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的蘇州話

一百年前的蘇州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丁邦新 著
圖書標籤:
  • 蘇州話
  • 方言
  • 語言學
  • 曆史
  • 文化
  • 民俗
  • 地域文化
  • 吳語
  • 江蘇
  • 蘇州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2085613
版次:1
商品编码:1029476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3-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一百年前的蘇州話》主要內容:大概在一九六二到一九六三之間,先師董同穌先生交給我一份陸基編著的《注音符號·蘇州同音常用字匯)的抄本,是趙元任先生和他的二小姐趙新那手抄的。那時我正在寫如皋方言音韻的碩士論文,因為其中討論如皋方言是否歸屬吳語的問題,可能因此董先生把這個抄本給我參考。論文寫完初稿,董先生在病床上瀏覽一遍,還沒有舉行口試,先生就逝世瞭。這份抄本在我的行篋之中從南港帶到柏剋萊,再帶到清水灣,在我手上已經輾轉四十年瞭。
在柏剋萊加大的時候,曾經預備整理此書,請內子陳琪女士及助理徐雯小姐重新抄錄一過,但是總覺得其它的研究工作更有趣,做整理資料的工作不那麼積極,也就拖延下來瞭。到一九九八年看到葉祥苓齣版《蘇州方言誌》,在李榮先生的序裏和葉氏的書中都提到陸基的《一百年前的蘇州話》,隻是語焉不詳。我想為一百年前的蘇州話留下一點相當完整的記錄,也是有意義的事,把材料提供給同行,一定可以發揮更大的用途。同時可以觀察這一百年來蘇州方言的演變,語言如何演變一直是我關注的一個題目。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一、《蘇州同音常用字匯》之作者及體例
二、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所訂蘇州方音注音符號錶之內容

第二章 一百年前蘇州方言的音韻
一、《蘇州同音常用字匯》所顯示之聲母
二、《蘇州同音常用字匯》所顯示之韻母
三、《蘇州同音常用字匯》所顯示之聲調
四、《蘇州同音常用字匯》聲韻配閤之情形
五、《蘇州同音常用字匯》之文白異讀
六、重排《蘇州同音常用字匯》

第三章 一百年前蘇州方言的詞匯
一、《蘇州同音常用字匯》中所見之構詞法
二、詞類
三、復閤詞
四、新編詞匯錶
第四章 結語:一百年前的蘇州話和今音之差異
附錄:趙元任、趙新那手抄本《注音符號蘇州同音常用字匯》
索引一單字索引
索引二詞匯索引
引用書目
後記
影印《蘇州注音符號》

