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史的研究方法

亞洲史的研究方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葛兆光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开场白:“亚洲史研究的方法”课程要旨
第一单元:亚洲史/东部亚洲史研究的可能性
【问题:亚洲作为一个历史世界,可能吗?】
第一讲 从“元寇/蒙古袭来”事件说起
引言:同一个历史事件,在不同的区域、角度和影响
一、“元寇/蒙古袭来”的前前后后
二、“蒙古袭来”及其对东北亚诸国的直接冲击
三、“元寇”事件的历史意义:世界史的开端?
第二讲 亚洲史研究的可能性
引言:不要画地为牢:把中国放进亚洲
一、“亚洲”或“东部亚洲”,凭什么成为一个历史世界?
二、所谓亚洲或东部亚洲海域:它与欧洲的不同历史与文明
三、近世的东部亚洲海域:几个故事
四、超越国境:交错与纠缠的区域史
第三讲 亚洲/东部亚洲史的研究方法
引言:1990年以来历史学的变化趋势
一、仍然是历史、考古与语言:亚洲史研究在中国
二、物品:物质文化史的途径
三、人物:族群与文化融合的历史
四、书籍:图书中的亚洲史
五、事件:涉及亚洲不同国家的历史事件研究
【讨论:文献、历史和语言】
【建议阅读论著】
第二单元:亚洲史的学术史:欧洲东方学、日本东洋学与中国的亚洲史研究
【问题:为什么要讨论学术史?亚洲研究与日本东洋学的兴起】
第一讲 从欧洲东方学、日本东洋学到亚洲史研究
引言:趋向现代:明治以来的东洋学
一、何为东洋?明治大正时代日本对中国周边之研究
二、“与欧人争胜”:欧洲东方学之刺激
三、“有如国土”:明治大正时代日本的侵略野心与学术取向之关系
四、明治大正时代:东洋史研究领域的重要日本学者
五、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诸领域所受日本之影响
第二讲 个案:近代东西学术中之南中国海及东南亚研究
引言:关于环南海或东南亚的历史研究
一、东西学术史上的“南海”
二、法国东方学家的南海研究:以费琅、马司帛罗和伯希和为例
三、日本东洋学家的南海研究:以藤田丰八和石田干之助两部著作为中心
四、东西学术影响下的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学界:以冯承钧为例
五、“南海”:历史课题与政治问题
六、有关南海的历史文献,以及《塞尔登地图》
【讨论:通向亚洲史或东部亚洲史的途径】
【建议阅读论著】
第三单元:环东海南海作为一个历史世界:十五世纪以后的东部亚洲海域史
【问题:为什么十五世纪之后,要谈论“东部亚洲海域”?】
第一讲 蒙古时代以后:东部亚洲海域史的一个关键时代(1368—1420)
引言:历史的“关键时期”
一、妥协:亚洲东部局势的暂时稳定(1368—1405)
二、对峙:东部亚洲国际秩序的一段曲折(1403—1419)
三、冲突:“应永外寇”或“己亥东征”(1419)
四、再平衡:朝鲜通信使出使日本(1419—1420年及以后)
五、小结:蒙古时代之后的东部亚洲海域
第二讲 十五至十九世纪的环东海南海海域
引言:从一部文献与一幅地图说起
一、“蒙古时代”之后:东部亚洲海域成为一个历史世界
二、海道超越了陆路:十五世纪后历史重心从西北转向东南
三、自西徂东:东部亚洲海域的秩序在十九世纪面临挑战
四、小结:对“中央欧亚”与“东亚”概念的反省:重提环东海南海海域研究之必要
【讨论:有关“东部亚洲海域”,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建议阅读论著】
第四单元:域外有关近世东部亚洲的历史文献举例
【问题:就算你研究中国史,是否中国史料就已足够?】
第一讲 揽镜自鉴:为什么要关注这些域外史料?
引言:为什么有关中国的域外史料开始引起注意?
一、域外汉文史料的意义:举几个例子
二、域外汉文史料的意义(续):继续举例说明
三、为什么中国学界对此关注不够?
四、现代学术变化可能的又一波?
第二讲 有关东部亚洲与中国的日本文献举例
引言:且向东瀛寻逸史?
一、《华夷变态》
二、《唐通事会所日录》【附:《清俗纪闻》】
三、《通航一览》
四、《善邻国宝记》
五、《入明记》
【附说:明清中国有关日本的文献举例】
第三讲 有关东亚与中国的朝鲜史料举例
引言:最近的“邻居”,最“汉”的文献
一、《韩国文集丛刊》
二、《承政院日记》及《同文汇考》
三、《通文馆志》
【附说:明清中国有关朝鲜的文献举例】
第四讲 有关朝鲜日本之间交往的通信使汉文文献
引言:什么是“通信使”?日朝之间的往来
一、朝鲜通信使的三类使命:修好睦邻、刺探情报、吊丧庆贺
二、通信使的影响:东亚文化的交流
三、现存朝鲜通信使文献:两种丛刊与《朝鲜通信使文献选编》
第五讲 有关琉球的汉文文献
引言:十五、十六世纪亚洲东部海上贸易的中心
一、古琉球•琉球王国•纳入日本:琉球历史的简介
二、《历代宝案》
三、明清中国有关琉球历史的文献
四、注意朝鲜文献中的琉球
第六讲 有关越南与中国的汉文文献举例
引言:通过北寇叙述塑造认同:越南的历史文献
一、挣脱中原王朝的羁縻与控制:安南的独立史
二、《大越史记全书》的历史书写
三、其他史料:碑铭以及北使或燕行文献
【讨论:从各种汉文文献中看东亚的历史】
课程总结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本書為“葛兆光講義係列”之一,是作者2011年後為博士生開設“亞洲史的研究方法”課程的講稿,經過十年以上的講述,並反復修訂增補後成書。

