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holder

21世紀心理學係列教材:社會性發展(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21世紀心理學係列教材:社會性發展(第2版)


俞國良,辛自強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发表于2024-04-27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0172606
版次:2
商品編碼:11291530
包裝:平裝
叢書名: 21世紀心理學係列教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07-01
正文語種:中文

21世紀心理學係列教材:社會性發展(第2版)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21世紀心理學係列教材:社會性發展(第2版)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21世紀心理學係列教材:社會性發展(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社會性發展是發展心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21世紀心理學係列教材:社會性發展(第2版)》詳細論述瞭社會性發展的主要理論、研究方法、研究的主要方麵,以及國內外在社會性發展領域的重要研究成果。《21世紀心理學係列教材:社會性發展(第2版)》的論述深入淺齣,可作為心理學專業本科生,以及發展心理學專業研究生的教材使用。

作者簡介

  俞國良,中國人民大學二級教授、博導、心理研究所所長。曾在北京師範大學和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工作。兼任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心理學與神經科學學科評審組成員、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心理學學科評審組成員、中國心理學會社會心理學分會副會長、中國教育學會學校教育心理學分會副會長、武漢大學講座教授、中國科學院和北京師範大學兼職教授等。承擔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20多項,在SCI、SSCI收錄和《心理學報》等發錶論文100多篇,著有《社會心理學》、《人際關係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前沿》和《探微集》(5捲)等。曾獲國傢圖書奬、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纔支持計劃等。
  辛自強,2002年在北京師範大學獲心理學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在該校被評為教授、博導。2010年調入中央財經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擔任教授、副院長、心理學學科帶頭人。從事社會心理學和認知發展研究,獲得2010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纔支持計劃資助,2012年入選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論人纔“百人工程”,先後主持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傢社會科學基金課題4項、省部級課題若乾,發錶學術論文140餘篇(包括SSCI論文近20篇),齣版《心理學研究方法》、《社會變遷中的青少年》、《知識建構研究:從主義到實證》、《問題解決與知識建構》等著作。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社會性發展概述
一、社會性發展的概念
二、社會化的概念和類型
三、社會性發展的內容
第二節 發展觀與理論問題
一、兩種發展觀
二、有關發展的理論問題
三、發展思想的演進

第二章 社會性發展的主要理論
第一節 社會性發展研究的臨床取嚮
一、臨床取嚮的淵源
二、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理論
三、新精神分析學派
四、人本主義理論
五、臨床取嚮的方法與理論特點
第二節 社會性發展研究的相關取嚮
一、相關取嚮的方法特點
二、相關取嚮的淵源
三、人格特質理論
四、社會性發展中的相關取嚮研究
第三節 社會性發展研究的實驗取嚮
一、實驗取嚮的方法特點
二、實驗取嚮的淵源
三、行為主義對社會行為的解釋
四、社會認知取嚮
五、實驗取嚮的理論特點
第四節 社會性發展研究的發展取嚮
一、皮亞傑與發展取嚮
二、皮亞傑的認知發展觀
三、認知發展的階段
四、社會認知發展
五、科爾伯格對皮亞傑理論的繼承和發展
六、皮亞傑的貢獻與爭議
第五節 社會性發展研究的生物和文化視角
一、生物進化的視角
二、文化背景的視角

第三章 社會性發展的研究方法
第一節 科學研究概述
一、科學研究的本質與任務
二、科學研究的過程
三、科學理論與研究的關係
四、研究的基本原則
第二節 研究設計與方法
一、研究設計的內容與效度
二、研究設計類型
三、研究方法
第三節 社會性發展研究方法的新趨勢
一、研究方法的新趨勢
二、量的研究與質的研究的整閤
三、微觀發生法
四、橫斷曆史研究

第四章 社會認知發展
第一節 社會認知發展概述
一、社會認知與社會認知發展
二、社會認知發展的研究觀
三、社會認知研究的興起及其原因
四、皮亞傑學派的社會認知發展研究
五、社會認知與情緒的關係
六、智力發展和社會認知發展的關係
第二節 社會認知發展理論
一、社會信息加工:過程的觀點
二、觀點采擇理論:結構的觀點
第三節 不同領域社會認知的發展
一、印象形成的發展理論
二、兒童對社會性概念的理解
三、兒童心理理論的發展

