,以及未來治療策略的深入探討。全書結構嚴謹,內容前沿,旨在為中高級骨科醫師、住院醫師及相關研究人員提供一本兼具理論深度與極強實踐指導意義的參考書。 第一部分:疑難骨摺與創傷的生物力學重構 本部分著力於處理那些傳統手術方式難以奏效或並發癥風險極高的復雜骨摺案例。 一、高能衝擊與多發傷的序貫管理: 詳述瞭嚴重脊柱骨摺(如爆裂骨摺、脫位骨摺)的損傷控製原則(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 DCO)在不同休剋階段的應用策略。重點剖析瞭經皮釘棒係統(PES)在穩定脊柱的同時,如何最大限度地保護脊髓和保留脊柱的生理麯度。 二、復雜關節內骨摺的復位精度: 深入探討瞭如脛骨近端、股骨遠端及髖臼的粉碎性骨摺的三維重建與導嚮技術。內容涵蓋瞭基於術前CT重建的3D打印導闆在踝關節周圍骨摺(尤其涉及Pilon骨摺)中的個性化應用,以及如何通過微創路徑,如經皮鎖定加壓鋼闆(PFNA/LCP)技術,實現骨痂的早期負重誘導。 三、骨缺損與不愈閤的重建策略: 聚焦於超過5厘米的病理性或創傷性長骨缺損的處理。詳細對比瞭自體骨移植(包括髂骨、腓骨)的局限性與血管化遊離腓骨移植(Free Fibula Graft)的適應癥、顯微外科技術要點及供區並發癥的預防。特彆介紹瞭組織工程學支架(如Porous Ceramics)在引導骨再生中的最新臨床試驗數據。 第二部分:關節外科的精準化與微創化轉型 本部分關注人工關節置換術後長期翻修率、並發癥控製及患者個體化匹配的最新進展。 一、初次置換的生物力學優化: 深入分析瞭全髖關節置換(THA)中,針對高齡、骨質疏鬆患者的微創入路(如改良DOPP、後內側入路)的優劣比較。重點闡述瞭如何通過術中導航係統或術中X綫,精確控製假體相對於髖臼的傾斜角(Inclination)和前傾角(Anteversion),以實現更優的生物力學穩定性和活動度。 二、復雜膝關節翻修的挑戰: 針對鬆動、感染或韌帶鬆弛的翻修案例,本書提供瞭係統性的分類和階梯治療方案。詳細介紹瞭鉸鏈式假體(Hinged Prosthesis)的應用指徵,以及鏇轉中心重建技術在嚴重骨量丟失時的應用,強調瞭在保證穩定性的同時,恢復關節力綫和膕繩肌張力的重要性。 三、骨關節炎的非手術乾預與早期療法: 除瞭傳統的手術指徵,本書詳細介紹瞭當前疼痛管理的新技術,包括富血小闆血漿(PRP)在早期OA中的應用劑量學、高濃度透明質酸的粘彈性作用機製,以及射頻消融術(Radiofrequency Ablation)對膝關節慢性疼痛的靶點選擇。 第三部分:脊柱外科的微創革命與神經保護 本部分深入探討瞭如何減少脊柱手術對椎旁肌肉和韌帶的損傷,同時確保神經根和脊髓的絕對安全。 一、椎間盤源性疼痛的微創介入: 全麵梳理瞭不同類型的椎間盤突齣和退變性疾病的介入治療。包括經皮激光汽化減壓術(PLDD)、射頻消融術(RFA)的適應癥邊界,以及低溫等離子髓核成形術在早期腰痛中的長期療效評估。 二、經皮椎體成形術(PVP)與後凸成形術(PKP)的規範化: 重點解析瞭如何通過實時透視引導,精確選擇骨水泥填充的最佳路徑,避免關鍵結構的漏注。內容細緻到骨水泥的最佳粘稠度和填充量對骨摺愈閤和疼痛緩解的影響模型。 三、微創減壓與內固定技術(MIS-TLIF/PLIF): 詳盡描述瞭使用微創器械係統進行經後路椎間融閤內固定(MIS-TLIF)的技術流程。重點涵蓋瞭如何通過內窺鏡或專用套管係統,在不切斷肌肉的前提下,完成椎間融閤器植入、椎間融閤物植入、內固定係統置入的全過程,並提供瞭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SSEP/MEP)的實時解讀標準。 第四部分:骨腫瘤與感染性疾病的綜閤管理 本部分針對復雜和高危病理的治療方案製定,強調多學科協作(MDT)。 一、骨腫瘤的個體化切除與功能重建: 區彆於良惡性腫瘤的治療策略。詳細介紹瞭腫瘤切緣的評估標準(En Bloc Resection),以及在四肢骨腫瘤切除後,如何根據患者年齡和活動水平選擇腫瘤假體(Endoprosthesis)、鏇轉性假體(Rotationplasty)或自體/異體骨段移植的決策流程。 二、感染性關節炎與骨髓炎的階梯療法: 針對慢性骨髓炎,本書強調“清創、穩定、植骨”的三聯策略。詳述瞭負壓傷口治療係統(NPWT)在控製深部感染、促進肉芽組織形成中的關鍵作用,以及含慶大黴素骨水泥間隔物(PMMCL)的製作與應用規範。 三、惡性骨腫瘤的化療與放療協同: 介紹瞭新輔助化療對骨肉瘤和尤文肉瘤的療效評價指標,以及如何根據放療敏感性評估,閤理安排手術時機,以最大化局部控製率並保護肢體功能。 總結: 本書摒棄瞭基礎知識的冗餘介紹,直擊骨科臨床實踐中的“瓶頸”問題。它是一部集診斷學精度、手術技術前沿性、生物力學理性於一體的深度參考工具書,旨在推動骨科專業人員在麵對復雜病例時,能夠做齣更加審慎、精準和基於最新循證醫學證據的決策。閱讀本書,將使您的臨床思維和手術操作水平邁入一個新的高度。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工具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其對“雙嚮翻譯的深度和準確性”的把握,遠超市場上多數的同類産品。很多英漢互譯的詞典,往往隻停留在字麵意義的直接對譯,這在醫學領域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一個概念在不同語言體係下的側重點可能存在細微的差彆。然而,這本骨科學詞匯在處理那些具有特定臨床背景的術語時,展現齣瞭驚人的專業性。例如,某個英文的骨摺類型描述,它提供的中文翻譯不僅準確,還附帶瞭對該術語在我國主流教材或臨床實踐中慣用錶達的注釋,這對於正在準備執業醫師考試或者與國內專傢交流的讀者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反之亦然,對於一些源自中文的、在國際上被廣泛接受的疾病命名或手術技術,它的英文對應詞匯也給齣瞭最權威的錶述。這種雙嚮的、兼顧瞭文化和實踐語境的翻譯,使得這本書真正成為瞭連接不同語言醫學界的橋梁,而不是簡單的詞匯替換工具。

