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疼愛不等於溺愛 父母不是孩子的“奴隸” 顛覆中國的教子理念 整治傢庭“小暴君” 疼愛不等於溺愛,傢教需要“壞”父母
內容簡介
一種影響深遠的變化正在進行——成為父母究竟意味著什麼?有什麼是我們可以改變的?又有什麼是我們必須改變的?以往我們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觀念已經過時……許多父母都想做“好”父母,想成為孩子最好的朋友。然而這樣做的結果卻事與願違:一個在外人眼中和諧美滿的傢庭,背後的真相卻是,孩子成瞭傢裏的“小暴君”,父母則淪落為無助弱勢的“傀儡”和“奴隸”。孩子們總是想試探,父母的容忍底綫在哪裏,他們的搗蛋行為可以過分到什麼程度。如果這種情況愈演愈烈,父母一味縱容寬恕,對孩子不加以管束,孩子未來的發展可能會很可怕,因為孩子可能缺少必要的堅韌品質,甚至基本的人生觀、價值觀都可能齣現偏差。
作者簡介
提爾·巴斯蒂安,德國醫學博士、齣版傢、作傢。1949年齣生於慕尼黑,《當代心理》雜誌的撰稿人。著有多本關於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的專業書籍。曾結閤自身經驗為人們進行心理治療和培訓。現居住在德國和奧地利邊境的阿爾卑斯山區。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以前的狀況:太多沒有原則的妥協 第二章 為什麼孩子終究還是需要父母 第三章 存在輩分之間的戰爭嗎? 第四章 父母:孩子帶來的恐懼 第五章 孩子:不得不愛父母 第六章 不是玩伴,而是父母 第七章 孩子最好的朋友 後記
精彩書摘
傢長們這種內疚的心理十分常見,但是引起他們內疚的原因並不一定都是因為他們忙於工作。除卻耗去父母們大多數時間的工作之外,可以造成他們內疚的原因還有很多,而這些原因,一部分是父母自身的原因,另一部分則是社會因素,比如現今社會對父母越來越高的期望和要求。我們注意到一件事情,當我們越是有計劃地刻意地去做某件事的時候,事情往往越是會有齣人意料的發展;當我們發現自己沒有達到預定要求和標準的時候,我們會感到羞愧甚至難過。如果“摩登完美父母”有一個行為標準的話,如果這些標準以文字形式被固定下來的話(還有哪個已經為人父母的人可以信誓旦旦地說,自己的行為完全沒有受到這些標準的影響),父母對自己的要求將會在無形中被提得越來越高。然而就是這樣的一些父母,他們在實際生活中,常常感到沮喪,因為這些標準並不能使他們一直完全滿意。“重新考慮該如何對待孩子,及時改變對待孩子的態度和方法,永遠都不會嫌遲,並且也永遠都不會多餘。”在德國,曾經有一本流傳甚廣的有關兒童教育的專著,這本書最大的特色是它不同於當時流俗的一些作品,隻憑藉熱門話題吸引看客前來購買,相反,書中敘述的內容真的具有一定的道理,作者甚至還首次提齣瞭某些觀點:“你們的孩子從來都不是天使,但是你們卻可以成為越來越齣色的父母,可以做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好。”①這句話富含瞭人類的基本倫理道德,隱藏在這句話後的信息也很明瞭:做父母的永遠都彆想休息或怠惰,為瞭成為完美的父母,他們必須堅持不懈地、持續不斷地努力。當他們的修為達到和上帝一樣的水準時,讓人滿意的結果纔有可能齣現,盡管這種情況齣現的概率近似為零。
前言/序言
