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江西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叢書:贛鄱文化論集
定價:73.00元
作者:龔國光
齣版社:江西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210060079
字數:
頁碼:38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江西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叢書:贛鄱文化論集》主要內容包括:鄱文化與贛文化辨析、孕育江西文明的贛江鄱陽湖文化、洪州窯的曆史地位及影響、禪宗在江西的繁衍及民族文化特徵、楊萬裏“誠齋體”與俗文學、雷發達與“樣式雷”宮廷建築文化、雷禮在明清宮廷建築文化中的曆史地位、江西春節傳統民俗內涵與民族文化意識等。
目錄
輯 贛鄱文化研討
鄱文化與贛文化辨析
孕育江西文明的贛江鄱陽湖文化
洪州窯的曆史地位及影響
禪宗在江西的繁衍及民族文化特徵
楊萬裏“誠齋體”與俗文學
雷發達與“樣式雷”宮廷建築文化
雷禮在明清宮廷建築文化中的曆史地位
江西春節傳統民俗內涵與民族文化意識
第二輯 江西人文管窺
兩宋江西文學精英與中國戲麯俗文學
江西宗教與中國民間戲麯文學
《牡丹亭》的人文精神與現代詮釋
蔣士銓戲劇與傳奇文學的變革
第三輯 戲麯文化考釋
中原孕育的戲麯文化藝術與弋陽腔的互動
江西弋陽腔與青陽腔探析
宋雜劇在江西
“臨川四夢”與中國戲麯演劇結構
萬壽宮與弋陽腔
青陽腔錶演藝術探微
中國戲麯錶演程式的本質與意味
當代戲麯演員的獨創意識
湘贛戲劇文化的親緣與互動
江西采茶戲的當代品格與演劇重構
宜黃縣戲神清源師來曆小考
第四輯 河洛與贛鄱文化探析
中原儒學的發展與江西理學的勃興
河洛農耕文明與贛鄱農耕文明
光州固始在北民南移中的曆史地位
河洛文化作為華夏民族根性文化的再認識
地域文化研究的價值與意義
——河洛文化與贛鄱文化研究的幾點體會
華夏曆史文明傳承創新是時代的呼喚
後記
作者介紹
龔國光,江西南昌新建人,1945年4月生。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戲麯理論研究班。現為江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戲劇傢協會會員、東亞人文學會會員、中國河洛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等。齣版專著《江西戲麯文化史》《贛地藝術、民俗與建築》《河洛文化與贛鄱文化研究》等;閤著《中國戲麯誌·江西捲》《江西藝術史》《中國地域文化通覽·江西捲》等;發錶論文八十餘篇。獲國傢及省級學術成果一、二、三等奬,東亞人文學會慕山學術財團頒發的學術成就奬。2007年1月受聘為江西省人民文史研究館館員。
文摘
《江西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叢書:贛鄱文化論集》:
孕育江西文明的贛江鄱陽湖文化
江河湖泊是人類的母親,人類在它的懷抱裏繁衍生息,創造曆史。同時,也孕育瞭燦爛的文明和古老的文化。在整個生態環境中,大江大湖流域為重要,也有代錶性,因為這是經濟、集中區域。作為一種文化的概念,不是一成不變、凝固僵死的東西,而是一種“自然的人化”,是人對自然及人本身的認識和把握的一種難以窮盡的動態進程。正是這一生生不息的生成過程,構成瞭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和絢麗多姿的內涵。脫離這一背景,就無法理解地域文化的任何特性。江西的文化形態,無論從地理環境或經濟環境看,還是從曆史起源、信仰與習慣看,都清晰反映齣贛江一鄱陽湖所孕育的江西文明的動態進程。而贛鄱文化的形成與發展,正是體現瞭這個十分豐富生動的文化進程中的整閤過程。
一、完整的贛江鄱陽湖水係
贛江鄱陽湖的動態經常是世人矚目的焦點。這一完整的水係由鄱陽湖和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水等五條河流及其眾多支流組成。流域麵積16.22萬平方公裏,占全省流域麵積的94%。平均每年由鄱陽湖經湖口注入長江的水量為1458億立方米,超過黃、淮、海河三大水係人海的總水量。
江西地理環境南窄北寬,其地勢亦南高北低,由周邊嚮中心緩緩傾斜,形成一個以鄱陽湖平原為底部的不對稱的巨大盆地。東、南、西三麵山峰起伏連綿,構成省際天然界綫和分水嶺;中南部為廣袤的丘陵地帶而位於邊緣山地內側的廣大地區。
鄱陽湖,位於江西的北端,其造勢發育是一個由北而南的相當復雜的動態過程。距今6000多年前,贛、鄂、皖的交界區域有一片橫跨長江的“彭蠡澤”,由於地殼升降造成湖盆的變化,“彭蠡澤”的江北部分在三國時期演變為鄂、皖境內的龍感湖和大官湖,江南部分則逐漸嚮南漫延,其水麵至隋代抵達鄱陽縣境內的古鄱陽山,“鄱陽湖”之名即由此而來。鄱陽湖平原,則為贛江一鄱陽湖水係衝積和淤積而成的湖濱平原。其範圍北起長江,南達清江、臨川;東抵樂平、萬年;西至安義、高安,地跨25個縣市,麵積約2萬平方公裏,其地勢低平,港汊縱橫,草洲灘塗連片,池沼稻田相間,鄱陽湖則坐落中央。區內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宜於農耕、放牧和發展水産養殖業。鄱陽湖平原不僅有萬餘年的曆史概貌和豐厚的文化堆積,而且經濟亦得天獨厚。
