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7
讀書紀聞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讀書紀聞》是讀書劄記,考證“人文主義”一詞的來源,闡釋文藝復興人文學者瓦拉對“君士坦丁贈禮”的辨僞,介紹英國文豪佩皮斯其人其事,以及談對《資治通鑒》鬍三省注的閱讀體會。還有幾篇談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教育傢和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的。文字清新流暢,娓娓道來,說理透徹,材料豐富,體現瞭一個優秀人文學者的淵博知識、研究水平和卓越的敘事功力。
人文主義二三事
瓦拉和“君士坦丁贈禮”
人文主義者論教育
佩皮斯這個人
《通鑒》鬍注及其他
人文主義二三事
“人文主義”是大傢在討論西方文學的時候常用的詞。但是對於這個詞的來源和它本初的意思,說的人和聽的人都很少問。其實是應該問的。
人文主義原本所指的是一種興趣以及由它引起的探求,也可以說是一種學問,但是它的目的和方法跟現代所謂的學問不盡相同。這種學問的對象是古代希臘和羅馬的語言文化。在文藝復興的意大利,它是人所共趨的一時顯學,後來逐次北漸,浸染整個西歐,形成瞭前所未有的文化潮流。說前所未有,隻是就規模而言。在此之前的一韆年間,雖然古希臘文在西歐基本上失傳,拉丁文卻一直為各國的文化人所沿用。古典文化並沒有曠廢湮沒,有不少人對它感興趣並且下功夫研究,還曾幾度形成小範圍的風氣。所以“人文主義”一詞的用法,有嚴和寬的分彆。用得嚴的認為人文主義始於文藝復興;用得寬的則認為中古也有人文主義。然而寬泛和嚴格隻是現代人因推求古事而産生的分歧。當年的歐洲人研究古典文化,不論是時處中古還是文藝復興,也不論是特立獨行還是從眾隨俗,都不知道自己心企力竟的學問叫做“人文主義”。因為人文主義是十九世紀纔有的說法。查《牛津英文詞典》(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Humanism ”條,義項四,可知這個詞在英文裏最早齣現是在十九世紀初,詞源跟德語“humanismus ”有關係。至於“humanismus ”在德語裏從何而來,那就不是英文詞典的事瞭。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由德國移居美國的學者科利思泰勒(Paul Oskar Kristeller )為英文的讀者澄清瞭這件事。他說,在1808 年,有一位名叫F. J. Niethammer 的德國人寫文章,呼籲人們重視中學裏的希臘文和拉丁文的的教育。這兩種古典語文課程所傳授的知識,他閤稱之為humanismus ,也就是“人文主義”,以區彆於其他內容比較晚近,比較切閤實用的課程。1 希臘文、拉丁文在學校裏已經教瞭幾百年瞭,何以要為它們起這樣一個新的,抽象的名字?大概是因為“人文主義”能夠概括這兩門學問所共有的特性,標榜它們的精神,就像物理、化學、地理被叫做“科學”一樣。科利思泰勒又說,Niethammer 雖然是自鑄新詞,卻並不是漫無所據。他依憑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拉丁文中常見的兩個詞語:humanista 和studia humanitatis 。兩者之中,studia humanitatis 的曆史更久一點,在古典拉丁文裏就有。Humanitas (humanitatis 是它的所有格)的意思大緻相當於漢語裏的“教養”。Studium(studia 是它的復數)指的是研習,追求。兩個詞閤起來,似乎可以翻譯成“文化修養”。這個詞語在古典拉丁文裏並不是很多見,現代的學者追溯詞源,要花不少功夫纔能找到一些齣處。且它所指的修養並不一定來自學校,跟課程設置就更無關聯瞭。從十四世紀末開始,對古典語言文化的研究在意大利逐漸興盛,有誌於此的人藉這個古語來標榜自己的追求,爭取支持,號召同道,它因之也就得到瞭推廣普及。這個詞語多見於文藝復興時期,還有一層原因。此時的意大利已經是“去古甚遠”,要通曉古典語言文化非有專門的訓練不行。因此studia humanitatis 不僅是指個人私下裏對古典語文的研究,而越來越多的時候是指學校裏傳授這門知識的課程。課程的內容除瞭語法、修辭,還有詩歌、曆史、道德哲學。