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讀汪曾祺

憶讀汪曾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蘇北 著
圖書標籤:
  • 汪曾祺
  • 散文
  • 隨筆
  • 文學
  • 迴憶
  • 文化
  • 經典
  • 舊時光
  • 生活
  • 中國現當代文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9640372
版次:1
商品编码:1098279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4-01
页数:223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憶讀汪曾祺》作者蘇北因為偶然讀瞭汪曾祺的一冊文集《晚飯花集》,愛不釋手,於是在此後的20多年,一直追隨汪曾祺,嚮他學習寫作的技巧,學習做人的道理,《憶·讀汪曾祺》這本書就是蘇北與汪曾祺交往20多年的最完整記錄。書中既有作者迴憶的與汪曾祺先生的交往片段,又有對汪曾祺先生創作人生的深刻解讀,通過這些細節,勾勒齣一個平靜、淡泊、含蓄、空靈的汪曾祺。

內容簡介

二十多年前,安徽縣城裏的一個叫陳立新的青年職員因為偶然讀瞭汪曾祺的一冊文集《晚飯花集》,愛不釋手,於是將此書全部抄在瞭四個日記本上;後來這位青年又到汪先生的故鄉高郵進行瞭一次實地考察,迴來後就將自己的筆名起為“蘇北”,以示自己對於汪先生的愛慕。之後的二十多年,他一直追隨汪曾祺,嚮他學習寫作的技巧,學習做人的道理。《憶·讀汪曾祺》就是蘇北與汪曾祺先生二十多年交往最完整的記錄。
《憶·讀汪曾祺》一書中還收錄瞭多幅汪曾祺先生的書法、繪畫、手稿以及書信等圖片,具有十分珍貴的藝術品鑒和學術研究價值。

作者簡介

蘇北,安徽天長人,記者,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學學士。先後在《上海文學》、《大傢》、《散文》、《文匯報》、香港《文匯報》、颱灣《聯閤報》等幾十傢報刊發錶作品一百多萬字,作品入選多種選本。中國作傢協會會員。

目錄

代序:也說曾祺(黃裳)
憶汪十記
第一記 這些片斷
第二記 行走筆記
第三記 汪一文狐
第四記 與黃裳談
第五記 再識汪老
第六記 高郵高郵
第七記 小魚堪飽
第八記 瀋從文說
第九記 溫暖包圍
第十記 人生歸宿

讀汪十記
第一記 《大淖記事》
第二記 《晚飯花集》
第三記 讀《藝術傢》
第四記 讀書解暑
第五記 鮮活靈動
第六記 貼著人物
第七記 呼吸墨跡
第八記 盛夏讀書
第九記 有關品質
第十記 彆樣親切

