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斯賓塞的快樂教育
定價:35.00元
作者:(英)赫伯特·斯賓塞
齣版社: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6825260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一、“世界經典教育法”係列叢書精選瞭斯賓塞、斯特娜、亨利·亞當斯、塞德茲、斯坦納等西方教育大師的經典著作,包括《斯賓塞的快樂教育》《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亨利·亞當斯的教育》《俗物與天纔》《童年的王國》,是父母和老師不可不讀的經典教育作品。二、引發美國教育革命的經典著作!奠定美國近百年來的人纔優勢!
內容提要
斯賓塞一生都在倡導快樂的教育方法,他認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讓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如果強迫性地塑造孩子性格,對孩子的身心都是無益的。教育者要想有效地教育孩子,就要少發布命令,讓孩子自由快樂地成長。
書中,他生動形象地描述瞭許多有趣的小事例,證明瞭教育是一件快樂的事,嚮人們展示瞭一位睿智的父親、一位的英國思想傢的教育理念和教育過程,仔細地敘述瞭小斯賓塞的快樂、幸福、茁壯成長的曆程。這些都對我們起著指導性的作用。
目錄
章?嬰幼兒時期的孩子 // 001
小斯賓塞不幸的童年 // 002
神奇的肌膚接觸 // 005
保證孩子的安全成長 // 007
教育孩子,從傢庭教育開始 // 009
給孩子良好的模仿對象 // 012
給孩子好的教育 // 016
第2章?神奇高效的快樂教育 // 019
給孩子營造快樂的教育氣氛 // 019
與孩子一起唱唱歌 // 023
從點滴的小事開始,培養孩子的自信 // 024
第3章?快樂教育法所用的教具 // 027
用卡片來瞭解我們的孩子 // 027
可以學習詞匯的魔法風鈴 // 030
讓孩子在大自然中學習 // 032
讓孩子練習繪製地圖 // 035
用跳房子遊戲幫孩子學數字 // 037
第4章?這樣對孩子進行快樂教育有效 // 039
孩子學得越開心,學習效果就越棒 // 039
興趣是好的老師 // 040
父母要經常鼓勵孩子 // 041
給孩子玩耍的時間 // 044
讓孩子養成自學的習慣 // 045
第5章?我們的孩子為什麼不快樂 // 048
不快樂的學習,抹殺孩子的天賦 // 048
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 // 053
讓孩子不快樂的因素 // 055
父母要為孩子創造快樂 // 057
第6章?快樂地開發孩子的智力 // 062
要相信孩子的智力沒問題 // 062
發現孩子的優勢和潛力 // 065
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 068
不要用暴力和懲罰的方式培養智力 // 073
第7章?瞭解孩子心智成長的規律 // 076
心智發展的模式與重要性 // 076
不要讓孩子死記硬背 // 078
學習源於觀察 // 079
掌握知識是快樂的一件事 // 080
孩子的教育,要循序漸進 // 081
鼓勵孩子自我發展 // 082
不可或缺的實物教育 // 083
用繪畫完善早期教育 // 084
第8章?培養孩子自我教育的能力 // 087
重視孩子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 // 087
讓孩子有自助能力和習慣 // 089
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 094
第9章?讓孩子快樂地寫作 // 099
讓孩子用有童趣的語言寫作 // 099
用迴憶的方式寫作 // 100
用真實的語言寫作 // 101
讓孩子自由選擇寫作的題材和體裁 // 103
抓緊一切機會提升寫作能力 // 106
0章?用積極的暗示教育孩子 // 110
母性天生的暗示能力 // 110
積極的暗示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 112
讓孩子學會自我暗示 // 114
1章?讓孩子體驗快樂的自然教育 // 118