……
序言
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和宗教文化頗感興趣,而《贛鄱文化論集》的齣現,恰好滿足瞭我對江西地域哲學思想的探索欲。書中的一些篇章,似乎聚焦於江西在宋明理學發展中的地位,以及如何受到佛教、道教等宗教思想的影響。我想深入瞭解,江西的士大夫們是如何吸收、融閤和發展這些思想流派的,又如何在自己的著作和實踐中體現齣獨特的“贛式”哲學觀念。這不僅僅是對中國古代思想史的補充,更是對一個地域文化獨特性的解讀。更讓我感到興奮的是,書中似乎還涉及到瞭江西的民間信仰和宗教習俗,這些往往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直觀的文化體現。我想通過這些文字,瞭解當地人民的信仰寄托,以及這些信仰如何滲透到他們的生活方式、節日慶典之中,形成獨特的地域文化景觀。這是一種非常有趣的視角,能夠讓我從微觀的個體信仰,窺探到宏觀的文化變遷。
评分我最近購入瞭一本《贛鄱文化論集》,純粹是被它“贛鄱”這個名字所吸引,帶著一種對中國南方地域文化的好奇心。翻開書頁,我立刻被其內容之豐富所震撼。這本書似乎觸及瞭江西的方方麵麵,從其地緣政治格局的演變,到各個曆史時期在國傢整體發展中的獨特作用。我尤其想瞭解書中關於江西的經濟地理學的一些論述,比如當地獨特的農耕文化,以及礦産資源如何塑造瞭江西的曆史進程。這對於我理解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脈絡有著重要的啓示。同時,書中對江西的民俗文化,如婚喪嫁娶、歲時節令的介紹,也讓我充滿期待。這些細節往往能展現齣地域文化的獨特魅力和生活氣息。我想,通過閱讀這些章節,我能更深入地理解江西人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以及這些是如何在長期的曆史演變中沉澱下來的,形成一種獨特的地域文化認同。
评分最近偶然翻到一本《贛鄱文化論集》,雖然我並非江西本地人,但對曆史文化總有著一份莫名的情愫。這本書的裝幀倒是頗為古樸典雅,封麵上“贛鄱文化”幾個字,就帶著一股濃厚的地域氣息。迫不及待地翻開,映入眼簾的便是洋洋灑灑的序言,字裏行間透著研究者的嚴謹與對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研讀每一個字,但光是目錄就能窺見其內容之豐富。從古代的政治製度、經濟發展,到民俗風情、文學藝術,再到近現代的曆史變遷,似乎將贛鄱大地數韆年的文化脈絡都一一梳理。我尤其對其中關於江西古代名人的一些章節感到好奇,不知道是否能瞭解到那些耳熟能詳的名字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或是他們對贛鄱文化發展所做齣的獨特貢獻。同時,對於其中可能涉及到的地域方言、傳統技藝的介紹,也充滿瞭期待。這些都是構成一個地方獨特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往往是曆史書籍中最生動、最接地氣的部分。總而言之,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厚重、多元,而且充滿探索的價值,我相信它能為我打開一扇瞭解江西豐富文化的窗戶。
评分最近在書店裏偶然翻到這本《贛鄱文化論集》,我立刻被它厚重的學術氣息所吸引。作為一個對地方史誌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我特彆關注書中對江西近代曆史變遷的梳理。書中似乎詳細闡述瞭江西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角色,以及如何受到外來思想和政治運動的影響。我尤其好奇其中對辛亥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江西地區所發生的重大事件和湧現齣的重要人物的分析。這不僅能夠幫助我更清晰地認識中國近現代史的復雜性,也能讓我瞭解到江西在這段波瀾壯闊的時期所扮演的具體角色。另外,書中對於江西工業化、城鎮化發展曆程的探討,也讓我眼前一亮。一個地區的發展史,往往是其文化積澱和人民智慧的集中體現。我期待從中能夠瞭解到,江西是如何在資源稟賦、地理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逐步形成其獨特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模式的,這對於理解當代江西的各個方麵都至關重要。
评分這本《贛鄱文化論集》的齣現,著實讓我在書架上又添瞭一抹亮色。初讀時,最吸引我的便是其中對江西古代文學的探討。作為一名文學愛好者,我對那些散落在曆史長河中的詩詞歌賦、散文筆記總是充滿瞭好奇。書中的一些章節,似乎深入挖掘瞭唐宋八大傢之一歐陽修在江西的足跡與創作,以及曆代纔子佳人在贛江水畔留下的篇章。這些文字,不僅僅是冰冷的曆史陳述,更承載著時代的情感與人文的溫度。我期待能夠從中瞭解到,江西的山水如何滋養瞭文人的情懷,又如何孕育齣獨具特色的文學風格。此外,書中關於江西戲麯、民間藝術的部分,也讓我躍躍欲試。那些流傳在民間的歌謠、戲劇,往往是普通人生存狀態最真實的寫照,也蘊含著深厚的文化積澱。我想,通過閱讀這些章節,我能更直觀地感受到江西人民的生活氣息與藝術創造力,這遠比單純的學術研究來得更加鮮活和引人入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