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九章

五代九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鄭也夫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前言1
一、 缘起:戏词—话剧—学术1
二、 非典型:社会学—历史学—通才2
三、 本书简介:九块积木——三只风筝5
四、 大段引用:古文—今人10
五、 训诂:故事—历史11
六、 连续谱:虚构—非虚构13
七、 史:粉饰—作伪14
八、 鸣谢17
一章帝王点评1
一、朱温,后梁太祖1
二、朱友贞,后梁末帝5
三、李克用,后唐武皇5
四、李存勖,后唐庄宗12
五、李嗣源,后唐明宗15
六、李从厚,后唐闵帝21
七、李从珂,后唐末帝23
八、石敬瑭,后晋高祖27
九、石重贵,后晋出帝33
十、耶律阿保机,辽太祖;耶律德光,辽太宗38
十一、刘知远,后汉高祖43
十二、刘承祐,后汉隐帝44
十三、郭威,后周太祖45
十四、柴荣,后周世宗50
第二章用兵之道56
一、黥面56
二、义儿军60
三、博弈魏博66
四、安全打法71
五、精兵73
六、赏钱78
七、兵制的演化81
八、斩首86
第三章忠岂忘心97
一、五代臣僚的生死去从97
二、五代帝王的招降纳叛103
三、孔子与孟子106
四、荀卿与韩非110
五、贾谊,董仲舒,司马迁115
六、东晋、初唐的忠臣观119
七、宋代君臣合铸忠臣观127
八、明末清初的悖论与反思130
九、小结138
第四章列国时代141
一、五代时期的正伪之争141
二、宋人五代观的变化143
三、正朔,皇权,纪年法147
四、重审五代之“代”150
五、小结156
第五章乱世君子158
一、孙鹤158
二、赵凤161
三、韩延徽163
四、张承业169
五、郭崇韬173
六、李愚179
七、桑维翰181
八、和凝185
九、杨凝式187
十、王朴189
十一、思考古今治乱中的人格194
第六章冯君可道196
一、出身乡儒196
二、文牍,词臣,掌书记198
三、官运与作为205
四、雕版九经209
五、敢谏之臣215
六、善待同僚219
七、宰相与枢密使221
八、权变之际225
九、评价之评价230
第七章天命知否235
一、帝诞天兆235
二、误信算命237
三、不信算命239
四、纯正的修行人242
五、五代天命观评价246
六、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天命观248
七、小结253
第八章雅乐胡歌255
一、咏歌不绝,乐岂坏哉255
二、乐,诗,礼258
三、孔子的礼乐观262
四、柏拉图与席勒268
五、独尊儒术时代的音乐观273
六、唐代:宫廷与胡乐280
七、唐代:诗人与歌舞288
八、五代音乐之存亡293
第九章阉人宦官300
一、阉割的起源:家畜与人300
二、宦官的起源:美索不达米亚与中国305
三、秦代:赵高与宫刑307
四、汉唐:宦官干政310
五、五代:乱世中的异类尝试318
六、明朝:宦官规模322
七、透视帝制的视角327
参考书目330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本書主體近似五代史述評。作者帶我們進入那段讓人眼花繚亂的走馬燈時代,評政治,評用兵,評道德,評時代命名和曆史寫作,評梁唐晉漢周的人物……,寫法夾敘夾議,路數非驢非馬,觀點獨樹一幟,屢翻曆史大案,卻又高見迭齣,視野開闊。書中對“忠”討論頗多,讀來不免想到剋羅齊那句名言:“一切曆史都是當代史”。(吳思語)

當也夫以強烈的個人興趣、深刻的問題意識轉嚮曆史寫作的時候,我看到的是一雙在“專業”之外的另類的“異業”之眼,在平實的敘事中讀到的是作者敏感的疑惑、思考、判斷以及犀利的思想鋒芒。沒有任何的藩籬約束,有的是專、雜、通共存的天馬行空和齣自個體生命體驗的曆史感與曆史想象。這樣的曆史閱讀文本在今天尤為難得。(李公明語)

