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起源於作者詹姆斯·道斯對二戰老兵“中國歸還者”的訪談。這些人年輕時曾犯下最殘暴的罪行,卻將自己的後半生奉獻給瞭反戰主義的布道。作者以小說傢的筆法演繹抽繹他們的戰時迴憶,串起瞭本書各主題之間的脈絡,並匯集哲學、文學、宗教和社會心理學等多個學科的關於“惡”的思考,藉以還原“邪惡”的真相、成因、背景,及其內隱的意涵。
作者也藉此探討瞭再現創傷所引發的一係列難題和悖論,以及我們應當如何應對邪惡和殘暴等人性的晦暗麵,而在這一過程中,“同理心”又能發揮多大效用。此一睏難的人性鑽探,將在閱畢本書後得到解答。
##不是“讲述残酷屠杀的忏悔自白”这类典型人权叙事,加害者的碎片自白穿插在书里形成了断裂的观感,读起来还需要一段时间适应,主体则是作者围绕关于集体暴力的几乎一切话题——包括成因、表现和叙述、旁观等——的议论。“普通人为何变成恶魔”的副标题只涵盖了威权主义的种种心理操作和我们个人的种种心理弱点,事实上作者还花费了大量笔墨讨论再现苦难的悖论、从事和阅读人权叙事的问题:苦难应当由强者再展示吗?利他主义的来源是什么?文学叙述是提高了还是减少了同情心的社会效果?……解释和论述面面俱到以至于大可看作一本理论综述,症结如此之多且难,但我们仍可提取关于我们共有的脆弱和束缚的积极意义。虽然离屠杀远了,但这些讨论在如今比如如何叙述和看待性侵这类网络话题上也非常具有参考意义。
评分##最受启发的是第二章中作者对书写恶的忧虑:1.人权色情(对被折磨、被肢解的身体的描绘会引起淫欲兴趣)2.创伤的悖论(不可言传使之成为创伤,却又必须被说出来)3.邪恶的悖论(既要把加害者描述成恶魔,又不能把他们描述成恶魔)4.自恋的悖论(与凶残相关的工作要求人们适当地凝视自我,而凝视自我本身又是不适当的 )5.书写的悖论(采访某个人的故事,不是萃取数据,是进入一段关系,但只有远离后,才能书写他们)【2021009微】
评分 评分##人性中善恶并存是毋庸置疑的,研究并理解激发恶的原因也许并不能阻止恶行,对这个世界失望多于希望,但又不能让希望全无,几千年来科技有进步,人性却很难说。文学与学术夹杂的写作手法看起来有点混乱感,讲了一个代表性故事,进行文学分析,再进行理论分析,大概是这样子。
评分##文学性很强的社科类书籍。
评分 评分 评分##读了一半。感觉在读哲学文献。能提炼出的论点其实没有这么复杂的
评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