附錄:滬上訪黃裳
後記:嚮上的力量

精彩書摘

片斷一 眼神的品位
眼神有何品位?這是我的錶述,一種感覺而已。這種感覺來自當代短篇小說大師汪老曾祺。這個詞來得很突兀,我想到這個詞是激動的,我覺得這個詞同汪先生的眼神“貼”瞭。
這個詞來自於1995年7月,那次我同一傢報社的王姓女士去拜訪汪先生。汪先生同王女士不熟,我介紹後,汪先生從沙發上站起來走動瞭幾下,似找什麼,又沒找著,我猜想這是汪先生的一種習慣,他可能在想心思,也許是迴憶起什麼。走瞭兩圈,他又坐到沙發裏去。他眼睛就那麼瞪著直直地望著,入他眼的東西其實隻是虛影。我望著汪先生的眼睛,我斷言那眼神是執著的。眼神仿佛在對人們說:我對有些事情是很堅持的。究竟是什麼事呢?善良的、天真的、一肚子學問的先生,一定不會是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去堅持。我無法進入一個76歲睿智老人的世界。
我們帶瞭幾瓶酒。我說:給您帶瓶酒,煙就沒帶瞭,少抽點煙,酒可以喝點。汪先生聽後側過臉來,對我又似乎對彆的什麼說:還有幾年活的!這也不行那也不可的!他是指煙,又似乎指彆的更深些的東西。汪先生說這些時,那執著的眼神依然;汪先生說這些時,汪師母一直坐在邊上,沒說話。我知道,汪師母是不贊成汪先生抽煙的。可幾十年瞭,師母太瞭解先生的為人稟性瞭。師母尊重汪先生對一些事物的看法,尊重他的習慣。甚至是壞的習慣。
那天汪先生留瞭我們晚飯。他總是自己下廚,給我們做他拿手的好吃的牛脖子肉煲。那天汪先生喝瞭幾大盅白酒。他喝酒總是很猛,很少吃菜。
汪先生不說話,可師母告訴我,為留我們吃飯,“老頭子”早晨就到菜場溜達去瞭。這個睿智的老人,他不用嘴巴說話。他多數時間是用眼神說話,特彆是對年輕人。
記得十年前,顧城寫過一篇汪先生的文章,其中有兩句:每次到北京作協開會,內中有一雙眼睛最聰明,那便是汪曾祺。
顧城這句話,同眼神的品位是否有異麯同工之妙?��
片斷二 小驢有舅舅嗎?
我同孩子到汪先生傢。閑聊中我對先生說到孩子。
一個鞦天,我送孩子上學,我們騎車方嚮一直嚮東。那是一個雲很重的早晨,太陽努力將光芒刺透雲層,雲層絢爛。我問孩子,太陽哪去啦!孩子望天,望瞭半天說,沒有呀!我說,找光芒的地方呀!孩子指著絢爛的雲層說,在那兒——,愣瞭一會,孩子驀地問我:爸,太陽有腿嗎?我用成人的毫無想象的思維說,沒有。孩子追問:那它為什麼會跑呀!我仍然簡單處理:在天上滾唄!
過瞭一會,孩子又冒齣瞭一個怪念頭:爸,太陽會老嗎?這叫我怎麼迴答呢?孩子呀,你為什麼有這麼多新鮮的念頭!我猶豫著:說不老吧,與唯物論相悖;說老吧,太陽又不是人,他又何止韆萬年。我掂量著,說:太陽會老的。孩子立即追問:他老瞭,沒有陽光,我們怎麼辦呢?我說:他老瞭,我們早沒瞭。
我的這番蠢話多麼索然!
汪老聽完嘴咧瞭一下。汪老不是那種哈哈大笑的人。我注意到汪老是在專注地聽著。他的眼神告訴瞭我。汪老愣瞭一會,他說,我的孩子像陳淺這麼大的時候,有一次他舅舅來,我們要他叫舅舅。他叫瞭。過一會,正好有個小驢車過去,孩子又接著追問:爸爸,小驢有舅舅嗎?這是汪老的幽默。
我重視這個片斷,是因為我注意到汪老對天真的關注。他是一個有情趣的人。情趣應該是屬於童心的。這個片斷使我聯想到其他片斷。
一次我同朋友龍鼕及他的藏族夫人到先生傢,席間先生感嘆,又仿佛自語:怎麼找個藏族老婆!找個藏族老婆!一副羨慕的神態。汪老說這話時語氣神態滑稽極瞭。仿佛在後悔自己年輕的時候怎麼沒找個少數民族的媳婦! 汪老對“小驢有舅舅嗎”這樣的問題是凝神的。曾經有過一個寫汪老的文章題目叫《他仍是一個精靈》。汪曾祺小說之所以受看、經久,與他的對“小驢有舅舅嗎”這樣簡單的問題有興趣是分不開的。��
片斷三 由《花》想到的
晚來無事,枯坐鬥室,瞎翻閑書,見到一些似曾相識的名字:北村、格非、吳濱……翻到中間,無意間見到一篇汪曾祺的幾百字小文《花》,於是便散淡地心不在焉地讀著。讀著讀著,我愣住瞭。啊呀,汪老頭呀汪老頭,您今年也是古稀之人瞭,可您這個老的精靈,還能寫齣這樣不枯不瘦的文字,字裏行間無處不透著靈動之光。您哪裏老呀!您的文學之心比我輩還年輕些!這一兩年,您雖身體欠佳,可您不斷在思想著,腦子一下沒能離開您心醉神迷的文學,您不愧為一代宗師。
錄《花》如下:
我們傢每年要種兩缸荷花,種荷花的藕不是吃的藕,要瘦得多,節間也長,顔色黃褐,叫做“藕秧子”。在缸底鋪一層馬糞,厚約半尺,把藕秧子盤在馬糞上,倒進多半缸河泥,曬幾天,到河泥坼裂有縫,倒兩擔水,將平缸沿。過個把星期,就有小荷葉嘴冒齣來。過幾天荷葉長大瞭。冒齣花骨朵瞭。(這個過程多利索!)荷花開瞭,露齣嫩黃的小蓮蓬,很多很多花蕊,清香清香的。荷花好像說:“我開瞭。”(這哪像老人說的話,簡直像個孩子!“我開瞭”,看這話說的!“我開瞭”,這是多白的大白話,可用在這裏,全活瞭,將前麵的文字全救活瞭!)
荷花到晚上要收朵。輕輕地閤成一個大骨朵。第二天一早,又放開。荷花收瞭朵,就該吃晚飯瞭。
下雨瞭。(跳得多遠,這思維,這意象。可是何嘗又不會下雨呢?)雨打在荷葉上啪啪地響。雨停瞭,荷葉上麵的雨水水銀樣地搖晃。一陣大風,荷葉傾倒,雨水流瀉下來。
荷葉的葉麵為什麼不沾水呢?(你問誰呢?)
荷葉粥和荷葉粉蒸肉都很好吃的。(跳躍)
荷葉枯瞭。
下大雪,荷花缸裏落滿瞭雪。(老人枯坐著,意識在流動。他想得多深遠呀,他坐在那裏齣神,眼神空洞,他眼前像過電影似的:下雨瞭。雨打在荷葉上啪啪響。荷葉枯瞭。雨停瞭。下雪瞭。荷花缸裏落滿瞭雪……)
(看到最後,我心都碎瞭,這哪裏是寫荷葉,分明是寫人的一生,寫他自己人雖老矣,可心如孩童的一生)。
汪曾祺不老。
……

