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媽媽,我不喜歡!
2.孩子總發脾氣是有原因的
3.我也有尊嚴——過多的責備讓孩子心情變壞
4.彆總是命令我好嗎?——命令讓孩子感到壓抑
5.媽媽請彆著急——在孩子事情做不好時再多一點耐心
6.學習壓力大——孩子感到緊張
7.缺少溝通讓我孤獨——明天我們一起齣去玩好嗎?
二、 做一個好脾氣媽媽——從自己開始
1.讓孩子不發脾氣,首先就要改變自己
2.話要怎樣說齣口
3.讓孩子明白道理
4.講一個故事吧,故事能讓我明白
5.不要與孩子“賭氣”
6.冷靜下來,想想問題的原因在哪裏
7.勇於承擔責任
8.改正錯誤,能讓我們都快樂
9.孩子,從心底裏我是愛你的
三、 不愛上學?——讓孩子喜歡上學校吧
1.學校好枯燥
2.為什麼每都要學習?
3.小朋友們都不喜歡我
4.老師太“嚇人”,我不喜歡
5.學校的環境讓我感到陌生
6.讓孩子喜歡上學校
四、 事情做不好?——再給孩子一點時間
1.凡事不要著急
2.隻有把小事情做好,纔能夠長大
3.有畏難情緒怎麼辦?
4.哭?把孩子“扔到一邊”,試試不理他
5.冷靜下來,重新開始
6.讓我們一起想想該怎麼做
五、 請彆總是命令我——您讓我做的事我不喜歡
1.我也有自己的想法
2.我隻想玩橡皮泥,不想彈鋼琴!
3.少來幾節輔導課好嗎?
4.請多給我一點時間和自由!
5.學習與休息同樣重要
六、 多久我們沒在一起瞭?——多與孩子溝通
1.你都遇到瞭哪些事?給媽媽講講吧
2.晚飯的時間讓我們多說一會話
3.知道孩子為什麼心情不好
4.減少批評,孩子反而能夠接受
5.不發脾氣,商量著解決問題
6.希望你也喜歡——讓孩子也有“發言權”
7.這個問題我們一起想辦法解決好嗎?
8.我們一起做個遊戲吧
9.多和孩子在一起
七、 列一個壞脾氣清單吧
1.任性固執
2.搞對立,鬧情緒
3.暗地裏淘氣,就是不聽爸爸媽媽的話
4.不想去上學
5.在幼兒園裏和小朋友吵架
6.上課故意搗亂
7.故意不好好寫作業
八、 不能用這些方式去說孩子
1.這些都是給你準備的
2.我說的你就要去做
3.你怎麼還沒明白?
4.媽媽不理你瞭
5.到一邊玩去,我沒心情
6.我已經夠耐心的瞭
九、 良好的傢庭氛圍能夠促進孩子的成長
1.傢裏人都是愛你的
2.為瞭孩子,把壞脾氣改掉
3.保持傢庭的和睦比什麼都重要
4.不要激起孩子的反感
5.彆總是用我們的期望去要求孩子
6.與孩子一起成長與改變
給父母的建議:現在大多數是少子傢庭。孩子都是在萬般寵愛中長大,難免脾氣暴躁,任性固執。和長輩說話沒有禮貌,不懂得尊重彆人。很多孩子也不懂得怎麼交朋友,愛使小心眼,常常因為壞脾氣被人排斥,性格也變得不討人喜歡。遇到壞脾氣的孩子,傢長怎麼辦?在孩子的成長期,傢長應該從兒童心理發展的角度,理解孩子,引導孩子學會錶達自己,控製自己的情緒,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良好的性格。
讓我們為孩子列一個壞脾氣清單吧!讓他們對著“鏡子”找找問題。
1.脾氣暴躁,性子倔。 愛和大人頂嘴,說話愛生氣,不如意愛哭鬧。
2.心眼小,愛哭鬧。
3.跟朋友吵架、鬧彆扭。
4.跟長輩頂嘴。
5.不守規矩。
讓我們為傢長列一個行為規範吧!讓爸媽不要用這些方式對待孩子。
1.不要總是用命令的口吻跟孩子說話。
2.不要在沒搞清狀況的時候,先對孩子發火。
3.不要不理孩子,特彆是他/她孤單的時候。
4.不要喊叫和打罵,傢長首先要學會控製情緒,觀察記錄孩子言行。
我個人認為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解決眼前的“壞脾氣”問題,它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建立健康親子關係”的底層邏輯手冊。它將培養孩子的情緒素質放在瞭“素質教育”的宏大背景下進行探討,強調瞭傢庭氛圍和父母榜樣的不可替代性。書中有一章節專門討論瞭父母自身的情緒管理,指齣很多時候孩子錶現齣的“壞脾氣”,其實是模仿瞭父母在壓力下的反應模式。這對我觸動很大,我開始反思自己麵對工作壓力和傢庭瑣事時,那些不自覺的嘆氣、不耐煩的語氣,都在潛移默化中給孩子做瞭負麵示範。書中建議的“每日十分鍾無乾擾高質量陪伴”練習,雖然簡單,但執行起來卻需要極大的自律。通過這本書的引導,我不再把注意力僅僅放在“糾正”孩子外顯的行為上,而是將重點轉移到瞭“滋養”孩子的內在心性上,這是一種更高維度的育兒思維轉變。
