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寺就是在河畔山崖間開鑿齣來的佛教寺院,起源於古代印度。伴隨著佛教的傳入,石窟寺也被引入中國,成為供僧侶修行的重要所在。本書從石窟傳入中國之始切入,對整個中國石窟寺發展曆程進行總體描述,詳細梳理瞭中國石窟寺自西嚮東、自北嚮南逐漸推進的曆程,細數各朝石窟開鑿的由來和過程,石窟與當時政治、經濟、人民日常生活的交織關係,以時間為經、以代錶性石窟為緯,展現曆代石窟總體風貌,並細化至各代各地具有代錶性的石窟其由來、開鑿時間、主持者、地質特徵等各方麵的信息,例如洛陽龍門石窟建在質地堅硬的寒武、奧陶紀石灰岩上,在它的錶麵雕刻精細紋飾與形象;大同雲岡石窟建在較為鬆散的侏羅紀砂岩上,雕鑿有一係列宏偉的大型洞窟;敦煌莫高窟在礫岩上抹泥層,再製作泥塑像或繪壁畫。通過這部中國石窟發展簡史,不但為讀者呈現瞭迄今為止依然留存在中國大地上數不清的石窟寺的淵源和現狀,更重要的是,通過介紹其中所包含的中國古代珍貴的建築、雕塑、繪畫珍品,取之不盡的研究古代宗教、哲學、藝術及風俗的資料,讓讀者瞭解到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産的來之不易,值得我們用心守護。
##一份完美的旅行清单——咳咳,石窟清单。对历史沿袭、特色都做了梳理,选图也审美在线。
评分##考古学家常青熟稔各种散落全球各地的中国历代佛教艺术丰富资料,以全球史的视角切入从考古所见最早的印度石窟至中亚石窟、再至西域石窟和中原石窟、摩崖修建的历史沿革进行概述,指出中国所见最早的东汉时期的摩崖壁画均与中亚的贵霜王朝有密切关联性,用以论证中国石窟从东汉到十六国时期均受贵霜王朝深远影响。之后作者以朝代更迭先后顺序,以类型学为分型总结历代典型风格的共性特征、以及特色石窟的突出个性,从东汉至晚清详尽石窟建筑、艺术手法的发展流变。书末附录包括国内各省重要石窟的朝代、国家文物等级的统计表格,方便读者在阅读之后按图索骥去定位参观。
评分 评分##很好很系统的入门书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相当不错的入门之作,线索清楚,中国较典型的石窟寺都有涉及,很有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