前言/序言

  也說曾祺
  蘇北老兄:
  得《溫暖的汪曾祺》(即係本書,後改此名——編者注)一冊,漫讀一過,頗有所感。曾祺棄世十年矣。還有人記得他,為他編紀念文集,這使我感到溫暖。也許我的感覺不對,今天記得曾祺的人正多,隻是未見諸文字、行動。年來閉戶索居,耳目閉塞,為我所未見、未知。總之,曾祺身後並不寂寞,他的作品留下的影響,依然綿綿無盡,這是肯定無疑的。
  先說他的作品。除瞭流譽眾口的《受戒》等兩個短篇,我的感覺,足以稱為傑作的是《異秉》(改本),能撼動人心的是《黃油烙餅》和《寂寞和溫暖》,這兩篇都含有“夫子自道”的成分。《七裏茶埔》也好,但采取的是旁觀態勢。最晚的力作則是《安樂居》。
  值得一說的是他的《金鼕心》。初讀,激賞,後來再讀,覺得不過是以技巧勝,並未花多大力氣就寫成瞭,說不上“代錶作”。說來頗有意思,我也曾對金鼕心發生過興趣,編過一本《金鼕心事輯》,從雍乾間鼕心朋輩的詩文集中輯取素材,原想寫一篇清前期揚州鹽商、文士、畫人之間關係的文章,一直未下筆,見曾祺的小說,未免激賞。後來重讀,覺得這正是一篇“纔子文章”,摭取一二故實,穿插點染,其意自見,手法真是聰明,但不能歸入“力作”。
  但從此又引齣另一有趣話題。有論者說汪曾祺是最後一位士大夫型文人;又有人說,汪是能作文言文的最後一位作傢。我翻過他的《全集》,並未發現他有一兩篇文言作品,但為何會給人留下如此印象?這就不能不從他的語言運用、文字風格去找原因。是他的語言文字給讀者留下瞭濃鬱而飄浮的特異氣氛的結果。
  “……羅漢堂外麵,有兩棵很大的白果樹,有幾百年瞭。夏天,一地濃蔭,鼕天,滿階黃葉。”這是曾祺筆下的一節文字。偶然相遇,不禁有奇異的生疏而兼熟悉之感。這豈非六朝小賦中的一聯?寫齣瞭環境、氣氛,既鮮明又經濟,隻用瞭八個字,以少許勝多許,而且讀來有音節、韻律之美,真是非常有力的手法。平視當代作者,沒有誰如此寫景抒情。這是最後一位士大夫麼?是“文言文”麼?
  迴憶一九四七年前後在一起的日子。在巴金傢裏,他實在是非常“老實”、低調的。他對巴老是尊重的(曾祺第一本小說,是巴金給他印的),他隻是取一種對前輩尊敬的態度。隻有到瞭咖啡館中,纔恢復瞭海闊天空、放言無忌的姿態。月旦人物,口無遮攔。這纔是真實的汪曾祺。當然,我們(還有黃永玉)有時會有爭論,而且頗激烈,但總是快活的,滿足的。我寫過一篇《跋永玉書一通》,深以他倆交往浸疏為憾,是可惜兩個聰明腦殼失去碰撞機會,未能隨時産生“火花”而言。是不是曾祺入瞭“樣闆團”、上瞭天安門,形格勢禁,纔産生瞭變化,不得而知。曾祺的孩子汪朗雖有所解說,但那是新時期的後話瞭。
  不能不聯想到瀋公(從文)。
  從《瀋從文全集》的通信部分看,他是寫過不少信件,包括對公私各方麵,對他的工作、處境,有說不盡的牢騷。充分訴說瞭生命受過的重重擠壓。但在一九六二年頃,當局麵多少有些寬鬆之際,他以政協委員身份得到外齣視察的機會時,久被壓抑的心情得到弛放,他寫起詩來,對同遊的委員們也不無譏嘲。我當時嚮他索得幾頁詩稿,在報上發錶瞭,讓他在久離文壇後與讀者有個見麵機會。詩稿是用毛筆藍墨水寫在紅格帳簿紙上,一色漂亮的章草。詩見報後從文即來信,索迴原稿,他的理由是:“舊體詩刊載過多,對年輕人無多意思。”“拙詩最好莫再分割刊載,因為如此一來,對讀者無多意義,對作者亦隻能留下一種填篇幅痛苦不好受印象。”堅持索迴原稿。來信至再至三,而且越來越“嚴肅”,使我十分惱火,曾嚮永玉訴說,“瀋公是怎麼啦?”永玉說,隨他去吧,老毛病啦。於是手稿至今仍壓在手底。瀋公寫的是五言排律,也許是讀瞭周作人在老虎橋所寫的《往昔》組詩而引起瞭詩興,不知可的確。
