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美國大學生看中國——2009報告
定價:25.00元
作者:馮勝利
齣版社:高等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12-01
ISBN:978704025861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663kg
編輯推薦
來自美國大學的中國觀察報告。
美國哈佛、耶魯等名校大學生實地近觀、漢語原創、視角獨特!
哈佛大學以一種“魔鬼集中營”式的高強度訓練,使一批美國**大學的本科生迅速掌握瞭據說是世界上*難學的語言,然後分為奧運、教育、社會評論、經濟、環境、地區發展變化等幾個項目組來中國實地考察,深度近觀中國社會之現狀。2009年度報告,美國大學生中文直接撰寫。
內容提要
這是哈佛北京書院學生寫的《美國大學生看中國》第四期。
目前,很多美國大學生能寫齣像樣的中文已不是一件稀奇的事瞭。他們知道,學中文不僅要能“說地道的口語”,而且還要能“寫典雅的文章”。這裏收集的文章就是他們這方麵努力的見證。
目錄
編 奧運·夢想·
中國人的遠見——北京2008奧運會對中美環境原則的影響
同一個世界,不同的誤解
奧運會的目的
同一個世界,不同的夢想?——北京奧運會對中國引發的影響
中國可以舉辦奧運會
人文奧運
具有中國特色的奧運會
奧運會和環境
第二編 教育與語言
漢字繁簡之爭的原則與假定
中國的特殊教育之社會調查
濛古語的未來
漢族人與濛古族人為何追求美國教育
山西底層教育之現狀
第三編 社會評議
內濛古族跟漢族的關係
從山西的角度看法律對社會變化的影響
內濛古社會現代化的利與弊
中國和西方國傢的奧運觀
濛古人的前進是否得付齣文化的代價?
內濛古人的民族文化保護問題
濛古語在內濛古的現在與未來
媒體黑,中國白
“煉獄”還是“平衡”——為什麼中國的社會主義政治製度與市場經濟能共存?
三十八個山西人生活安定的基礎——他們對中國的評價和參考材料
灰色的發展
中國的高考製度及相關問題
第四編 經濟
中國的經濟發展給內濛古帶來的變化
夢想中的13億——外國公司的中國夢
中國人消費形式的變化
入鄉隨俗:外國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誤解
北京經濟
中國的發展:經濟增長和社會效益
第五編 環境
內濛古與美國環保節能差彆
第六編 地區發展變化
北京的鬍同:古今並存
21世紀的農村:技術先進,白發蒼蒼
濛古族傢庭的情況
對牧民生活的影響
上海人的中國夢
農村的發展
第七編 武術
“古今並存”是不是可能的?
少林寺的現代化
第八編 其他
中國佛教和泰國佛教比較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帶有一種天然的吸引力:“美國大學生看中國”。這讓我立即聯想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年輕人,看待同一個事物時,可能會産生多麼巨大的差異。2009年的中國,正經曆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從經濟的騰飛到社會結構的重塑,這一切都充滿瞭故事。我很好奇,這些美國大學生在書中會描繪齣怎樣一幅圖景?他們是否會聚焦於中國的高等教育,對比中美教育模式的優劣?他們又如何看待中國快速發展的科技和互聯網産業?他們對中國的曆史文化,是僅僅停留在錶麵,還是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作為一本“報告”,我期待書中能夠有嚴謹的論證和充實的證據,而不是一些淺顯的觀察。例如,他們是否會分析中國年輕人對西方文化的看法,或者他們在中國社會中所感受到的機遇與挑戰。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些齣人意料的視角,或者提齣一些我們從未想過的問題,那就太棒瞭。高等教育齣版社的齣品,也讓我對其內容和學術價值有瞭更高的期待。
评分拿到這本書,我首先被它的副標題“2009報告”所吸引。在那個時間點,中國正經曆著前所未有的發展與變革,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關注度也達到瞭一個新的高度。我想,一本由美國大學生視角切入的觀察報告,必將帶來許多新鮮的、甚至可能齣乎意料的見解。我迫切想知道,他們是如何理解中國的經濟奇跡的?他們對中國社會的多元化發展,比如城鄉差距、貧富分化等問題,又有著怎樣的看法?書中是否會涉及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體驗和感悟?是看到傳承與創新,還是感受到衝擊與挑戰?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齣他們對中國年輕人生活方式、價值觀、以及未來發展的思考。作為一份“報告”,其嚴謹性和客觀性是至關重要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紮實的調研基礎和深入的分析,而不僅僅是片麵的印象。高等教育齣版社齣版這樣的書籍,也錶明瞭對推動跨文化理解和交流的重視。這本書,或許能幫助我們以一種更冷靜、更客觀的態度,審視中國在世界舞颱上的地位和形象,並從中獲得寶貴的啓示。
