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宋史考論》是宋史研究專傢李裕民先生的個人論文集,內容涉及宋史研究中的許多政治製度、曆史事件和人物。
內容簡介
《宋史考論》對宋史研究中的主流說法提齣瞭不同意見:如否定瞭宋代“積貧積弱”說,指齣瞭範仲淹新政的不足、王安石變法的負麵影響,否定瞭楊業絕食而死說,肯定瞭宋徽宗的一些政績,確定瞭範仲淹生母謝氏身份不是妾、《禹跡圖》的作者不是瀋括、曆史上的高俅並不像小說中那麼壞(高衙內是小說的創造)、“東窗事發”的典故原本是“西窗事發”以及狀元、榜眼、探花之稱是怎樣演變而來的。
《宋史考論》對宋代的史書《續資治通鑒長編》、《建炎以來係年要錄》及全部年譜和詩話、新齣版的《全宋詞》、《全宋詩》等做瞭研究,並輯錄瞭一批新發現的宋代詩、詞,為進一步研究提供瞭新的資料。
《宋史考論》可供曆史研究者、大專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及文史愛好者參考閱讀。
作者簡介
李裕民,1940年3月10日生於浙江省崇德縣崇福鎮(今屬桐鄉市),1959年入杭州大學(今浙江大學)曆史係,師從宋史專傢徐規教授研讀宋史,1963年全國首次公開招收研究生時,考上北京大學曆史係研究生,師從宋史權威鄧廣銘教授研究宋史。畢業後,至山西大學曆史係任教,1973年在《考古》上發錶第一篇論文《我對侯馬盟書的看法》,1978年在曆史係創辦考古專業。1986年晉為教授,先後培養宋史、古籍整理、道教史研究生若乾名。l 990年赴日本東京都立大學閤作研究,發現已佚的司馬光日記,贏得國內外學術界好評。又與日本、歐美學者共同創辦國際學術刊物《中國史學》,在東京齣版。1992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96年後為陝西9幣範大學曆史係教授、博士生導師、陝西省文史研究館館員。主攻宋史,兼及古文字學、曆史文獻、地方史誌等,著有《四庫提要訂誤》,獲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奬,2005年由中華書局齣版《四庫提要訂誤》增訂本。另著有《宋史新探》、《司馬光日記校注》等十幾種書,主編《道教文化研究》、《北朝研究》,輯錄山西古代地方誌200多種,成《山西古方誌輯佚》一書,被學界評為“無論是種類還是字數,都是迄今捲帙最大的古方誌輯佚之書”。發錶《宋代積貧積弱說商榷》、《從王安石變法實施途徑看變法的消極影響》、《範仲淹變法新論》、《呂洞賓考辨》、《宋人著作辨僞》、《北朝傢譜研究》、《古文字考釋四種))、《戰國文字研究》、《楚方言初探》等200餘篇論文。
目錄
自序
宋代“積貧積弱”說商榷
宋代冗官問題新論
範仲淹變法新論
從王安石變法的實施途徑看變法的消極影響
烏颱詩案新探
兩宋宰相群體研究
唐代州製是如何演變為明代府製的——宋代地方行政建置研究
山西人纔何以從北宋開始跌嚮低榖?——試以考據與計量相結閤的方法揭秘
楊傢將三題
楊傢將疑難問題考辨
宋太宗曾尊稱神宗考
李成生平與傢世考
範仲淹傢世考
再談範仲淹生母謝氏的身份問題——答李叢昕先生
司馬池的一生及其對司馬光的影響
論禹跡圖的作者不是瀋括
宋徽宗二題
曆史上的高俅及其子弟
宋江馀黨二次造反考——史斌與宋江事跡新探
“東窗事發”原本是“西窗事發”——“東窗事發”典故探源
陳堯佐與王大寶
通判不始於宋
兩宋潮州知州考
宋代官製叢考——《宋代官製辭典》補
狀元榜眼探花考
宋人著作辨僞
長編並非謙稱
《中興政要》研究
《建炎以來係年要錄》訂誤
《輿地紀勝續編》研究
宋年譜編年考證
宋詩話編年考證
《全宋詞》考補
《全宋詩》辨誤
對《全宋詩補榷正》的幾點辨證
也談求真務實嚴格律己——答張如安、傅璿琮對《全宋詩》訂補的批評
《全宋詩》補
《全宋詩》續補
《宋詩話輯佚》補遺
司馬光《手錄》輯佚二則