第五章 自我發展
第一節 自我研究的理論
一、自我研究的曆史
二、精神分析學派的自我觀
三、羅傑斯的現象學理論
四、自我的社會認知觀
五、智能三層次理論對自我的理解
第二節 自我意識的發展
一、為什麼要研究自我發展
二、自我意識的發生
三、自我意識的發展
四、自我意識發展的一般趨勢與階段
第三節 自我概念的發展
一、自我概念的界定
二、自我概念的測量
三、自我概念的發展
四、自我概念對社會性發展的影響
五、自我概念發展的影響因素
第四節 自我同一性的發展
一、自我同一性的概念
二、自我同一性的理論
三、自我同一性的測量
四、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發展趨勢
第五節 自我發展的其他領域
一、自尊的發展
二、自我效能感
三、自我控製
四、自我實現

第六章 性彆角色發展
第一節 性彆角色和雙性化
一、性彆角色的社會文化意義
二、性彆角色定型
三、雙性化
第二節 性彆角色發展及其影響因素
一、性彆角色的發展
二、性彆差異問題
三、性彆差異和性彆角色發展的影響因素
第三節 性彆角色發展理論
一、精神分析理論
二、社會學習理論
三、認知發展理論
四、生物學的解釋

第七章 道德發展
第一節 道德認知發展
一、道德發展的內容
二、皮亞傑的道德認知發展理論
三、科爾伯格的道德認知發展理論
四、道德認知發展的影響因素
第二節 道德情感的發展
一、精神分析理論的道德發展觀及其批判
二、吉利根的"關懷"道德理論
三、移情的發展
四、羞愧感的發展
第三節 親社會行為發展
一、親社會行為概念分析
二、親社會行為研究的理論模型
三、親社會行為的發展
第四節 親社會行為的培養
一、親社會行為的影響因素
二、親社會行為培養和道德教育

第八章 攻擊行為及其發展
第一節 攻擊行為概述
一、什麼是攻擊行為
二、攻擊行為的類型
三、攻擊行為的實驗研究技術
第二節 攻擊的理論
一、弗洛伊德的本能論
二、動物習性學的觀點
三、生理學的觀點
四、挫摺-攻擊說
五、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
六、道奇的社會信息加工理論
第三節 攻擊行為的發展
一、兒童早期攻擊行為的發生
二、兒童攻擊行為的發展
三、攻擊行為的性彆差異
第四節 攻擊行為的影響因素及其乾預
一、導緻攻擊行為的直接外因
二、影響攻擊行為的背景因素
三、影響攻擊行為的個體因素
四、攻擊行為的預防和控製

第九章 同伴關係與社會性發展
第一節 同伴關係概述
一、同伴關係的類型與成因
二、同伴關係的功能
三、同伴關係的發展特點
四、從遊戲和小團夥來看同伴關係發展
五、同伴關係與其他人際關係
第二節 同伴群體的形成與功能
一、同伴群體的概念
二、同伴群體的形成
三、同伴群體的結構與功能
四、同伴群體中的同伴接納
五、同伴群體中的閤作與競爭
第三節 青少年的友誼發展與同伴關係
一、友誼的發展及兒童對友誼的理解
二、友誼的功能
三、異性友誼

第十章 依戀的發展
第一節 依戀概述
一、依戀研究的起源和概念界定
二、依戀的特徵
三、依戀形成的標誌
四、依戀的測量
五、依戀的類型
第二節 依戀的理論
一、精神分析理論
二、行為主義理論
三、認知發展理論
四、習性學理論
第三節 依戀的發展及其意義
一、依戀的發展階段
二、有關依戀意義的理論解釋
三、依戀的現實意義
四、依戀的長期影響
五、父子依戀及其意義
第四節 依戀的影響因素
一、親子早期接觸
二、嬰兒的特點
三、教養方式
四、母愛剝奪與社會剝奪

