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控危機

管控危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國] 斯圖爾特·霍爾 等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目录
道德恐慌与文化霸权:解读《管控危机》(代译序)
作者中文版序
致谢
第二版序
第一版导言
第一部分
第一章 “道德恐慌”的社会史
行凶抢劫:一个外来词的入侵
编年史
“犯罪上升率”公式
一个标签的转化轨迹
第二章 社会控制的起源
至高无上的法律
面对面的控制:警方如何放大危机
警察“运动”的起源
第三章 新闻的社会生产
首要定义者和次级定义者
行动中的媒体:再生产与转化
媒体与公众意见
犯罪新闻
行凶抢劫与媒体
互惠关系
第二部分
第四章 平衡叙述:报道汉兹沃思事件
事件:汉兹沃思“行凶抢劫”案
基础报道
社论
《太阳报》
全国性报纸的深度报道
伯明翰地区报纸
结论:传媒中的解释与意象
第五章 引导公众意见
“尊敬的编辑先生”:读者来信
地方媒体表达渠道
私人-公共表达渠道:恶言谩骂
公众意见与意识形态
第六章 犯罪的解释与意识形态
社会图景
传统世界观的根基:常识
社会焦虑
解释与意识形态
第三部分
第七章 犯罪、法律和国家
“正常的”犯罪和社会性犯罪
从“控制文化”到国家
国家的法律和政治秩序
文化霸权的模式及其危机
第八章 法律-秩序主导的社会:“合意”的枯竭
“恐慌”的流变
战后文化霸权:建构共识
共识:社会民主变种
社会契约的瓦解
1968/(1848):剧变:分裂的国家
1969:“文化革命”和威权主义转向
工人阶级反抗:“挖得好,老田鼠!”
第九章 法律-秩序社会:走向“超常国家”
1970: 塞尔斯登人:“法律-秩序社会”的诞生
1971-1972:法律的动员
1972: “行凶抢劫者”时刻
后果:与危机共存
在黄色潜艇内
第四部分
第十章 “行凶抢劫”的政治
被压抑者的回归
“从属地位”的结构
文化、意识和抵抗
黑人犯罪与黑人无产阶级
“全世界受苦的人”
从哈勒姆到汉兹沃思:统统带回家
后记
译者后记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批判傳播學譯叢。伯明翰學派代錶人物、當代文化研究之父霍爾經典著作。深入剖析戰後英國社會。

【編輯推薦】

●伯明翰學派代錶人物、英國文化研究領軍人物斯圖亞特·霍爾經典著作,從社會暴力問題入手,探討戰後英國社會文化機製問題。

● 一部廣闊的道德恐慌及其背後文化霸權與政治閤法性的社會史。

●因其宏大的曆史視野、獨特的社會政治批判視角以及對葛蘭西理論的創造性運用,成為霍爾在伯明翰時期的巔峰之作。

為什麼20世紀70年代初的英國社會,在應對“行凶搶劫”現象時會走入極端?

本書從社會暴力問題所引發的政治、輿論反應和波及全社會的道德恐慌入手,深入考察瞭經濟衰退、階級矛盾加劇、社會共識瓦解和政治閤法性危機的背景下,英國社會文化霸權鬥爭和意識形態閤法性重構的文化機製問題。

行凶搶劫所引發的道德恐慌,蘊含著一種針對社會秩序麵臨挑戰和崩潰風險的焦慮和恐慌,其根源遠遠超齣瞭普通街頭犯罪行為所帶來的治安威脅,背後蘊含的是對既有道德秩序和主導意識形態危機的深刻擔憂。整個英國社會把暴力犯罪的“暴增”看作社會秩序整閤失敗,白人主導的傳統生活方式和二戰以來通過福利國傢政策確立的社會共識日益分崩離析的徵兆。行凶搶劫以及媒體圍繞這一議題所建構起來的道德恐慌成為深層社會矛盾的一個錶徵。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值得读一下

评分

##inspiring

评分

##inspiring

评分

##inspiring

评分

值得读一下

评分

##inspiring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