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 [The Aims of Education by Alfred North Whitehead]

教育的目的 [The Aims of Education by Alfred North Whitehead]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懷特海 著,莊蓮平,王立中 譯
圖書標籤:
  • 教育哲學
  • 教育思想
  • 西方哲學
  • 阿爾弗雷德·諾思·懷特海
  • 教育目標
  • 現代教育
  • 人文主義
  • 知識觀
  • 學習方法
  • 教育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文汇出版社
ISBN:9787549606146
版次:1
商品编码:11124608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The Aims of Education by Alfred North Whitehead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37
字数: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我們的目標是,要塑造既有廣泛的文化修養又在某個特殊方麵有專業知識的人纔,他們的專業知識可以給他們進步、騰飛的基礎;而他們所具有的廣泛的文化,使他們有哲學般深邃,又如藝術般那般高雅。
  就教育而言,填鴨式灌輸的知識、呆滯的思想不僅沒有什麼意義,往往極其有害。
  在我們的教育體製中,如果要避免思想上的僵化,就要特彆注意兩條戒律:(一)不要同時教授太多科目;(二)如果要教,就一定要教得透徹。
  不能讓知識僵化,而要讓它生動活潑起來——這是所有教育的核心問題。
  教育的問題是——如何讓學生藉助於樹木來認識樹林。
  最好的教育是用最簡單的工具獲得最大限度的知識。

內容簡介

  《教育的目的》的主要側重點在於智力的教育,在所有的章節中,都將始終貫穿著這樣一個主題,並從多個視角進行說明——簡單地說,就是——學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為瞭激發和引導他們的自我發展之路。
  這是一本奇書,值得所有人認真研讀的奇書!

作者簡介

  艾爾弗雷德·諾思·懷特海(1861-1947),英國數學傢、邏輯學傢、哲學傢和教育理論傢:過程哲學創始人,他創立瞭20世紀最龐大的形而上學體係。
  懷特海與羅素閤著的《數學原理》,標誌著人類邏輯思維的巨大進步,被稱為永久的偉大學術著作之一;羅素起初是他的學生,後來他們成為同事和朋友。
  齣身於教育世傢,他的祖父是當地一位有名望的教育傢,曾任當地一所私立學校的校長。他的父親先後從事教育、宗教工作,十分關心教育事業。受傢庭的影響,他對教育很感興趣。
  他早年就讀並留校於英國劍橋大學,中年任教職於英國倫敦大學,晚年受聘於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的目的》(1929)是他的教育代錶作,其深刻的教育思想得到瞭廣泛認同,並影響深遠,閃耀著不朽的智慧光芒。

目錄

作者小傳
譯者前言:這是一本奇書!
前言

第一章 教育的目的
第二章 教育的節奏
第三章 自由和訓練的節奏
第四章 技術教育及其與科學和文學的關係
第五章 古典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
第六章 數學課程
第七章 大學及其作用

精彩書摘

  我們現在來討論這種節奏性循環周期中的第三個階段,即綜閤運用階段。在這一階段,齣現瞭一種迴歸浪漫的情形。學生已經瞭解瞭一些確定的知識,養成瞭學習的習慣,已經清楚理解瞭一般規律和規則的係統闡述和詳細例證。這時,學生想要使用他的新武器。他是一個有效的個體,他想展現的是效果。他重新迴到浪漫階段散漫的冒險之中,然而不同的是,此時他的心智是一個受過訓練的嚴密組織,而非烏閤之眾。從這個意義上講,教育應該在研究中開始,在研究中結束。畢竟,教育從整體上來說,是為瞭使受教育者做好準備,去迎接現實生活中的種種經曆,用相關的思想和適當的行動去應付每時每刻發生的情況。教育如果不以激發首創精神開始,不以促進這種精神而結束,那麼它一定是錯誤的。因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躍的智慧。
  我在數所大學任教,痛感學生思維的僵化,這是對精確知識漫無目的的積纍且又不加以利用所導緻的結果。一位大學教授的主要目的,應該是展現他的真實個性——以一個正在思考、並積極利用他所擁有的一小部分知識的無知者的身份齣現。在某種意義上,隨著智慧增長,知識將減少:因為知識的細節消失在原理之中。在生活的每一個哪怕是業餘的愛好中,你可以學到很多重要的知識細節;養成習慣去積極地利用已經透徹理解的原理,纔是真正地擁有智慧。精確階段是通過掌握精確的知識細節進而領悟原理的階段;綜閤運用階段是拋棄細節而積極使用原理的階段,這時知識的細節退卻到下意識的習慣中去瞭。我們不用刻意始終記住二加二等於四,盡管我們曾經用心去記憶。我們靠的是學習初等算術所養成的習慣。綜閤運用階段的本質是,脫離那種被訓練的比較被動的狀態,進入到積極主動應用知識的自由狀態。當然,在這個階段,精確知識將會增長,而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為活躍,因為心靈已經感受到瞭確定的力量,並對獲得一般原理和豐富例證作齣反應。但是知識的增長逐漸變為無意識的瞭,成為一種積極的思想探險中的一支小插麯。
  ……

前言/序言

  本書的主要側重點在於智力的教育,因此在所有的章節中,都將始終貫穿著這樣一個主題,並從多個視角進行說明——簡單地說,就是——學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為瞭激發和引導他們的自我發展之路。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也可以得齣一個結論,那就是老師也必須有活躍的思想。
  本書斷然反對灌輸生硬的知識,反對沒有火花的使人呆滯的思想。
  本書除瞭第四章外,都是我在一些教育和科學團體的演講,它們都是有實踐證明的經驗之談,或是教育實踐後的反思,還有一些對該主題的批判。
  文中談及的教育體係來自於英國,這個體係在英國的失敗和成功可能與美國有所不同,但是這些例子具有說明性,主要的原理對兩國同樣適用。

用户评价

评分

好书

评分

  单从这一点来看,Whitehead对于教育的思考是人本的,从着眼于个体发展来进行的。仔细想来,选取一部分学科,谁人来选,怎么选,什么标准?又由谁来制定这些标准,实际上都是值得认真反思的问题。现行的学科的学习将决定了未来若干年内社会人群的思维、科学、文学素养和水平,甚至是偏重的类型,比如:科学受到重视的时代,那么社会上人群的科学素养平均水平是较高的。但是人们对于所教授学科的选取总是有局限性的,对于所教的学科给出过于具体的限制,使原本整体的学科知识被人为地划分成几个小学科,这样粗鲁的行为不仅割裂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间的有机联系,而且还会破坏学生既有经验、生活体验与所学知识的结合,破坏他们对于知识的思维上的体验。与之对应,他提出的解决办法就是要“根除各科目之间那种致命的分离状况,因为他扼杀了现代课程的生命力。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Whitehead认为现代的学科分类没有向学生们展示生活这个独特的统一体,而是教他们代数、几何、科学、历史不同的学科,或者语言等。而这样的分类教学的结果就是,课程丧失了生命力、变得枯燥无味,而学生也将会丧失自主观察、思考、学习能力,他们掌握的仅仅是书本固有的经验和理论。学科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问题在今天早已经不再新鲜,而正在成为教育改革者们努力革新的重点:学科学习必须向生活实践适当延伸。

评分

题质疑、成果展示、心得交流、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疑难解析、观点验证、问题综述。

评分

封面图案我能看到11张脸,难道我是一个天才?

评分

很好,重新认识教育的本质

评分

推荐给为人父母者,要教育孩子,先要明白教育的目的。

评分

太薄了一本书

评分

封面图案我能看到11张脸,难道我是一个天才?

评分

朋友推荐的,还没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