主要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瀋括的《守令圖》包括“大圖一軸,高一丈二尺,廣一丈;小圖一軸;諸路圖一十八軸”。大圖是全國性的地圖,所繪為“天下州軍府監縣鎮”。小圖是大圖的簡編,除瞭比例縮小以外,也許還精簡瞭一部分內容,如鎮可能會刪去。曹婉如推測縣也被刪去,這不可能,宋代繼承秦以來的郡縣製,行政製度為州縣兩級製,州、縣設知州、知縣,相當於古代的郡守、縣令,因此圖名稱作《天下州縣圖》或《守令圖》。倘若省去瞭縣,名實就不符瞭。十八軸諸路圖相當於今天的分省圖,內容應比全圖更詳細。宋代的路是中央派齣機構,不是基本行政單位。宋初分天下為十五路,仁宗又分為十八路,熙寜五年以後陸續增加到二十三路。瀋括作“諸路圖一十八軸”,顯然仍以熙寜五年前的十八路為準。至於“廢置郡縣”的情況,則“據臣在職日已到文案為定”。換言之,地名變遷的下限為元豐五年隨州安置之前。由上麵所說,可推測瀋括之圖的體例至少有下列幾條:所繪內容為天下的“州府軍監縣鎮”。繪製的是當代地圖,地名變遷的下限為元豐五年。
“禹跡圖”上注:“禹貢山川名,古今州郡名,古今山水地名。”從圖上看,既有大量今地名,也有古地名,如夜郎、儋州、珍州、魯望川等。圖中繪有州郡名,但無縣鎮名。
我們再退一步設想一下,假如瀋括之圖體例與“禹跡圖”相同,會不會繪成現在這幅“禹跡圖”的樣子?在瀋括之前不久,即熙寜四年至六年,宋神宗命趙彥若繪製成天下州軍監縣鎮地圖。瀋括以此圖尚有“未全具”處,因而要求皇上同意藉公傢的“圖經、地圖等圖草”,修成更“精詳”的地圖,可以想見其州縣名不會漏書一個的。然而“禹跡圖”中州一級的地名已多漏略,如廣南東路的惠州,廣南西路的欽州,河東路的寜化軍、岢嵐軍、威勝軍、平定軍等,均未繪上。
假定瀋括所繪為“古今州郡名”,他必然會在同地點旁一一注明其今古不同的名稱。這裏不妨舉一個旁證,宋高宗紹興年問印製的《十五國風地理之圖》,即為古今地名對照圖,圖中古地名下均注今地名。如麯沃下注“今聞喜縣”,晉陽下注“今太原府晉陽縣”,僅有地名者則稱“今福建路”、“今江南東路”,古今相同者則直稱其名,不加“今”字,如“泰山”。此圖繪製水平不高,尚能自遵其例,古地名下注今地名。而“禹跡圖”呢?算它當代地圖,卻有古地名;算它古今對照的曆史地圖,卻沒有一處互相對照的。
前言/序言
這是我繼《宋史新探》(1999年,陝西師範大學齣版社)之後齣版的第二部論文集,收入我近年來研究宋史的論文四十篇,有論有考,故名考論。大多已經發錶,有幾篇則是首次麵世。
我的學術路子受老師的影響很深,上大學時,受徐規師的影響,注重考據。當研究生時,又受鄧廣銘師影響,在考據的基礎上注意宏觀研究。剛入學,鄧師就告誡我:在學三年,好好寫一篇畢業論文,不要發文章。我當然完全聽從師教,但內心對不許發文章不甚理解,後來纔悟齣其中道理:發文章,精力必然分散,不能全身心投入,畢業論文寫不好,怎能做好學問呢?時下研究生畢業論文的質量下降,與忙於發錶應景文章有關。急功近利,得不償失。
我近年來主要關注宋史上的重大問題,甚至視為定論的問題,對它作新的評估。例如,“積貧積弱”在人們的心目中幾乎成為宋朝的代名詞。我以為,將宋史定位為“積貧積弱”,對宋朝是不公平的,這極大地影響瞭人們對宋史的正確認識,我寫瞭《宋代積貧積弱說商榷》,推翻這一成說。從經濟上說,宋不但不貧,而且是古代經濟高度發展的王朝,這一點現在比較容易被學者所接受。但說宋不是“積弱”,有人以為我非要說宋在軍力上比遼、金、元強,這是一種誤解。我完全承認,在軍力上宋略弱一些,問題在於:不能把“弱”強調到不適當的地步,它與遼、金長期對峙事實本身足以錶明,軍事實力基本上相當,纔會齣現這樣的局麵。雙方發生的戰爭,也並非宋方每戰必敗,說“積弱”並不確切。把“積弱”作為宋的特點,或對宋的定位,更不妥當。因為要這樣定位,僅僅和遼、金、元比較是不夠的,還需要和中國古代其他王朝作對比,需要和同時代的國際上所有國傢作對比。而對比的結果隻能推翻這一結論。
範仲淹的慶曆新政曆來被全麵肯定,因而新政的中止,使宋仁宗和呂夷簡備受指責,而我在《範仲淹變法新論》一文中則認為:範仲淹的澄清吏治,過於理想化,是不現實的,碰壁後中止新政是正確的選擇。中止以後,宋不但沒有陷入睏境,反而進入瞭北宋的鼎盛期,齣現瞭慶曆之治和嘉祜之治。
對於有爭議的熱點問題,如王安石變法,我從考察其實施變法的途徑著手,發現其負麵影響甚大,北宋晚期的政治腐敗與此有密切關係。
宋史考論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