宦官是帝製肌體上的毒瘤。中國兩韆餘年中,對宦官的討伐史不絕書。但討伐聚焦於宦官,統統無涉皇權。這種討伐在相當程度上是一種歧視。通過歧視,討伐者們在心理上抬高瞭自己,麻痹瞭自己,漠視瞭自己其實也在帝國的馴化與奴役的連續譜中。(書中作者語。這是第九章“閹人與宦官”,也是全書的最後一句話)

用户评价

评分

开篇两章分别评点帝王和将士,最后两章分叙乐师与宦官。第五章臧否文臣,第六章专论冯道,其余三章分别讨论忠臣观、正统观和天命观。相比于专治断代史的职业史家,作者视野宏大,笔力精到,上下古今,爬梳史迹,每每如老吏断狱般指明要害。

评分

##第一章点评五代的13位帝王。第二章从黥面、义儿军、精兵、赏钱、斩首等方面讨论其时的用兵之道。第三章,以事实和统计揭示在乱世中从一而终是少见的。五代73%的文武大臣侍奉过两朝以上。第四章反思“五代十国”的称谓。人口、地域、国家存在的时间,五代都并不比十国高出一个层级。并且有“辽”的存在。故将这50余年的历史称作“列国时代”更为恰当。第五章讲述十位有风骨节操的君子。第六章讨论最富争议的冯道。指出他相对安全是因为他其实不是权臣,他的主要工作是向皇帝讲述前朝故事和儒家思想。第七章讨论算命及中国人的天命观。第八章讨论音乐。古代音乐的高峰是唐代,此得益于西域音乐的进入。五代多位君主是胡人,碍于正统观念不敢弘扬胡人音乐。唐代音乐从此衰落。五代有一位彻底灭除宦官的皇帝,这诱发笔者设置第九章,讨论阉割与宦官。

评分

##第一章点评五代的13位帝王。第二章从黥面、义儿军、精兵、赏钱、斩首等方面讨论其时的用兵之道。第三章,以事实和统计揭示在乱世中从一而终是少见的。五代73%的文武大臣侍奉过两朝以上。第四章反思“五代十国”的称谓。人口、地域、国家存在的时间,五代都并不比十国高出一个层级。并且有“辽”的存在。故将这50余年的历史称作“列国时代”更为恰当。第五章讲述十位有风骨节操的君子。第六章讨论最富争议的冯道。指出他相对安全是因为他其实不是权臣,他的主要工作是向皇帝讲述前朝故事和儒家思想。第七章讨论算命及中国人的天命观。第八章讨论音乐。古代音乐的高峰是唐代,此得益于西域音乐的进入。五代多位君主是胡人,碍于正统观念不敢弘扬胡人音乐。唐代音乐从此衰落。五代有一位彻底灭除宦官的皇帝,这诱发笔者设置第九章,讨论阉割与宦官。

评分

开篇两章分别评点帝王和将士,最后两章分叙乐师与宦官。第五章臧否文臣,第六章专论冯道,其余三章分别讨论忠臣观、正统观和天命观。相比于专治断代史的职业史家,作者视野宏大,笔力精到,上下古今,爬梳史迹,每每如老吏断狱般指明要害。

评分

开篇两章分别评点帝王和将士,最后两章分叙乐师与宦官。第五章臧否文臣,第六章专论冯道,其余三章分别讨论忠臣观、正统观和天命观。相比于专治断代史的职业史家,作者视野宏大,笔力精到,上下古今,爬梳史迹,每每如老吏断狱般指明要害。

