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還原

韓非子還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楊義 著
圖書標籤:
  • 韓非子
  • 法傢
  • 先秦
  • 哲學
  • 政治
  • 曆史
  • 經典
  • 國學
  • 思想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32673
版次:1
商品编码:10583662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7
字数:217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韓非子還原》分為上下兩編,上編為韓非子還原,下編為韓非子還原研究資料長編。作者對《韓非子》的文本做瞭全息的考證與闡釋,嘗試對韓非子及其書的一些未解之謎進行探究與破解。

作者簡介

  楊 義 1946年生,廣東省電白縣人。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中文係講座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首批學部委員,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文學評論》主編,中國魯迅研究會會長。1998--2009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所所長,兼兩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在海內外齣版學術著作40佘種,有《中國現代小說史》三捲、《中國現代文學圖誌》、《中國古典小說史論》、《中國敘事學》、《重繪中國文學地圖》、《中國古典文學圖誌一一宋、遼、金、西夏、迴鶻、吐蕃、大理國、元代捲》、《讀書的啓示》、《楚辭詩學》、《李杜詩學》,以及十冊《楊義文存》等;發錶論文近500篇。

目錄

序 言
上編 韓非子還原
概 說
一 韓非的位置
二 人手處在歸本於黃老
三 歸本於黃老的過渡性特徵及其時間考定
四 作為思想傢的始發點
五 與申、商的不解之緣
六 師事荀子的年代與方式
七 上書體的氣質與政治話語權
八 秦王政傾慕韓非的心理契機
九 韓學轉換為秦學的悲喜劇。
十 清理韓非的文化臍帶
十一 韓非思想內核的基本原則
十二 韓非的文學與反文學
下編 韓非子還原研究資料長編
編者前識
凡 例
一 生平身世編
(一)韓都民風
(二)身世
二 思想編(上)一一說發生的曆程
(一)與申不害、商鞅學說的內在聯係
(二)韓非子與刑名法術之學
(三)韓非與黃老之學的關係
(四)韓非與管子思想的聯係
(五)師事荀子
三 思想編(下)一一韓非思想的遭際
(一)韓非思想的基本原則
(二)韓非思想在秦國
(三)韓學轉換為秦學
四 作品考辨編
(一)《解老》《喻老》
(二)《問田》
(三)《和氏》
(四)《定法》
(五)《飭令》
(六)《奸劫弑臣》
(七)《愛臣》
(八)《有度》
(九)《飾邪》
(十)《忠孝》
(十一)《孤憤》
(十二)《五蠹》
(十三)《初見秦》
(十四)《存韓》
(十五)《難言》
五 文學編
(一)上書體
(二)文學與反文
後 記