第十一章 傢庭對社會化的影響
第一節 傢庭與社會性發展
一、傢庭對兒童社會化的意義
二、傢庭結構特徵的影響
三、傢庭係統的觀點
第二節 父母的教育觀念與教養行為
一、父母教育觀念的內涵
二、父母教育觀念的來源與影響
三、教養方式的理論
四、教養方式的影響及其相關因素
五、父母的懲罰
六、父母影響兒童社會性發展的機製
第三節 傢庭功能及其影響
一、傢庭功能理論
二、傢庭功能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影響
第四節 婚姻衝突對兒童問題行為的影響
一、婚姻衝突的特徵及其影響
二、婚姻衝突和兒童問題行為關係的研究
三、對婚姻衝突與兒童問題行為關係的理論解釋
四、以往理論的問題與方嚮

專欄1-1 狼孩的故事:社會化的重要性
專欄1-2 雙生子研究
專欄1-3 發展心理學的曆史獨立於實驗心理學
專欄2-1 徹底的行為主義者:斯金納
專欄2-2 皮亞傑(們)不做實驗
專欄2-3 米德:符號互動理論的代錶
專欄2-4 文化決定記者本尼迪剋特
專欄2-5 維果茨基的洞見:人類發展的相互依賴模型
專欄3-1 研究內部效度的影響因素
專欄3-2 普萊爾的觀察原則
專欄3-3 交叉滯後組相關設計
專欄3-4 研究的生態化趨勢
專欄3-5 滯後相關的邏輯
專欄4-1 社會知覺:窮人孩子估計硬幣更大
專欄4-2 兒童社會信息加工特點研究
專欄4-3 意圖綫索對兒童理解說謊概念的影響
專欄5-1 羅傑斯:人本主義的代錶
專欄5-2 自我復雜性
專欄5-3 發展心理學傢盧文格
專欄5-4 10~15歲學習不良兒童自我概念的研究
專欄5-5 青春期儀式:原始的過渡
專欄5-6 對於自我控製概念的兩種理解
專欄6-1 貝姆:女權運動的參與者與研究者
專欄6-2 青少年偏愛的媒體、性彆態度與性彆刻闆印象
專欄6-3 兒童對性彆規範的認知
專欄7-1 道德心理三分法的由來
專欄7-2 皮亞傑發生認識論的創立者
專欄7-3 三種道德學說
專欄7-4 情境對旁觀者效應的影響
專欄8-1 兒童作為現實和虛擬暴力的旁觀者或捲入者
專欄8-2 關注校園欺負現象
專欄8-3 關於挑釁情境的研究
專欄8-4 暴力遊戲在現實中上演
專欄8-5 暴力遊戲時的大腦活動
專欄9-1 同伴是集中營孤兒健康成長的動因
專欄9-2 謝裏夫關於群體形成的研究
專欄9-3 兩性關係的"遠遠近近"
專欄10-1 依戀研究的開拓者:鮑爾貝和哈羅
專欄10-2 從親子依戀到地方依戀
專欄10-3 缺席的父親
專欄11-1 情感社會化:情緒錶達規則的發展
專欄11-2 離婚傢庭的兒童
專欄11-3 教育觀念和教養實踐的文化建構
專欄11-4 教養方式對兒童發展的影響
專欄11-5 傢庭適應性、親密度與青少年抑鬱、自尊的關係
專欄11-6 認知評價作為婚姻傳統與兒童內部問題行為關係的中介
專欄11-7 婚姻衝突與青少年的正嚮和負嚮情感
……

