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斕閱讀·外研社英漢雙語百科書係·日不落帝國興衰史:中世紀英國 [MEDIEVAL BRITAIN]

斑斕閱讀·外研社英漢雙語百科書係·日不落帝國興衰史:中世紀英國 [MEDIEVAL BRITAIN]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JOHN GILLINGHAM,RALPH A. GRIFFITHS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ISBN:9787513531047
版次:1
商品编码:11263827
品牌:外研社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斑斓阅读·外研社英汉双语百科书系典藏版
外文名称:MEDIEVAL BRITAIN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這是一個徵服與擴張的時代,還是一段壓迫與反抗的曆史?諾曼徵服、十字軍東徵、百年戰爭、玫瑰戰爭,它們造就瞭怎樣的一個中世紀英國?諾曼、安茹、蘭開斯特和約剋,這些王朝各自又有什麼特點?《斑斕閱讀·外研社英漢雙語百科書係·日不落帝國興衰史:中世紀英國》以1066至1485年間英格蘭王室的更迭浮沉為主綫,以英國疆域的擴張與收縮為背景,將四百多年的曆史以及此期間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各方麵的發展變化,清晰地呈現在讀者眼前。

作者簡介

約翰·吉林厄姆,倫敦大學倫敦經濟學院的退休教授,1965至1998年間一直在該大學教授曆史,研究方嚮主要是中世紀曆史,最近的兩部著述分彆為《理查一世》和《12世紀的英國人》。拉爾夫·A.格裏菲思,威爾士斯旺西大學教授,研究中世紀曆史,其著述包括《國王亨利六世的統治》以及與J.坎農閤著的《牛津插圖版英國帝製史》等。

目錄

List of Illustrations 插圖目錄

List of Maps 地圖目錄

The Norman Kings 諾曼王朝的國王們

The Plantagenet Kings 安茹王朝的國王們

Politics, Law, and Religion in the Early Middle Ages 中世紀早期的政治、法律和宗教

The Economy in the Early Middle Ages 中世紀早期的經濟

England at War, 1290-1390 戰爭中的英格蘭,1290-1390

Wealth, Population, and Social Change in the Later Middle Ages 中世紀晚期的財富、人口和社會變化

Still at War 1390-1490 重開戰爭,1390-1490

Towards a Nation 走嚮民族統一

Further Reading 年錶

Chronology 王室傢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一个字“好”!!!!

评分

③我们的教师为了控制课堂,总担心秩序失控而严格纪律,导致紧张有余而轻松不足。轻松的氛围,使学生没有思想顾忌,没有思想负担,提问可以自由发言,讨论可以畅所欲言,回答不用担心受怕,辩论不用针锋相对。同学们的任何猜想、幻想、设想都受到尊重、都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做解释,在聆听中交流想法、

评分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 平壤出土的《论语》竹简(2张) 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义”、“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他说:“见利思义”。要求人们在物质利益的面前,首先应该考虑怎样符合“义”。他认为“义然后取”,即只有符合“义”,然后才能获取。孔子甚至在《论语·子罕》中主张“罕言利”,即要少说“利”,但并非不要“利”。《左传·成公二年》记载,干不符合道义的事而获得富贵,就如同浮云一样,不屑于用不义的手段取得富贵。孔子还认为,对待“义”与“利”的态度,可以区别“君子”与“小人”。有道德的“君子”,容易懂得“义”的重要性,而缺乏道德修养的“小人”,则只知道“利”而不知道“义”。这就是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有人认为孔子既然重“义”,则势必轻视体力劳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论语》中记载他对想学农的弟子樊迟十分不满,骂他是“小人”,这是因为孔子认为人要有更大的理想和追求,要承担的是更大的责任。他要让他的学生成为价值的承担者而不是一个农民。 ◎ 教育思想 孔子讲学[2]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与赵翼齐名的王鸣盛和钱大昕,他们所著的《十七史商榷》和 《廿二史考异》,都被钱穆先生誉为考据学上的典范著作。在考据上,赵翼的《廿二史札记》也许较钱、王的大作要逊色一些。王树民先生在中华书局 版《廿二史札记》的校对前言中评论道:“翼于经学无所建树……则粗率疏阔,多具体性谬误,成为其书之严重缺点”。但我个人以为,刘知己论“史家三 长”,有史才、史学、史识三者,三者之中,当以史识为冠。读史究竟是为了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搞清楚刘备究竟是不是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玄孙,李 自成是真的死在了九宫山还是出了家,或者雍正是否真的谋父篡位之类的细微末节吗?还是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历史现象背后更深层的规律性的问 题呢?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赵翼的《札记》也许在“史学”上与钱、王等“考据高手”有差距,但在“史识”上却是技高一筹的。《廿二史札记校证(订补本)(套 装上下册)》是清代史学家赵翼的一部著名的读史札记,为史学工作者必读书之一。《廿二史札记校证(订补本)(套装上下册)》对各朝正史的编撰得失作 了系统的论述,并结合分析考辨订正了重要的史实。王树民先生所作《校证》,对其书中引用的资料逐条校核,纠正了不少错误。  被梁启超、钱穆等诸位大师认为在考据、训诂诸学上成就斐然的“乾嘉 学派”,就产生于这样一个时代。       赵翼与写《十七史商榷》的王鸣盛,著《廿二史考异》的钱大昕并称“乾嘉学派”中的史学三大巨匠。说心里 话,此前我对于乾嘉学派的诸公颇不以为然,觉得那是一群没有一丝中国文人的骨气的昏聩老朽,被文字狱吓得屁滚尿流,不问世事,“躲进书斋成一统 ”,皓首穷经,终老于户牖之下,醉心于故纸堆中,“于国于家无望”,实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悲哀。而读了《廿二史札记》,细细思量,这虽不是鲁迅 石破天惊的呐喊,亦非曹雪芹无才补天的绝望,却使人在窒息与沉闷之中感到了另类的萌动。 翻开《廿二史札记》,但见作者在《小引》中写着这样的 话:“是以此编就正史记、传、表、志中参互勘校,其有抵牾处,自见辄摘出,以俟博雅君子订正焉。至古今风云之递变,政事之屡更,有关于治乱兴衰 之故者,亦随所见

评分

质的要求,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对教学艺术的领悟,对教学特色的追求。

评分

《存在主义简论》内容简介:与众多研究存在主义的著作相比,《存在主义简论》作者别具匠心地把存在主义定位为一种生活方式,力图全面展现存在主义哲学家的人间情怀,深入诠释存在主义思想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血肉联系不仅梳理了存在主义的缘起、发展和式微的演变历程还细述了存在主义思想对当代艺术、文学和政治活动的影响,重申了存在主义运动将继续在21世纪的哲学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