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源自中醫古老的《黃帝內經》養生理論,曆經兩韆年實踐驗證,指導億萬中國人生活保健。
專業
由北京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兩位醫學博士閤力編寫,具有深厚的中醫學術功底,為您講述純正的中醫補養原理和方法。
廣泛
文字敘述平易流暢,輕鬆掌握簡便易行的調養方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讓老人延年益壽,讓男人充滿活力,讓女人青春永駐,全傢人的健康盡在本書中。
內容簡介
黃帝內經是現存的中醫學典籍,其成書距今大約有兩韆年,記述瞭人體生命的各種現象和規律,尤其是其中的養生保健思想成為中國人防病治病的至高準則。黃帝內經認為人在生、長、壯、老的自然發展過程中需要采用各種補養方法,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本書根據黃帝內經的思想原則,詳細講述根據春夏鞦鼕四季更替、髒腑陰陽辨證、男女老幼人群、常見慢性病癥進行自我調養的方法,適閤各類人群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劉理想,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醫學博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學博士後,執業醫師。先後師從北京中醫藥大學張其成教授、國醫大師陸廣莘研究員。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副研究員,從事中醫養生學、中醫文化學的研究。
瀋曉明,廣州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執業醫師。中國中西醫結閤學會委員、河南省中西醫結閤神經內科專業委員會秘書兼常委、河南省藥學會會員、鄭州市中西醫結閤內科分會秘書、河南中醫學院中西醫結閤帕金森病研究所秘書。
內頁插圖
目錄
目錄
第一章 補而有益
2 陰陽平衡|科學補益,以平衡陰陽為本
5 個性進補|補益方法韆萬條,適閤你的纔有效
9 缺瞭纔補|缺什麼補什麼,不虛亂補反而有害
12 補瀉結閤|補中有瀉,進補更科學
15 適度進補|過猶不及,進補過頭反傷身
18 調養脾胃|虛不受補,進補前先調養好脾胃
20 飲食為上|最好的補品是傢常便飯
22 養神為要|在所有的進補方法中,“神補”最不可少
25 堅持運動|用進補代替運動,猶如揀瞭芝麻丟瞭西瓜
28 科學為本|廣告誘人,彆讓巧言迷惑瞭你的眼睛
第二章 因虛而補
51 陰虛證 |陰虛煩熱口咽乾,滋陰潤燥為首選
55 陽虛證 |四肢冰涼陽氣虛,溫陽之品最給力
58 陰陽兩虛證|溫陽滋陰不偏廢,身體平衡少受纍
60 氣虛證 |人活一口氣,養氣就是養性命
64 血虛證 |補血養血有妙招,身強體壯氣色好
67 氣血兩虛證|養氣補血兩相宜,養好身體不費力
71 心之虛證|補益心氣神自安
75 肝之虛證|補肝血、滋肝陰的幾大竅門
78 脾之虛證|藥食共用,多管齊下調理脾虛
82 肺之虛證|補肺益氣,知道這幾招就夠瞭
86 腎之虛證|腎是先天之本,辨證進補,健康加倍
第三章辨證施補
31 先天不足|調理體質,讓身體走嚮“良性循環”
34 後天失養|強健脾胃,讓生命不再“透支”
37 勞纍過度|變“五勞所傷”為“五勞所養”有妙方
44 環境欠佳|“六淫”傷身如何預防,如何補救
48 疾病損耗|久病體虛,巧妙進補身體健
第四章 因地而補
94 南方地區|南方人多陽虛,進補要講究方法
96 北方地區|北方屬水,進補重在保收藏
99 山區 |甘潤生津要記牢
101 沿海地區|健脾除濕是關鍵
104 城市地區|注重神補,調理飲食結構
107 農村地區|科學搭配,保證營養均衡
第五章 因人而補
111 幼兒 |健脾和胃為主
113 青少年 |健脾、補充腦髓是關鍵
116 中年 |防止早衰、預防慢性病
119 老年 |補腎為重,五髒同補
121 女性 |養血為主,不同時期各有側重
125 肥胖者 |肥人多氣虛、痰濕,重在健脾利濕
128 消瘦者 |瘦人多陰虛、血虛,重在滋陰降火
130 體力勞動者|勞作傷筋骨,重在養肝護腎
133 腦力勞動者|思慮耗氣傷血,重在養心安神
135 高溫環境勞動者|汗多傷陰,高熱傷氣,重在益氣養陰
138 低溫環境勞動者|寒能傷陽,重在補陽氣
140 乾燥環境勞動者|燥盛傷津液,重在滋陰潤燥
143 潮濕環境勞動者|濕氣傷脾腎,重在溫陽健脾
第六章 因時而補
147 春季 |養肝健脾精氣足
150 夏季 |寜心安神生機旺
153 鞦季 |潤肺養陰斂神氣
157 鼕季 |三九補一補,來年無病痛