精彩書摘

  社會性發展亦稱社會性發展心理學,前者因通俗易懂已被人們普遍接受,後者因更具“學院味”、“學究氣”尚在過渡、完善中。惟其如此,我們思慮再三,本書的書名擬取“社會性發展”為宜。
  以“社會性發展心理學”而言,它是心理學的一門新興分支學科,也是介於社會心理學與發展心理學之間的一門交叉學科。亦即從發展心理學的視角,探討人類社會性發展的特點與規律。在“社會性發展心理學”這個學科坐標係中,社會心理學是橫坐標,發展心理學是縱坐標,交叉點就是其研究對象。本書作為心理學基礎教材,主要供全日製普通高等學校心理學專業高年級學生和哲學、法學、社會學、教育學、管理學、新聞傳播及社會工作等相關專業的研究生使用,也可作為相關領域教育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的學習參考用書。
  由於國內外心理學界尚無對“社會性發展心理學”作為一門分支學科的全麵的、係統的詮釋,這裏有必要先對“社會性發展”的核心概念及我們的理解做一個交代。
  要瞭解社會性的概念,我們有必要從個體社會化的概念分析開始。社會化屬於多學科的研究對象。不同的學科根據自身的性質和任務,從不同的角度研究人的社會化。社會學偏重於社會化過程中人與社會的互動,人類學則偏重於社會化過程中的文化傳承。心理學,尤其是發展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則偏重於社會化過程中的個人成長,關注社會認知與自我發展及一般的社會學習過程,通過這個過程,形成適應於該社會與文化的特質,掌握該社會所公認的價值、規範與行為方式。然而,上述各學科對社會化的理解基本上強調的是個體對社會文化環境的適應和順從,個體始終處在被動接受的地位,忽視瞭人的主觀能動性,並將社會化的主體視為單個人。我們認為,人不僅是生活經驗和社會文化的消極接受者,也是生活經驗和社會文化的積極利用者、創造者。人在社會化過程中,不僅其社會性得到瞭發展,同時也會以不同的方式主動參與社會公共生活,使個性得到豐富和發展。因此,我們可以把社會化理解為在人的主動參與下形成和發展社會性及獲得個性的過程。
  20世紀90年代以後,人的社會性發展問題,尤其是兒童青少年社會性發展及教育的重要意義得到瞭我國學術界的普遍重視,“社會性”一詞開始頻頻見諸心理學界、教育界。在國外,一些西方學者試圖給“社會性”下定義,但由於他們研究內容的微觀化和研究方法的操作化,他們更傾嚮於分析社會性的結構。相比之下,我國研究者對社會性這個概念的關注程度要高於西方學者。在我國,對社會性的理解,大緻有下列幾種說法:
  一是把社會性作為一個社會成員的一切特徵,包括人的社會心理特徵、政治特徵、道德特徵、經濟特徵、審美特徵和哲學特徵等等,它是和人作為生物個體的生物性相對而言的,是個體社會化的內容和結果。
  二是把社會性視為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獲得的品德、情感、性格等心理特徵,與人格、非智力因素等具有相類同的意義,意謂除生理和認知以外的一切心理特徵。
  三是指個體參與社會公共生活、與人交往,在其固有的生物特性基礎上形成人所特有的社會心理特徵,使個體能適應周圍的社會環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在自我完善過程中影響和改造周圍環境。
  以上幾種對社會性的界定,內涵和外延都有一定的差彆。可以歸納為:一種理解是相對於個體的生物特徵而言的一切特徵,另一種理解是相對於人的認知特徵而言的心理特徵。我們所認同的社會性是指後者,其結構主要包括社會認知( 知覺、信念、態度和價值觀)、人際關係(親子關係、同伴關係以及與之伴隨的閤群、依戀、從眾、適應、利他性、攻擊、挫摺)、自我意識、道德發展、社會情感和社會行為等。個體通過社會認知,覺察他人的觀點和想法,嚮他人錶達行為的動機和目的;通過自我意識、人際關係、道德發展和社會情感的影響,逐步掌握該社會約定俗成的觀念、行為規範和準則,從而錶現齣被社會所認可的社會行為以適應自己生存的環境。
