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藝術與建築:奧賽博物館》奧賽博物館以收藏眾多的印象派時期藝術巨作而著名,成為巴黎最知名的旅遊景點。坐落在塞納河左岸的舊火車站邀請觀眾去探尋,這裏有從莫奈到塞尚的繪畫作品以及羅丹和馬約爾的雕塑作品,以及其他很多19世紀藝術作品。
本書提供有關奧賽博物館和其藏品的簡明信息與詳盡的描述,包括有對重要作品的詳盡描述,作品的圖片,為數眾多的曆史以及文化方麵文章,博物館地圖,圖解時間錶,色彩理論的背景信息,翔實的詞匯錶,藝術傢傳記,內容詳盡的索引。
內容簡介
奧賽博物館和盧浮宮一樣是巴黎塞納河畔最重要的藝術博物館,非常值得一看。三層空間裏展現的是19世紀以及20世紀初的法國藝術作品,包括世界上最重要的印象派作品。《藝術與建築:奧賽博物館》嚮讀者介紹瞭內容豐富多彩的繪畫、雕塑、傢具、素描以及攝影收藏。提供瞭大量具體的背景信息,眾多的彩色插圖,詳盡的作品分析以及清晰的博物館布局設計,《藝術與建築:奧賽博物館》可作為參觀奧賽博物館時的指南。
內頁插圖
目錄
博物館規劃
巴黎火車站是19世紀藝術的傢園
奧賽博物館統計資料
一層
從呂德到卡波的雕塑
展現絕望——卡波和羅丹作品中的烏戈利諾主題
宏大敘事的政治寓言
從傑羅姆到梅索尼埃的繪畫
醜聞,鬥爭與詭計——沙龍和避難者
奧諾雷·杜米埃
光和影——藝術中的母親形象
杜米埃的土紅色半身像——政治化的外貌
巴比鬆畫派
外省風霏巴黎
古斯塔夫·庫貝爾
旁觀者的視角
普維·德·夏凡納和莫羅
早期德加
早期馬奈
為現代主義辯護——埃米爾·左拉,藝術評論
經典的女神和她的現代姐妹
巴吉爾和早期雷諾阿
畫傢朋友——雷諾阿與巴吉爾肖像
早期莫奈
夏日野餐
第二帝國貴婦像
另一種接近公眾的方式——印象派的第一組展覽
亨利·方廷·拉圖爾
海景和海岸風光
東方主義
“……我們都是東方通”(維剋多·雨果,1829)——東方潮流和東方研究
裝飾藝術和曆史主義
建築模型
國際藝術和工藝品
頂層
頂層1
頂層2
英羅·內拉通藏品
曆史畫與現代性
夏爾·波德萊爾——現代性的發現者
詹姆斯·阿伯特·麥剋尼爾·韋斯特
貝斯·莫裏斯特以及瑪麗·卡薩特
關於女性畫傢以及一些奇聞——在巴黎的女性畫傢
古斯塔夫·卡耶波特
埃德加·德加
波西米亞式的生活——咖啡館成為藝術傢們會麵的場所
德加的雕塑
愛德華·馬奈
印象派三聯展
卡米爾·畢沙羅
阿爾弗雷德·西斯萊
奧古斯特·雷諾阿
新階段
剋勞德·莫奈
水,風,還有日光
火車站——19世紀的大教堂
目力可及的邊緣——莫奈和霍德勒的山脈風景畫
原創性的喪失
文森特·凡·高
走嚮盛名的漫長路途
從自然主義到錶現主義
隱居處——追尋藝術傢的介入風格
保羅·塞尚
塞尚的“沐浴者”係列——自然在繪畫中的“現實化”
展覽小間的彩色圖畫
德加的蠟筆畫
“日本傢庭”——日本風格來到巴黎
莫奈和雷諾阿的晚期作品
歐迪隆·雷東
世紀——時代沉輪中的享樂
蓋什藏品
亨利·盧梭
……
中層
中層1
中層2
附錄
精彩書摘
米勒剛好在1857年沙龍前及時完成瞭《拾穗者》這部作品。在這幅畫中,畫傢繪製瞭非比尋常的農民生活圖畫。他畫的那些女人是社會中最貧窮的人。她們正從田中收集收割後剩下的麥蟪麥穗。同時,在最明亮的地平綫上,豐足的收成在地主鷹一樣警覺的眼神監督下,正被馬車運走。他坐在馬背上,從遠處監視著這群婦女。
地平綫位於整幅畫較高的地方。三個婦女被緊密安排在一起,幾乎占據瞭畫麵的最前端。她們的體型反映瞭她們在專注於單調工作時的端莊。嚮右邊彎下腰去的婦女,她們的姿勢隻能從她們左臂彎麯角度的變化來識彆,與彎腰紮捆的女人形成瞭平衡。
這種反映在她們姿勢裏的,與大地的統一性,同樣在她們衣服靜默的色澤中顯現齣來。這幅畫強烈的、黑瞎的色調隻有被天上的粉紅色稍稍緩解。米勒紀念碑式的農民形象讓這種風格進入巴比鬆畫派的風景畫風格。他的繪畫是對勞纍至極的勞動力以及農村生活的強而有力的刻畫。他以一種莊嚴的格調,不用求助於不加修飾的現實主義來做到這點。充斥著棕色和灰色陰影的畫麵,氛圍是悲傷的。由於米勒畫像的紀念碑狀,他的這些形象從風景中跳脫齣來,再也無法被周遭消融。
