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寶寶心語 瞭解1-2歲寶寶的內心世界
定價:39.8元
作者:張衛東,陶紅亮;張衛東,陶紅亮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1-27
ISBN:9787121218934
字數:160000
頁碼:24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年齡段的寶寶自我意識正在逐漸形成。當他站在鏡子前麵的時候他知道鏡子裏並不是真的自己;他知道自己的叫什麼名字,在稱呼自己時會用“我”和自己的名字;他喜歡把“不”字掛在嘴邊……所有的這些都是寶寶自我意識的錶現。本書對1~2歲的寶寶各方麵的心理活動進行瞭詳細的說明,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及可操作性。年輕的爸爸媽媽們不知道該如何教養寶寶,多半的原因是他們不瞭解寶寶,不知道寶寶真正想要錶達的東西是什麼,而這本書正是針對這一問題,為傢長提供瞭解決方法。相信它會為父母帶來幫助!
目錄
作者介紹
張衛東,1953年齣生,婦産科主任醫師。全國醫師資格實踐技能考官,河北省衛生係統高級評委。近年來共發錶論文近百篇,參與多部著作撰寫。其作品:《父母不可不知的118個育兒細節》。
文摘
序言
初為人父的喜悅是毋庸置疑的,但隨之而來的手足無措感也是實實在在的。尤其是麵對一個完全無法用語言溝通的小傢夥,有時候我真覺得自己像個蹩腳的翻譯官,永遠抓不住重點。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親切、接地氣,沒有高高在上的理論腔調。它更像是鄰傢那位經驗豐富、又特彆會觀察孩子的阿姨在跟你聊天。我喜歡它對“感官敏感期”的描述,特彆是如何辨彆孩子是“過於敏感”還是“感覺統閤失調”的早期跡象,這方麵的內容非常實用。我立刻對照著書裏的描述,調整瞭傢裏燈光的色溫和音樂的音量,效果齣奇地好,寶寶晚上入睡的質量明顯提升瞭。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告訴你“要做什麼”,更重要的是讓你理解“為什麼這麼做”,這種由內而外的理解,讓我更有信心去麵對那些突如其來的“小脾氣”和“怪要求”。它教會瞭我如何從一個“執行者”變成一個“觀察者”和“規劃者”。
评分說實話,市麵上關於嬰幼兒的書籍太多瞭,很多都是東拼西湊,看來看去都是那些老生常談。但《寶寶心語》在處理“分離焦慮”這個問題上,給瞭我全新的視角。以往我總覺得隻要齣門前多親吻幾下,多保證我會迴來,就能安撫他。但書中詳細分析瞭18個月左右分離焦慮的高峰期,解釋瞭這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重要標誌,是他們開始意識到“我”和“你”是獨立個體的信號。作者提齣的“預告式告彆”和“過渡物的使用”,簡直是立竿見影的妙招。我開始每天都給他留一個“秘密任務”,比如“媽媽去拿個包裹,你幫我看好我的鑰匙”,讓他參與進來,而不是被拋下。這種策略的成功,讓我體驗到瞭一種教育上的小小的勝利感,它極大地增強瞭我對後續育兒挑戰的信心。這本書的結構清晰,圖文並茂,即便是忙碌的上班族父母也能隨時翻閱,找到對應階段的指南。
评分這本書給我的最大啓發是關於“界限感”的建立。在孩子一歲多的時候,很多人都勸我“彆太嚴格,開心就好”,但我總覺得如果不設定規則,未來會更難管教。這本書非常精準地定位瞭這個年齡段對規則的需求:他們需要的不是懲罰,而是清晰、一緻的預期。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說‘不’”的藝術的講解,它強調瞭在說“不”的同時,必須提供一個“替代方案”。比如,不能玩插座,我不會直接吼叫,而是會溫柔地引導他去玩那個顔色更鮮艷的、有類似形狀的“安全玩具”。這種“引導而非禁止”的思路,極大地減少瞭親子間的負麵衝突。通過閱讀這本書,我不再把寶寶的“反抗”看作是對權威的挑戰,而是看作是他學習如何應對挫摺和規則的“練習場”。它讓我從一個“控製者”的心態,轉化成瞭一個“協助者”的角色,讓育兒的過程,從一場拉鋸戰,變成瞭一場充滿探索的閤作。
评分我是一個比較注重邏輯和科學育兒的媽媽,所以市麵上那些太偏嚮“心靈雞湯”的書籍我通常敬而遠之。然而,這本書在分析寶寶行為背後的心理機製時,顯得相當有根有據,引用的研究和案例都讓人信服。它沒有空泛地說“多抱抱孩子”、“多愛他”,而是深入剖析瞭12到24個月這個特定發展階段的神經認知特點。比如,關於“重復性行為”的解析,讓我明白瞭為什麼寶寶會對同一個故事聽上幾十遍都不膩煩——那不是無聊,而是在通過重復建立安全感和預測性。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挫摺耐受力”培養的建議,書中強調的“不立即滿足,但提供替代性支持”的策略,比我過去直接拿玩具哄他的方法有效得多。現在我能更沉著地處理他的小失敗,比如積木倒瞭,我不再急著幫他扶起來,而是引導他說“哦,倒瞭,我們再試一次好嗎?” 這種潛移默化的引導,真的讓我在教育方式上進行瞭一次徹底的升級。它更像是一本工具書,指導你如何在日常的瑣碎中,進行高效率的、有針對性的教育乾預。
评分這本《寶寶心語》真是太及時瞭!我傢的寶貝剛滿一歲半,正處於那種“你說啥他都不太聽,但小情緒卻比誰都豐富”的階段。說實話,很多時候我看著他那張鼓著腮幫子生氣的臉,或者突如其來的大哭,真是一頭霧水,完全不知道他到底在“錶達”什麼。這本書,顧名思義,像是一把鑰匙,幫我打開瞭他那個看似簡單實則波濤洶湧的小小內心世界。印象最深的是關於“物權意識萌芽”的那一章,作者用非常貼近生活的例子,闡述瞭為什麼一歲多的孩子會死死抱著一個破舊的布偶不放手,以及傢長應該如何巧妙地引導,而不是粗暴地剝奪。我以前總覺得那是“任性”,現在纔明白那是一種對自我邊界的初步探索。書裏提供的那些觀察點非常細緻,比如眼神的躲閃、肢體語言的僵硬,都成瞭我解讀他的新“密碼”。讀完後,我明顯感覺自己少瞭一些焦慮,多瞭一些耐心,因為我知道他不是故意跟我作對,他隻是在用他有限的語言能力努力溝通。那種被理解的感覺,我想不僅是對孩子,對我自己來說也是一種極大的安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