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錐編》簡介
《管錐編》是錢锺書(錢鍾書)先生生前的一部筆記體的巨著。同他的《談藝錄》、《七綴集》、《槐聚詩存》、《寫在人生邊上》等不一樣,《管錐編》不能被歸入任何的學術體例當中。該書範圍由先秦迄於唐前,而涉及音韻、訓詁、經義、比較文化等多門學科。在本書中,錢先生對《周易》、《毛詩》、《左傳》、《史記》、《太平廣記》、《老子》、《列子》、《焦氏易林》、《楚辭》以及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等古代典籍進行瞭詳盡的縝密的考疏,體現瞭先生學貫中西的豐厚學養,代錶瞭目前學術界的最高水平。 “管錐”二字,齣自《莊子 鞦水》。。在《韓詩外傳》中有:“譬如以管窺天,以錐刺地——所窺者大,所見者小,所刺者巨,所中者少。”
“管錐編”有三層意思
《管錐編》是錢鍾書的學術代錶作。“管錐編”至少有三層意思。 第一,暗藏著“錢鍾書”的名字,是“錢鍾書集”的意思。原來,錢鍾書的筆名叫“中書君”,而“中書君”是“筆”的意思。中華書局齣版的《談藝錄》補訂本第566頁說, 唐代文人韓愈曾經以“中書君”代指“筆”。 “管錐編”的“管錐”二字,也是“筆”的意思。翻一翻韓愈的《毛穎傳》、《新五代史·史弘肇傳》,就知道“筆”還有兩個稱呼:“管城子”、“毛錐子”,簡稱作“管”、“錐”。這樣一換算,我們就明白“管錐”原來就是“錢鍾書”的意思瞭。 這裏須注意兩點:一、錢鍾書是以筆的名字作筆名,又以自己的筆名換算作書名。這一點,除他之外,恐怕再難找齣第二個人瞭。二、筆是用來寫字的,換言之,“筆”的特點就在於“鍾書”,而“鍾書”與“中書”同音。漢代學者劉嚮校讎中秘藏書,有所謂“中書”、“外書”的區彆,所以,“管錐編”這三個字大概還暗示有讀盡天下秘籍、考清學術源流的涵義。 第二,“以管窺天,以錐指地”的意思,既錶示自謙,也錶示自有一方天地。據《莊子·鞦水》記載,魏公子魏牟曾經教訓思想傢公孫龍說:“子乃規規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辨,是直用管窺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 ”意思是說,你瑣瑣碎碎地去辯論,真好比是用竹管去看天,用錐子去量地,不是太渺小瞭嗎?這樣一個比喻,在《說苑·辨物》、《史記·扁鵲傳》、《韓詩外傳》等古籍中也運用過。錢先生藉用這個典故,是說自己的書不過是“以管窺天”而已。基於這個認識,他曾經錶示,《管錐編》的英文譯名可以叫做“有限的觀察”,再加個副標題“關於觀念與文學的劄記”。 不過,這裏又含有自成一傢、獨具其樂的意思。《莊子·鞦水》裏說,井底之蛙不知道井外的世界之大,卻獨占一坑水,獨據一口井,自得其樂。錢先生反用這個典故,實際上在自謙中含有自負。錢先生的號是“槐聚”,原本齣自元好問的兩句詩:“枯槐聚蟻無多地,鞦水鳴蛙自一天。”也正印證瞭這一點。 第三,“以具體顯現共相”的意思。錶示的是一種方法論。“管”、“錐”中具體,“天”、“地”則是共相。所謂“以管窺天,以錐指地”,從方法學的角度看,就是通過對許多具體微觀問題的闡釋,來揭示一些宏觀的理論性問題。換言之,就是試圖從眼角眉梢看情感、從麥浪麥梢察風嚮。從手指頭偏能看齣心髒病。“草色遙看近卻無”,是體係化方法,看齣瞭春天;“紅杏枝頭春意鬧”,是具體顯現共相的方法,也同樣能看齣春天。但是,後者有瞭形象,有瞭具體的副物,《管錐編》就是後一種形式。它不是沒有體係,而是一種蘊涵在具體中的體係。
摘自百度百科
##成汤作文,后五百年而有周公;周公立文,后五百年而有孔子;孔子奠文,后五百年而有太史;太史识文,后五百年而有罗什;罗什调文,后五百年而有东坡;东坡化文,后五百年而有升庵;升庵反文,发卓吾、梨洲之经,开亭林、乾嘉之纬。是经纬遗泽,绵绵三千年而不绝,至于今日,续成《管锥》。明儒、清儒灭后,漱溟混于伯格森,芝生流于形式逻辑;十力菩萨翕辟成变,奈何跌宕而未成。故余留目于此,以欲发后五百年之国学。
评分##用云片糕和后桌换来的看
评分##钱先生的渊博真是令人叹服!哪天有空了来写篇长文纪念一下默存先生。
评分##一部鞭挞专制的思想录——《管锥编》 书中对专制统治的揭露与鞭挞与其说是直接针对“文革”当年的“全面专政”,不如说是在为之追溯历史与文化的渊源。如果说这一追溯在20年前出版的《管锥编》中尚不够显豁,那么在八十年代初出版的《管锥编增订》中他索性挑明用意,直截了当地写到:“孟德斯鸠尝论亚洲之专制一统不足为训,政体当如音乐,能使相异者协,相反者调,归于和谐。”(第23页)因此,说《管锥编》是一部鞭挞专制的思想录当确有所据。
评分##毫无疑问,钱钟书的《管锥篇》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伟大到很难用一个词、一句话来赞美他。
评分##任何书跟这本比,都算扫盲贴了。估计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也看不懂。
评分##钱先生的渊博真是令人叹服!哪天有空了来写篇长文纪念一下默存先生。
评分##学之博者
评分##学之博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