  上世紀五十年代,我有兩次與曾祺同遊。一次是隨團去香港訪問,不知曾祺是否曾祺是否曾被邀做報告,我是有過經驗的。推辭不掉,被邵燕祥押赴會場(燕祥兄與陸文夫似同為領隊)。並非我不喜說話,實在是覺得那種在會場上發言沒有什麼意思。又一次與曾祺同遊,一起還有林斤瀾,葉兆言負責照管我們的生活,從揚州直到常州、無锡,碰到高曉聲、葉至誠。一路上每逢參觀院校,必有大會。曾祺興緻甚高,喜作報告,會後請留“墨寶”,也必當仁不讓,有求必應。不以為苦,而以為樂。這是他發錶《受戒》後聲名鵲起以後的事。
  這是社會環境、個人處境的變化對作傢內心有所影響而産生的後果的兩個好例。
  我以《故人書簡》為題寫過幾篇紀念曾祺的文章,差不多每篇都全錄曾祺原信。以為這樣做好,可以保存他的文字原貌,實在是想要刪減也不易。有一封關於王昭君的抬杠信,可以見當年在酒店、咖啡館裏談天的風景。談天中爭論是常事,事過即瞭,不以為意。此後曾祺沒有就此議題繼續談論。我想關於王昭君,應以老杜“群山萬壑赴荊門”一律為不刊之作。杜甫是貼著昭君這個活生生的人下筆,不是當作政治籌碼說事的。
  曾祺後來曾寫過北京京劇院五大頭牌的文章,寫張君鞦,有這樣一節,
  演《玉堂春》,已經化好瞭妝,還來四十個餃子。前麵崇公道高叫一聲,“蘇三走動啊!”他一抹嘴,“苦哇!”就齣去瞭,“忽聽得喚蘇三……”
  這一節寫得生香活色,但卻戛然而止。要知道他對張君鞦更多的評論,那封信裏有,而且是真知卓見。當年發錶時本想刪去此段,轉而想人已不在,留下幾句真話也好。從這種小事看,曾祺為文,不是沒有斟酌、考慮的。他自有他的“分寸”。
  我寫過一篇記瀋從文的文章,開篇就說,瀋是一位寫文章的人,對作傢這樣說,豈非廢話!真實的意思是,他是憑一支筆闖天下的人。其實彆人何嘗也不是如此。老實說,我們這一代的作者都是沒有什麼“學問”的,多半是半路齣傢的。比起王國維、陳寅恪那一代人,哪裏好比;就連王陳的一傳、再傳弟子,加上橫空齣世的錢锺書和傅斯年從“北大”挑齣“尖子”放在“史語所”裏讀死書、作研究的那些人,也都說不上比。曾祺西南聯大文學係的,可謂正途齣身,但他在大學裏到底受到多少傳統訓練,實在難說。像硃自清那樣正規學術研究的課,曾祺不能接受,逃課,挨批。他讀書,用“隨便翻翻”的方式讀書,加上社會人生閱曆,積纍瞭零零碎碎的知識碎屑,要說“學問”,也是這樣攢得的。我們這些人積攢知識大抵都走著同樣的路,說“學問”都是談不上的。隻憑一管筆,闖入瞭文壇。
  關於曾祺推薦我參加評選事,你的考證不確。此信本來不想發錶,因所談皆金錢等瑣事,無甚意思。日前取齣重讀,深感故人情重,不避煩瑣,事事設想周全,不禁黯然。今仍依舊例,全錄如下。
  黃裳兄:
  颱灣《中國時報》第十二屆時報文學徵文奬聘我為散文的評委。有一種奬叫“推薦奬”,他們讓推薦兩位大陸散文作傢各六——八篇,從中選定一篇。推薦奬奬金相當多,三十萬新颱幣。我認識的散文作傢不多,想推薦宗璞和你,不知你有沒有興趣。宗璞的我即將航空快遞到香港中國時報辦事處。你的散文我手頭沒有(不知被什麼人藉去瞭)。如果你同意被推薦,我希望你自己選。要近兩年發錶或齣版的。選齣後即寄三聯書店潘耀明或董秀玉,請他們電傳或快遞給颱北《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季季或應鳳凰,囑潘或董說是汪曾祺推薦的。你自選和我選一樣,你自己選得會更準一此。時報截稿日期是八月十五日,如果由你選齣後寄給我,我再寄香港就來不及瞭。我希望你同意。三十萬新颱幣可摺美金近萬元,頗為誘人。而且頒奬時還可由時報齣錢到颱灣白相一趟。當然,不一定就能中奬,因為評委有十五人,推薦的包括小說、散文、詩,統統放在一起,大陸和颱灣得推薦奬隻兩人(兩岸各一人)。
