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書法史

中國現代書法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硃仁夫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齣版社: 北京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1031827
版次:1
商品編碼:10592741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1996-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49
字數:436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現代書法史》分上下編,上編六章,下編九章。上編闡釋現代書法一個多世紀發展之脈絡,下編敘說九位書法大傢:吳昌碩寢守石鼓、康有為長於碑版、於右任標準草書、瀋尹默繼承帖學、毛澤東傾意縱草、曹鞦圃重視師承、吳玉如宗法二王、林散之透現靈逸、沙孟海聞名題榜。在一個半世紀裏,諸位大傢先後縱橫馳騁,各顯韆鞦。此外,還論述瞭楊守敬、瀋曾植、張裕釗、曾熙、李叔同、颱靜農、王遽常、謝無量等的書法成就。因有“生不立傳”的慣例,該書對於至今健在的書法大傢隻好在“後論”中簡述一二,如瘦硬通神的啓功、標舉“經係”的王學仲、教書育人的歐陽中石、筆走龍蛇的瀋鵬等名傢、大傢,真是數不完,說不盡。此著上編闡述書法史跡,下編傳係書法大傢,縱橫交織成現代書法的斑斕圖畫,由此也奠定瞭它的學術性、科學性。
背靠社會政治史,凸現書法藝術史。中國現代書法史一直背靠著中國近現代社會政治史,鴉片戰爭後社會轉型的睏惑與彷徨,戊戌維新、辛亥革命、五四運動的激進與喜悅,民族危亡時期的救亡與圖存,“文化大革命”的破壞與阻滯,改革開放的復興與奔湧,都在現代書法的演進中打下瞭烙印。但是,著者彆齣心裁地處理瞭政治史與藝術史若即若離的關係。
將中國傳統史學的編年、紀傳、記事結閤在一起。此著上編的史論,以年代為順序,下編的“人論”,則采記傳形式,後記中的問題專論,用的是記事體。而且,不論敘史、記人、述事,均以理性論說貫穿,“彌綸群言,精研一理”,加強瞭此著的立體感,提高瞭此著的學術品位。
文字參以圖錄,圖錄潛說文字,圖隨文走,文以圖證。此著文字近20萬,圖錄約800幅,文字圖錄交相輝映,互為詮釋。

內頁插圖

目錄

贅言
上編
第一章 睏惑與求索
兩難選擇
苦痛滋潤
現在闡釋
楊氏鏇風
碑學大廈
第二章 迴歸與維新
硬筆齣現
書法與維新
考古重大發現
書畫齋社
第三章 存古與蛻變
科舉壽終
國粹保存
新文化運動
書畫社團與學校
第四章 救亡與破壁
救濟國難
拯危書畫
耀彩西歐
草書社與書學會
第五章 復興與式微
名跡歸趙
兩岸初興
蘭亭論辯
文化阻滯
單嚮復興
第六章 突變與躊躇
民眾登颱
現代書派
書協領銜
書論高揚
法古承師

下編
第七章 石鼓大師吳昌碩
寢抱石鼓
兼善行隸
刻印第一
第八章 碑學首領康有為
轉益多師
碑論高遠
康體風範
第九章 草書標準於右任
第十章 帖派旗幟瀋尹默
第十一章 詩縱草狂毛澤東
第十二章 師傳典範曹鞦圃
第十三章 宗王巨匠吳玉如
第十四章 真靈奇逸林散之
第十五章 榜書第一沙孟海
第十六章 群星璀璨列名傢
後論
補錄:饒宗頤、李鐸、陳維德
主要參考書目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其實,“道德”就是在彆人有睏難的時候,伸齣你的援助之手。在地震中還有些人幸運的活瞭下來,他們感受到瞭生命的脆弱一麵。看著一片片廢墟,有人在呼喚著自己的母親,這個時候他的母親或許已不在人世,但他還要對他的母親心懷感恩。在地震的麵前,我們中國人並沒有氣餒,麵對一片片廢墟,我們仍然努力去尋找生命的光芒。一天,兩天,直到第七天,生命在不斷的齣現奇跡。溫總理說的好:“隻要有1%的希望,我們就要盡100%的努力。是社會給予瞭他們,關懷瞭他們。”看完這個故事我的眼睛濕潤瞭,我有時在反省自己,是不是該在父母有生之年,多為他們做齣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給工作瞭一天的爸爸媽媽捧上一杯茶,為學習睏難的同學解答一個疑難問題,在公交車上主動為年邁的老人讓座,把被風吹歪瞭的小樹苗扶正,見到紙屑彎腰撿起等,隻要我們從每一件小事做起,我們就會成為有道德的好少年。  古往今來,滄海桑田。雖然時光在流逝,時代在變遷,但是道德建設的重要性不僅沒有消減,反而與日俱增。我們黨和政府對公民的道德建設十分重視。人們常說:道德是石,敲齣希望之火;道德是火,點燃希望之燈;道德是燈,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導人們走嚮燦爛輝煌。

评分

整體還是不錯的,書還比較好看,恩,總的來說還是挺好!

评分

评分

本書的紙張很好,字很清晰,包裝精美,內容紮實

评分

正版哦 為瞭考研買的

评分

挺好的書。閑暇時看看給自己充充電。京東物流速度還行。

评分

5目錄

评分

很好的書,值得購買

评分

 《中國電影藝術史》為作者多年講授中國電影藝術史的內容呈現。在體例上基本沿襲中國電影史的分期階段,但更多強調對重要藝術潮流和現象的概要論述;在曆史分期描述上也有彆於一般意義的編年史分期,而著重於重要曆史階段變遷的塊狀劃分(前45年、中30年、後25年等);在闡述時間下限上,開放一般“曆史”需要沉積的界限,適應電影藝術的當下文化現狀,盡可能逼近寫作之時的現實創作狀況,成為可能是較少見及的容納即時創作現象的電影史述教材;因此,一書不是一般意義的電影史,而頗含電影史論與當下創作現象的現狀描述教科書,尤其是作者描述瞭大量的電影作品,分析細緻深入,引人入勝,試圖實現對百年電影的全麵描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