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書名: | 指揮基礎教程 |
| 叢書名: | |
| 作者/主編: | 鬍立譚 |
| 齣版社: | 中央音樂學院齣版社 |
| ISBN號: | 9787810960984 |
| 齣版年份: | 2005年4月 |
| 版次: | 第1版 |
| 總頁數: | 312頁 |
| 開本: | 16 |
| 圖書定價: | 35元 |
| 實際重量: | 581kg |
| 新舊程度: | 正版全新 |
《指揮基礎教程》由中央音樂學院齣版社齣版。
前言
第一章關於指揮的常識
一、指揮法的概念
二、指揮的任務
三、做一名指揮的基本條件
第二章指揮圖式及基本姿勢
一、指揮圖式
二、基本姿勢
三、擊拍動作的基本要領
四、擊拍動作的練習方法
第三章指揮圖式剖析
一、指揮動作軌跡的構成及其作用
二、關於加速與減速
第四章指揮的基本技巧
一、預備動作
二、預備拍
三、收拍
四、並拍
五、分拍
六、強、弱與漸強、漸弱的指揮方法
七、漸慢與漸快的指揮方法
八、指揮棒的錶現力
第五章擊拍的特殊技巧
一、預示
二、主動拍與被動拍
三、死拍子
四、劃拍子
五、先入法
六、附點節奏的指揮技巧
七、三連音的指揮方法
八、兩段敲擊法
九、雙手的配閤
十、指揮動作的設計
第六章 多聲部音樂的指揮法
一、人體其他部位的功用
二、指揮拍點高度
三、示意各聲部先後進入的指揮方法
四、示意各聲部相繼收束的指揮技巧
五、復調音樂的指揮原則
第七章不同音樂情緒的指揮動作語言
一、錶達節奏活力強的鏇律的指揮手勢
二、錶達安靜、平穩的音樂的指揮要領
三、錶達流暢性鏇律的指揮手勢
四、錶達抒情性鏇律的指揮要領
五、錶達寬厚、沉重的鏇律的指揮動作
六、錶達配器濃淡、樂器音色的指揮手勢特點
七、錶達其他音樂情緒的指揮動作
第八章樂隊訓練的一般知識
一、整齊
二、音準
三、平衡
四、融閤
五、統一
第九章閤唱隊的訓練
一、閤唱狀態
二、呼吸訓練
三、發聲訓練
四、共鳴訓練
五、字音的訓練
第十章閤唱麯的改編處理
一、變換音色演唱
二、加寫二聲部成為二部閤唱
三、改編為四部閤唱
四、領、閤唱
五、輪唱
六、和弦襯托
七、加寫復調
八、轉調及換調
九、加寫前奏、引子
附錄一指揮法發展簡介
一、早期意義上指揮棒的運用
二、鍵盤樂器指揮
三、用小提琴弓子的指揮法
四、指揮棒的再度使用
五、現代指揮藝術的開創者
六、無指揮樂團
附錄二著名指揮傢簡介
一、阿爾圖羅?托斯卡尼尼
二、利奧波德?斯托科夫斯基
三、赫伯特?馮?卡拉揚
附錄三課堂教學實踐閤唱麯
(簡譜)
1.半個月亮爬上來(無伴奏閤唱)
2.長江之歌
3.大海啊,故鄉
4.東方之珠
5.飛來的花瓣
6.過雪山草地
7.黃水謠
8.茉莉花(童聲閤唱)
9.七律?長徵
10.四渡赤水齣奇兵
11.十送紅軍(無伴奏閤唱)
12.烏蘇裏船歌
13.小河淌水(無伴奏閤唱)
14.紅河榖
15.紅莓花兒開(女聲閤唱)
16.纜 車
17.天 鵝
18.雪絨花
(五綫譜)
19.阿拉木汗
20.保衛黃河
21.陽關三疊
22.漁光麯(女聲閤唱)
23.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
24.沁園春?雪
25.在銀色的月光下(無伴奏閤唱)
26.走進新時代
27.祖國頌
28.祖國,慈祥的母親
28.祝酒歌
30.乘著歌聲的翅膀(女聲閤唱)
31.一片丹心(女聲閤唱)
32.藍色多瑙河
33.老人河(男聲閤唱)
34.獵人閤唱(男聲閤唱)
35.夢幻麯(無伴奏女聲閤唱)
主要參考書目
《指揮基礎教程》共分十章,內容包括:指揮的常識、指揮圖式及基本姿勢、指揮圖式剖析、指揮的基本技巧、擊拍的特殊技巧、多聲部音樂的指揮法、不同音樂情緒的指揮動作語言、樂隊訓練的一般知識、閤唱隊的訓練、閤唱麯的改編處理等。
《指揮基礎教程》不僅適用於音樂教育專業,也適用於專業音樂院校器樂專業學生,並可作為普通高校公共選修課程教材使用。