與大自然親密接觸 // 118
讓孩子學習寫自然筆記 // 121
無處不在的自然教育 // 122
為孩子製訂自然教育計劃 // 124
大自然是一位的老師 // 127
2章?培養孩子的個性與品質 // 131
重視孩子個性與品質的培養 // 131
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 // 132
自然懲罰的方法 // 135
後果體驗法 // 137
自然懲罰的作用 // 138
對孩子進行自然懲罰 // 140
環境決定孩子的人生 // 141
父母和老師要以身作則 // 144
記錄孩子的善行 // 147
孩子的各種美德不是與生俱來的 // 151
不要期待孩子能成為道德楷模 // 153
關於孩子道德教育的一些建議 // 154
3章?尊重孩子的各種權利 // 156
我成瞭一名老師 // 156
孩子的權利是天生的 // 157
讓孩子使用“話語權” // 160
公平公正地對待孩子 // 162
讓孩子有自尊心 // 165
給每個孩子平等的機會 // 168
增強孩子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 // 169
讓孩子學會自主選擇 // 172
4章?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 175
多次重復養成習慣 // 176
培養孩子專注的習慣 // 177
在實踐“運用”中幫孩子提高記憶力 // 182
讓孩子學習積纍知識 // 186
讓孩子學會自己選擇 // 188
5章?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 193
未來是屬於孩子的 // 193
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 194
讓孩子體驗努力後的快樂 // 198
讓孩子從小養成勞動意識 // 199
父母的愛要時刻伴隨孩子 // 201
6章?培養孩子的良好心理 // 203
幫孩子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 // 204
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 208
讓孩子懂得自尊自愛 // 211
用鼓勵培養孩子的勇氣 // 214
7章?讓孩子學習有用的知識 // 217
學習,從基礎的生活知識開始 // 218
讓孩子學習科學知識 // 222
讓孩子學習生命的科學 // 224
8章?培養孩子的美好情感 // 226
讓孩子懂得愛是什麼 // 227
給孩子一顆感恩的心 // 232
不要讓孩子心懷仇恨的種子 // 234
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 236
9章?父親的教育職責 // 239
父親是孩子的引領者 // 240
利用孩子崇拜父親這一優勢 // 241
與孩子成為朋友 // 242
不要像君主一樣高高在上 // 245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相當巧妙,它沒有采用那種傳統的、大塊堆砌理論的寫法,反而更像是一本散文集,每一章的主題都緊密相連卻又各自獨立成篇,允許讀者在不同狀態下隨時切入閱讀。我個人特彆喜歡其中關於“遊戲化學習”的探討部分,作者用瞭大量的篇幅去解析為什麼孩子天生就喜歡遊戲,以及如何將這種與生俱來的驅動力巧妙地融入到學習環境中去。他不是簡單地說“要多玩”,而是深入剖析瞭遊戲背後的規則構建、即時反饋機製以及目標設定的心理學原理,然後將這些原理抽象齣來,應用到具體的學習場景中。這種“知其所以然”的講解方式,對我這個習慣於係統性思考的人來說,提供瞭極大的啓發。讀到此處,我忍不住停下來,開始在腦海中構思如何調整自己給孩子布置任務的方式,嘗試從“布置任務”轉變為“設計挑戰”。而且,書中引用的案例非常接地氣,很多都是作者親身經曆或觀察所得,真實感十足,避免瞭紙上談兵的空泛感。這使得書中的每一個觀點都擁有瞭紮實的實踐基礎,讀起來讓人心服口服,充滿瞭可操作性。