馬丁與我的兒子亞曆山大同歲。他們6歲的那年夏天,有一次馬丁來找亞曆山大玩。晚上五點左右的時候,馬丁的媽媽來接他迴傢。馬丁的媽媽是一個討人喜歡的、略顯內嚮的年輕女性。我對她的瞭解並不多,隻是大略地知道,她是一名職業女性,她的收入維持瞭傢裏的大部分開銷。而馬丁很長時間以來都不願意迴傢。那天我帶著他走齣兒童遊戲室,爬上樓梯,送他到傢門口,一路上他的情緒特彆低落。其實,馬丁和我傢亞曆山大認識的時間並不長,平時的來往也不是很多,但是每當他們一起搭積木、玩模型的時候,他倆就會完全沉浸在遊戲的世界裏,在那個世界中陪伴他們的隻有那些積木和形狀各異的模型。要將他們從遊戲的世界中拉齣來,自然不是那麼容易。
在傢門口,我和馬丁的媽媽聊瞭一會兒,馬丁和亞曆山大馬上就都要去小學報名瞭,所以我們自然有話題可聊。馬丁的情緒還是一直很差,不停地鬧著小彆扭,這讓馬丁的媽媽有些尷尬。她用手臂環著馬丁的肩膀,但馬丁卻立即對這個親呢的動作錶現齣瞭極大的排斥,他高高地撅著嘴巴,猛地一腳踢嚮瞭媽媽的小腿。隨後還一直重復這個動作,並且還越來越快。
馬丁一直沒有停下來,甚至連我都製止不瞭他。“現在立刻給我住手,不準再踢你的媽媽瞭!”最後我不得不大聲吼道。
在綫試讀
《好孩子需要“壞”父母》第一章
父母滿懷熱誠地期待自己的孩子來到這個世界,然後是一路辛苦地撫育和培養,直至他們在生理和人格上都能夠獨立自主。如此艱辛的一條路,然而父母還是做瞭這樣的選擇。或許每一對父母在選擇養育孩子的時候,都有自己的理由和目標。但在成韆上萬個理由和目標中,對天下所有父母而言。
好孩子需要“壞”父母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我們在父母的擔心、嚴厲、謾罵甚至責打裏成長,伴著成長中的酸甜苦辣。在父母的眼淚裏,我們還備感委屈,怨聲載道。直到有一天,我們長成瞭他。直到有一天,我們也為人父母。我們纔知道,母親的嚴厲裏有最濃的愛,父親的沉默裏有最深的情。
評分
☆☆☆☆☆
不錯,值得父母們看一看。
評分
☆☆☆☆☆
閱讀可以分成四種情況。第一種是信息式閱讀法。這類閱讀的目的隻是為瞭瞭解情況。我們閱讀報紙、廣告、說明書等屬於這種閱讀方法。對於大多數這類資料,讀者應該使用一目十行的速讀法,眼睛像電子掃描一樣地在文字間快速瀏覽,及時捕捉自己所需的內容,捨棄無關的部分。任何人想及時瞭解當前形勢或者研究某一段曆史,速讀法是不可少的,然而,是否需要中斷、精讀或停頓下來稍加思考,視所讀的材料而定。
評分
☆☆☆☆☆
第二種是文學作品閱讀法。文學作品除瞭內容之外,還有修辭和韻律上的意義。因此閱讀時應該非常緩慢,自己能聽到其中每一個詞的聲音,嘴唇沒動,是因為偷懶。例如讀“壓力”這個詞時,喉部肌肉應同時運動。閱讀詩詞更要注意聽到聲音,即使是一行詩中漏掉瞭一個音節,照樣也能聽得齣來。閱讀散文要注意它的韻律,聆聽詞句前後的聲音,還需要從隱喻或詞與詞之間的組閤中獲取自己的感知。文學傢的作品,唯有充分運用這種接受語言的能力,纔能汲取他們的聰明纔智、想象能力和寫作技巧。這種依賴耳聽—一通過眼睛接受文字信號,將它們轉譯成聲音,到達喉嚨,然後加以理解的閱讀方法,最終同我們的臆想能力相關。
評分
☆☆☆☆☆
第四種閱讀方法是麻醉性的閱讀法。這種閱讀隻是為瞭消遣。如同服用麻醉品那樣使讀者忘卻瞭自己的存在,飄飄然於無限的幻想之中。這類讀者一般對自己的經曆和感受不感興趣,把自己完全置身於書本之外。如果使用麻醉性的閱讀方法閱讀名著,讀者隻能得到一些已經添加瞭自己的幻想的膚淺的情節,使不朽的名著下降到鴛鴦蝴蝶派作傢的庸俗作品的水平。如果漫不經心地閱讀《安娜·卡列尼娜》,猶如讀一本拙劣的三角戀愛小說。麻醉性的閱讀在將進入成年的時候達到頂峰。年輕人的麻醉閱讀是造成大量的文學作品質量低劣的原因。
評分
☆☆☆☆☆
評分
☆☆☆☆☆
評分
☆☆☆☆☆
不錯,值得父母們看一看。
評分
☆☆☆☆☆
“不要不假思索地去滿足孩子提齣的每一個願望,不要刻意地掃清他們成長路上的每一個障礙,不要一直試圖成為最能理解他們的朋友,不要總是無條件地支持他們的所有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