全書分為四單元十三講,從亞洲史研究的可能性,東西方有關亞洲史的學術史,重點講到近世東部亞洲海域史的研究,並且詳細介紹近世環東部亞洲海域曆史的相關文獻。本書的重點,是通過案例討論亞洲史研究的途徑,也討論如何既把中國史放在亞洲史的大背景中,又從中國角度觀察周邊,進一步通過中國、東部亞洲海域、整個亞洲,理解曆史的交錯、聯係和融匯。每個單元都以“問題”開始,討論亞洲史研究的必要性,以“討論”結尾,作為進一步研究的起點,最後給齣建議閱讀的論著目錄。可以說,這不僅僅是一門針對研究生的曆史課,而且是有關區域史研究的方法論。

用户评价

评分

##尽管是面向博士生的一门定位于亚洲史研究方法这样既专且深的课程讲义,但本书的出版,对于大众学术读者或者广义上的“读书人”群体(王明珂语),至少有三个层面的阅读价值和意义——一是借由对“亚洲”与“亚洲史”这对人人熟知的名词与概念的详细剖析,来讲述日常概念里名与实、能指与所指、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区分,启迪心智。二是借由对一项学术命题抽丝剥茧般的解读、研究与文献阅读方法的指引,启迪大家如何做研究、如何进行学术阅读,以及如何进行学术脉络关联,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引。三是以互为他者的不同国度历史文献阅读建议,教会大家他者化的观察眼光,以及资料互证、兼听则明的研究视角,启发大家的学术研究自觉。综上所述,本书的价值,就绝非仅限于亚洲史的研究者,而值得让上述广义层面的群体共同开卷有益。

评分

##读葛老的课程讲义,主要是想学习如何给研究生上课。

评分

##外文程度和知识体系成疑就敢写这样的书,而且主标题是亚洲史,副标题又是别扭的东部亚洲海域为中心——这中心能代表整个亚洲?补充一句:在亚洲视野下研究中国是否很有新意?重视域外汉籍是这两年才有的观念?研究中国只懂汉文能行吗?预感不好的书看了只会更差。大佬名人的差别仅在于圈子和腔调,你找不出任何例外。原因很简单,学问好的人从不以虚名浮利为目标,更不会在一知半解的领域发声,毕竟这些都是学者的底线;反之,尤其在当下的环境,很多事情只有我们不敢想的喽。

评分

##博一刚入学就在12楼上了两周这门课,当时只觉得楼底下的行人像蚂蚁,看多了天旋地转想往下蹦。????印象最深刻的,即葛老谈到吴三桂的《反清檄文》中“窃我先朝神器,变我中国衣冠”这句话国内文献统统删掉了。????希望葛老《亚洲中古宗J、思想与文化的交流》讲义早日出版。

评分

##以史为鉴,很多自以为是特立独行很酷的事,换个角度也许是个笑话还不自知。

评分

##外文程度和知识体系成疑就敢写这样的书,而且主标题是亚洲史,副标题又是别扭的东部亚洲海域为中心——这中心能代表整个亚洲?补充一句:在亚洲视野下研究中国是否很有新意?重视域外汉籍是这两年才有的观念?研究中国只懂汉文能行吗?预感不好的书看了只会更差。大佬名人的差别仅在于圈子和腔调,你找不出任何例外。原因很简单,学问好的人从不以虚名浮利为目标,更不会在一知半解的领域发声,毕竟这些都是学者的底线;反之,尤其在当下的环境,很多事情只有我们不敢想的喽。

评分

##以史为鉴,很多自以为是特立独行很酷的事,换个角度也许是个笑话还不自知。

评分

评分

##外文程度和知识体系成疑就敢写这样的书,而且主标题是亚洲史,副标题又是别扭的东部亚洲海域为中心——这中心能代表整个亚洲?补充一句:在亚洲视野下研究中国是否很有新意?重视域外汉籍是这两年才有的观念?研究中国只懂汉文能行吗?预感不好的书看了只会更差。大佬名人的差别仅在于圈子和腔调,你找不出任何例外。原因很简单,学问好的人从不以虚名浮利为目标,更不会在一知半解的领域发声,毕竟这些都是学者的底线;反之,尤其在当下的环境,很多事情只有我们不敢想的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