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葛兆光講義係列”之一,是作者2011年後為博士生開設“亞洲史的研究方法”課程的講稿,經過十年以上的講述,並反復修訂增補後成書。
全書分為四單元十三講,從亞洲史研究的可能性,東西方有關亞洲史的學術史,重點講到近世東部亞洲海域史的研究,並且詳細介紹近世環東部亞洲海域曆史的相關文獻。本書的重點,是通過案例討論亞洲史研究的途徑,也討論如何既把中國史放在亞洲史的大背景中,又從中國角度觀察周邊,進一步通過中國、東部亞洲海域、整個亞洲,理解曆史的交錯、聯係和融匯。每個單元都以“問題”開始,討論亞洲史研究的必要性,以“討論”結尾,作為進一步研究的起點,最後給齣建議閱讀的論著目錄。可以說,這不僅僅是一門針對研究生的曆史課,而且是有關區域史研究的方法論。
##尽管是面向博士生的一门定位于亚洲史研究方法这样既专且深的课程讲义,但本书的出版,对于大众学术读者或者广义上的“读书人”群体(王明珂语),至少有三个层面的阅读价值和意义——一是借由对“亚洲”与“亚洲史”这对人人熟知的名词与概念的详细剖析,来讲述日常概念里名与实、能指与所指、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区分,启迪心智。二是借由对一项学术命题抽丝剥茧般的解读、研究与文献阅读方法的指引,启迪大家如何做研究、如何进行学术阅读,以及如何进行学术脉络关联,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引。三是以互为他者的不同国度历史文献阅读建议,教会大家他者化的观察眼光,以及资料互证、兼听则明的研究视角,启发大家的学术研究自觉。综上所述,本书的价值,就绝非仅限于亚洲史的研究者,而值得让上述广义层面的群体共同开卷有益。
评分##读葛老的课程讲义,主要是想学习如何给研究生上课。
评分##外文程度和知识体系成疑就敢写这样的书,而且主标题是亚洲史,副标题又是别扭的东部亚洲海域为中心——这中心能代表整个亚洲?补充一句:在亚洲视野下研究中国是否很有新意?重视域外汉籍是这两年才有的观念?研究中国只懂汉文能行吗?预感不好的书看了只会更差。大佬名人的差别仅在于圈子和腔调,你找不出任何例外。原因很简单,学问好的人从不以虚名浮利为目标,更不会在一知半解的领域发声,毕竟这些都是学者的底线;反之,尤其在当下的环境,很多事情只有我们不敢想的喽。
评分##博一刚入学就在12楼上了两周这门课,当时只觉得楼底下的行人像蚂蚁,看多了天旋地转想往下蹦。????印象最深刻的,即葛老谈到吴三桂的《反清檄文》中“窃我先朝神器,变我中国衣冠”这句话国内文献统统删掉了。????希望葛老《亚洲中古宗J、思想与文化的交流》讲义早日出版。
评分##以史为鉴,很多自以为是特立独行很酷的事,换个角度也许是个笑话还不自知。
评分##外文程度和知识体系成疑就敢写这样的书,而且主标题是亚洲史,副标题又是别扭的东部亚洲海域为中心——这中心能代表整个亚洲?补充一句:在亚洲视野下研究中国是否很有新意?重视域外汉籍是这两年才有的观念?研究中国只懂汉文能行吗?预感不好的书看了只会更差。大佬名人的差别仅在于圈子和腔调,你找不出任何例外。原因很简单,学问好的人从不以虚名浮利为目标,更不会在一知半解的领域发声,毕竟这些都是学者的底线;反之,尤其在当下的环境,很多事情只有我们不敢想的喽。
评分##以史为鉴,很多自以为是特立独行很酷的事,换个角度也许是个笑话还不自知。
评分 评分##外文程度和知识体系成疑就敢写这样的书,而且主标题是亚洲史,副标题又是别扭的东部亚洲海域为中心——这中心能代表整个亚洲?补充一句:在亚洲视野下研究中国是否很有新意?重视域外汉籍是这两年才有的观念?研究中国只懂汉文能行吗?预感不好的书看了只会更差。大佬名人的差别仅在于圈子和腔调,你找不出任何例外。原因很简单,学问好的人从不以虚名浮利为目标,更不会在一知半解的领域发声,毕竟这些都是学者的底线;反之,尤其在当下的环境,很多事情只有我们不敢想的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