评分

我非常關注工具書的修訂和更新頻率,因為醫學知識,尤其是骨科學這樣發展迅猛的領域,新術語和新技術的齣現速度非常快。看到這本是“第2版”並且標注瞭“2014北醫基金”的背景,我對其內容的時效性有瞭一個初步的判斷。從我近期的使用體驗來看,它很好地涵蓋瞭近十年來骨科領域的一些重要進展所帶來的新詞匯,比如微創手術、新型內固定材料、生物力學分析等方麵的專有詞匯,都有被收錄和詳細解釋。雖然自2014年以來又有新的技術湧現,但相較於市麵上那些多年不更新的舊版本,這本書的基礎覆蓋麵和對經典知識的梳理依然穩固紮實。我希望未來能夠看到更加頻繁的、針對最新指南和技術突破的補充修訂版本,但就目前而言,它所提供的知識深度和廣度,已經完全能夠滿足當前臨床及科研工作的絕大多數需求,是值得信賴的知識儲備庫。

评分

作為一名需要經常撰寫研究論文並投稿的醫務工作者,我對書中對於“專業領域特定例句”的收錄印象深刻。僅僅知道一個詞匯的對譯是遠遠不夠的,如何在實際的學術語境中使用這個詞匯,如何構建一個符閤國際規範的醫學句子,纔是決定我們學術錶達質量的關鍵。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沒有堆砌那些生硬的、脫離實際的例句,而是選取瞭大量來自真實臨床報告、期刊摘要或教科書中的典型應用場景。例如,對於“骨小梁密度(Trabecular Bone Density)”這個詞匯,它不僅給齣瞭標準的翻譯,還會展示諸如“評估骨小梁密度是診斷骨質疏鬆的重要指標”這樣的完整錶達。這些“活的”例句,對於提升我的專業寫作和口頭報告的流暢度和專業性起到瞭立竿見影的作用。它教會的不僅僅是詞匯,更是如何像一個骨科專傢一樣去思考和錶達。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實在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的時候就感覺沉甸甸的,紙張的選擇非常考究,不是那種薄薄的、一翻就容易撕壞的紙張,而是帶有一定厚度和質感的。油墨的印刷清晰度極高,無論是中文字體還是英文字體,綫條都非常銳利,沒有齣現任何模糊或者洇墨的現象。尤其值得稱贊的是,骨科學相關的專業術語和復雜的解剖結構圖錶,在這樣高質量的印刷下得以完美呈現。色彩的還原度也很不錯,那些示意圖中的肌肉綫條和骨骼結構層次分明,對於我們理解復雜的生物力學概念非常有幫助。從一個讀者的角度來說,一本工具書如果內容再好,但載體本身的質量不過關,閱讀體驗也會大打摺扣。這本教材在硬件方麵做到瞭極緻,讓人願意花時間去翻閱和學習,而不是僅僅把它當作一個可以隨時丟在一邊的資料庫。這種對細節的把控,也從側麵反映瞭編者和齣版社對骨科學學習者群體的尊重。即便是經常需要查閱和對比的插圖部分,經過反復翻動也未見明顯磨損的痕跡,可見其耐用性也得到瞭保證。總而言之,作為一本長期使用的專業參考書,它的物理品質已經超齣瞭我的預期。

评分

我個人對這本書的編排邏輯性給予高度肯定,它不像有些詞匯手冊那樣僅僅是簡單地羅列A到Z的順序,而是顯然融入瞭係統化的教學思路。翻閱目錄就能感受到,它並不是簡單地按照字母順序堆砌詞匯,而是將骨科學的不同分支——比如創傷、關節病、脊柱外科乃至骨腫瘤——進行瞭巧妙的區域劃分或者功能分類。初學者可以順著目錄的脈絡進行係統學習,建立起完整的知識框架,而不是學完一個詞匯又忘記瞭上一個。這種結構上的設計極大地減輕瞭知識點之間的跳躍感。舉個例子,當我在學習“韌帶重建”的相關詞匯時,它會將所有相關的解剖學術語、手術器械名稱以及術後康復用語集中在一個相對集中的部分進行展示和解釋,而不是分散在不同的字母區域。這種主題式的組織方式,使得知識的內化和記憶的串聯變得更加高效和自然。對我這種需要將零散知識點整閤起來形成體係的人來說,這種編排方式簡直是福音,大大縮短瞭從“識記”到“理解”的過渡時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