前言/序言


《道與術:帝王之學的精微》 在漫長的中國曆史長河中,總有一些思想的火花,穿越時空的阻隔,至今仍能觸及現代人的心靈。它們並非遙不可及的哲學玄思,而是關乎治國理政、安邦定國的實用智慧。本書《道與術:帝王之學的精微》便是一次對這種智慧的深度探索,它旨在剝離曆史的塵埃,還原那些曆經歲月洗禮而愈發閃耀的思想光芒,為今日的領導者、管理者乃至每一位追求卓越的人士,提供一份寶貴的心智滋養。 本書並非對某一特定古代典籍的簡單梳理或注釋,而是一次更為宏大的思想集成與提煉。我們將目光投嚮中國古代政治哲學中最具影響力的兩大思想流派——“道”與“術”的精髓。這裏的“道”,並非老子《道德經》中那玄而又玄的宇宙本源,而是指為政者應有的根本原則、價值導嚮以及宏觀的戰略思想。它關乎“仁義禮智信”等道德垂範,關乎“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情懷,關乎“以人為本”、“民為邦本”的政治關懷。“道”是政治活動的靈魂,是為政者立身之本,是衡量其行為是否正當、能否長久贏得民心的終極尺規。 而“術”,則更側重於實現“道”的具體手段、方法論和操作技巧。它包括瞭權謀、策略、製度設計、人纔任用、賞罰分明、駕馭臣下等等。如果說“道”是為政者的“為何而戰”,那麼“術”便是“如何而戰”。一個擁有高遠“道”的統治者,若缺乏精妙的“術”來輔佐,其理想或許隻能淪為空談;反之,一個僅僅掌握瞭“術”而忽略瞭“道”的統治者,即使一時手段瞭得,也終將因失去民心而走嚮覆滅。 《道與術:帝王之學的精微》將深入剖析這兩大核心概念,並從不同曆史時期、不同思想流派的代錶人物及其著作中汲取養分。我們不會局限於某一位先哲的理論體係,而是力求呈現一幅更為全麵、立體的古代帝王之學圖景。 第一部分:求“道”——為政者的價值之基 在這一部分,我們將首先探討“道”的內涵及其在古代政治哲學中的核心地位。 民本思想的淵源與演變: 從《尚書》中“民惟邦本,本固邦寜”,到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再到後世如“仁政”、“德治”等理念的不斷豐富,我們將追溯中國古代統治者對人民力量的認識和尊重是如何一步步深化和演變的。這不僅僅是對民意的關注,更是對政權閤法性與穩定性的根本考量。 德治與禮治的辯證: 儒傢所倡導的“仁義禮智信”,以道德感化來治理國傢,是如何與法傢強調的“法、術、勢”形成對話與張力的?我們不僅會探討德治的理想,也會分析其在實踐中可能遇到的挑戰,以及禮治在維護社會秩序中的重要作用。 “無為而治”的現代解讀: 老子“道法自然”、“無為而治”的思想,在政治實踐中如何被理解和應用?它是否意味著放任自流,還是指嚮一種順應規律、減少不必要乾預的智慧?本書將嘗試為這一古老智慧提供一種現代的、可操作的解讀,探討如何在尊重事物自身發展規律的前提下進行有效的治理。 君子之道與政治倫理: 無論是孔子的“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還是其他先賢對君子人格的塑造要求,都指嚮瞭為政者應具備的道德修養。我們將考察古代聖賢是如何將個人品德的養成與公共事務的治理緊密聯係起來的,以及這種內在的道德約束力對政治生態的深遠影響。 傢國同構與社會責任: 中國古代政治深受“傢”文化的影響,如何從“修身齊傢”推衍至“治國平天下”?本書將分析這種思維模式如何塑造瞭古代統治者的社會責任感,以及“父愛”般的君主治理觀念的形成。 第二部分:馭“術”——實現“道”的手段與智慧 在確立瞭“道”作為政治活動的方嚮與根本之後,本部分將聚焦於實現這些目標的具體“術”。 法製建設與權力結構: 從商鞅變法到秦朝統一,再到後世王朝的製度設計,我們將考察古代統治者如何通過確立法律體係、劃分官職、製衡權力來構建穩定的國傢機器。這其中蘊含著對人性弱點的深刻洞察,以及對權力運行規律的精妙把握。 人纔的甄選與任用: “得人纔者得天下”,古代統治者是如何考察、選拔、任用和激勵各類人纔的?無論是察舉製、科舉製,還是師友薦舉,抑或是通過“九品中正”等方式,都體現瞭對人纔的重視。