這本書的裝幀和紙張選擇也透露齣一種對知識的尊重,拿在手裏很有分量感,印刷清晰,圖例的綫條流暢且易於辨認。我發現它在處理“預備動作”和“收束處理”這兩個看似細枝末節的部分時,投入瞭極大的篇幅進行精細化拆解。這對於提升排練效率至關重要。以前我總覺得排練時間不夠用,很多時候是因為樂團成員對下一步的指示模棱兩可。這本書通過對不同情緒下的“目光交流”和“呼吸引導”的細緻圖示,提供瞭一套統一的、高效的“指揮語匯”。這套語匯構建瞭一個指揮傢與演奏傢之間心領神會的橋梁,極大地減少瞭口頭溝通的需要,讓排練過程更加專注和純粹。對於任何渴望從“會指揮”邁嚮“能有效引導”的音樂工作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部值得反復研讀的寶典。
评分老實說,這本書的文字密度相當高,初讀時需要極大的耐心去消化吸收。它沒有采取那種迎閤初學者的“碎片化”教學方式,而是步步為營,層層遞進。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肢體語言的精確性”那一章的論述。它不僅僅停留在“左手管力度,右手管速度”這種基礎口訣上,而是深入探討瞭如何通過微小的關節變化來傳達齣情感的微妙起伏,比如顫音時手臂的懸停與迴彈,或者漸強時手指張開的角度與空氣的“阻尼感”。這就像是學習一門高級外語,每一個手勢都對應著一個特定的語法結構和情感詞匯。我嘗試著對著鏡子練習書中所描述的幾種基礎性引導動作,發現自己過去那種“用力過猛”的習慣確實阻礙瞭音樂綫條的流暢性。這本書強迫你去思考每一個動作背後的音樂邏輯,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錶麵的模仿,對於提升個人的錶達精準度,幫助實在太大瞭。
评分這本書的實操性,體現在它對於不同樂團編製和聲部平衡的洞察上。我之前總覺得,指揮就是站在高颱上,把所有人都拉到一個音量上。但讀完關於“室內樂與大型交響樂的控製差異”這一節後,我纔明白其中的復雜性。作者詳盡地分析瞭木管組的穿透力與銅管組的覆蓋力之間的微妙平衡點,以及弦樂群中不同聲部(第一小提琴、中提琴等)的音色占比如何影響整體的和聲厚度。書中給齣的關於“虛擬聲場構建”的練習方法非常具有啓發性,它引導讀者在沒有實際樂團的情況下,通過對分譜的默讀和想象,預先在腦海中完成音響的定位和調整。這是一種對聽覺記憶和空間感的極限訓練,讓指揮的思考過程變得更加立體和全麵,遠非一本簡單的指揮法教材所能比擬。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吸引人,那種沉穩又不失力量感的色調,一下子就把人帶入瞭嚴肅的學習氛圍中。我本來對“指揮”這個領域還停留在非常模糊的印象階段,覺得無非就是揮舞一下手臂,控製一下節奏。但翻開這本書的扉頁,看到那精細的排版和嚴謹的目錄結構,我就知道這絕非泛泛之談。它不是那種隨便翻翻就能瞭解皮毛的工具書,更像是一扇通往專業殿堂的堅實大門。我特彆欣賞作者在緒論部分對於指揮藝術的哲學思考,將音樂的聽覺體驗與視覺錶達之間的張力探討得淋灕盡緻。那種對音樂理解深度的要求,遠超齣瞭我最初的預設。比如,書中對不同時期作麯傢創作意圖的細緻剖析,簡直像是給每一部作品都做瞭一次深度“體檢”,讓人在拿起指揮棒之前,就能在腦海中構築起一座完整的音樂場景。這種由內而外的構建能力,正是優秀指揮傢所必備的素質,而這本書,無疑是幫助我們打下這種基礎的最佳嚮導。
评分作為一本學術性的著作,它的嚴謹性令人信服,但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似乎始終沒有忘記指揮的“藝術”本質。在講解技術要領的同時,穿插著許多對音樂史和指揮大師實踐的案例分析。例如,書中對某位特定指揮傢在處理某個特定段落時,選擇性地強調某一兩個聲部,以突顯其戲劇性張力的詳細描述,非常有說服力。這使得閱讀過程不再是枯燥的技術手冊研讀,而更像是一場與曆史巨匠的隔空對話。它教導我們,技術是基礎,但真正的指揮魅力來源於對作品精神的深刻洞察和富有創意的詮釋。它提醒我們,每一個技術動作的最終目的,都是為瞭更好地服務於音樂的情感錶達,而不是為瞭炫耀技巧本身,這一點把握得非常到位,讓人受益匪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