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一八四〇—一九四九)(插圖本)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國近代史研究領域的經典,曾經榮獲中國國傢圖書獎、上海市圖書獎一等獎。直至,它仍然是中國近代史領域的z u i 好的導論性著作。
本書博大精深,思辨深邃,凝聚瞭史學傢陳旭麓先生數十年心血。本書不僅考察瞭近代社會經濟結構和政治結構的變革,而且考察瞭城鄉基層組織的演變,以及不平等條約激起的社會變化;不僅研究瞭中國近代社會變化的內部因素,而且尋找齣外部衝擊引起的社會習尚的改變;不僅論述瞭政治思想、哲學、文學等方麵的變革,而且分析瞭歐風美雨影響下的社會心態的變化。全書充滿激情而又思辨的論述、勾畫齣中國近代社會百年的新陳代謝和急遽變革。
作者簡介:
陳旭麓(1918—1988),享有國際聲譽的中國史學傢。原華東師範大學歷史係教授,曾任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現代史學會副理事長。一生緻力於中國近代史研究,晚年以提倡近代中國的新陳代謝著稱。
著有《辛亥革命》《近代史思辨錄》《浮想錄》《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等,其中《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浮想錄》被譽為新時期「中國本土史學的標誌性文本」。另外,不少論著被譯成俄文、英文、日文等。除學術研究外,陳旭麓還悉心培育學術後進,其不少學生已成為中國近代史研究骨幹。
更多資料
齣版日期 2016年11月
語言版本 中文(繁)
頁數 424 頁
版次 第 1 版
裝幀 平裝
作者 陳旭麓
齣版社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ISBN 9789888420506
分類 歷史 > 中國歷史 > 中國近代史
我常常在想,為什麼中國的近代史會如此復雜,如此充滿矛盾?直到我讀瞭這本書,纔算真正窺見一絲端倪。作者的文字,與其說是敘述,不如說是引領。他引導我們去觀察那些看似微小的變化,如何匯聚成改變曆史洪流的巨浪。從西方堅船利炮打開國門那一刻起,中國就進入瞭一個前所未有的轉型期。這本書細膩地展現瞭這種轉型所帶來的痛苦與陣痛,無論是社會結構的瓦解,還是傳統價值觀念的動搖,都描寫得觸目驚心。然而,更令人振奮的是,作者並沒有止步於對苦難的描繪,他更著力於展現中國人民在逆境中的不屈抗爭與頑強探索。民族工業的興起、新式教育的萌芽、革命思潮的湧動,這些都如同黑暗中的星火,預示著新生的希望。書中對於各種思想流派的梳理,也讓我看到瞭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艱難抉擇與偉大貢獻。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次深入人心的思想洗禮,讓我們重新審視這段被忽略或被簡單化的曆史,發現其中蘊含的深刻智慧和不息力量。
评分這是一部讓人讀瞭之後,對近代中國的認識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著作。讀這本書,就像是在為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繪製一幅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作者陳旭麓先生以其深厚的學養和獨到的視角,將1840年至1949年這百年間的中國社會變遷,描繪得淋灕盡緻。從屈辱的鴉片戰爭開始,到新中國成立的曙光,作者沒有簡單地羅列事件,而是深入剖析瞭驅動這些變遷的深層原因,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各個層麵。他筆下的中國,不再是簡單的“落後挨打”的形象,而是充滿瞭內在的張力與活力,在痛苦與掙紮中孕育著新生。尤其是書中對“新陳代謝”這一概念的闡釋,更是點睛之筆,讓讀者深刻理解瞭中國社會在近代所經曆的脫胎換骨的革命性變革。插圖的加入,無疑為本書增添瞭極強的可讀性和視覺衝擊力,那些泛黃的老照片、生動的圖示,將文字中的曆史場景具象化,仿佛將人帶迴瞭那個遙遠的年代,親眼見證那些偉大的變革。閱讀過程本身就是一種震撼,是對曆史的重塑,也是對民族精神的再認識。
评分這部作品,是解讀近代中國的一把金鑰匙,其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超越錶麵現象的洞察力。作者陳旭麓先生,以一種極為宏觀的視角,卻又不失細節的精妙,勾勒齣瞭1840-1949年間中國社會轉型的全貌。他並沒有將這段曆史簡單地視為一個綫性敘事,而是將其置於一個宏大的“新陳代謝”的生命周期中去理解。你可以看到,舊的結構如何在內外因素的擠壓下逐漸瓦解,而新的要素又如何在泥濘中頑強地生長。這本書的偉大之處在於,它揭示瞭曆史發展的內在邏輯,即便是最痛苦的變革,也孕育著新的生機。書中對於不同階層、不同群體在曆史洪流中的命運描繪,更是充滿瞭悲憫與力量。讀這本書,你會發現,每一個看似偶然的曆史事件,都可能與更深層的社會結構變遷息息相關。它引導我們去思考,在時代的巨變麵前,個體是如何被塑造,又是如何去塑造曆史的。
评分翻開這本書,就像推開瞭一扇塵封已久的門,迎麵而來的是撲麵而來的曆史氣息。1840年那一聲炮響,仿佛還迴蕩在耳邊,作者用抽絲剝繭般的筆觸,將近代中國社會所經曆的劇烈動蕩與深刻變革,娓娓道來。他不僅僅是在講述“發生瞭什麼”,更是在探討“為什麼會發生,又將走嚮何方”。書中對於中國社會內部矛盾的剖析,以及如何與外部世界發生碰撞,都極其生動。你可以感受到舊製度的崩塌,感受到新思想的萌生,感受到無數仁人誌士為尋求救國圖存之道而進行的艱辛探索。那些關於政治體製的改革,關於經濟結構的轉型,關於文化觀念的衝突與融閤,都被描繪得立體而豐滿。特彆是對於“革命”這一主題的深入挖掘,讓我看到瞭中國人民在曆經磨難後,所迸發齣的強大生命力與自我革新的勇氣。這本書並非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是充滿瞭人文關懷與曆史溫度,讀來令人深思,也讓人對中國的過去與未來有瞭更深的理解。
评分這部書,絕對不是那種一眼看完就丟進角落的讀物,它的價值在於能夠讓你反復咀嚼,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體會。作者以一種極具感染力的筆觸,描繪瞭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過程。這個過程充滿瞭血與火,充滿瞭痛苦與掙紮,也充滿瞭希望與新生。從鴉片戰爭的屈辱,到辛亥革命的呐喊,再到新中國成立的曙光,每一個階段都仿佛被作者賦予瞭生命。他不僅僅是在陳述曆史事件,更是在剖析事件背後錯綜復雜的社會動因。你會看到,傳統社會的根基是如何被動搖,新的思想如何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根發芽,而無數中國人民又是如何在這場巨大的變革中,扮演著推手和承受者的角色。書中對社會結構、思想觀念、文化傳承等多個維度的深入探討,讓你能夠更全麵地理解近代中國為何會經曆如此波瀾壯闊的百年。它提供瞭一種理解中國曆史發展的獨特視角,讓你在閱讀中,完成對自身認知的一次升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