本書將深入分析這些人纔策略背後的邏輯,以及如何避免“任人唯親”或“唯纔是舉”的片麵性。 賞罰分明的藝術: 賞罰是駕馭人心的重要手段。我們將探討古代統治者如何運用奬懲機製來達到激勵先進、懲戒後進、維護紀律的目的。這其中不僅包含物質的賞賜和懲罰,更包含瞭精神的激勵和道德的約束。 駕馭臣下與防範風險: 統治者如何有效管理龐大的官僚體係?如何防止臣下結黨營私、欺上瞞下?本書將分析古代帝王常用的“製衡之術”、“離間之計”、“外圍監督”等策略,以及如何在信任與猜忌之間找到微妙的平衡。 信息控製與輿論引導: 在信息傳播相對落後的古代,統治者如何掌握信息,如何通過宣傳、教化來塑造民意,鞏固統治?我們將探討古代的“史官製度”、“宣傳策略”等,以及這些手段對社會思想和政治走嚮的影響。 “勢”的運用與時機把握: “勢”是中國古代政治哲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一種客觀存在的、不可違抗的強大力量。統治者如何順應“勢”,製造“勢”,以及如何抓住時機,果斷行動?本書將結閤曆史案例,解析“勢”在政治博弈中的關鍵作用。 第三部分:道術閤一——現代治理的鏡鑒 本書的最終目的,是將這些古代智慧提煉升華,為現代的治理提供深刻的鏡鑒。 “道”的現代重塑: 在市場經濟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本”的內涵是否需要被重新定義?“德治”與“法治”如何融閤,纔能構建更具韌性的社會?本書將探討如何在尊重個體自由與追求公共利益之間找到新的平衡。 “術”的時代轉型: 現代社會的治理,麵臨著信息爆炸、多元價值觀碰撞等新挑戰。傳統的“權謀”之術是否還能適用?本書將嘗試解析如何在信息公開、透明度日益提高的今天,運用更具智慧、更符閤時代精神的“術”,例如精細化管理、數據分析、利益協調等。 領導力的跨越: 從古代帝王到現代企業CEO,從國傢治理到組織管理,本書將分析“道”與“術”的融閤在不同層麵的領導力實踐中的體現。一位真正卓越的領導者,必然是既有高遠的誌嚮和價值追求,又有精湛的執行能力和策略智慧。 反思與警示: 曆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古代帝王之學的研究,也並非隻是贊美,更是為瞭吸取教訓。本書將警示那些隻重“術”而失“道”,或抱持空泛“道”而無力實踐的統治者,其最終結局往往是走嚮衰亡。 《道與術:帝王之學的精微》並非一本厚重的學術專著,而是力求以生動、清晰的語言,結閤豐富的曆史案例,將這些曆經韆年的智慧,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呈現給讀者。它將帶領讀者穿越時空,去聆聽那些先賢的教誨,去體悟那些帝王的抉擇,去思考那些關於權力、人性、治理的永恒命題。我們希望,本書能成為一麵鏡子,映照齣中國古代政治思想的獨特魅力,更能激發讀者在當下的環境中,進行深刻的自我反思與實踐創新,從而為構建一個更理性、更公正、更美好的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這部作品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為精妙,開篇便如同置身於一個迷霧繚繞的古戰場,人物關係的鋪陳既含蓄又張力十足。作者對細節的捕捉可謂一絲不苟,從人物的微錶情到環境的渲染,都透露齣一種深沉的曆史厚重感。我特彆欣賞它在處理復雜人性時的那種毫不留情的真實,沒有將任何角色臉譜化,即便是看似反派的人物,其動機和掙紮也刻畫得入木三分。讀到中段時,情節的轉摺如同山洪爆發,猝不及防卻又在情理之中,讓人不得不放下手中的一切,一氣嗬成地讀下去,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微的綫索。它不僅僅是在講述一個故事,更像是在解剖一個時代的精神睏境,那種在宏大敘事背景下個體命運的無力和抗爭,令人深思良久。語言的運用更是這部書的一大亮點,時而如刀鋒般銳利,直擊核心;時而又化為潺潺溪流,潤物無聲,將哲思巧妙地融入敘事之中,讀來酣暢淋灕,迴味無窮。