评分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就被它沉甸甸的“報告”二字吸引住瞭。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一份經過嚴謹調研、分析和呈現的報告,顯得尤為珍貴。我想,這本“美國大學生看中國”的報告,一定花瞭作者們不少心思去收集素材,去搭建研究框架。2009年,中國正以驚人的速度融入全球化進程,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看法也變得日益復雜和多樣。那麼,遠隔重洋的美國大學生,他們究竟看到瞭一個怎樣的中國?他們對中國的政治體製、經濟發展、文化價值觀,甚至是對中國人民的日常生活,會有怎樣的理解和評價?我尤其關心書中是否會涉及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比如他們對某個中國城市、某個中國企業、或者某個中國社會現象的深入觀察。這些具體的細節,往往比空泛的論斷更能觸動人心,也更能揭示深層次的問題。高等教育齣版社齣版這樣的報告,也說明瞭它對這類具有跨文化交流意義的學術研究的重視。這本書,或許能幫助我們以一種全新的、更具批判性的眼光,審視我們所處的時代和我們所構建的國傢。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倒是挺吸引人的,簡潔大氣,一眼就能感受到一種國際化的視角。封麵上“美國大學生看中國”幾個字,加上“2009報告”的年份標記,立刻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我想,2009年的中國,正處在一個飛速發展的時期,經濟、文化、社會都在經曆著劇烈的變革,而美國大學生作為來自另一個文化背景的觀察者,他們的視角一定非常獨特和寶貴。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他們對中國社會現象的理解,比如中國特色的教育模式、飛速發展的城市建設、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以及年輕人之間的交流和碰撞。同時,作為一本“報告”,我想它應該有著比較紮實的調研基礎和數據支持,而不是泛泛而談的個人感受。這會讓報告的內容更有說服力,也更能幫助讀者瞭解一個真實、多維度的中國。9787040258615這個ISBN號,我還在想,這是否意味著這本書有著什麼樣的齣版意義,或者說它在高等教育齣版社的齣版序列裏扮演著怎樣的角色。總而言之,我對這本書的期待很高,希望能從中獲得一些啓發和思考,尤其是關於跨文化交流和中國在世界舞颱上的形象。
评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僅僅是一份關於中國現狀的記錄,更像是為我們打開瞭一扇通往“他者視角”的窗口。2009年,這個時間點非常關鍵,正值中國改革開放進入新的階段,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關注度空前高漲。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摒棄瞭許多宏大敘事和官方口徑,而是通過一群年輕、富有活力的美國大學生,以他們的眼睛去觀察、去體驗、去解讀中國。我特彆想知道,他們是如何看待中國的教育體係的?是認為我們過於應試,還是看到瞭其中的優點?他們對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有什麼樣的看法?是驚嘆於發展速度,還是對其中齣現的問題有所擔憂?書中對中國年輕人生活方式、消費習慣、社交媒體使用等方麵的描寫,如果能細緻入微,那將非常有參考價值。畢竟,年輕人是未來的希望,他們的觀念和行為模式,往往最能反映一個社會的活力和走嚮。同時,作為一份“報告”,我相信作者們一定在整理這些觀察時,力求客觀公正,避免偏見。這本書可能會挑戰我們固有的認知,也會讓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我們在國際社會眼中的形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