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觀與現代世界

宇宙觀與現代世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艾倫·麥剋法蘭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中文版序言 I
序 言 V
人类学家的观察 001
为什么希腊人崇尚理性,而中国人讲究圆融?
上帝和“天”有什么不同?这种差异如何影响了中西方文明?
罗马法的遗产如何塑造了今天的西方?
英国人(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流动基因从何而来?
第1章 世界观的变迁 021
为什么社会科学总是把历史分成几个固定阶段?
新理论为什么会取代旧理论?
人类如何从一种世界观转向另一种世界观?
库恩的“范式”和福柯的“知识型”区别何在?
第2章 时间的发明与社会塑造 043
不同社会对时间的认知有什么本质区别?
时间观念与社会结构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联?
时间概念如何受到权力关系的影响?
人类如何通过历史叙事来解释和理解当下?
第3章 回答“世界为何如此”的三种方式 067
为什么历史上会出现循环、进步和结构这三种不同的时间观?
“进步”和“进化”有什么本质区别?
进化论为什么认为社会发展有固定的阶段和方向?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每个时代的“世界观”?
第4章 从历史到当下的转变:人们开始关注“此时此地” 081
为什么社会科学家开始把社会当作机器来分析?
当西方不再主宰世界,理论家们改变了什么?
为什么进化论在19世纪兴起并获得广泛认同?
为何19世纪的欧洲人坚信自己站在进化顶端?

第5章 时间观念的线性化 091
欧洲为何抛弃了“历史是个轮子”的观念?
为什么文艺复兴时期的人开始区分“古代”、“中世纪”和“现代”?
欧洲为什么开始“向前看”,而不是像其他文明一样“向后看”?
河流和轮子,哪个更像时间?

第6章 欧洲的进步信仰 103
为什么印刷术让人类开始相信“知识会进步”?
嘀嗒作响的钟表如何改变了人类的时间感?
为什么新大陆的发现让欧洲人不再迷信古人?
航海探险改变了什么?
第7章 18世纪苏格兰边陲的思想革命 125
“进步”概念如何改变了18世纪人们的世界观?
为什么最有创见的思想家反而出现在边缘地区?
苏格兰高地与低地的冲突如何催生了新的社会理论?
从“循环”到“进步”的转变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变化?

第8章 法国启蒙运动的衰落 141
法国思想家们为何热衷于研究和借鉴英国的发展模式?
从18世纪到19世纪,“进步论”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从悲观转向谨慎乐观?
托克维尔如何在乐观与悲观之间找到平衡,重新审视进步的可能?

第9章 19世纪的人类如何重新认识自己 151
新的地质发现和考古发现如何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时间的认知?
为什么达尔文迟迟不敢发表《物种起源》?
西方如何从与亚洲平等的力量,转变为19世纪的全球主导者?
为什么社会科学(特别是人类学)会在帝国扩张的时代蓬勃发展?
第10章 新“宗教”对世界的重塑 171
进化论如何成为基督教的“替代品”,给维多利亚时期的知识分子提供新的信仰和世界观?
进化论思想如何被用来为帝国主义扩张提供“合理化”解释?
“白人的负担”这一概念如何体现进步论的双面性:破坏与重建?
为什么19世纪的人类学和社会科学与帝国扩张紧密相连?
第11章 19世纪人类学中的偏见与傲慢 191
“原始人”真的缺乏道德感和智力吗?
为何西方要把其他文明都纳入进步的阶梯?
传教士是如何“创造罪恶感”的?
为什么西方会把肤色和文明程度联系起来?
为何要回顾这段充满偏见的历史?
第12章 结构主义对进化论的否定 219
传播论如何动摇了进化论“单线发展”的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何会颠覆西方的进步信念?
为什么马林诺夫斯基会认为所有社会都是平等的?
新范式如何改变了学者们看待“原始社会”的方式?
第13章 结构主义取代进化论成为主导范式 241
为什么人类学研究从“扶手椅”转向了田野调查?
殖民主义的变化如何影响了社会科学研究?
为什么这一时期的社会科学转向微观研究?
第一次世界大战如何改变了西方对“野蛮人”的看法?
第14章 进化论的再次兴起 265
二战后的政治经济变革如何影响了社会科学理论的发展?
为什么功能主义在这一时期开始重新关注历史和进化?
新进化论与19世纪的进化论有什么不同?
技术革命如何影响了这一时期的研究方法?
对1982—2023年变迁的反思 277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 貫通四十餘年學術理路,一部廣闊視野的人類學、社會學前沿作品。

★ 劍橋院士、人類學傢艾倫·麥剋法蘭,繼福柯與庫恩之後,對世界觀演變曆史與趨勢的新研究。

★ 中國經濟史學傢、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李伯重,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大國崛起》《華爾街》等紀錄片導演 李成纔重磅推薦!