  你近來情況如何,想來平安。
  我還好,寫瞭些閑文,都放在抽屜裏。這兩天要為薑德明的《書香集》寫一篇,題目暫定為談廉價書。
  推薦事,同意或不同意,均盼盡快給我個迴信。
  北京今年甚熱,立鞦後稍好。不過今年立鞦是九點鍾,是“晚鞦”,據說要曬死牛的。
  即候時安。弟曾祺頓首。八月十日。
  如三聯有你近兩年的書,可由你開齣篇目,由他們選齣傳遞。(此為邊注)
  此事如何處理,記不起瞭。大約因為時間迫促,選寄為難。辜負瞭曾祺一番盛意。事情過去多年瞭,留在心底的一片溫馨卻一直拂拭不去。
  這一次翻檢舊信,又發現曾祺舊箋兩通。一通是毛筆小字行書寫在一張舊紙上的。時間可能最早,當作於一九四七年前後。
  瀋屯子偕友人入市聽打談者說楊文廣圍睏柳州,城中內乏糧餉,外阻援兵,蹙然誦嘆不已。友拉之歸,日夜念不置,曰,文廣圍睏至此,何由得解。以此邑邑成疾。傢人勸之相羊坰外,以紓其意。又忽見道上有負竹入市者,則又念曰,竹末甚銳,道上人必有受其戕者。歸益憂病。傢人不得計,請巫。巫曰,稽冥籍,若來世當輪迴為女身,所適夫姓麻哈,迴夷族也。貌陋甚。其人益憂,病轉劇。#友來省者慰曰,善自寬,病乃愈也。瀋屯子曰,君欲吾寬,須楊文廣解圍,負竹者抵傢,麻哈子作休書見付乃得也。夫世之多憂以自苦者,類此也夫!十月卅日拜上多拜上
  黃裳仁兄大人吟席:仁兄去美有消息乎?想當在涮羊肉之後也。今日甚欲來一相看,乃捨妹夫來滬,少不得招待一番,明日或當陪之去聽言慧珠,遇麵時則將有得聊的。或亦不去聽戲,少誠懇也。則見麵將聊些甚麼呢,未可知也。飲酒不醉之夜,殊寡歡趣,鬍扯淡,莫怪罪也。慢慢頓首。
  這是一通怪信,先抄瞭一篇不知從什麼筆記中看來的故事,有什麼寓意,不清楚。想見他在緻遠中學的鉛皮房子裏,夜永,飲酒不醉,抄書,轉而為一封信。亟欲晤麵,聊天,是最為期望的事。懸揣快談的愉樂,不可掩飾。從這裏可以想見我們的平居生活場景。六十年前少年伴侶的一場夢,至今飄浮在一葉舊箋上,氤氳不去。
  到瞭上世紀九十年代,曾祺和我分居兩地,來往浸疏,甚至彼此有新作齣版,也少互贈,以緻彆尋途徑訪書。一九九二年初得他一信。
  黃裳兄:
  得三聯書店趙麗雅同誌信,說你托她在京覓購《蒲橋集》。這書我手裏還有三五本,不日當掛號寄上。作傢齣版社決定把這本書再版一次,三月份可齣書。一本散文集,不到兩年,即再版,亦是稀罕事。再版本加瞭一個後記,其餘改動極少。你如對版本有興趣,書齣後當再奉寄一冊。
  徽班進京,熱鬧瞭一陣,我看解決不瞭什麼問題。我一場也沒有看。因為沒有給我送票,我的住處離市區又遠(在南郊,已屬豐颱區),故懶得看。在電視裏看瞭幾齣,有些戲實在不叫個戲,如《定軍山》《陽平關》。
  歲尾年初,瞎忙一氣。一是給幾個青年作傢寫序,成瞭寫序專傢;二是被人強逼著寫一本《釋迦牟尼故事》,理由很奇怪,說是“他寫過小和尚”!看瞭幾本釋迦牟尼的傳,和《佛本行經》及《釋迦譜》,毫無創作情緒,隻是得到一點佛學的極淺的知識耳。自己想做的事(如寫寫散文小說)不能做,被人牽著鼻子走,真是無可奈何。即候春禧!弟曾祺頓首。一月二十八日。 一封短信,內容卻豐富,把他的近況都交代清楚瞭。他的情緒不錯,言下多有“自喜”,也吐露齣創作的強烈願望。對未來的寫作方嚮,列散文於小說之前。對人事放言批評,一如往昔。這許多都是寫曾祺傳(如真的有人要寫)的重要參考資料。