评分

我最近讀完的這本書,給我的感受是其結構設計的獨到之處。它似乎摒棄瞭傳統小說綫性敘事的窠臼,采用瞭多重視角的交錯推進,像是一張由無數細小碎片拼湊而成的巨大馬賽剋,直到最後一刻纔顯現齣全貌。這種閱讀體驗極具挑戰性,要求讀者必須保持高度的專注,去梳理時間綫的錯綜復雜,去辨析不同敘述者之間的信息偏差與立場差異。然而,一旦你成功地進入瞭作者構建的這個邏輯閉環,那種豁然開朗的震撼感是無與倫比的。書中對於權謀鬥爭的描繪,不是流於錶麵的陰謀詭計,而是深入到策略製定的哲學層麵,探討瞭“得”與“失”之間永恒的辯證關係。書中引用的那些典故和論斷,雖然深奧,但被作者巧妙地融入到角色的對話和內心獨白中,使得理論不再是枯燥的教條,而成為瞭推動情節發展的內在驅動力。整體來說,這是一部需要靜下心來反復咀嚼,纔能體會其精妙之處的文本。

评分

我最近接觸到的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其對“思想的迭代”這一主題的深刻挖掘。作者似乎非常熱衷於展示不同學派、不同時代思想觀念之間那種如同齒輪般精確的咬閤與衝突。它不是簡單地介紹某位古代思想傢的主張,而是將這些主張放置於一個動態的、相互博弈的環境中進行檢驗。這種處理方式使得理論的探討變得極其生動,讀者仿佛能親眼目睹一種思想如何誕生、如何被挑戰、最終如何演化或消亡。書中對於“邏輯鏈條”的構建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示範,每一步推導都建立在前一步堅實的基礎上,邏輯的嚴密性讓人幾乎找不到任何可以反駁的空隙。對我而言,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更像是在參與一場高強度的智力角鬥,它不斷地激發我去質疑自己原有的認知框架,挑戰我的思維邊界。這絕對是一部能讓人讀完後感覺頭腦被徹底“梳洗”瞭一遍的作品。

评分

說實話,我一開始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去翻閱的,畢竟這類題材的作品很多都難逃故作高深的嫌疑。但這部作品齣乎意料地展現瞭一種罕見的、既有廟堂之高又有人間之煙火氣的平衡感。它沒有一味地歌頌所謂的“聖人”智慧,反而更關注那些在曆史洪流中掙紮、試圖以自己的方式去修正軌跡的小人物。這些人物的行動邏輯,充滿瞭現實的無奈和人性的弱點,這反而讓他們的偶爾閃光顯得更為珍貴和真實。書中對“變法”或“革新”的探討,並不是簡單地貼上“進步”或“落後”的標簽,而是深入剖析瞭任何試圖打破既有秩序的行為所必然付齣的巨大代價,這種審慎的態度,使得全書的思想深度遠超一般的曆史評論性著作。讀完之後,我感到的是一種沉甸甸的、關於責任與選擇的思考,而不是簡單的故事滿足感。

评分

這本書的文字風格給我一種極強的畫麵感,仿佛我不是在閱讀文字,而是在觀看一部製作精良的黑白電影。作者的筆觸極其老辣,尤其擅長使用對比手法來烘托氣氛。比如,對朝堂上冰冷肅殺的場景與某個角色內心深處溫暖迴憶的快速切換,這種強烈的反差,瞬間將人物的悲劇性推嚮瞭高潮。再者,書中對古代禮儀、服飾乃至建築細節的考據,看得齣作者下瞭大功夫,使得整個故事的基調穩健而可信,絕無那種浮於錶麵的“曆史感”。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沉默”的運用。很多關鍵的信息並非通過激烈的爭吵或坦白來揭示,而是通過角色之間長時間的對視、一個微妙的停頓,或者是一段長時間的留白來傳達,這種“不言而喻”的力量,比韆言萬語更具穿透力,讓人在寂靜中感受到人物內心的驚濤駭浪。

评分

杨义的还原系列,多角度了解古书。。。。。。。。。。

评分

一般的

评分

杨义 1946年生,广东省电白县人。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中文系讲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文学评论》主编,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1998--2009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兼两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在海内外出版学术著作40佘种,有《中国现代小说史》三卷、《中国现代文学图志》、《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中国叙事学》、《重绘中国文学地图》、《中国古典文学图志一一宋、辽、金、西夏、回鹘、吐蕃、大理国、元代卷》、《读书的启示》、《楚辞诗学》、《李杜诗学》,以及十册《杨义文存》等;发表论文近500篇。

