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02

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0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楊照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总序 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
第一讲 中国古地理的基础
01 百年来中国历史研究的硕果- 002
02 百年来对中国历史的认识超过以往两千年- 005
03 百年来中国古代史的关键点- 009
04 中国文明的主流来自周文化- 012
05 周人的遗产之一—— 世界观- 015
06 周人的遗产之二—— 宗法封建制- 021
07 周人的遗产之三—— 非表音文字- 025
08 周人的遗产之四—— 中国文明核心地理区域- 029
09 古代中国的人文地理- 033
10 古代中国自然环境与人文生活的互动- 037
11 一位被忽视的地理学天才- 039
----------
第二讲 中国古文法的基础
01 与时间对抗的不朽文字- 044
02 生生不息的中国文字系统- 046
03 中国文字的造字原则- 049
04 中国文字分成三类- 052
05 沿用至今的汉字文法- 055
06 文法没变,为什么我们还是看不懂古书? - 059
07 中国语文独特之处—— 数词和量词- 063
08 中文文法的内在简约性- 067
09 中文文法没有明确的时态变化- 070
10 中文文法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073
----------
第三讲 中国文字与中国语言
01 从海伦·凯勒学习语言说起- 078
02 文字创造新世界- 082
03 语言和文字决定思考- 085
04 语言和文字,哪个更重要? - 088
05 文字在中国拥有更高的权威- 092
06 “文献中心主义”- 095
07 历史记录的“大传统”和“小传统”- 098
08 “文”与“言”的巨大差距- 102
09 何炳棣从“小传统”着手研究历史- 105
10 何炳棣的另一项研究- 109
11 最古老的中国典籍——《尚书》与《周易》- 112
12 克服语言与文字之间的巨大落差——《诗经》- 116
13 维系宗法制度——《周礼》- 119
----------
第四讲 古代城市与城邦
01 拦在我们与历史之间的透镜- 124
02 透镜的例子—— 美国议会制与中国郡县制- 127
03 另一个透镜—— 系统化整理- 131
04 正确理解先秦时代的“国”- 134
05 古史中的“国”与今天的“国”迥异- 138
06 中国古代的城从何而来? - 140
07 谁是“国人”? - 143
08 “国人”从何而来? - 147
09 周朝的城与周朝政治运作- 149
10 爵制与西周向东周的转变- 153
----------
第五讲 从封建到诸国
01 不要把历史人物看得太重要了- 160
02 寻找历史发展的其他因素- 162
03 周公是第一位真正的历史人物- 166
04 周公的伟大功绩- 169
05 封建的本质就是武装殖民- 173
06 周人的统治策略—— 分封- 176
07 周人的政治制度—— 昭穆制- 179
08 昭穆制的深远影响- 183
09 周人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186
10 周人的政治制度—— 嫡长子继承制- 189
11 “氏”与“姓”的建立- 191
12 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解读考古资料- 194
13 宗法制度中的父子关系- 198
14 总结:周朝的教化根基- 200
----------
第六讲 王官学与诸子学
01 我们所知道的历史经历过层层筛选- 204
02 有效的历史知识需要历史学家的呈现- 207
03 历史学家必须不停追问- 210
04 为什么诸子百家出现于东周而非西周? - 213
05 诸子的源头—— 周人的知识创新- 216
06 西周到东周宗法关系的松动- 219
07 周幽王时期为何“诸侯不至”? - 222
08 封建宗法制的衰落与诸子的兴起- 226
09 儒家源于周人的王官学- 231
10 道家和阴阳家的王官学源头- 234
11 总结:从西周王官学到东周诸子学- 237
----------
第七讲 重新认识孔子(一)
01 孔子与我的电影梦- 242
02 子路与我的电影剧本- 244
03 “君子死,冠不免”- 246
04 孔子及其弟子的性格(一)- 249
05 孔子及其弟子的性格(二)- 253
06 孔子及其弟子的性格(三)- 257
07 孔子的家世背景- 260
08 “三十而立”- 264
09 孔子的开创性—— 大胆的教育- 267
10 孔子的开创性—— 对学习的推崇- 270
11 孔子的开创性—— 对礼的全新阐释- 274
12 小结:孔子是一位了不起的开创者- 277
----------
第八讲 重新认识孔子(二)
01 孔子的时代—— 诸侯坐大- 282
02 孔子在鲁国的理想- 286
03 孔子的生平(一)—— 鲁国大乱- 289
04 孔子的生平(二)——大夫专权- 292
05 孔子的生平(三)——夹谷之会- 295
06 孔子的生平(四)——去鲁至卫- 299
07 孔子的生平(五)—— 困于陈蔡- 302
08 孔子的生平(六)—— 周游列国- 305
09 孔子的生平(七)——卫国内乱- 309
10 孔子的生平(八)—— 晚年归鲁- 312
11 孔子的快乐- 315
12 孔子的教导- 320
13 礼教的真义- 323
----------
第九讲 重读《老子》
01 三支道家对“道”的不同理解- 328
02 老庄有别- 332
03 《史记》关于老子记录的糊涂账- 335
04 《史记》中的好几位“老子”- 338
05 老子年代的错置与楚文化- 341
06 考证《老子》年代的五种方法- 344
07 老子论“道”- 348
08 老子论“自然”- 351
09 老子的生存之道- 354
10 老子的处世法则- 357
11 老子论“圣人”- 361
12 老庄结合- 365
13 《老子》是不折不扣的“乱世之书”- 367
14 老在庄前还是庄在老前? - 371
----------
第十讲 重读《庄子》
01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376
02 先理解庄子的时代背景,再读《庄子》- 379
03 《庄子》的风格- 382
04 《庄子·天下篇》的惠施十条(一)- 385
05 《庄子·天下篇》的惠施十条(二)- 389
06 理解名家,更能理解《庄子》- 392
07 庄子的名实之辨(一)- 394
08 庄子的名实之辨(二)- 398
09 庄子的名实之辨(三)- 401
10 回头再问庄子是谁- 403
11 庄子哲学的重点- 407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係列(全13冊)考察瞭中國從新石器時代到清王朝結束數韆年的曆史軌跡,充分運用近百年曆史學和考古學的豐碩成果,以廣泛的社會結構、社會思潮、文學藝術、百姓生活為切入點,將那些被擱置在學術象牙塔的新知識、新方法一一呈現給普通讀者。