  究竟何謂社會性(sociality)?在本義上,社會性意謂動物個體傾嚮與同類,甚至異類動物親近和相互交往的特性。人類的社會性則是指由人的社會存在所獲得的一切特性。在這個意義上,與前述人的社會化概念大緻相當。社會使個體由一個生物人或自然人變成瞭社會人,成為一個閤格的社會成員,這便是人的社會化。在這個過程中,社會宏觀環境發揮瞭主要作用。然而,這種作用必須通過個體纔能實現。因此,我們還需要從個體微觀環境齣發,來思考這種內化的過程,這便是人的社會性發展。
  誠如所言,社會性發展(social development)這個概念,正被國內外心理學研究者和其他學者廣泛使用著。關於什麼是社會性發展或許可以羅列齣許多觀點,然而,這並不能解決問題。要正確理解“社會性發展”這一概念,我們認為需要進一步分析和考慮“社會性”是什麼。首先,它與個體生活中的社會現象(如道德規範、交往規則)和社會關係(如親子關係、同伴關係)有關,而與人的自然性(如身體結構、運動能力)不同。其次,它與個體對社會事物的認識有關,如道德認知、權威觀念,而與對自然事物的認識無關,如空間知覺、記憶容量、數概念。再次,它與個體認識和適應社會時所應具有的內在特質、知識、能力有關,但並非社會現實本身。最後,它應該發生在個體與社會的相互作用中,特彆是個體與他人的相互作用中。雖然它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但不能通過遺傳的方式直接傳遞。綜上所述,我們認為,社會性是指個體與社會關係係統的相互作用,以及在這個作用過程中對社會中人和事物的認識與適應的過程及其結果。這個定義包括如下要點:(1)個體與社會的相互作用主要指人際關係(如個體與父母、朋友、同學、教師以及其他重要他人的關係),這既是社會性的內容,也是社會性發展的背景;(2)社會性在過程層麵體現為社會認知過程(如社會信息加工的流程、社會學習的步驟)和人際互動過程(如自我知覺、親子溝通、榜樣模仿);(3)這些過程的結果包括與社會認知有關的知識(如權威概念、性彆圖式、遊戲規則等)、特質(如人格、自我概念)、情感(如成就動機、社交焦慮、孤獨、主觀幸福感)、行為(如親社會行為與攻擊行為),它們既是社會認知和人際互動的結果也是條件。由此可見,社會性至少應該包括社會性關係(人際互動)、社會性認知、社會性知識、社會性特質、社會性情感、社會性行為等。在個體畢生發展過程中,所有這些層麵的發展規律與年齡特徵就是社會性發展的主要內涵。
  然而,如果簡單地說社會性是個體社會化的結果,那麼這個“結果”既應該有個性的成分,也應該有共性的成分。社會化的過程,從個體角度考察,也就是社會性發展的過程,它既是個體獲得其個性的過程,也是個體獲得其共性的過程。個性或人格是每個人有彆於他人的獨特性,體現著作為社會成員的獨特價值;而社會性是社會成員應該具有的一般特徵,是維係社會關係的基礎。作為社會成員,如果沒有共性就無法在社會中生存和發展,沒有個性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因此,如果做進一步的理解,可以籠統地把人格也放在社會性的範疇裏。因此,我們認為,社會化是在社會宏觀環境中完成的,而社會性發展則是在個體微觀環境中實現的,兩者殊途同歸,統一於人的心理發展過程中。毫無疑問,心理發展顯然是比社會性發展更大的概念,或者說社會性發展僅僅是心理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前者屬於發展心理學研究的範疇,後者是社會性發展心理學研究的內容。國內外發展心理學傢也通常會把社會性發展視為個體心理發展的核心內容之一。自我發展、社會情感發展、社會認知發展、社會行為發展、人際關係發展、道德發展、性彆角色發展等,都屬於社會性發展的範疇。我們在本書中,把社會性發展心理學的研究領域確定在社會認知、自我發展、道德發展、性彆角色、同伴關係、依戀關係、攻擊行為和親社會行為,以及父母、傢庭和學校對個體社會性發展的影響等方麵。
  

前言/序言


21世紀心理學係列教材:社會性發展(第2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21世紀心理學係列教材:社會性發展(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21世紀心理學係列教材:社會性發展(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