★ 學術界享有世界級聲譽的寶藏教授最新力作,中文版重磅來襲!以通識視角講述前沿跨學科知識,帶你領略學術魅力。

★ 從曆史到人類學,從英格蘭經驗到全球文明,麥剋法蘭以四十年學術積澱,重新定義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帶領我們藉助對曆史的體驗和認知,以及我們所實踐的曆程,來解釋、確認和理解當下發生的事物。

★ 譯者為麥剋法蘭學生和好友,最大程度保留原著的思辨節奏與敘事魅力。適閤對人類學、社會學及文明史感興趣的讀者,尤其推薦給追求“跨界思考”的深度閱讀者。

----------------------------------

【內容簡介】

本書深入探討瞭西方尤其是英語文化圈的世界觀變遷,藉助人類學、哲學和曆史學的交叉視角,分析瞭不同文明的思維體係如何映射其權力結構、社會結構和曆史脈絡,並隨著技術和權力關係的演變而悄然改變。

書中特彆關注瞭西方對中國態度的變遷,同時討論瞭時間與空間概念的文化差異和曆史演進,以及這些變化如何影響我們對世界的理解。通過比較研究,本書挑戰瞭我們對時間、進步和曆史的傳統認知,引領讀者深入探索人類文明的深層結構,從而獲得對曆史思想轉變及其與社會變遷關係的新洞見。

人們隻相信和接受那些符閤他們思維範疇和生活經曆的解釋。隨著社會的變遷,他們傾嚮於不斷創造和重塑自己的意義體係。人們不斷修改對過去的認知,以適應當前的處境。

----------------------------------

【推薦與贊譽】

這是一本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書。它讓我們在今天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能夠登上高山,俯瞰整個世界,放開視野,迴望半個韆年曆史,從中洞察世事演變的大規律、大趨勢。細細品味,可以從中汲取大智慧。

—— 李伯重 中國經濟史學傢、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

我是麥剋法蘭先生的擁躉,在世界範圍內的學者中,對中國問題充滿善意與好奇者,麥先生是其一。他用文字詮釋文明,也用腳步丈量文明,穿梭不同的區域,思考不同的文化,比較不同的文明,以曆史學、人類學為主要工具,輔以社會學、經濟學,描繪我們生存的圖景。他的作品被翻譯成中文之多,在眾多學者中實屬罕見,這一次他又給予中國文化特殊觀照。如何認識我們所處的當下世界為何擁有今天這樣的麵孔,世界上無數學者,帶著種種工具,帶著各自的文化背景,很努力地描繪著。麥先生把這些描繪用一種力量加以串聯,一張張拼圖,構成一幅圖景。這幅圖景,有過去,有現在,也有未來。

—— 李成纔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大國崛起》《華爾街》等紀錄片導演

沒有人想要理解工業化世界的重大現代變革,卻可以不去研究麥剋法蘭的卓越學術成果。

—— 詹姆森·Q. 威爾遜(James Q. Wilson),《華爾街日報》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还行

评分

评分

评分

##大综述

评分

评分

##在社会 技术 思想 历史机缘相互的互动中 人们的观念被汇聚 潜伏 重新汇聚 基本的眼光:重复 线性 发展 而这种互动与变迁、重复 又被许多具体的局部、细节 长出血肉

评分

评分

##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曾幻想过一个镜头,我们闭着眼睛站在世界之巅,航拍围着我们扫过群山,飞跃大洋,然后越来越快地穿云破雾,打破了时间与空间屏障,各类历史事件一一闪过,最终镜头闪回定格到我们的瞳孔上,一道代表彻悟的亮光闪过。这就是这本书能带给我们的阅读感,而且还有一位剑桥老教授为你做导游,在你飞越时娓娓道来一切因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