评分

2.拈花问佛,寓教于乐,开示人生,传递智慧,每个人都可以在书中找到行走人生的答案。这是都市白领净化心灵的一次修行之旅,也是老人享受天伦之乐的最佳娱乐创意,还是家长开启孩子智慧之根的健康漫画读物。

评分

与已经发表的论文不同,此书分上下编,上编应该比发表的论文还详尽,论述也丰富一些。下编为资料长编。

评分

杨义这4本书很好,价格也很优惠,【老子还原】【庄子还原】【墨子还原】【韩非子还原】 现在书的价格虚高,后出和再版的,每版都涨价!也多不如前了!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也是如此!所以一定要在有优惠活动时买(有钱人除外),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也应在5折以下拿下。 囤书小部在读,大部在藏!可惜的是小时候没有好好积淀自己,又经过多年的社会,费劲多了,好在理解却也比以往深刻了!“青春做赋,皓首穷经”,还有时间学习!当下官场、商场、名利场、酒场……,复杂而精彩,不知道我们的世界怎么了?同志们:嗜酒、嗜色、嗜赌、也一定要嗜书哦! 在京东购书很划算,书为正版,质量也很好,京东的配送是国内超一流的,别小看了配送,流程复杂的很,没的说。 网络购书是从2007年开始的,算起来7年了,在京东是去年7月开始的,(以前是在当当、卓越,现在合适的话也偶尔网购一下),1年多了,分4个账户(解决了一个账户只能优惠一次的问题)花了15000多,挺心疼的,好在是分次买的,不感觉有压力,书柜一面墙定做的,七层高四米长前后两排放也只能放的下2000册了!好在折扣平均4点5折上下(现在基本在4折下买),还是很满意的。 现今基本凑齐了中华书局的《新编诸子集成》40种缺1、《新编诸子集成续编》12种、《十三经清人注疏》16种、《理学丛书》24种、《道教典籍选刊》17种、《易学典籍选刊》11种、《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16种、《学术笔记丛刊》29种、《中国历史文集丛刊》11种缺1、《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18种缺1、《学案》、《元明史料笔记丛刊》24种、《清代史料笔记丛刊》46种,《唐宋史料笔记丛刊》48种还差3册、《古体小说丛刊》11种缺1册!上海古籍的《十三经汉唐注疏》6种、《中华要籍集释丛书》13种、《清代学术名著丛刊》10种缺1,《清代学者文集丛刊》4种缺1,及2个出版社的一些名著译注、小说类的等,中华书局的26史也早就在书店买齐了,部头大点的还有【通志二十略】【通典】【文献通考】【经义考新校】【绎史】【国榷】【两汉纪】【明通鉴】【南明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十七史详节】【清史列传】【汉书补注】【后汉书集解】【晋书斠注】【世本八种】【纲鉴易知录】【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清稗类钞】【太平广记】【廿二史劄记校证】【文史通义校注】【十七史商榷】【读史方舆纪要】等,很辛苦、很费钱的。希望再多有活动! 古典小说、武侠小说也是不错的选择,今年618活动期间凑齐了古龙珠海出版社(绘图珍藏本)66册和金庸广州出版社(新修版)的12套和作家出版社已出版的温瑞安(全新修订版)的11部(全部在37-45折间),版本都不错,古典小说,还得中华书局和上古的,赶活动慢慢集吧,呵呵,很不错的!

评分

《烦恼都是自找的》内容特色如下:

评分

网络购书是从2007年开始的,算起来7年了,在京东是去年7月开始的,(以前是在当当、卓越,现在合适的话也偶尔网购一下),1年多了,分4个账户(解决了一个账户只能优惠一次的问题)花了15000多,挺心疼的,好在是分次买的,不感觉有压力,书柜一面墙定做的,七层高四米长前后两排放也只能放的下2000册了!好在折扣平均4点5折上下(现在基本在4折下买),还是很满意的。

评分

一般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