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係列(全13冊)考察瞭中國從新石器時代到清王朝結束數韆年的曆史軌跡,充分運用近百年曆史學和考古學的豐碩成果,以廣泛的社會結構、社會思潮、文學藝術、百姓生活為切入點,將那些被擱置在學術象牙塔的新知識、新方法一一呈現給普通讀者。
在係列第2冊《文明的基因》中,你會看到:
中國之所以為中國,一個重要的要素就是文字;
周朝的王官學成瞭後世儒傢、道傢、陰陽傢的思想源頭;
天命觀念、封建宗法製度、穩定的文字係統和天下觀念,這都是周朝為中國留下的豐富遺産;
司馬遷對老子這個人的記錄是一筆糊塗賬,有至少三個版本的“老子”在曆史上流傳下來,讓人分不清楚……
------------
《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係列(全13冊),中信齣版集團·見識城邦陸續推齣——
第一輯“先秦”,中國文明的奠基,2018年10—12月上市
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01:中國是怎麼齣現的
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02:文明的基因
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03:從列國到帝國
第二輯“漢唐”,兩大帝國的運作,2019年1—4月上市
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04:帝國的昂揚精神
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05:危機與考驗
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06:大分裂時代
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07:新帝國的試驗
第三輯“宋元”,中國文化的新活力,2019年5—7月上市
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08:新時代的開端
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09:分裂與互動
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10:世界性帝國
第四輯“明清”,帝國的挑戰和變革,2019年8—10月上市
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11:光明與黑暗並存的時代
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12:帝國的韆年變局
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13:希望與絕望交雜的時代
------------------------
【編輯推薦】
新材料,新成果,新寫法
講給普通大眾的130堂中國曆史課,尋找被忽略的曆史邏輯
1.這套中國曆史,作者已經在颱北完整講過兩次,分彆用瞭5年,影響瞭兩代學子和上班族;作者又用瞭5年時間整理成文字,講透幾韆年中國曆史的演進。
這是一套專注“講透中國曆史”的中國通史。尋找被忽略的曆史邏輯,撥開層層迷霧,迴歸中國曆史的常識,曆史不隻是帝王將相和英雄人物,也不隻是刀光劍影和王朝更替,還有更多令人驚嘆的曆史運作邏輯和豐富的細節。
2.這是一套與眾不同的中國通史。
我們現在讀的中國史,其實多半是50年前的老書,50年來,有無數新的考古發現、新的研究成果,卻被束之高閣,我們一點都不知道。
關於中國曆史,我們永遠缺一套新的通史,把學術界的新成果、新發現,用平易近人的方式講給大傢。活在今天,我們要讀今天的人,用今天的新視角寫的中國曆史。
3.一套當代學者講給今天普通讀者的中國曆史。
這是一套從史前時代講到清代結束的通史,它沒有呂思勉、翦伯贊、範文瀾的中國史那麼學術,也沒有《明朝那些事兒》《半小時漫畫中國史》那麼戲說;這套中國史用既正兒八經、又簡潔愉悅地方式,講齣瞭乾貨滿滿的新知識、新見解,就像《秦謎》《曆史的溫度》那樣講述有情感、有思想的曆史。
4.這套中國曆史最大的特點就是“新”。
作者說,“我會比較強調跟傳統說法不一樣的部分,而如果傳統說法在這一百年中沒有被挑戰或被推翻,我就不講瞭”。它吸收瞭專傢學者的嚴肅認真,卻沒有學院的刻闆僵硬;它采用瞭輕鬆幽默的講解方法,卻不是沒有節操的搞笑和插科打諢;它主要不是講哪一年發生瞭哪件事,也不是繁瑣考證一個新曆史知識,而是告訴我們曆史演進的脈絡,尋找曆史運作的邏輯,啓發我們新的認知。
使用新材料,讓我們比司馬遷更懂先秦,比司馬光更懂唐宋。
因為我們看到瞭連那個時代的人都沒看到過的新材料,就像甲骨文、敦煌文獻、居延漢簡,還有馬王堆的帛書。
廣泛吸收新成果,我們發現原來學術的東西還可以這麼好玩!
從一百年前梁啓超、王國維、陳寅恪開啓的新史學革命,到今天中國大陸、颱灣、日本、歐美漢學界的新成果。
采用新寫法,思維清奇、平易近人,從零開始,重新認識。
從頭講述,從零開始,重新認識,思想的厚重感、講述的故事感,兼容並蓄;不偏不倚,不薄不厚,不深不淺,曆史的現場感、破案的暢快感,應有盡有。
##比第一部相比,关于考古发现的内容少了很多,但仍然精彩。对孔子的不同理解对我来说特别有意义,改变了以往对于孔子身上教条的印象,而看到了作为变革者、作为体面人、作为有趣人的孔子,和K先生结婚后,我也算加入了孔家后代了,不知不觉中宗族的情感多多少少有增加,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收获的对孔子的认同和尊重,分量沉甸甸。
评分 评分##藏书阁打卡·这本感觉有点分裂啊。前半本承接上一本讲中国文明的起源,周人的遗产如世界观宗法封建制文字,然后是儒道阴阳三家。部分内容第一本有涉及到,感觉比较重复。讲文字和语言的部分很有意思。 不喜欢有一些地方直接给出结论,缺少论据论证,我会在心中打出个大大的问号。比如“不同部族的不同文化递变的情况,到周人之后,就停止了”WHY?“儒学的根本是王官学”等,有点牵强。 一面说不要把历史人物看的太重要,一面又花了40%的篇幅讲了孔老庄三人。 不知道作者的整体思路是什么。
评分##【201946】我觉得比第一卷好看,前半本尤其好看。一本很奇特的历史书,因为它没怎么见讲历史事件,而是讲了:1.非表音文字的中国文字的特殊性、成因及影响(这部分好几次让我想到《你一生的故事》及《降临》);2.周朝文化如何成为三千年中国主流文化的根基;3.孔子其人及其弟子的性格,为孔子“正名”。于我而言,最有意思的新知是通过此书对惠施有了初步了解。和书名“文明的基因”一样,可以看出杨照是把中国历史当作文明史,而非国家史来写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