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到1926年這短短的十五年,它在中國是民國初年,在日本則是整個大正時期。在這十五年裏,中國的北洋軍閥與南方政權激蕩衝突並逐漸走嚮瞭南方國民黨勢力對於全國的統一;而在日本,老牌藩閥與民間政黨勢力也在持續展開激烈的鬥爭,軍部勢力在這一過程中暗暗興起並在昭和前期上颱執政,完成瞭日本政治近代化過程中一次最重要的蛻變。但是,這十五年的曆史對於大多數讀者來說都是陌生和模糊的。本書基於大量中日近代史基礎資料與相關研究著作,以政治史與外交史為核心,從比較史視角係統介紹這段時期兩國各自的風雲變幻與相互之間的碰撞摩擦,間或穿插一些真實的曆史故事與對當時世界大勢的簡介,希求讀者能對大正與民初的這段曆史建立起較為清晰的認識。
##作者赠书
评分##作者對於這段歷史無疑相當熟悉,出中如日,游刃有餘。但既然如此,則書名就顯得與內容不符。且作者所述,頗合傳統觀念,與向來正統宣傳大皆吻合。總而言之,此書是介紹性質,而非有何研究心得,作為入門讀物,還是很不錯的選擇。
评分##伊藤博文制定的帝国宪法本意是让天皇领军来制止军队暴走,但是他没有想到如果天皇仅仅是虚领军时如何节制军队,更没有想到军费的预算由政府和议会评定,如果两者之间发生矛盾如何解决,到时没有节制的军人依靠武力方式可以实现下克上。他参考的军队体制是普鲁士那一套,但是他没有看到普鲁士国王乃至德意志皇帝是实领军,而且强力首相可以节制军方的异动,而日本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大本营体系只适用于战时而不适用于和平时期,这是大正民主最终转化为昭和军阀的最终原因。大正十五年间中国是军阀混战,错失了统一发展经济政治体制的时机,而日本则是初步实践政党民主,继续明治时代以来的政治经济发展,实现了普选制改革,政务次官制等多项制度,虽然大正民主存在腐败和政治交易,不可否认它为战后日本的民主制度重建积累了经验,而民国却收获了鸡毛。
评分##通识入门教材吧
评分##对大正史基本有了了解,比原来读了岩波日本史所形成的大正史印象更丰富了。内容比重上更像是比较史,当然,也帮我丰富了对民国史的认识。窃以为就各国的历史来说在同一段时期的两国历史是错位的
评分##短视频文案风格。罗列条目紧跟着结论。算是沉浸式写作吧?但是真的没办法沉浸式阅读。我的阅读体验是虽然作者采用了交流式的口吻,但我的脑子被屏蔽了,我只能看着他不停地讲啊讲
评分##很有意思的一本书,中日关系连起来看。封面没什么中国元素,但是内容里从民国袁世凯,到军阀,到国共合作都写的很详细,有很多细节在之前历史教科书上没有的
评分##我是日本史小白,书中的日本史在我而言都是新知。这本书应该属于政治史著作,是在东亚局势中以日本和中国两国的政治、军事、外交为主线,对日本大正史与中华民国前期史进行并置、交互的叙述。内容上,日本以藩阀势力和政党力量的政争为核心,中国则以军阀的斗争混战为焦点。写法上采用的是类似于人物志与大事记相交织的手法。
评分##短视频文案风格。罗列条目紧跟着结论。算是沉浸式写作吧?但是真的没办法沉浸式阅读。我的阅读体验是虽然作者采用了交流式的口吻,但我的脑子被屏蔽了,我只能看着他不停地讲啊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