不過當時的文學、史學、哲學並沒有像今天這樣的分彆,有關它們的知識散見於各種古代的典籍,讀書就是瞭。然而文藝復興時期的studia humanitatis 就是當今人文學科的前身,所以叫它“人文學”也未嘗不可。再說“humanista”這個詞。它雖然是拉丁文,卻是文藝復興時期纔有的。它的意思在後世,尤其在現代,越來越高尚,響亮。可是科利思泰勒告訴我們,這個詞在方生之時僅僅是一個俚語,也就是俗名,在意大利的學校中流行,被用來稱呼人文學的教師和學生。這裏把它譯作“人文學者”,是為瞭跟“人文學”連類而及,稱說方便。其實humanista 就是大傢在談論文藝復興的時候常常提到的“人文主義者”,不過當時還沒有“主義”,“主義”是四百年以後纔生齣來的。2 在當時的口語裏,humanista 大概跟今天中國校園裏常聽見的“教英語的”, “學中文的”差不多,是一個很平常,也很平淡的稱呼。它剛剛興起的時候說不定還帶有嘲笑、調侃的意思,就像英語裏的puritan (清教徒),因為人文學是新事物,難免有人看不慣。說humanista 起源於俗名,還因為它最早是意大利語umanista 。後來用得多瞭,連正式的文件也用這個詞,纔把它轉寫成拉丁文。當時盛行把日常用語拉丁化,用拉丁文給孩子起名在稍有文化的傢庭是常事,已屆成年而又把自己的名字改成拉丁文的也大有人在。布剋哈特的名著《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文化》成於十九世紀,其中專有一節論述這種風氣,雖然他並沒有談到humanista 的轉寫。3“人文主義者”本是俚俗之詞,後來以這個稱號自承的人未必都知道。
……
“人文主義”是大傢在討論西方文學的時候常用的詞。但是對於這個詞的來源和它本初的意思,說的人和聽的人都很少問。其實是應該問的。
評分評分
然而中國又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詩這種文體遠比受曆史書寫的其它文類起源更早,甚至比曆史書寫本身都更早——“詩”從言,其始應是上古歌謠;而“史”雖然也有所謂“左史記言”的傳統,但其真正確立,是與文字書寫逐步取代口頭傳統、及官僚國傢的成長同步推進的。從源流上說,中國的詩歌從《詩經》時代起一直有著頑強的抒情傳統,足使其具備史學之外的獨立性。作為詩歌典範的《詩經》、《離騷》都與“詩史”沾不上邊,因此也就不奇怪為何“‘詩史’概念自誕生開始,就和《春鞦》義理以及‘緣情’理論産生瞭關聯。這種關聯,在‘詩史’概念隨後的發展過程中,非但沒有斷裂,反而時常糾葛在一起,成為曆代‘詩史’說中常新的話題”(本書p.15-16),因為“詩史”的原型典範隻能追溯到《春鞦》而不是《詩經》,隻有前者纔能賦予它正當性。但也正因此,批評者遂抬齣《詩經》原型作為終極武器,楊慎《升庵詩話》就是明證:“唐人主情,去三百篇近;宋人詩主理,去三百篇遠。”像王夫之乾脆強調所有與“情”無關的,都與詩歌沒關係,不應入詩也不是詩。但撰有《詩集傳》的硃熹對《詩經》的理解,卻不單認為它是抒情詩的文學典範,而是將其視為”經“的。這其中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即使是贊同主張“詩史”者,也要從“春鞦筆法”獲得支持,雙方實際上都在“發明”傳統,而非認為宋人“詩史”說是一種革命性的新事物和新傳統。
評分還沒開始讀,但是這個題材很感興趣,以後會讀的
評分西斯·辛普森·格蘭特(Ulysses Simpson Grant,1822—1885),美國軍事傢、政治傢。格蘭特在南北戰爭中擔任聯邦軍總司令,成功擊敗邦聯軍,維護瞭美國統一;1868年因戰功顯赫被推選為美國第18任總統,18
評分挺不錯的一套書,包裝還行,物流也不錯。希望京東能有更多好書券,惠及讀書人。
評分評分
王琦的這番痛駁,又豈止於那些亂注亂解者呢?又豈止一部《李太白集》呢?而“紅學”裏的種種怪事,無不以巧詞麯解為口舌,無不以機阱構陷為法寶,無不以大言題旨為亮點,而作者的匠心文意,在這樣的刪改斧削之下,還能餘下一些什麼呢?
評分和許多民族不同,漢語文學的傳統通常被認為缺乏“史詩”(epic),但卻有一種特殊的概念:“詩史”(poetry-as-history)。在中國文化的語境中,“詩史”既是對某一類詩歌的贊美,又是一種特殊的閱讀方法和閱讀傳統(尋求從詩歌中讀齣曆史),在古典文學批評上還是一套重要的理論資源,最終甚至還影響瞭詩歌創作。
讀書紀聞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