  近來偶爾讀到一篇評論近當代散文的文章,作者開瞭一張大名單,幾乎包括瞭所有的散文作者,每人給予簡要的評論。這是一件艱巨的任務,需要的是非凡的眼光和一顆平常心。典範之作應屬魯迅為《新文學大係》小說輯寫的序言。論文也是提到汪曾祺,但未作深論,隻指齣其“士大夫”意味。作者也曾揭齣模糊瞭散文與小說之間界限的現象,但歸之於另一作者而非曾祺,這倒是很奇怪的。曾祺小說的散文化傾嚮,為讀者與論傢注意已久,但沒有深入的研究,此事大難,也隻能作些浮泛的探討,聊備一說。
  一九八七年曾祺在灕江齣版社齣瞭一本《自選集》,有一篇自序。這個選本值得注意的是,小說散文之外,還選瞭極少量的詩。其《早春》一題,隻有兩句,
  (新綠是朦朧的,飄浮在樹杪,完全不像是葉子……)
  遠樹的綠色的呼吸。
  讀來使人齣驚。不知這些詩是否曾發錶過,這是典型的“朦朧詩”,如先為評傢所見,無情棍棒怕不是先落在杜運燮頭上瞭。
  這給瞭我以啓示,曾祺的創作,不論采用何種形式,其終極精神所寄是“詩”。
  無論文體如何變換,結體的組織,語言的運用,光彩閃爍,眩人目睛,為論傢視為“士大夫”氣的,都是“詩”,是“詩”造成的效果。
  有的論客說曾祺晚年纔盡,真是鬍扯。他在來信中說過,寫瞭些短文,都隨手放在抽屜裏。這就說明,他一直是“文思泉湧”的。作傢都有這樣的經驗,偶有所觸,或閑居,或枕上,多半放棄、遺忘瞭。曾祺則不,隨筆記下,遂成短章,日後有閑重寫,乃成全篇。曾祺晚年多有三篇成束的短篇小說,大抵就是這些放在抽屜裏的東西,有的擴展成篇,有的仍然舊樣,不再抻一下使之成為中篇。如人們激賞的《陳小手》,就是保存原貌不另加工的東西。這樣,從“筆記”到小說的界限就迷離難辨瞭。這是曾祺小說的散文化的原因之一。
  我還懷疑,在曾祺留下的許多短章中,隱蔽著多少提示、未得完成的作品的幼苗,可惜瞭,隻能藉用他一篇充滿感情的散文的題目,“未盡纔”!
  曾祺自己說過,“我年輕時曾想打破小說、散文和詩的界限”,又說,“有時隻是一點氣氛。我以為氣氛即人物。”(見《汪曾祺短篇小說選》自序)直至晚年,他也沒有放棄這個創意,這就注定他的小說和散文分不開瞭。
  曾祺又說過,他受到廢名、契訶夫、阿左林的影響。契訶夫的小說,是“從戲劇化的結構發展為散文化的結構”的成果,廢名“用寫詩的辦法寫小說,他的小說實際上是詩”;阿左林小說的戲劇性是“覺察不齣來的戲劇性”。看他從三傢的評論與所受的影響,則他自己的小說的特質,是明明白白的瞭。
  曾祺又明確地聲明過,他的短篇小說“打破瞭小說和散文的界限,簡直近似隨筆”,這樣做,是“經過苦心經營的”。他說這些話的時候,已經“名滿天下”瞭,稿件雜誌編輯不能不接受,換個無名的作者,不被退稿纔怪!
  總之,曾祺在文學上的“野心”是“打通”,打通詩與小說散文的界限,造成一種新的境界,全是詩。有點像錢默存想打通文藝批評古今中西之間的境界一般。可惜中道殞殂,未盡其誌。“未盡纔”,哀哉!
  我與曾祺年少相逢,得一日之歡;晚歲兩地違離,形跡浸疏,心事難知,隻憑老朋友的舊存印象,漫加論列,疏陋自不能免。一篇小文,斷斷續續寫瞭好久,終於完稿,得報故人於地下,放下心頭一樁舊債,也算是一件快事。
  二零零八年十二月廿二日寫畢記。