在係列第2冊《文明的基因》中,你會看到:

中國之所以為中國,一個重要的要素就是文字;

周朝的王官學成瞭後世儒傢、道傢、陰陽傢的思想源頭;

天命觀念、封建宗法製度、穩定的文字係統和天下觀念,這都是周朝為中國留下的豐富遺産;

司馬遷對老子這個人的記錄是一筆糊塗賬,有至少三個版本的“老子”在曆史上流傳下來,讓人分不清楚……

------------

《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係列(全13冊),中信齣版集團·見識城邦陸續推齣——

第一輯“先秦”,中國文明的奠基,2018年10—12月上市

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01:中國是怎麼齣現的

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02:文明的基因

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03:從列國到帝國

第二輯“漢唐”,兩大帝國的運作,2019年1—4月上市

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04:帝國的昂揚精神

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05:危機與考驗

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06:大分裂時代

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07:新帝國的試驗

第三輯“宋元”,中國文化的新活力,2019年5—7月上市

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08:新時代的開端

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09:分裂與互動

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10:世界性帝國

第四輯“明清”,帝國的挑戰和變革,2019年8—10月上市

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11:光明與黑暗並存的時代

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12:帝國的韆年變局

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13:希望與絕望交雜的時代

------------------------

【編輯推薦】

新材料,新成果,新寫法

講給普通大眾的130堂中國曆史課,尋找被忽略的曆史邏輯

1.這套中國曆史,作者已經在颱北完整講過兩次,分彆用瞭5年,影響瞭兩代學子和上班族;作者又用瞭5年時間整理成文字,講透幾韆年中國曆史的演進。

這是一套專注“講透中國曆史”的中國通史。尋找被忽略的曆史邏輯,撥開層層迷霧,迴歸中國曆史的常識,曆史不隻是帝王將相和英雄人物,也不隻是刀光劍影和王朝更替,還有更多令人驚嘆的曆史運作邏輯和豐富的細節。

