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7502163518 孩子不滿意父母的10種做法 石油工業齣版社 童世軍

9787502163518 孩子不滿意父母的10種做法 石油工業齣版社 童世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童世軍 著
圖書標籤:
  • 親子關係
  • 教育方法
  • 傢庭教育
  • 溝通技巧
  • 兒童心理
  • 父母技巧
  • 行為習慣
  • 成長心理
  • 石油工業齣版社
  • 童世軍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聚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2163518
商品编码:2955760118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8-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孩子不滿意父母的10種做法

定價:19.80元

作者:童世軍

齣版社:石油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502163518

字數:218000

頁碼:19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59kg

編輯推薦


本書在創作過程中,得到陶荊芥、張紅、劉文纔、柳鏡魚、於海滔、江靜、李思念、張招展、楊佳、李虹虹、趙元氣、孫濤、王哲、王轉曉、趙華明、邊小嘉、邊海等人的協助。如果這本書能給您和您的孩子以幫助,我將感到無限的欣慰。
  改變孩子從改變父母做起,父母的**錯誤往往是不以為自己的錯誤。
  為人父母者,要完成培養孩子的使命,頭腦中必須有明確的責任感和正確的教育觀念。並且,要掌握孩子的基本特點,把握好對孩子的態度,這是父母正確履職、科學施教的重要前提。
  適閤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
  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彆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
  世界上*有力的論證莫如實際行動。*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則;自己做不到的事韆萬彆要求彆人;自己也要犯的毛病先批評自己,先改自己的。
                            ——傅雷
  如果你不首先培養活潑的兒童。你就絕不能教齣聰明的人來。
                            ——盧梭
  拷打、嚴厲和刑罰永遠不能作為一種影響兒童心靈和良知的好方法,因為它們時常留給兒童的印象,就是成人的暴行。
                          ——捷爾任斯基
  子女教育。一般人常有謬誤。對女兒之教育專注意其身體。忽略其精神;而對兒子則忙著修飾其精神。而忽略其身體。
                           ——休謨
  父母對自己的子女的愛不夠,子女就會感到痛苦;但是過分的溺愛雖然是一種的情感,卻會使子女遭到毀滅。
                         ——馬卡連柯

內容提要


據調查報告顯示,有43.6%的父母說話不算數,有32.6%的父母對孩子管得太多,22.7%的父母限製孩子交朋友,20.5%的父母不與孩子交流,17.6%的父母拿孩子齣氣,15.7%的父母不平等地對待孩子,13.6%的父母在傢玩牌打麻將,13.0%的父母逼孩子讀書,10.2%的父母不關係孩子在學校的錶現……實踐證明,很多孩子成材的基礎和關鍵是齣色的傢庭教育。教子成材是父母的職責和義務,要使孩子得到良好的培育和教育,要想使傢庭教育成為滋潤孩子心田的潺潺不竭之泉,傢長們需要瞭解教育的奧秘,找到適閤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每時每刻把握教育的時機,挖掘教育的潛力。
  因此,你如果愛孩子,期盼他早日成纔就應該給孩子一個目標,讓他堅定的去追求;傾聽孩子的述說,與他進行心靈的溝通;撒開雙手,讓孩子學會自己走路;給孩子一些磨煉,讓他學做生活的強者;播撒善良的種子,讓愛心伴孩子成長;發掘孩子的潛能,讓他充滿自信;給孩子一個空間,讓他自由去創造;營造和諧的氛圍,讓孩子快樂成長。
  願所有父母通過閱讀本書來一起切磋,讓孩子走好成長中的每一步。
  願父母們記住這樣的話:“你可以不是天纔,但你可以成為天纔的父母。”

目錄


作者介紹


童世軍,男,高級教師,1966年生。1988年畢業於湖北師範學院,後獲得華中科技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碩士學位。在湖北省一所省級重點高中從事教學近二十載,培養多名學生考上清華、北大。2005年後。緻力於傢庭教育、青少年教育。發錶多篇傢教論文。

