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通過對載澤的考察,清廷認識到憲法可以鞏固君權;通過對達壽的考察,清廷認定用欽定的辦法製憲是確保憲法鞏固君權的不二法門。這與民間所主張的製憲方法衝突,預備立憲期間的製憲活動,遂演化成一場製憲權的爭奪。從1908年的《憲法大綱》到1911年的大清帝國憲法草案,清廷均堅持欽定,牢牢控製製憲權。但在革命風暴的衝擊下,清廷放棄欽定,並很快連協定也放棄,宣布帝國憲法全由民定。隻是此時已經民心盡失,清廷非但未能鞏固君權,且未能保住君位。
##专注于清末新政预备立宪中制宪方面的探索,用一种介于议论与叙述之间的很舒服的文风叙述,基本把清末制宪从钦定走向协定与民定的来龙去脉讲清楚了。最后也为今后的研究指明了可以进行的方向,也期待《大清帝国宪法草案》能有被发掘出来重见天日的那天。 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其实是汪荣宝的日记。这样一个留日出身的中层京官,对大厦将倾的帝国与风雨欲来的时代,那样无奈、感叹与未知的情感,读来真的是让人感触颇深。大清的维护君权之梦只能让自己更快灭亡,时代的潮流滚滚向前,小人物是无力的。
评分 评分##填补了一段历史史实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