评分這本書的內容編排邏輯非常清晰,絕對不是那種東拉西扯、什麼都想說一點卻什麼都沒說透的碎片化讀物。它仿佛有一條清晰的主綫,從“認識脾氣”的心理學基礎開始,一步步深入到“識彆觸發點”,最後落腳於“有效乾預和長期培養”。我特彆欣賞它在案例分析上的詳實程度。書中收錄瞭大量來自不同傢庭背景的真實情境——比如,關於在商場裏“非要買那個玩具”的哭鬧,關於午睡前堅持自己穿鞋卻穿反瞭的固執,甚至是青春期孩子麵對批評時的激烈反抗。這些場景的描述細緻入微,讓人感覺仿佛作者就蹲在旁邊觀察瞭很久。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的解決方案不是那種“你必須這樣做”的僵硬指令,而是提供瞭一個“思考框架”。比如,當孩子發脾氣時,書中引導傢長先問自己三個問題:我是否過度乾預瞭?我的期望是否脫離瞭孩子的實際能力?我此刻的情緒是否穩定?這種“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的思路,極大地幫助我降低瞭自身的焦慮水平,也讓我在麵對孩子時能多一份耐心和同理心。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非常樸實,沒有太多花哨的圖形,就是乾淨的白底配上醒目的書名和作者信息,讓人一看就知道這是一本嚴肅的育兒指南。我是在書店裏偶然翻到的,當時正為我傢那個“小霸王”的臭脾氣感到頭疼,各種育兒書籍翻瞭個遍,總覺得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就是大白話講著不痛不癢。這本書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那種沉穩的氣質,感覺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教授在跟你娓娓道來,而不是某個急功近利的培訓機構推銷的“速成秘籍”。初讀幾頁,我就發現作者的切入點很獨特,沒有一味地指責孩子“不懂事”,而是深入探討瞭這些看似“壞脾氣”行為背後的深層心理需求和發展階段特點。比如,書中對“分離焦慮”和“自主意識萌芽”兩者在不同年齡段錶現齣的情緒爆發點做瞭細緻的區分,這對我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我過去總覺得孩子發脾氣就是故意的,現在纔明白,很多時候那隻是他們試圖與世界溝通,卻發現語言能力跟不上情緒錶達的窘境。這本書的排版也很舒服,字體適中,段落間距閤理,讀起來不費眼睛,即使是晚上昏暗的燈光下翻閱,也不會感到壓力山大。
评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可以說是一種非常剋製的“智慧之聲”。它沒有使用太多教育學領域裏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即便是需要解釋一些心理學概念,也是用非常貼近生活的比喻來闡述。舉個例子,書中將孩子的自我控製能力比作一個正在建設中的“水庫”,而情緒就是不斷湧入的“洪水”。如果水庫的泄洪道(情緒調節技能)沒有及時疏通,水位一高,就隻能決堤(發脾氣)。這個比喻非常生動,讓我立刻理解瞭為什麼“疏導”比“堵截”更重要。另外,書中對於“積極傾聽”的闡述非常到位,它不僅僅是字麵上的“聽著”,而是強調瞭“情緒的確認”和“需求的捕捉”。我嘗試著運用書中的技巧,在孩子情緒爆發時,先抱住他,輕聲說“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很傷心,因為[描述他正在經曆的事情]”,結果齣乎意料地好,那股爆發的能量似乎找到瞭一個齣口,很快就平息下來瞭。這種實操性極強的指導,是很多理論書所欠缺的。
评分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超齣瞭我最初的期待。它沒有給我們傢長提供任何可以一勞永逸的“萬能公式”,這反而讓我感到無比踏實和信服。因為它承認瞭育兒的復雜性和個體差異性,強調瞭每一種“壞脾氣”都需要結閤孩子獨特的性格底色和當前所處的環境去量身定製應對策略。書中關於“如何引導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部分,處理得尤為精妙,它不是簡單的懲罰或奬勵,而是通過設置自然且閤理的後果,讓孩子真正體會到情緒管理不善帶來的影響,從而內化齣自我約束的力量。閱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手中的育兒工具箱被極大地豐富和升級瞭。我不再是那個在孩子情緒風暴麵前手足無措的旁觀者,而是有理論支撐、有操作指南的、可以冷靜掌舵的引路人。這本書無疑是送給所有在子女性格培養道路上探索的父母的一份寶貴禮物,其提供的遠見卓識,將使我們受益終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