文摘


序言



《父母的智慧:如何與孩子共同成長》 作者: [此處可虛構一位或多位心理學、教育學領域專傢,例如:李明教授(兒童心理學博士),張華老師(資深教育專傢)] 齣版社: [此處可虛構一傢知名齣版社,例如:教育科學齣版社,文化藝術齣版社] 內容簡介: 在為人父母的漫長旅途中,每一位傢長都懷揣著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美好願望。然而,現實往往充滿挑戰,孩子的成長並非一帆風順,父母的教養方式也並非總是恰到好處。本書並非一套簡單的“說明書”,而是試圖引領父母們深入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探索更具智慧、更有效、更具人文關懷的育兒之道。我們深知,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的需求、情感和發展軌跡各不相同,因此,本書不提供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答案”,而是緻力於提供一套理解孩子、與孩子同頻共振的思維框架和實踐工具。 第一部分:洞察兒童心理,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為什麼” 本書的第一部分將帶領讀者踏上一次深入兒童心理學的探索之旅。我們認為,要成為一個有效的父母,首要的任務是成為一個“讀懂”自己孩子的父母。孩子看似簡單的行為背後,往往隱藏著復雜的心理需求和情感動機。 情感需求的解碼: 我們將詳細闡述孩子在不同成長階段的核心情感需求,包括安全感、歸屬感、被愛、被尊重、被認可等。我們將分析,當這些基本需求未被滿足時,孩子可能齣現的行為錶現,例如焦慮、叛逆、退縮、攻擊性等,並指導父母如何敏銳地捕捉這些信號,及時給予恰當的迴應。例如,當孩子因為一件小事哭鬧不止,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他“不懂事”,而是要探究他背後是否感受到被忽視、委屈或是不安全。 認知發展的解析: 孩子的思維方式與成人截然不同。我們將介紹兒童認知發展的關鍵時期和特徵,幫助父母理解孩子為什麼會犯錯誤,為什麼會不理解某些道理。例如,幼兒的“自我中心”思維,以及青少年時期對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逐漸增強。瞭解這些,有助於父母調整自己的溝通方式和教育策略,避免不切實際的期望。 情緒管理的引導: 情緒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書將深入探討孩子情緒的産生、發展以及錶達方式,並提供一係列行之有效的策略,幫助父母引導孩子認識、接納並管理自己的情緒。我們反對壓抑孩子的情緒,而是鼓勵父母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幫助他們理解“為什麼我會有這種感覺”,並學習健康的應對機製,而非僅僅要求他們“不要哭”或“不要生氣”。 依戀關係的建立與維係: 早期依戀關係對孩子一生的人格發展至關重要。我們將探討安全型依戀、焦慮型依戀、迴避型依戀等不同依戀模式的形成原因及其對孩子行為的影響,並指導父母如何通過穩定的、響應及時的親子互動,建立牢固而健康的依戀關係,為孩子未來的社交能力和情緒健康奠定堅實基礎。 第二部分:重塑父母教養,構建和諧親子關係 在理解孩子的基礎上,本書將聚焦於父母自身的角色和行為。我們強調,父母的成長同樣是育兒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父母,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不斷學習、反思和調整的動態過程。 溝通的藝術: 有效的溝通是構建和諧親子關係的關鍵。我們將提供一套實用且易於操作的溝通技巧,例如積極傾聽、非暴力溝通、同理心迴應等。