前言/序言

  大概在一九六二到一九六三之間,先師董同穌先生交給我一份陸基編著的《注音符號·蘇州同音常用字匯)的抄本,是趙元任先生和他的二小姐趙新那手抄的。那時我正在寫如皋方言音韻的碩士論文,因為其中討論如皋方言是否歸屬吳語的問題,可能因此董先生把這個抄本給我參考。論文寫完初稿,董先生在病床上瀏覽一遍,還沒有舉行口試,先生就逝世瞭。這份抄本在我的行篋之中從南港帶到柏剋萊,再帶到清水灣,在我手上已經輾轉四十年瞭。
  在柏剋萊加大的時候,曾經預備整理此書,請內子陳琪女士及助理徐雯小姐重新抄錄一過,但是總覺得其它的研究工作更有趣,做整理資料的工作不那麼積極,也就拖延下來瞭。到一九九八年看到葉祥苓齣版《蘇州方言誌》,在李榮先生的序裏和葉氏的書中都提到陸基這本書,隻是語焉不詳。我想為一百年前的蘇州話留下一點相當完整的記錄,也是有意義的事,把材料提供給同行,一定可以發揮更大的用途。同時可以觀察這一百年來蘇州方言的演變,語言如何演變一直是我關注的一個題目。
百年迴響:姑蘇舊語的流光溢彩 在江南水鄉溫婉的秀色中,蘇州,這座承載著韆年曆史的古城,不僅以其精美的園林、細膩的絲綢、香糯的糕點聞名遐邇,更以其獨具魅力的方言,織就瞭一幅生動的地域文化畫捲。當曆史的年輪緩緩嚮前,曾經鮮活的街頭巷尾、茶館酒肆中的對話,那些充滿吳儂軟語韻味的詞匯,那些承載著市井百態、人情冷暖的腔調,是否已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漸行漸遠,隻留下模糊的記憶?《一百年前的蘇州話》並非一部詳盡的詞典,亦非嚴謹的學術論文,它更像是一扇窗,一扇推開,便能瞥見一個遙遠年代的蘇州。 想象一下,那是一個怎樣的時代?洋務運動的餘波尚未完全散去,新思潮的種子正在悄然萌發,而古老的傳統依然深深根植於這片土地。街頭巷尾,或許還能聽到悠揚的評彈,聞到剛齣爐的蟹殼黃的香氣,看到身著長衫的士紳在茶樓裏談笑風生,聽著販夫走卒們用帶著濃厚地方色彩的語言討價還價。那時的人們,他們的生活節奏,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生活哲學,無不體現在他們所使用的語言之中。 “一百年前的蘇州話”,它不是一個僵化的標本,而是一個流動的生命體。它見證瞭時代的變遷,吸收瞭外來的影響,也承載瞭本土的智慧。它或許在一些日常的稱謂中,在一些形容詞的運用中,在一些充滿畫麵感的比喻中,顯露齣與今日截然不同的風貌。也許,那時的蘇州話,帶著更多古樸的韻味,更少的“外來詞”的侵蝕,更直接地反映瞭這座城市在特定曆史時期的人文精神和生活方式。 然而,要真正理解“一百年前的蘇州話”,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語言本身。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思想的工具。當我們去追溯那些舊時蘇州的詞匯和錶達方式時,我們也在觸摸那段曆史的脈搏,感受那方水土的情懷。 我們可以想象,在那個信息相對閉塞的年代,人們的溝通方式是多麼的直接和生動。一個詞語,一個簡單的短語,或許就能勾勒齣一幅生動的畫麵,傳遞齣豐富的情感。那些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詞語,例如對食物的描述,對天氣變化的感嘆,對人際關係的稱謂,它們往往最能體現方言的特色和地域的文化。例如,對於“吃”這個動作,一百年前的蘇州話可能有著比今天更為豐富和細緻的錶達,不同的烹飪方式、不同的食材、不同的用餐場閤,也許都有著各自獨特的詞匯來形容,這背後蘊含的是當時人們對於飲食的講究和對生活的熱愛。 再比如,關於“人”的稱呼,一百年前的蘇州話或許會更加注重身份、職業、年齡、甚至是性格的細微差彆。一個“阿婆”、“阿爺”的稱呼,不僅僅是簡單的長輩稱謂,更可能包含著一種親切、尊重,甚至是某種特定社會關係的暗示。而對於職業的描述,或許也會有許多生動形象的俗語,這些俗語不僅解釋瞭職業本身,更摺射齣當時社會的分工和人們對不同職業的看法。 “一百年前的蘇州話”也可能保留瞭許多在現代漢語中已經不再使用的古詞古語,或者是一些詞語的古老用法。這就像是在一座塵封的古墓中,發現瞭失傳已久的文獻,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可能打開一扇通往過去的大門。它們是研究中國古代漢語演變的重要綫索,也是瞭解中國古代社會生活的重要窗口。 我們甚至可以去設想,一百年前的蘇州話,在語氣和語調上,也可能與今天有所不同。江南水鄉的柔情,是否在百年前的蘇州話中,被演繹得更為淋灕盡緻?那種婉轉悠揚,那種似水流年的韻味,是否更能觸動人心?或許,在某些特定的場景下,比如長輩對晚輩的教誨,或者朋友之間的閑聊,那種獨有的語氣和語調,便是最能代錶一個時代、一個地域的獨特印記。 當然,語言的演變是不可逆轉的。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結構的變化,外來文化的滲透,以及人口的流動,語言的麵貌 inevitably 會發生改變。“一百年前的蘇州話”或許已經不再是今日蘇州人的日常口語,它可能更多地存在於老一輩人的記憶中,存在於一些古老的文學作品、地方戲麯、或者尚未被完全記錄的口述曆史中。 因此,《一百年前的蘇州話》這部作品,更像是在進行一次溫柔的“尋根”。它試圖勾勒齣那個年代蘇州人特有的語言風貌,通過對詞匯、錶達方式、甚至是語氣語調的追溯,來還原一個鮮活的、有血有肉的蘇州。它不是要讓你記住每一個詞語的拼寫和含義,而是要讓你去感受,去想象,去體會,那份屬於過去的,屬於蘇州的,獨一無二的語言魅力。 當我們翻閱這本書,或許會遇到一些我們從未聽過的詞語,它們可能聽起來陌生,甚至有些晦澀。但正是這些“陌生”,纔讓我們意識到,我們與那個年代之間,存在著一條語言的鴻溝。而通過這本書,我們便有機會跨越這條鴻溝,去窺探那個時代的靈魂。 它可能會讓我們思考,在今天的我們,在今天我們所使用的語言中,又保留瞭多少百年前的痕跡?我們又在以何種方式,不斷地創造著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語言?語言的傳承與創新,永遠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而《一百年前的蘇州話》,正是這個過程中的一個珍貴的“定格”。 它也可能引發我們對當下語言現象的思考。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許多地方方言都麵臨著瀕危的境地。我們是否應該更加珍視和保護那些獨具地域特色的語言,因為它們不僅僅是溝通的工具,更是承載著曆史、文化、和民族身份的寶貴財富。 《一百年前的蘇州話》,與其說是一本關於語言的書,不如說是一本關於“人”的書,一本關於“時光”的書,一本關於“記憶”的書。它讓我們有機會,在喧囂的現代社會中,放慢腳步,傾聽來自遠方的迴響,感受那些曾經鮮活的生命,用他們獨特的方式,講述著屬於他們那個時代的,關於蘇州的故事。那些故事,就蘊藏在那些泛黃的詞語,那些古老的腔調之中,等待著被我們重新發現,被我們重新解讀,被我們重新銘記。它就像是,在曆史的長河中,捕撈起的幾顆閃耀著吳儂軟語光芒的珍珠,每一顆都散發著,一個時代,一個城市的,獨特溫度。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文筆真是絕瞭,作者對語言的觀察入木三分,仿佛能透過文字看到那些模糊的老影像。初讀時,我隻覺得是些關於舊日風物的記錄,但隨著閱讀深入,纔發現其中蘊含的深厚情感和對曆史變遷的細膩體察。那些拗口的詞匯,在作者的描摹下,竟然擁有瞭鮮活的生命力,讓人忍不住想去探究它們背後的故事和時代的烙印。尤其是對一些特定場景的描寫,那種場景再現的能力,簡直讓人身臨其境,仿佛自己也成瞭那個時代蘇州街頭的一個匆匆過客,耳邊迴蕩著那些早已消逝的聲調。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語言學上的探索,更像是一部充滿人情味的市井風俗畫捲,讓人在懷舊之餘,也對我們習以為常的語言産生瞭全新的認識和敬畏。它像一把鑰匙,開啓瞭一扇通往過去生活肌理的窗戶,裏麵的一切都顯得那麼真實可觸,卻又遙不可及。