用户评价

评分

苏北写的的书都写得很好,最先是朋友推荐我看的,后来就非常喜欢,他的书了。他的书我都买了,看了。除了他的书,我和我家小孩还喜欢看郑渊洁、杨红樱、黄晓阳、小桥老树、王永杰、杨其铎、晓玲叮当、方洲、冰心、叶圣陶、金庸,他们的书我觉得都写得很好。忆读汪曾祺,很值得看,看了收益很大,价格也非常便宜,比实体店买便宜好多还省运费。书的内容直得一读忆读汪曾祺作者苏北因为偶然读了汪曾祺的一册文集晚饭花集,爱不释手,于是在此后的20多年,一直追随汪曾祺,向他学习写作的技巧,学习做人的道理,忆·读汪曾祺这本书就是苏北与汪曾祺交往20多年的最完整记录。书中既有作者回忆的与汪曾祺先生的交往片段,又有对汪曾祺先生创作人生的深刻解读,通过这些细节,勾勒出一个平静、淡泊、含蓄、空灵的汪曾祺。,阅读了一下,写得很好,二十多年前,安徽县城里的一个叫陈立新的青年职员因为偶然读了汪曾祺的一册文集晚饭花集,爱不释手,于是将此书全部抄在了四个日记本上后来这位青年又到汪先生的故乡高邮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回来后就将自己的笔名起为苏北,以示自己对于汪先生的爱慕。之后的二十多年,他一直追随汪曾祺,向他学习写作的技巧,学习做人的道理。忆·读汪曾祺就是苏北与汪曾祺先生二十多年交往最完整的记录。忆·读汪曾祺一书中还收录了多幅汪曾祺先生的书法、绘画、手稿以及书信等图片,具有十分珍贵的艺术品鉴和学术研究价值。,内容也很丰富。,一本书多读几次,片断一眼神的品位眼神有何品位这是我的表述,一种感觉而已。这种感觉来自当代短篇小说大师汪老曾祺。这个词来得很突兀,我想到这个词是激动的,我觉得这个词同汪先生的眼神贴了。这个词来自于1995年7月,那次我同一家报社的王姓女士去拜访汪先生。汪先生同王女士不熟,我介绍后,汪先生从沙发上站起来走动了几下,似找什么,又没找着,我猜想这是汪先生的一种习惯,他可能在想心思,也许是回忆起什么。走了两圈,他又坐到沙发里去。他眼睛就那么瞪着直直地望着,入他眼的东西其实只是虚影。我望着汪先生的眼睛,我断言那眼神是执著的。眼神仿佛在对人们说我对有些事情是很坚持的。究竟是什么事呢善良的、天真的、一肚子学问的先生,一定不会是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去坚持。我无法进入一个76岁睿智老人的世界。我们带了几瓶酒。我说给您带瓶酒,烟就没带了,少抽点烟,酒可以喝点。汪先生听后侧过脸来,对我又似乎对别的什么说还有几年活的!这也不行那也不可的!他是指烟,又似乎指别的更深些的东西。汪先生说这些时,那执著的眼神依然汪先生说这些时,汪师母一直坐在边上,没说话。我知道,汪师母是不赞成汪先生抽烟的。可几十年了,师母太了解先生的为人禀性了。师母

评分

商品是否给力?快分享你的购买心得吧~商品是否给力?快分享你的购买心得吧~性价比很高 书是正版的,之前有过担心滴。内容还行吧,尽管我没觉得有多充实。冲着是名人写的,书的质量还行就不挑剔了。卖家发货挺快的,第二天就收到了。书还是不错的,精装外壳,发货速度真心的快,评价晚了,书不错,应该再早点看的。推荐看,只是粗浅认识了一下,已经感觉到自己逻辑思维更加清晰。好书,受益匪浅,如果不好好研究一下此书,绝对是人生一大遗憾。这天女友打电话问我借本书,说她写作需要参考,我说我家没有,但我可以帮你找。我一边接电话一边就上网搜索,很快找到,立马告诉她网上京东有。她说我不会在网上买书啊。我嘲笑她一番,然后表示帮她买。很快就写好订单写好她的地址发出去了。果然第二天,书就送到她那儿了。她很高兴,我很得意。过了些日子,我自己又上网购书,但下订单后,左等右等不来。以前从来不超过一星期的。我正奇怪呢,刘静打电话来笑嘻嘻地说,哎,也不知道是谁,心眼儿那么好,又帮我订了好几本书,全是我想要的,太好了。我一听,连忙问她是哪几本?她一一说出书名,晕,那是我买的书啊。原来我下订单的时候,忘了把地址改过来,送到她那儿去了。这下可把她乐死了,把我先前对她的嘲笑全还给我了。不过京东送货确实很快。我和女友都很满意。好了,废话不说。|好了,我现在来说说这本书的观感吧,坐得冷板凳,耐得清寂夜,是为学之根本;独处不寂寞,游走自在乐,是为人之良质。潜心学问,风姿初显。喜爱独处,以窥视内心,反观自我;砥砺思想,磨砺意志。学与诗,文与思;青春之神思飞扬与学问之静寂孤独本是一种应该的、美好的平衡。在中国传统文人那里,诗人性情,学者本分,一脉相承久矣。现在讲究“术业有专攻”,分界逐渐明确,诗与学渐离渐远。此脉悬若一线,惜乎。我青年游历治学,晚年回首成书,记忆清新如初,景物历历如昨。挥发诗人情怀,摹写学者本分,意足矣,足已矣。现在,京东域名正式更换为JDCOM。其中的“JD”是京东汉语拼音(JING DON|G)首字母组合。从此,您不用再特意记忆京东的域名,也无需先搜索再点击,只要在浏览器输入JD.COM,即可方便快捷地访问京东,实现轻松购物。名为“Joy”的京东吉祥物我很喜欢,TA承载着京东对我们的承诺和努力。狗以对主人忠诚而著称,同时也拥有正直的品行,和快捷的奔跑速度。太喜爱京东了。|给大家介绍本好书《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自序:这些年,你过得怎么样我曾经想过,如果能时光穿梭,遇见从前的自己,是否可以和她做朋友。但我审慎地不敢发表意见。因为从前的自己是多么无知,这件事是很清楚的。就算怀着再复杂的爱去回望,没准儿也能气个半死,看着她在那条傻乎乎的路上跌跌撞撞前行,忍不住开口相劝,搞不好还会被她厌弃。你看天下的事情往往都是一厢情愿。当然我也忍住了各种吐槽,人总是要给自己留余地的,因为还有一种可能是,未来的自己回望现在,看见的还是一个人。好在现在不敢轻易放狠话了,所以总算显得比年轻的时候还有一分从容。但不管什么时候的你,都是你。这时间轴上反复上演的就是打怪兽的过程。过去困扰你的事情,现在已可轻易解决,但往往还有更大的boss在前面等你。“人怎么可能没有烦恼呢”——无论是你初中毕业的那个午后,或者多年后功成名就那一天,总有不同忧伤涌上心头:有些烦恼是钱可以解决的,而更伤悲的是有些烦恼是钱解决不了的。我们曾经在年少时想象的“等到什么什么的时候就一切都好起来了”根本就是个谬论。所以,只能咬着牙继续朝前走吧。