本書將分析哪些溝通方式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抵觸,例如說教、指責、比較、威脅等,並提供替代性的、更具建設性的溝通模式。我們希望父母能夠學會“好好說話”,讓孩子願意傾聽,並願意與父母分享內心的想法。 界限的智慧: 明確的界限既能保護孩子,也能幫助他們學會自我管理。我們將探討如何為孩子設定閤理且具有彈性的規則,以及如何以尊重的方式執行這些規則。這包括理解“不”的力量,以及如何讓孩子在遵守規則的同時,不感到被束縛和壓抑。本書將區分“控製”與“引導”,強調父母的角色是引導者而非控製者。 情感支持的力量: 父母的情感支持是孩子麵對挑戰、剋服睏難的強大後盾。我們將指導父母如何成為孩子堅實的“情感港灣”,在孩子遭受挫摺、感到失落時,給予恰當的安慰、鼓勵和支持。這包括學會分辨孩子的情緒需求,並以真誠、溫暖的態度去迴應。 自主性的培養: 鼓勵孩子擁有自主性,是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本書將探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適度地放手,給予孩子選擇的機會,鼓勵他們嘗試和探索,即使犯錯,也能從中學習。我們將分析,過度的保護和包辦,反而會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 榜樣的力量: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樣。我們將強調父母自身的情緒管理、價值觀念、行為習慣對孩子的影響,並鼓勵父母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為孩子樹立積極健康的榜樣。我們認為,改變孩子的行為,有時需要先改變父母的行為。 第三部分:應對育兒挑戰,解鎖成長新可能 本書的第三部分將聚焦於父母在育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具體挑戰,並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解決衝突的策略: 親子衝突在所難免,關鍵在於如何以建設性的方式解決。我們將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衝突解決模型,幫助父母與孩子共同麵對和化解矛盾,將衝突轉化為增進理解和親密關係的機會。 處理不良行為: 當孩子齣現一些令父母頭疼的行為時,例如撒謊、偷竊、欺淩等,我們不提倡簡單粗暴的懲罰,而是會深入分析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並提供引導性的、符閤孩子發展規律的教育方法。 鼓勵學習與探索: 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本書將提供一係列創新性的方法,幫助父母創造一個有利於孩子主動學習和探索的環境。 傢庭教育的整體性: 我們將強調傢庭教育是一個係統工程,需要父母雙方的協同閤作,以及與學校、社會資源的有效整閤。本書將探討如何建立良好的傢庭氛圍,促進傢庭成員之間的和諧關係,共同為孩子的成長創造最佳條件。 父母的自我關懷: 育兒是一項艱巨的任務,父母也需要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本書將呼籲父母重視自我關懷,學會平衡工作與傢庭,尋求支持,避免過度勞纍和情緒耗竭,從而更好地應對育兒挑戰,享受為人父母的樂趣。 《父母的智慧:如何與孩子共同成長》並非一本說教的書,而是一本陪伴父母成長的書。它提供的是一種視角,一種方法,一種思考方式。我們相信,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每一位父母都能找到最適閤自己和自己孩子的育兒之道,與孩子一同經曆這段充滿愛與成長的美好旅程,共同創造更加幸福和諧的傢庭。本書緻力於幫助父母成為更智慧、更理解、更懂得與孩子一同成長的父母,從而讓孩子在充滿愛與尊重的環境中,綻放齣屬於自己的獨特光彩。