评分

每次閤上書捲,我都會陷入一種微妙的失重感,仿佛剛剛從一個遙遠卻又無比熟悉的地方迴來。作者對細節的執著,幾乎到瞭偏執的地步,但正是這種偏執,成就瞭作品的非凡質感。他描摹的不僅僅是發音和詞匯,更是那種由特定語言環境催生齣來的思維定式和生活哲學。讀到一些關於特定職業或階層使用的特定術語時,我仿佛能感受到那個時代階層之間的微妙張力。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非主流的、自下而上的視角去理解一個曾經的繁華都會,它展示瞭語言是如何在日常的柴米油鹽中被塑造、被使用,又最終如何悄無聲息地退隱到曆史的幕後。這是一種關於“失落之美”的深刻挽歌。

评分

說實話,剛翻開的時候,我對這種偏嚮地方誌和語言考證的書籍並沒有抱太大的期待,總覺得會有些晦澀難懂。但是,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的敘述風格極其流暢自然,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在自傢茶館裏,慢悠悠地跟你聊起當年的趣事。他似乎有一種魔力,能把那些看似瑣碎的語言現象,解讀齣極富哲理的意味。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地方性”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明白瞭語言是如何承載文化和集體記憶的。它不像教科書那樣說教,更像是一次愉快的知識漫遊,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吸收瞭大量新知,而且這些知識是帶著溫度的,是活生生的。這種閱讀體驗,比起那些堆砌辭藻的作品,要高明得多。

评分

我得說,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它不是那種平鋪直敘的流水賬,而是像一個技藝高超的織工,將零散的綫索編織成一張既有年代感又充滿張力的網。每一章的過渡都處理得恰到好處,既保持瞭主題的連貫性,又時不時拋齣一個新的視角來挑逗讀者的好奇心。作者在論述中穿插的一些個人化的感悟,讓冰冷的研究性文字變得有血有肉,讀起來一點也不枯燥。我特彆欣賞他那種保持距離又充滿溫情的敘事姿態,既沒有過度煽情,也沒有淪為乾巴巴的學術報告。這種平衡拿捏得極好,使得這本書既有深度供專業人士品味,也有廣度讓普通讀者沉浸其中。它像一齣精心排演的戲,每一個段落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共同塑造瞭一個立體、豐滿的舊日蘇州形象。

评分

這本書給我的整體印象是沉靜而有力量的。它沒有追求爆炸性的觀點或者嘩眾取寵的論調,而是用一種近乎工匠般的耐心和嚴謹,去打磨和呈現那些被時間磨損的語言細節。我尤其贊賞作者對於語境的重視,他沒有孤立地看待每一個詞,而是將其置於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社會結構乃至心理狀態中去考量。這種立體化的分析方法,讓那些陳舊的詞語重新煥發齣它們應有的曆史光芒。它需要讀者靜下心來慢慢咀嚼,急躁的人可能會錯過其中的精妙之處。但對於願意投入時間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迴報是巨大的,它教會我們如何去傾聽曆史深處的微小迴響,那些纔是真正構成一個城市靈魂的基石。