评分這本書,說實話,我拿到手的時候其實是有點猶豫的。封麵設計得挺溫馨,那種淡淡的米黃色調,配上一些手繪的小插圖,看起來挺舒服,但是書名又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就“快樂教育”這幾個字,現在哪個教育類的書不打著快樂的旗號呢?我最近正好在給孩子找一些新的啓發思路,就決定翻開看看。最開始讀進去,感覺作者的文筆非常流暢自然,不像有些理論書籍那樣乾巴巴的,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在跟你娓娓道來。他似乎很擅長捕捉日常生活中那些微小卻深刻的瞬間,比如孩子因為一個不經意的發現而眼睛裏閃爍的光芒,或者是在解決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專注與執著。這種描述方式,一下子就拉近瞭與讀者的距離,讓我仿佛身臨其境,體會到瞭那種教育的本質——它不是一套生硬的公式,而是一種充滿生命力的互動。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過程”的強調,他似乎不太在意最終的成績單如何,而更看重孩子在探索過程中的那種自我驅動力和好奇心的維持。讀完前幾章,我感覺自己內心那種焦慮感真的被衝淡瞭不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過去是不是過於看重結果而忽略瞭孩子成長的真實感受。這種由內而外的觸動,是這本書帶給我最直接的感受,非常值得細細品味。
评分我必須得承認,這本書最讓我感到振聾發聵的地方,在於它對傳統“規訓”模式的徹底顛覆。在很多章節裏,作者毫不留情地批判瞭那種以控製為核心的教育理念,他將“絕對服從”與“創造力扼殺”畫上瞭等號。這種觀點在當前的大環境下顯得尤為可貴,因為我們太多時候被“彆人傢的孩子”和“標準答案”所裹挾,不自覺地就傾嚮於用更嚴格的紀律來規範孩子的一切行為。然而,這本書卻力圖喚醒我們,讓傢長和教育者意識到,真正的“管理”不是管住手腳,而是點燃心智。作者通過一些反例的分析,清晰地展示瞭過度乾預會如何阻礙孩子形成獨立判斷和自我負責的能力。他強調的“放手”並非是撒手不管,而是在安全邊界內給予充分的試錯空間,讓孩子去體驗行為的自然後果。這種理念對我觸動很大,因為它要求我們作為傢長,首先要剋服自身的恐懼感——對失控的恐懼,對孩子犯錯的恐懼。讀完這部分,我感覺自己的心態發生瞭一次微妙的轉變,從“如何讓孩子聽話”轉嚮瞭“如何幫助孩子成為一個能為自己負責的人”。
评分通讀全書下來,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收獲,是一種對“慢下來”的深刻理解和實踐指引。在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我們似乎習慣於追求即時反饋和快速成長,但教育,尤其是個性化的成長,恰恰是無法被加速的。作者在論述中反復提及,真正的學習和心智的成熟,都需要時間去消化、去沉澱,如同自然界的生長規律,有著其不可違背的節奏。他清晰地描繪瞭一個與“速成”教育理念背道而馳的圖景:一個允許犯錯、允許“無聊”、允許孩子長時間沉浸於自己感興趣事物中的空間。這種“慢”不是懶散,而是一種深度的投入和高質量的陪伴。書中對“專注力”的論述尤其深刻,它指齣,隻有在不被打擾、不被催促的狀態下,孩子纔能真正建立起與世界深度連接的能力。這對我而言是一個重要的提醒,提醒我放下手機,放下待辦事項,真正地去“在場”。這本書更像是一劑清涼散,讓我在焦慮的教育競爭中找到瞭一個可以駐足、反思並重塑自己教育觀的寜靜角落。
评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可以說是極其細膩且富有畫麵感。作者擅長使用比喻和意象來闡釋復雜的教育心理學概念,使得原本晦澀的理論變得像一幅幅生動的圖畫。例如,在描述如何培養孩子的內在動機時,他將孩子的心靈比作一個需要精心嗬護的“小火苗”,而不是一塊需要不斷被填塞燃料的“容器”。這個比喻一下子就抓住瞭重點——內在動機的珍貴性在於其自發性和易逝性。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藝術和哲學的思考,這些內容與教育的探討交織在一起,讓整本書的層次感非常豐富,不再是單一維度的技術指導手冊。它更像是一部關於如何與“人”相處的哲學指南。尤其值得稱贊的是,作者在處理敏感話題時,總是保持著一種近乎詩意的剋製與尊重,從不使用武斷的判斷詞匯,而是引導讀者自己去發現、去感受。這種溫柔而堅定的敘事力量,使得讀者在被觸動的同時,內心充滿瞭被理解的寬慰感,而不是被說教的壓力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