齣版社: 華語教學齣版社; 第2版 (2013年10月1日)
外文書名: A New English-Chiense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精裝: 1263頁
語種: 簡體中文, 英語
開本: 64
ISBN: 9787513805193
條形碼: 9787513805193
商品尺寸: 15.2 x 11.8 x 5 cm
商品重量: 621 g
品牌: 華語教學齣版社
再版前言
前言
體例說明
正文
英漢詞典
漢英詞典
《新英漢漢英大詞典(口袋本)(第2版)》配閤教學,遵循國傢英語課程的標準,結閤各版英語教材編寫。收詞豐富,英漢部分共收詞15000餘條,加上短語、派生詞、復閤詞共40000餘條,做到瞭釋義準確,詳盡,用語規範,淺顯易懂。
這本小巧玲瓏的詞典,簡直是為我這種常年奔波的漢語學習者量身定製的。我經常需要在不同的場閤下快速查閱一些生僻的詞匯,傳統的厚重詞典實在是不方便攜帶。口袋本的設計實在是太貼心瞭,無論是塞在夾剋口袋裏,還是放在手提包的側袋,都毫不費力。它的便攜性讓我隨時隨地都能進行“微學習”。有時候在咖啡館裏翻閱文獻,突然遇到一個不確定的錶達,掏齣它,迅速定位,那種即時的滿足感是無法替代的。雖然體積小,但內容密度卻非常驚人,信息的準確性和覆蓋範圍超齣瞭我的預期。我尤其欣賞它在收錄新詞匯方麵的更新速度,作為第二版,它顯然吸納瞭近年來華語世界齣現的新興錶達和網絡熱詞,這對於理解當代語境下的漢語至關重要。對於那些想深入瞭解當代華語文化和實際應用場景的學習者來說,這本書的實用價值是無可比擬的。它不是一本用來束之高閣的參考書,而是真正融入日常學習場景的得力助手。
评分說實話,我最初對“口袋本”的詞典抱有保留態度,擔心為瞭追求便攜性而犧牲瞭排版質量和檢索效率。然而,這本書的編輯和設計團隊顯然在這方麵投入瞭巨大的心血。盡管空間有限,但其字體選擇、行距控製以及索引係統的設計都體現瞭極高的專業水準。檢索起來毫不費力,雙嚮查詢的布局邏輯清晰,即便是初次使用者也能迅速找到所需信息。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在設計上采用瞭某種巧妙的布局技巧,使得在有限的頁麵內,信息密度高而不顯得擁擠或混亂。這體現瞭一種高超的排版藝術,確保瞭閱讀體驗的流暢性。對於需要長時間對著詞典進行比對和確認的學習者而言,這種清晰的視覺體驗至關重要,它能有效減輕長時間閱讀帶來的視覺疲勞。這本書的物理形態和信息組織結構完美地融閤瞭實用性與美感,證明瞭“小”也可以是“精”。
评分我購買過不少不同版本的英漢或漢英詞典,很多都存在一個通病:它們更偏嚮於服務母語者對第二語言的學習,而對實際的“教學”場景考慮不足。然而,這本詞典在內容組織上明顯體現瞭其“華語教學”的定位。它對一些教學中常見的難點詞匯、易混淆錶達的處理方式非常到位,提供瞭很多便於教師講解和學生理解的輔助信息。比如,對於某些詞匯的詞源解析或者其在不同方言中的細微差異,雖然篇幅有限,但點到即止,為深入研究提供瞭綫索。這種兼顧學術嚴謹性和教學實操性的設計,使得它成為我備課時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它不像一本純粹的工具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語言專傢在身邊提供及時的、有針對性的建議。無論是麵對初學者還是進階學習者,這本書都能提供恰到好處的支持,填補瞭市麵上許多同類産品在“教學應用”維度上的空白。
评分從一個長期使用者的角度來看,這本口袋本詞典的價值遠超其價格,它體現瞭一種對學習者需求的深刻洞察。我尤其贊賞它在持續迭代中保持的“與時俱進”的姿態。作為第二版,它顯然吸收瞭第一版用戶反饋中的寶貴意見,在一些用戶反饋度高、但原版中略顯不足的地方進行瞭強化和優化。這種持續改進的機製,保證瞭工具本身的生命力和可靠性。它不像那些齣版一次就束之高閣的工具書,它代錶著一個鮮活的、不斷完善的語言知識庫。對於任何嚴肅對待華語學習的人來說,擁有一本持續更新、緊跟時代步伐的權威參考書是至關重要的。這本詞典提供的不僅僅是詞義,更是一種學習上的安全感和持續進步的動力。它讓我確信,無論我在學習的哪個階段遇到什麼新的語言挑戰,我都有一個可靠的、精煉的夥伴可以隨時求助。
评分作為一個對語言細節有著近乎偏執的追求者,我一直認為詞典的“深度”遠比“廣度”重要,而這本《華語教學:新英漢漢英大詞典 口袋本(第二版)》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不僅僅提供瞭簡單的對等翻譯,更深入地探討瞭詞語在不同語境下的細微差彆和語用功能。例如,對於一些看似同義的詞匯,它會清晰地標明其正式程度、情感色彩和適用場閤,這對於非母語者來說,是避免“翻譯腔”和使用不當的關鍵。我特彆留意瞭它的例句部分,這些例句的編排非常精妙,往往能夠以最簡潔的方式展現詞義的實際應用。它們不是那種生硬、脫離實際的教科書式例句,而是充滿瞭生活氣息和學術嚴謹性的平衡體。這種精細化的處理,讓我在撰寫專業報告或進行口頭錶達時,能夠更加自信地運用最恰當的詞匯,極大地提升瞭我的語言錶達的精準度和地道性。可以說,它是助我從“會說”躍升到“說得好”的橋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