……
前言/序言
藝術與建築:奧賽博物館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書的開本比較小,可能是齣於成本考慮。為啥要用銅版紙,比較重,如果能用大開本的聖經紙就好瞭。
評分
☆☆☆☆☆
%D%A 至於自我的意義,我想過的就更多瞭。小時候我就疑惑過“我”的含義。我知道我是個人,我是由分子和原子組成的。但是在我生前和死後,這些分子原子又屬於誰呢?我的意識又是什麼?貌似不是分子原子。為什麼我的意識會裝在這個身體裏,能指揮這個身體,能看見聽見彆的事物?我的名字代錶一個人,還有韆韆萬萬個名字代錶其他人,但自己的這個名字對我來說意義極為不同,我會念叨著自己的名字,問自己這兩個字究竟代錶什麼。看到彆人有我爸媽不給我買的玩具,我就好生羨慕,希望我能夠是他,或變成他。那麼變成他以後,除瞭“我”有玩具玩瞭,還有會什麼其他不同?對於韆韆萬萬個人來說,就有韆韆萬萬個“我”,我在他們眼裏是什麼樣的,他們又是怎麼看待自我的? %D%A %D%A 自然科學告訴我們,生命就像一艘船,它的意義就是運載基因到下一個港口。我相信現今的大多數人都不滿足於此,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其他需求來補充自己生命的意義,不管他們是否有意識到。對於我來說,我死後也許會留下些許痕跡,比如一堆周遊世界的照片,比如一個寫滿影評的博客,但這些終究會消失於無形。看過紀錄片《人類消失後的世界》更是明確感到,如果人類消失,不齣1萬年(對宇宙來說很短暫),整個人類存在過的任何證據都會無影無蹤。所以,不管是生命和自我,存在的過程纔是關鍵。 %D%A %D%A 那麼除瞭傳遞基因,自我存在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呢?對此曆代的哲學傢們有各種不同的解釋。其中薩特的理論最令我信服,或者說打動瞭我。他說世間不存在永恒的價值和規範,每個人都必須發現和創造自我的意義,尋求每個問題自己的答案。我們沒有選擇是否來到這個世界的自由,但作為自由的個體,要不斷地選擇,並為做的每件事負責。逃避選擇,或者說隨大流,那就是自我欺騙,放棄瞭創造自我意義的機會。多麼勵誌啊。 %D%A %D%A 我在某一方麵最接受薩特的觀點,並不代錶他就是“對”的。這也是《蘇菲的世界》帶給我思維方式的一大轉變。起初我在閱讀哲學史上各傢之言的同時,總嘗試思考誰的理論是對的,或者最“有道理”的,還想把不同流派的理論結閤起來。後來我發現這和“世界是否是虛幻的,是否存在上帝”一樣是沒有答案的,世間比我想象的更多的事也是類似的情況,這也正符閤休謨提齣的不可知論。 %D%A %D%A 除此之外,這本書對我在心態上也大有裨益。我看過不少書,自詡有點淵博,但是我讀到蘇格拉底和笛卡爾這樣在當世最淵博的人都時刻在感慨自己的無知,很受觸動。智慧是無窮無盡的,不斷地學習知識和思考隻是略微拓展我們的已知領域,同時更會意識到自己是多麼的無知。 %D%A %D%A 讀到最後我不禁感慨,人類的科技也許在某些先進的外星人看來不值一提,但在哲學方麵的努力和成就真是豐富的瑰寶。如果人類無聲無息的滅亡,這些哲學成就是最可惜的。然而抬頭仰望星空時,我又感到如本書結尾所說的,我們每個人和這些星星都來自宇宙大爆炸伊始的物質,是一百多億年前熊熊燃燒的大火所爆齣來的一點火花,人生和人類的曆史也正如宇宙中的一片星塵。
評分
☆☆☆☆☆
曆史畫與現代性
評分
☆☆☆☆☆
一層
評分
☆☆☆☆☆
原創性的喪失
評分
☆☆☆☆☆
旁觀者的視角
評分
☆☆☆☆☆
波西米亞式的生活——咖啡館成為藝術傢們會麵的場所
評分
☆☆☆☆☆
內容翔實全麵,與我參觀過的一樣,購買此書以收藏!
評分
☆☆☆☆☆
巴黎火車站是19世紀藝術的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