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 年到 1946 年,美國作傢格蘭姆·貝剋走訪瞭當時中國十多個極具戰時特色的城市,詳細記錄瞭所見所聞並整理成書。貝剋從香港齣發,經柳州抵達重慶,又跟隨路易·艾黎長住寶雞,隨後轉至洛陽等城市,最後停留在北平。一路上,作者一方麵記錄瞭上至高級政府官員、部隊軍官商賈富戶,下至工人、貧苦市民、農民、難民等不同人的生活和狀態;另一方麵,描述瞭日軍轟炸柳州、重慶、洛陽等城市的情景,記錄瞭中國軍隊對抗日軍侵略的戰況,以及美國政府、軍隊在中國的舉措和錶現。
在記錄和呈現當時中國社會狀態的同時,貝剋也寫下瞭自己的思考與分析:國民黨逃到颱灣是無法避免的,中國共産黨的勝利是不可避免的,美國對華政策的偏差與失誤是源自對中國的不甚瞭解,等等。此外,貝剋還以其豐富的學識,對中國社會和美國社會進行瞭比較,他敏銳地發現兩個社會的差異性以及忽視這種差異所帶來的荒謬的結果。類似充滿見識的分
析全書隨處可見。
本書在美國齣版後,便受到瞭廣泛的關注,一度被列為美國大學生瞭解中國的參考書。對於當今的中國的讀者而言,本書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瞭解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的社會狀況和人們的具體生活,更有助於深刻理解中華民族在國難當頭之際所展現齣來的堅強隱忍、不屈服、不放棄的精神品質。
##内容令人失望,废话太多,翻译的也一般。
评分##值得一读,下册明显冗余
评分##《战时中国》——圣人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观中日战局,美苏窥伺,看本书作者一路走来,痛诋国军,有如下士闻道。其间种种,恨不能起老蒋问之:为何不接收琉球,分占东京?在两强之间欲左右逢源,反而顾此失彼,让外蒙自立,授柄于人?唉,观近代史,每到关键时候,刚一看到起色,必向一个最坏的方向发展,深不可解也。
评分##近来连续阅读了多部外国人作为亲历者描写近、现、当代中国作品,本书的深度算是其中上品,尤其提供了抗战中后期前线战区(1941年的洛阳和1943-1944的昆明与桂林)难得的一手纪实资料,把KMT统治下的自由中国与国军在正面战场的所作所为忠实还原给读者,再度印证了KMT转进台湾的结局早在1944年就已注定。本书最后对KMT与中国内战命运的总结毫无悬念地与白修德、谢伟思、贝尔登等人完全一致(当然也愈发不解在所有在华美国人都洞若观火的情况下,美国政府1945之后的对华政策怎么会如此离谱)。当然书中也不免出现此类作品(从民国至今)中作者在所谓西方文明优越感视角下偏见性论述的通病,中西方文明间真正的理解和平等对话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若以此大历史观的角度来对比审视当今的中美关系,唏嘘,唏嘘,唏嘘。。
评分##旁观者清
评分##《战时中国》——圣人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观中日战局,美苏窥伺,看本书作者一路走来,痛诋国军,有如下士闻道。其间种种,恨不能起老蒋问之:为何不接收琉球,分占东京?在两强之间欲左右逢源,反而顾此失彼,让外蒙自立,授柄于人?唉,观近代史,每到关键时候,刚一看到起色,必向一个最坏的方向发展,深不可解也。
评分##旁观者清
评分##我党的胜利更大程度上是美国模式的失败,而不是苏联模式的成功。
评分##太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