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奪記憶

爭奪記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吳琦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一组短诗:一月到六月 平湖
【世界】
在全世界的附近 《报道》杂志
贝鲁特来信:从革命到瘟疫 丽娜·芒泽尔休斯敦来信:让游行照亮美国 丹尼尔·佩尼奥
东京疫情,我的“三号” 吉井忍
瞥见可能的未来 希瑟·帕里
疫年双重记 李炜
我无法呼吸——“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在波陆/珀斯
玛兹雅·穆罕默达里
二〇二〇年三月到八月 汉娜·拉维利

【自我】
无人接触 约翰·弗里曼 (间歇性)结束一切 万杰里·加库如
中断修辞法 亚当·柯利
在山上,那里你觉得自由 大卫·索洛伊
人觉得自己渺小一点也挺好 顾湘
我们喂养你 安德烈·道、迈克尔·格林
不如去摆摊 张赛
你激烈地越过自身——三月到四月 林白

【附近】
渗漏的容器:新冠时代下的共情与第一人称 简·卡森
双凤 许莹玲
看门记 欢乐的戴维琼斯
普通疫情生活图景 文珍
2020的谜语 巫昂
危机中的未来,以及乐观主义时刻 战洋
乐园 昆鸟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一場2020年的記憶爭奪戰,一部記錄當下的現實書。

一係列社會與環境危機不斷纍積、爆發,讓2020年的特殊性被一再凸顯。從歲初到年末,《單讀》嚮海內外的作者、閤作夥伴以及讀者發起廣泛徵文,收集世界各地關於這一年的記錄。最終,來自18個國傢、34位創作者的24組紀實作品被匯集於此。《單讀25·爭奪記憶》在結構上打破瞭過去按照文體分類的方式,以“世界—自我—附近”三組關鍵詞作綫索,讓詩歌成為另一條起承轉閤的綫索;封麵再做創新,以拼貼和重疊作為對紛亂記憶的錶意;正書加彆冊的齣版嘗試,將是未來《單讀》的新方嚮。

在閃爍其詞和置若罔聞大行其道的如今,持續的記錄與反思,是我們的迴應。

用户评价

评分

##认真评论一下新年的第一本书: 虽然不可否认2020年的世界,从一月份开始都是处于"疫情发生后"的大语境下,所有发生的一切都逃不开这场瘟疫的引力 但是 既然出过了疫情特辑 是不是可以做另外一种尝试 把视野聚焦到更多的地方——社会经济政治科技领域发生了这么多大事(今年的美国大选 这样的"闹剧" 不单独编录篇文章有点奇怪) 过分追求"透过普通人的日常记录复现这个世界一年以来的样貌" 过于平淡了 (完全可以让《正午》来完成这使命) 作为这么一年的最后一期《单读》 挺失望的 这期不够"犀利" 不够"透彻" 了

评分

##以前一本书出版以后就再也不敢翻开,因为一看到错漏就很想死。这一本完全不同,样书一到就抢走一本。这是我们急于忘记但不可绕过的一年,可能也是在单读工作以来最接近理想状态的一次尝试,及时地捕捉世界的变化,而又不完全被外部的剧烈带走。毫不避嫌,也不谦虚,真的很好看!迫不及待想做它的第一个读者。

评分

##2020年漫长难捱,想起来,仿佛已经遥远。我们擅长遗忘,擅长删除、修改。这些文章,一篇就是一枚楔子,就是一次定格。最喜欢的,是顾湘的。格外淡定。大约是因为,她在村子里,原本就有些与世隔绝,村子封锁了,生活没大变样,多了些绕路的不便,村人不怎么慌张,有土地,就能种些东西,树林里的鸟叫声依然悦耳。我们需要的,其实就那么多,可是,我们大抵只能处在其他文章所显示的常态里了。

评分

##我觉得《单读》的编辑应该是一个偏执的纸书爱好者,要把今年发生的事情捧在手上,要把今年很重要的圆桌实录捧在手上,要把后疫情时代的日记捧在手上,仿佛不这样做,便无法在独特的年份里把这些东西保存下来。从世界到自我再到附近,循着文字完成了一次由外到内、推己及人的回顾,尽管有的文字并不特别喜欢,但唯其不完美,才符合2020的气质。最后还是想说一句老到掉牙的话:“记录本身,就是抵抗。”

评分

##收到书的下午零散的读了一半,“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来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在面对这种事件的时候,我们都被迅速勒令收敛起这种能力。一个个个体被淹没在集体主义的洪流之中……”

评分

##《单读》最新出品的一期杂志书,以疫情之下的2020年为主题,通过“世界”“自我”“附近”这三个主题,在全球范围内组织优质稿件,立足于个体化的视角,观察和记录疫情之下全球各地社会生活与社会生态的丰富面向,以及个体在这一巨大灾难面前的心路历程。这些文章少有空泛而宏大的理论与政治叙述,更多基于个人生命体验、阅读积淀与直观观察展开叙事。这 些记述难免有简单、片面和情绪化的嫌疑,但却正如加缪名著《鼠疫》里的塔鲁日记一般,是具备独特社会史史料价值的珍贵记录。它们跟那些自上而下的、宏大视角的媒体报道和历史书写组合在一起,方可构成2020疫情历史的全貌。随书附赠的围绕项飚、吴琦新书《把自己作为方法》展开的几场对谈实录,也是干货十足、内容丰富。非常值得推荐。

评分

##狗屁工作的那一篇给我的印象最深,其实给我印象深的几乎都是国外的作者写的几篇,情深意切,有血有肉。反观中国作者,嘴巴上就像套了铁箍,思想上或许也套了脑铐,几乎不说人话。

评分

##感觉这期的策划不应该催眠,可是实在太催眠了, 每看5页我就困得生不如死。疫情主题的作品最不需要的大概就是公共知识分子作者了,他们那种隔靴搔痒式的担心和感慨真是让人昏昏欲睡。

评分

##本期命题作文的感觉,不过还是喜欢《东京疫情,我的“三号” 》、《瞥见可能的未来》这两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