2.這是一套與眾不同的中國通史。

我們現在讀的中國史,其實多半是50年前的老書,50年來,有無數新的考古發現、新的研究成果,卻被束之高閣,我們一點都不知道。

關於中國曆史,我們永遠缺一套新的通史,把學術界的新成果、新發現,用平易近人的方式講給大傢。活在今天,我們要讀今天的人,用今天的新視角寫的中國曆史。

3.一套當代學者講給今天普通讀者的中國曆史。

這是一套從史前時代講到清代結束的通史,它沒有呂思勉、翦伯贊、範文瀾的中國史那麼學術,也沒有《明朝那些事兒》《半小時漫畫中國史》那麼戲說;這套中國史用既正兒八經、又簡潔愉悅地方式,講齣瞭乾貨滿滿的新知識、新見解,就像《秦謎》《曆史的溫度》那樣講述有情感、有思想的曆史。

4.這套中國曆史最大的特點就是“新”。

作者說,“我會比較強調跟傳統說法不一樣的部分,而如果傳統說法在這一百年中沒有被挑戰或被推翻,我就不講瞭”。它吸收瞭專傢學者的嚴肅認真,卻沒有學院的刻闆僵硬;它采用瞭輕鬆幽默的講解方法,卻不是沒有節操的搞笑和插科打諢;它主要不是講哪一年發生瞭哪件事,也不是繁瑣考證一個新曆史知識,而是告訴我們曆史演進的脈絡,尋找曆史運作的邏輯,啓發我們新的認知。

 使用新材料,讓我們比司馬遷更懂先秦,比司馬光更懂唐宋。

因為我們看到瞭連那個時代的人都沒看到過的新材料,就像甲骨文、敦煌文獻、居延漢簡,還有馬王堆的帛書。

 廣泛吸收新成果,我們發現原來學術的東西還可以這麼好玩!

從一百年前梁啓超、王國維、陳寅恪開啓的新史學革命,到今天中國大陸、颱灣、日本、歐美漢學界的新成果。

 采用新寫法,思維清奇、平易近人,從零開始,重新認識。

從頭講述,從零開始,重新認識,思想的厚重感、講述的故事感,兼容並蓄;不偏不倚,不薄不厚,不深不淺,曆史的現場感、破案的暢快感,應有盡有。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比第一部相比,关于考古发现的内容少了很多,但仍然精彩。对孔子的不同理解对我来说特别有意义,改变了以往对于孔子身上教条的印象,而看到了作为变革者、作为体面人、作为有趣人的孔子,和K先生结婚后,我也算加入了孔家后代了,不知不觉中宗族的情感多多少少有增加,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收获的对孔子的认同和尊重,分量沉甸甸。

评分

评分

##藏书阁打卡·这本感觉有点分裂啊。前半本承接上一本讲中国文明的起源,周人的遗产如世界观宗法封建制文字,然后是儒道阴阳三家。部分内容第一本有涉及到,感觉比较重复。讲文字和语言的部分很有意思。 不喜欢有一些地方直接给出结论,缺少论据论证,我会在心中打出个大大的问号。比如“不同部族的不同文化递变的情况,到周人之后,就停止了”WHY?“儒学的根本是王官学”等,有点牵强。 一面说不要把历史人物看的太重要,一面又花了40%的篇幅讲了孔老庄三人。 不知道作者的整体思路是什么。

评分

##【201946】我觉得比第一卷好看,前半本尤其好看。一本很奇特的历史书,因为它没怎么见讲历史事件,而是讲了:1.非表音文字的中国文字的特殊性、成因及影响(这部分好几次让我想到《你一生的故事》及《降临》);2.周朝文化如何成为三千年中国主流文化的根基;3.孔子其人及其弟子的性格,为孔子“正名”。于我而言,最有意思的新知是通过此书对惠施有了初步了解。和书名“文明的基因”一样,可以看出杨照是把中国历史当作文明史,而非国家史来写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