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代的財政體係有何特點?與前朝有何不一樣?本書開創性地提齣瞭“原額主義”這一概念,在此基礎上,以製度上缺乏彈性的正額與實際運作過程中具有極強伸縮性的額外附加或追加來探討明清財政問題,將財政體係視為窺測傳統中國政治支配秩序特有的性質和構造的切入點,係統而又深入地論述瞭明清兩朝財政體係的構造、本質、特點、演變及其對後世的影響,將明清社會經濟史的研究提升到一個新境地。
##此后看近代中国财政,我都深受作者分析思路和结论的影响,不得不感叹作者思维的强大,本书可谓是中国财政史研究的经典必读书目了。作者对近代中国财政体制的考察上溯到明清,对赋役、田赋与帝国统治体制之间的探讨很精彩,其提出的“原额主义”、“正额财政”、“正额外财政”深深影响了此后学者对中国财政体制和财政结构的思考,特别是作者从财政视角对中国政治体制运行逻辑的分析(特别是外围组织作为软组织所带来的两面作用,又巩固国家统治又催生腐败),十分精彩,从现世来看,国家的存在方式中仍然保留了很多历史的惯习。
评分##抓住了“集权国家”的痛脚:由于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严格的层级控制,在财政体系中实行“原额主义”,其结果必然导致各种附加性或追加性课征的增大,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方财政一定会有弥补空漏、中饱私囊、乱摊派等行为,哪怕最初是良政,逐渐也会念歪,导致“黄宗羲定律”式的悖论。如今也一样。
评分##间接税有助于降缓纳税人意识的形成
评分##294 按需
评分##只读了附篇,可惜过于简略了点。
评分##真难读,特别是徭役一节,简直是逐字逐句朗读出来才能大致明白说什么。对明清以来的中国财政问题的本质,即两税体系下的财政规模硬边界——原额主义,软约束——各种体制外收入以及徭役,进行了深入剖析。很多问题仿佛在说当代:央地财政关系,基层收入不足不得不各种体制外收入等等。对理解当代财政也有很大启示。
评分##明清正额及正额外财政,中央及地方
评分##前半部分讨论了财政原额主义对清朝非正规财政影响,非常有洞见。
评分##只读了附篇,可惜过于简略了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