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紮十一惹:紮是傢族名字,十一是我齣生的季節,惹是一種草。我生於1990年,花腰彝族,是在雲南高寒山區寨子裏長大的女孩。這本書記錄我的成長,勾勒我至今34年的人生軌跡,也為我的女性親人和鄉鄰們,留下一些生命記事。
早年村寨貧苦,生活難免坎坷窘迫,但也不缺天然的浪漫:花草、林木、陽光、小溪、山野、貓狗、牛馬、小鳥、玩伴……流動的鄉村風物,陪伴著童年歲月,織成讓心靈柔軟的舊夢。
我和我的媽媽、姐姐,我的女性親戚和鄉鄰,兩代彝族鄉村女性的自主、情感、欲望、喜好等個人生活的麵嚮,隨著社會發展,呈現齣滯後但蓬勃變化的景觀。作為90年生人,我的成長、升學、就業、遷徙,伴隨著國傢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也伴隨著鄉村記憶和邊地經驗的失落。希望經由我的書寫,為寨子舊時的人事風物保存一段記錄。“在我的鄉村裏,很多事都是確定的,我知道牛不會跑,也知道太陽會按時落山,我會和牛一起迴到傢裏,吃上飯,然後進入夢鄉。”
##前两章会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在农村长大到城里读书的经历。后面两章已经没有开始的灵性了,有点可惜。
评分 评分 评分“寨子”不是这本书的主题,而只是一个入口,通往作者三十多年的生命体验。前两章小时候在彝族村寨的生活和成长经历,对我来说相对陌生,有些地方和我想象的差不多,有些地方扩展了我的认识。从第三章开始,对家人关系、对乡邻故事、对自我觉醒的反思和记录,才真正打动我,这种感动和共鸣超越了民族、性别和传统,是我们生而为人共同面对的悲喜、创伤和困惑。
评分##生活艰辛又残酷,而她的书写清澈又坦荡,不仅具备迷人的民族志色彩,也关于一个女孩如何成长,如何不被世界的种种困难所折断,并且尽可能勇敢地凝视它们,直到生活的混沌被语言厘清,通过理解我们想要逃避的事物,才终于长成了大人。“小孩子的时候确实会觉得很无力,很糟糕,但是变成大人会好很多的。要坚持长大。要坚持。”
评分##她非常勇敢!
评分##文字非常好读,也是很珍贵的“个人史”书写。不知道为啥读来会觉得很惭愧,可能是对都市人来说,很难找到一种恰当的距离去看待“诗和远方”中的那个“远方”,既不是幻想浪漫的田园诗也不是泛滥于同情的苦难叙事,当这样一种真实呈现出来时候,会让人反思“我”和“她”的距离,所以变成了一种惭愧。但到了后半部,这种距离其实在越来越缩小,既是个体的伤痕,也是我们共同身处的这个时代的伤痕。很感谢作者勇敢留下这样的记录。
评分##去别人的人生里看两眼,看着看着又看到自己的人生。
评分##感谢编辑赠书,看到作为少数人的体验能够被书写、出版,非常高兴。对干农活还有自然方面的内容不太感兴趣,所以直接跳到了最后一部分“我的解放日志”,没想到被狠狠打动了,作者对成年后工作、婚姻、糟糕的心理状况,以及如何应对这一切的书写非常吸引人,让我对她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遂又翻到第二部分重开。于是我读到了她对自己成长经历的书写,以及身为少数民族在汉族学校的生活体验,那浓烈的孤独感和被排斥感,让我想起了自己。上本科之后空闲时间多了,那时的我经常彻夜回想在上海长大的这二十年,作为朝鲜族遭遇的不理解、排斥和讥讽。虽然这一点在这本书里的篇幅并不多,但哪怕是读到零星一点也让我非常欣慰。另外很喜欢第四部分最后两篇,或许是由于作者曾经做过记者的缘故,她对人的观察非常细致入微,又十足动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