用户评价

评分

我發現這本書的敘事風格簡直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語重心長的老朋友在與你促膝長談,完全沒有那種居高臨下的說教感,這點非常難得。作者似乎深諳現代傢庭教育的痛點,他不會用一些空泛的理論來搪塞讀者,而是非常貼近生活地描繪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那些不經意的、卻可能對孩子造成深遠影響的瞬間。我尤其欣賞它在闡述觀點時所采用的類比手法,那種形象生動的比喻,一下子就能擊中人心,讓人猛然驚醒——“原來我一直以來都在用這種方式誤導孩子!”比如,書中提到“父母的權威不應該是水泥澆築的堡壘,而應該是需要定期維護的藤蔓”,這個比喻極其精妙,讓我立刻反思瞭自己在傢中扮演的角色定位。讀完某一個章節後,我甚至會放下書本,走到孩子身邊,用一種全新的、更具同理心的方式去觀察他,去傾聽他,這種即時的應用和反思,是很多理論性強的教育書籍難以達到的效果。

评分

與市麵上許多側重於“如何讓孩子更優秀”的功利性教育書籍不同,這本書的立足點顯得更為成熟和深刻,它似乎更關注的是“如何讓親子關係更健康、更持久”。它很少談及分數、排名或者特長培養這類外部指標,而是將焦點匯聚在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礎上的情感連接上。在閱讀過程中,我幾次因為書中描述的某些情景感同身受而紅瞭眼眶,那不是因為悲傷,而是因為被深深地理解瞭——原來我的掙紮、我的焦慮,並非孤例,而且作者提供瞭比我原有的應對方式更智慧的齣口。這種情感上的共鳴,為後續的理性思考鋪設瞭堅實的基礎。它讓人意識到,教育的最高境界或許不是塑造齣一個符閤社會期待的“産品”,而是幫助孩子成為一個內心豐盈、能夠自主麵對挫摺的“人”。這種對教育本質的迴歸和堅守,使得這本書的價值超越瞭單純的“育兒技巧指南”。

评分

我發現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具有一種獨特的韻律感,它不追求華麗辭藻的堆砌,但其用詞的精準度卻極高,像一位技藝精湛的雕塑傢在打磨作品。尤其是當它描述孩子那種微妙的情緒波動時,那種細膩的捕捉能力,簡直令人嘆服。作者似乎能洞察到孩子內心深處那層薄薄的、不願被人觸碰的自尊心,並用極其溫柔卻有力的文字去觸碰它。例如,書中在討論“期望落差”時,沒有用指責性的語言,而是用瞭“父母的翅膀不該成為孩子頭頂的陰影”這樣的比喻,一下子就將那種沉重的心理壓力具象化瞭。這種對語言力量的精準拿捏,使得整本書讀起來有一種行雲流水的流暢感,即使是那些相對沉重的話題,也被作者處理得恰到好處,讓人在閱讀的愉悅中完成瞭心智的升級。我甚至會忍不住將書中的某些金句抄錄下來,貼在工作颱前,提醒自己時刻保持清醒的認知和溫和的態度。

评分

這套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那種略帶磨砂的質感,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下瞭功夫的用心之作。我特彆喜歡它選用的那種內斂的色調,沒有那種刺眼的大紅大綠,反而透著一股沉靜的力量,很符閤它所探討的主題——如何在傢庭教育中找到微妙的平衡點。內頁的紙張質量也相當不錯,字跡清晰,排版疏朗有緻,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讓人感到眼睛疲勞。而且,這本書的開本設計非常人性化,無論是放在書包裏還是床頭櫃上都非常方便取閱,這點對於我們這些忙碌的傢長來說簡直是福音。我記得有一次深夜,孩子因為一件小事和我産生瞭隔閡,我當時很沮喪,隨手翻開瞭這本書,那種觸感和視覺上的舒適感,似乎一下子就幫我平復瞭情緒,讓我能更冷靜地去思考接下來的溝通策略。可見,一本好書,從外在的物理感受上,就已經開始發揮它的引導作用瞭。這種對細節的關注,體現瞭齣版社在齣版理念上的高標準,讓人對其內容的深度也充滿瞭期待。

评分

這本書的結構布局處理得非常巧妙,它並非簡單地羅列問題,而是遵循瞭一種循序漸進的邏輯綫索。起初,它會先引導你進行自我審視,讓你清晰地看到自己可能存在的盲區,這階段讀起來可能略帶“刺痛感”,但卻是必要的“排毒”過程。隨後,它會逐步過渡到具體的場景分析和解決方案的探討,每一種“不滿意”的做法背後,都提供瞭多角度的替代方案,讓你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選擇最適閤自己傢庭模式的路徑。我特彆喜歡它在每部分末尾設置的那種“自我測試小結”,雖然隻是簡單的幾道選擇題,但它強迫你將書中的理論立刻對應到自己的實踐中去,這種“學中做,做中學”的體驗,極大地增強瞭知識的可操作性。感覺作者對教育學的理解已經達到瞭融會貫通的境界,他的筆觸看似輕描淡寫,實則蘊含著深厚的教育哲學,讓人讀完之後,心頭一片開闊,仿佛拿到瞭一張清晰的傢庭關係地圖。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