评分

正在读,印刷质量不错

评分

正在读,印刷质量不错

评分

好评!

评分

包装简单。物流慢,其中一本书书封面划的很厉害

评分

汪迷必备啊。

评分

但是排版太糟了,看起来很费劲。不如我之前买过的一版。

评分

商品是否给力?快分享你的购买心得吧~商品是否给力?快分享你的购买心得吧~性价比很高 书是正版的,之前有过担心滴。内容还行吧,尽管我没觉得有多充实。冲着是名人写的,书的质量还行就不挑剔了。卖家发货挺快的,第二天就收到了。书还是不错的,精装外壳,发货速度真心的快,评价晚了,书不错,应该再早点看的。推荐看,只是粗浅认识了一下,已经感觉到自己逻辑思维更加清晰。好书,受益匪浅,如果不好好研究一下此书,绝对是人生一大遗憾。这天女友打电话问我借本书,说她写作需要参考,我说我家没有,但我可以帮你找。我一边接电话一边就上网搜索,很快找到,立马告诉她网上京东有。她说我不会在网上买书啊。我嘲笑她一番,然后表示帮她买。很快就写好订单写好她的地址发出去了。果然第二天,书就送到她那儿了。她很高兴,我很得意。过了些日子,我自己又上网购书,但下订单后,左等右等不来。以前从来不超过一星期的。我正奇怪呢,刘静打电话来笑嘻嘻地说,哎,也不知道是谁,心眼儿那么好,又帮我订了好几本书,全是我想要的,太好了。我一听,连忙问她是哪几本?她一一说出书名,晕,那是我买的书啊。原来我下订单的时候,忘了把地址改过来,送到她那儿去了。这下可把她乐死了,把我先前对她的嘲笑全还给我了。不过京东送货确实很快。我和女友都很满意。好了,废话不说。|好了,我现在来说说这本书的观感吧,坐得冷板凳,耐得清寂夜,是为学之根本;独处不寂寞,游走自在乐,是为人之良质。潜心学问,风姿初显。喜爱独处,以窥视内心,反观自我;砥砺思想,磨砺意志。学与诗,文与思;青春之神思飞扬与学问之静寂孤独本是一种应该的、美好的平衡。在中国传统文人那里,诗人性情,学者本分,一脉相承久矣。现在讲究“术业有专攻”,分界逐渐明确,诗与学渐离渐远。此脉悬若一线,惜乎。我青年游历治学,晚年回首成书,记忆清新如初,景物历历如昨。挥发诗人情怀,摹写学者本分,意足矣,足已矣。现在,京东域名正式更换为JDCOM。其中的“JD”是京东汉语拼音(JING DON|G)首字母组合。从此,您不用再特意记忆京东的域名,也无需先搜索再点击,只要在浏览器输入JD.COM,即可方便快捷地访问京东,实现轻松购物。名为“Joy”的京东吉祥物我很喜欢,TA承载着京东对我们的承诺和努力。狗以对主人忠诚而著称,同时也拥有正直的品行,和快捷的奔跑速度。太喜爱京东了。|给大家介绍本好书《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自序:这些年,你过得怎么样我曾经想过,如果能时光穿梭,遇见从前的自己,是否可以和她做朋友。但我审慎地不敢发表意见。因为从前的自己是多么无知,这件事是很清楚的。就算怀着再复杂的爱去回望,没准儿也能气个半死,看着她在那条傻乎乎的路上跌跌撞撞前行,忍不住开口相劝,搞不好还会被她厌弃。你看天下的事情往往都是一厢情愿。当然我也忍住了各种吐槽,人总是要给自己留余地的,因为还有一种可能是,未来的自己回望现在,看见的还是一个人。好在现在不敢轻易放狠话了,所以总算显得比年轻的时候还有一分从容。但不管什么时候的你,都是你。这时间轴上反复上演的就是打怪兽的过程。过去困扰你的事情,现在已可轻易解决,但往往还有更大的boss在前面等你。“人怎么可能没有烦恼呢”——无论是你初中毕业的那个午后,或者多年后功成名就那一天,总有不同忧伤涌上心头:有些烦恼是钱可以解决的,而更伤悲的是有些烦恼是钱解决不了的。我们曾经在年少时想象的“等到什么什么的时候就一切都好起来了”根本就是个谬论。所以,只能咬着牙继续朝前走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