评分

##第一章点评五代的13位帝王。第二章从黥面、义儿军、精兵、赏钱、斩首等方面讨论其时的用兵之道。第三章,以事实和统计揭示在乱世中从一而终是少见的。五代73%的文武大臣侍奉过两朝以上。第四章反思“五代十国”的称谓。人口、地域、国家存在的时间,五代都并不比十国高出一个层级。并且有“辽”的存在。故将这50余年的历史称作“列国时代”更为恰当。第五章讲述十位有风骨节操的君子。第六章讨论最富争议的冯道。指出他相对安全是因为他其实不是权臣,他的主要工作是向皇帝讲述前朝故事和儒家思想。第七章讨论算命及中国人的天命观。第八章讨论音乐。古代音乐的高峰是唐代,此得益于西域音乐的进入。五代多位君主是胡人,碍于正统观念不敢弘扬胡人音乐。唐代音乐从此衰落。五代有一位彻底灭除宦官的皇帝,这诱发笔者设置第九章,讨论阉割与宦官。

评分

##第一章点评五代的13位帝王。第二章从黥面、义儿军、精兵、赏钱、斩首等方面讨论其时的用兵之道。第三章,以事实和统计揭示在乱世中从一而终是少见的。五代73%的文武大臣侍奉过两朝以上。第四章反思“五代十国”的称谓。人口、地域、国家存在的时间,五代都并不比十国高出一个层级。并且有“辽”的存在。故将这50余年的历史称作“列国时代”更为恰当。第五章讲述十位有风骨节操的君子。第六章讨论最富争议的冯道。指出他相对安全是因为他其实不是权臣,他的主要工作是向皇帝讲述前朝故事和儒家思想。第七章讨论算命及中国人的天命观。第八章讨论音乐。古代音乐的高峰是唐代,此得益于西域音乐的进入。五代多位君主是胡人,碍于正统观念不敢弘扬胡人音乐。唐代音乐从此衰落。五代有一位彻底灭除宦官的皇帝,这诱发笔者设置第九章,讨论阉割与宦官。

评分

##第一章点评五代的13位帝王。第二章从黥面、义儿军、精兵、赏钱、斩首等方面讨论其时的用兵之道。第三章,以事实和统计揭示在乱世中从一而终是少见的。五代73%的文武大臣侍奉过两朝以上。第四章反思“五代十国”的称谓。人口、地域、国家存在的时间,五代都并不比十国高出一个层级。并且有“辽”的存在。故将这50余年的历史称作“列国时代”更为恰当。第五章讲述十位有风骨节操的君子。第六章讨论最富争议的冯道。指出他相对安全是因为他其实不是权臣,他的主要工作是向皇帝讲述前朝故事和儒家思想。第七章讨论算命及中国人的天命观。第八章讨论音乐。古代音乐的高峰是唐代,此得益于西域音乐的进入。五代多位君主是胡人,碍于正统观念不敢弘扬胡人音乐。唐代音乐从此衰落。五代有一位彻底灭除宦官的皇帝,这诱发笔者设置第九章,讨论阉割与宦官。

评分

##第一章点评五代的13位帝王。第二章从黥面、义儿军、精兵、赏钱、斩首等方面讨论其时的用兵之道。第三章,以事实和统计揭示在乱世中从一而终是少见的。五代73%的文武大臣侍奉过两朝以上。第四章反思“五代十国”的称谓。人口、地域、国家存在的时间,五代都并不比十国高出一个层级。并且有“辽”的存在。故将这50余年的历史称作“列国时代”更为恰当。第五章讲述十位有风骨节操的君子。第六章讨论最富争议的冯道。指出他相对安全是因为他其实不是权臣,他的主要工作是向皇帝讲述前朝故事和儒家思想。第七章讨论算命及中国人的天命观。第八章讨论音乐。古代音乐的高峰是唐代,此得益于西域音乐的进入。五代多位君主是胡人,碍于正统观念不敢弘扬胡人音乐。唐代音乐从此衰落。五代有一位彻底灭除宦官的皇帝,这诱发笔者设置第九章,讨论阉割与宦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