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史的視野:圖像研究的理論、方法與意義 [Perspectives on art history:theories,methodologies and meaning of visual studies]

藝術史的視野:圖像研究的理論、方法與意義 [Perspectives on art history:theories,methodologies and meaning of visual studie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曹意強 等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ISBN:9787810835985
版次:1
商品编码:1024887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美术史文丛
外文名称:Perspectives on art history:theories,methodologies and meaning of visual studies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7-08-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藝術史的視野-圖像研究的理論、方法與意義》結集的48篇論文,原刊於1986年至2006年的《新美術》。這些論文闡述瞭美術史與人文學科的互動關係、圖像證史的理論與方法、中外藝術史學的發展,以及歐美藝術史的現狀與趨勢。世界學術領域發展錶明,藝術史自19世紀以來已成為人文學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這些文從不同的視角說明,美術史的研究不僅沒有充當其他人文學科的配角,而且為整個人文學科提供瞭新工具,提示瞭新層麵。瓦爾堡和潘諾夫斯基運用圖像解讀藝術深層的思想和文化涵義,其圖像學方法開啓瞭現代符號學研究;沃爾夫林

目錄

前言
序——論圖像證史的有效性與誤區
第一部分 藝術史與人文科學
作為人文學科的藝術史
人文科學的危機和藝術史的前景
曆史及其圖像
圖像與曆史——哈斯剋爾的藝術史觀念和研究方法
“圖像證史”——兩個文化史經典實例:布剋哈特和丹納
藝術史與“情境分析”——波普爾的客觀理解理論在藝術史研究中的意義
藝術創作的環境
視覺文化分析模式
視覺習慣與文化——巴剋森德爾的《意圖的模式》

第二部分 歐洲藝術史學
批判的藝術傢
德國哲學與藝術史——從康德到施奈瑟爾
“藝術史這父”——讀G·W·F·黑格爾的《美學講演錄》

精彩書摘

  三、丹納與“圖像證史”
  布剋哈特的《文化》一書發錶之初,學術界反應冷漠。丹納獨具慧眼,盛贊此書“令人羨慕,是一部全麵論述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哲學著作”。
  1864年鞦,丹納開始在法蘭西美術學院講授美學和藝術史,其《藝術哲學》即根據講稿筆記匯編而成。是年,他剛從意大利迴到巴黎,準備齣版兩捲本《意大利遊記》。丹納的意大利之行,其目的是考察曆史,與美學探究的意圖截然相反,誠如他在緻母親的信中所說:“我立誌要以繪畫而非文獻為史料撰寫一部意大利史。”丹納能彆具慧眼地贊賞布剋哈特的《文化》,也許就在於他充分體

前言/序言

  本書結集的48篇論文,原刊於1986年至2006年的《新美術》。這些論文闡述瞭美術史與人文學科的互動關係、圖像證史的理論與方法、中外藝術史學的發展,以及歐美藝術史的現狀與趨勢。世界學術領域發展錶明,藝術史自19世紀以來已成為人文學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這些論文從不同的視角說明,美術史的研究不僅沒有充當其他人文學科的配角,而且為整個人文學科提供瞭新工具,揭示瞭新層麵。瓦爾堡和潘諾夫斯基運用圖像解讀藝術深層的思想和文化涵義,其圖像學方法開啓瞭現代符號學研究;沃爾夫林的形式分析為文學和音樂研究提供瞭新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好好好!!!_(:_」∠)_哎呀!!~居然要十个字

评分

这是在六月份,搞活动的时候买的,早些年老师对这些艺术史理论的书也比较推荐

评分

  

评分

考试用书,其实内容也是很不错的。主要讲“以图证史”的观点。

评分

评分

1998年 受牛津大学邀请作Kuhn Memorial Lecture;

评分

本书结集的48篇论文,原刊于1986年至2006年的《新美术》。这些论文阐述了美术史与人文学科的互动关系、图像证史的理论与方法、中外艺术史学的发展,以及欧美艺术史的现状与趋势。世界学术领域发展表明,艺术史自19世纪以来已成为人文学科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些文从不同的视角说明,美术史的研究不仅没有充当其他人文学科的配角,而且为整个人文学科提供了新工具,提示了新层面。瓦尔堡和潘诺夫斯基运用图像解读艺术深层的思想和文化涵义,其图像学方法开启了现代符号学研究;沃尔夫林的形式分析为文学和音乐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和描述模式;贡布里希的艺术心理学研究给现代科学带来了新的启示。论文对西方美术史的起因与发展,作了精辟入里的分析和阐述。牛津大学很快就组成了以西方美术史泰斗、瓦尔堡研究院院长贡布里希爵士为代表的答辩委员会。论文富于创见的思想和精美绝伦的英语文体深深打动了答辩委员。其中一位艺术史家在评论中写道:“他的知识,他对于艺术史写作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把握,远远超过了我所知道的大多数欧美艺术史家在这些方面的能力。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论文和思想显示了对于欧洲方面的恰当分析和批评的态度。他具有独立的观点,这部分归功于他的聪明才智,部分地归功于他自己的中国文化背景。”鉴于此,西方学者和机构自然期望曹意强能为西方美术史研究长期服务。 发表的主要中英文论文有:《包罗万象史的观念与西方艺术史的兴起》、《中国艺术史学的基本特征》、《视觉习惯与文化》、《图画再现与蒙古制度特征》、《历史画在观念时代的命运》、《艺术世界与超凡世界》、《个人创造与传统模式》、《艺术媒介与创作意图》、《沙耆的师学渊源与心理图像》、主要译著有:《理想与偶象》、《意图的模式》、《人体》、《图像与语词》、《素描艺术》等。主要专著有:《图像的力量—艺术史学史与批评文集》、英文专著Anxiety and Expediency :Some Hidden Links in the Visual Dialogue between Europe and China(出版中)(《焦虑与权宜之计:欧洲与中国的视觉对话中的隐形之链》)、《欧洲油画》、《艺术与历史》。并且与范景中先生一起主持《美术史与观念史》。 布克哈特的《文化》一书发表之初,学术界反应冷漠。丹纳独具慧眼,盛赞此书“令人羡慕,是一部全面论述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哲学著作”。

评分

1999年 The University of Sussex组织的Value Systems in the Visual Arts of India and China: New Approaches to the Textual Sources 学术研讨会上宣读论文:The 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al' to ' Modern' Modes of Art Historical Writing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评分

这本书像是库存了特别久的旧书。不像是新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