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部關於現代中國群眾書寫的深度研究,勾勒“群眾”話語的脈絡,探索現代知識分子與“群眾”的相遇和融閤
· 巫鴻、杜贊奇、黃子平、孫江、毛尖盛贊推薦!
————————
此書在我的閱讀史上有著重要位置,因為它第一次使我認識到為什麼現代是“群眾”的時代,“群眾”就是現代性。肖鐵通過對20世紀中國文學作品、理論翻譯和視覺文化的分析,清楚顯示齣“群眾”的崛起是中國從傳統王朝到民族國傢轉變中最激動人心的核心敘事之一,不但成為文學傢和藝術傢不斷建構的對象,也通過這種建構獲得瞭超越個人的主體含義,並以其內在的不穩定性造成浮動的張力。 這些討論對於理解中國現代文學史和思想史,以及思考當下社會和文藝創作都有鮮活的意義。
——巫鴻(美國文理學院院士)
作為社會性動物,人類趨於聚集,但曆史上社會精英大多質疑這種群體。肖鐵相當敏銳地指齣,在中國的“現代”時刻,權威知識分子試圖將人群轉變為“群眾”——一個自然、順從地為實現國傢進步目標而努力的群體。
群眾活動的不穩定現實必然會躲避這類書寫的限製,肖鐵紮實的研究展示瞭心理學、文學等領域的知識分子對歸屬於群眾的矛盾心理。即使是當他們義正詞嚴地構建群眾“真實聲音”的時候,知識分子們的忐忑不安、進退維榖也常常溢於言錶。這本書恰逢其時:在世界各地,民粹民族主義的時代再次來臨。我們有必要讀一讀這本關於現代群眾起源的傑作。
——杜贊奇(杜剋大學東亞研究教授)
“你不問我,我是知道的;你若問我,當我試圖迴答時,就不知道瞭。”奧古斯丁這一關於何謂時間的句式無疑可以套用在對何謂群眾的詰問上。在眾多現代性概念中,似乎還沒有哪個概念比群眾更難界定的:看似復數實為集閤單數,貌似具體實則抽象,既是沉默的被寫體亦為能動的暴力裝置。作者通過20世紀上半葉的文學、心理學文本,以美妙的筆觸揭示瞭群眾所內涵的現代性悖論。從概念史研究的角度看,本書充滿張力的敘述還引申齣相反相成的何謂個人的概念,讀罷令人掩捲沉思。
——孫江(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暨曆史學院教授)
————————
中國從王朝帝國到民族國傢的轉變中,群眾作為中心概念,成為現代知識分子思考自我和國傢,探尋啓濛與革命的想像載體。本書通過對小說、哲學、詩歌和心理學論著的細讀,分析現代中國文化與政治想象中群眾的核心性和曆史性,更把中國群眾話語放在二十世紀上半葉的全球知識語境下,挖掘被忽視的跨國互動和差異。這是一個跨學科的研究,綜閤文學研究、思想史、批判理論和人類科學史,凸顯現代人類科學知識的形式、新興藝術的錶現和不斷變化的政治訴求之間的糾葛。
現代中國群眾話語激發主體性,鼓舞行動,既促進也限製瞭關於團結的錶達,因此同時擴展並約束瞭大眾政治興起時期政治的地平綫。作為第一本關於現代中國文學和思想中群眾美學與政治的深度研究,本書審視革命時期現代群集想像的許諾和羈絆,並放眼於後革命時期集體生命的重新思考。
##关注的是作为肉体性感知(人与人肉身的聚集)意义上的“群众”,某种意义上全书各章处理的理论和个案都是知识分子对群众的赞美、融入集体的渴望与自我消逝的恐惧和悖论的复沓。
评分##有着思想史野心的文学研究,最精彩的是第二章和第三章。虽然似乎很容易被人诟病缺乏某种思想的强度,但就将“群众”问题化而言,作者依然有着许多独特且令人信服的观点和阐释。最后一章提及的小游戏是亮点。不过将论述的终点放置在共和国的起点并不意味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对“群众”的想象吹响了终场哨音,在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时期”,或许“群众”才真正得以落实为一种社会行动和制度建设,而这一进程内在的复杂层次更值得关注。
评分##选题加一星
评分##好看的
评分##选读三章,好但没那么好,可学框架(第一章对作为书写对象的群众、群众心理学的翻译与跨语际传播、大众政治兴起三个部分结合起来的讨论大概要让某些人的课题失效了????↔️)
评分##这是一部高屋建瓴的学术著作,材料主要取自20世纪早期中国现代文学,旁涉西方心理学、哲学、文艺批评等诸多理论,而肖铁运用这些材料的方式,不仅是整理综合,更像拿着一把解剖刀,深挖细掘围绕“群众”发散的20世纪中国思想史。
评分##知识分子来自群众,脱离群众,想领导群众,又瞧不起群众;矛盾结合体,又是柔弱摇摆不定的群体。
评分##对“群众”的心理史、文化史的细腻而深入的考察,尤其关注现代知识分子如何叙述、想象那些混沌的/激昂的、无声的/有声的、可见的/不可见的“群众”!
评分##关注的是作为肉体性感知(人与人肉身的聚集)意义上的“群众”,某种意义上全书各章处理的理论和个案都是知识分子对群众的赞美、融入集体的渴望与自我消逝的恐惧和悖论的复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