评分

《一百年前的苏州话》主要内容:大概在一九六二到一九六三之间,先师董同稣先生交给我一份陆基编着的《注音符号·苏州同音常用字汇)的抄本,是赵元任先生和他的二小姐赵新那手抄的。那时我正在写如皋方言音韵的硕士论文,因为其中讨论如皋方言是否归属吴语的问题,可能因此董先生把这个抄本给我参考。论文写完初稿,董先生在病床上浏览一遍,还没有举行口试,先生就逝世了。这份抄本在我的行箧之中从南港带到柏克莱,再带到清水湾,在我手上已经辗转四十年了。

评分

阿拉苏州您 您懂伐 不懂 学学呗

评分

阿拉苏州您 您懂伐 不懂 学学呗

评分

可惜书不如京东,意义不太大

评分

感觉适合会苏州话的人···不会的人看的不太懂···但是对学术研究挺有意义的~

评分

今天刚刚拿到书,这本:..郑也夫1.郑也夫写的神似祖先很不错,神似祖先,是近年来我不断鼓吹的一套思想中的关键词。其隐含的主语不是身体,而是行为。就身体而言,没有疑问,我们绝对的形似祖先。因为在进化的长河中,夏商周时代的先人与我们的距离尚且太近,遑论元明清。祖先的身体是穿越了自然选择之剪刀的适者。因此我们在行为上唯有相似祖先才能获得健康的身心。而生存方式是不可逆的,行为上的形似是不可能的,因此,应该和可以追求的唯有神似,比如狩猎已成往事,跑步却适宜今时。时下,全球范围内,生物学家的作品正以浩大之势冲击着思想界、读书界,与此伴随,国外社会科学家已从对生物学思想的学习、消化,迈向融合、创新。近年来,这两类作品都被大批量地引入汉语读书界,但是我们的社会科学家对此却表现出不可思议的麻木,神似祖先终于打破了这种沉默。神似祖先运用生物学的观点讨论了生物(尤其是人)的行为机制和行为方式,为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内容包括自然选择,性选择与炫耀,利己与利他,交换的进化,有性繁殖和婚配制度,美感,语言是本能,遗传与环境,驯化与文明,等等。本书是2004年的阅读生物学札记的修订本。内容的增添和观点的变化都是相当可观的。阅读生物学札记共16章,神似祖先共21章。神似祖先添加了以下章节第6章狭义利他的生物学基础第7章交换的进化第9章美感第13章沉溺快乐与追求伟大第15章感官、情绪、理性阅读生物学札记的字数按照电脑计算约13万余字,神似祖先18万字。阅读生物学札记的参考书目包含80多种作品,神似祖先130余种。观点上也有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对人类本性是利己抑或利他的认识,对遗传与环境对人类性格和行为的影响的认识。神似祖先还呈现了一些笔者的独家观点——这当然是最令我引以为傲的。火与人类语言产生之关系的猜想,同性恋的根源,笑的功能,追求舒适与追求伟大之间的张力——是其中较大的火花。第1章阅读生物学的意义一、一个伟大学科的两种影响大约在36年以前,就是我17岁的时候,读过一本书比一千个太阳还亮(容克,1966)。这本书讲述的是原子弹问世的过程。书中的一个情节令我记忆犹新。原子弹的产生有赖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理论物理学一连串的重大突破。那是物理学如日中天的时代。该书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天分很高又酷爱哲学的年轻人碰到了一位物理学家,物理学家听说他要学习哲学后,轻蔑地说道在当今这个时代,不懂物理学还能搞哲学吗以后那个年轻人真的皈依了物理学。我没有缘分学习起码的物理学知识,哲学或许可以算个半吊子,但是上述那个段子不知为何深深地刻写在我心中。无独有偶。在我30余年后开始阅读生物学的时候

评分

感觉适合会苏州话的人···不会的人看的不太懂···但是对学术研究挺有意义的~

评分

真的不错!全新正版,而且送货很快!

评分

在柏克莱加大的时候,曾经预备整理此书,请内子陈琪女士及助理徐雯小姐重新抄录一过,但是总觉得其它的研究工作更有趣,做整理资料的工作不那么积极,也就拖延下来了。到一九九八年看到叶祥苓出版《苏州方言志》,在李荣先生的序里和叶氏的书中都提到陆基的《一百年前的苏州话》,只是语焉不详。我想为一百年前的苏州话留下一点相当完整的记录,也是有意义的事,把材料提供给同行,一定可以发挥更大的用途。同时可以观察这一百年来苏州方言的演变,语言如何演变一直是我关注的一个题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