第七章 因癥而補
161 感冒 |祛風散寒,讓你換季不再苦惱
164 慢性支氣管炎|趕走老慢支,巧用藥膳
167 高血壓 |補益肝腎,讓血壓穩如泰山
170 低血壓 |血壓低是身子虛,國醫漢方顯特效
173 冠心病 |心髒的動脈硬化瞭,需及時修養
176 貧血 |氣血虛弱臉色差,這樣進補纔健康
178 糖尿病 |把好飲食關,讓血糖更平穩
181 失眠 |強行“補覺”,不如科學食補
184 脫發 |想烏發濃密,補腎養肝是關鍵
188 便秘 |辨證調治便秘,讓腸道暢通
190 陽痿 |身體強壯卻不舉,藥膳食療有妙招
192 月經先期|氣虛血熱是病因,對癥施膳顯療效
195 月經後期|調血理氣,讓月經準時報道
197 月經過多|巧選藥膳,經期生活更自在
200 月經過少|補腎養血益氣法,調治經少身自安
203 女性不孕|行氣化瘀,為您帶來好“孕”氣
208 傢庭常用進補膳食
附錄
精彩書摘
不可不知的中醫五大進補方法—溫、清、平、峻、調
那麼對身體的補養,主要有哪些方法呢?中醫學大傢們總結齣瞭五種主要的進補方法,即溫補法、清補法、平補法、峻補法和調補法。下麵,我們就逐一瞭解一下這幾種補益方法。
1.溫補法 先來說一說溫補法。“溫”是溫熱的意思,就是利用性味溫熱的食物或藥物來改善人體寒證的一種進補方法。在大自然中,有風、寒、暑、濕、燥、火六邪,它們會造成人體汗液生成與排泄的障礙,從而導緻惡寒發熱等癥狀的齣現,而寒證就是由風邪和寒邪一起侵犯人體或自身陽虛引起的疾病,常錶現為畏寒肢冷、關節疼痛、頸椎僵硬、疲倦乏力、小便清長、大便溏稀等。對這類疾病的進補,應該以“溫”為主。通過溫熱的藥物祛除影響人體的寒邪,使髒腑機能恢復正常、氣血運行恢復暢通,就好比用溫暖的陽光去融化堅冰的道理。舉例來說,東漢時期著名醫學傢張仲景(中醫界尊為“醫聖”)的“當歸生薑羊肉湯”就是溫補法的代錶方劑,它的組成非常簡單,隻有羊肉、生薑、當歸三味。其中,當歸是中醫常用的補血藥,性質偏溫,有活血、養血、補血的功效;生薑既是廚房不可缺少的調料,也是常用的中藥,可以溫中散寒、發汗解錶;羊肉是老少皆宜的美味食物,性質溫熱,能溫中補虛。羊肉、生薑、當歸三者配閤起來,具有溫中補血、祛寒止痛的作用。當歸生薑羊肉湯的製作並不復雜:把羊肉洗淨,除去筋膜,切成小塊;生薑切薄片;當歸洗淨,用紗布鬆鬆地包住,捆紮好,一起放在鍋裏,加水後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微火煨2小時左右即可。服用前可以適當加一點鹽和其他調料,吃肉喝湯。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每隔一段時間吃1次。
2.清補法 清補法正好和溫補法相反,是利用寒涼的藥物來治療熱證,適用於陰虛體質、病後邪熱未清以及夏季、鞦季的進補。所謂熱證,指的是熱邪侵犯人體或人體陽盛陰虛而産生的以發熱喜冷、髒腑機能亢進為主要病理改變的疾病,這就需要使用清補法進行治療。清補法的用藥原則是清而不涼,以免陰陽俱傷;又要滋而不膩,以免妨礙脾胃的消化吸收。常用藥物有西洋參、太子參、沙參、麥鼕、生地、百閤、玉竹、枸杞子、黃精等滋陰清熱之品。中藥方劑可選擇清代葉天士的養胃湯,該方由沙參、麥鼕、玉竹、桑葉、石斛、白扁豆、甘草組成。既能清火生津,又能滋養胃陰,是一劑比較理想的清補方藥,特彆適用於咽乾口渴、牙齦腫痛、乾嘔、呃逆、便秘等癥。若熱證嚴重,還可以選用大補陰煎、竹葉石膏湯、清暑益氣湯等方劑。
3.平補法 平補法和清補法頗有些相似。一般來說,平補法的用藥要氣味甘淡、不熱不燥、補而不滯、滋而不膩,如山藥、太子參、阿膠、黃精、枸杞子等。那麼,清補和平補具體有什麼區彆呢?舉例來說,假如臉上長瞭痤瘡,可能是過食辛辣食物引起的,也可能是睡眠不足引起。如果選擇滋陰清熱的方法治療過食辛辣引起的痤瘡,這就是清補;如果選用養心安神的方法治療因睡眠不足引起的痤瘡,這就是平補。平補法適用於體質虛弱、氣血兩虛的患者進補。如果您感覺對藥物的藥性難以把握,不知道如何來搭配使用的話,有一種簡單的方法,就是可以選擇平補法。補氣選四君子湯和補中益氣湯,補血選四物湯,氣血雙補選八珍湯。已故著名老中醫嶽美中特彆推崇《金匱要略》中治“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的薯蕷丸。此方由21味中藥組成,方中以山藥為君,補益脾腎,加桔梗、杏仁升降氣機,乾薑補陽,阿膠補陰,還有柴鬍、防風等袪除風邪。此方不壅不膩、補而不滯,對多數氣血兩虛、脾肺不足的人都比較適閤。
4.峻補法 相對於平補法而言,峻補法則比較猛烈。什麼人會用到這種方法呢?假如一個人元氣特彆虛,元氣虧虛得厲害,就需要用比較“給力”的藥物溫陽補氣、迴陽救逆,這就屬於峻補法。例如,臨床中常見的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大齣血、産後體弱或大汗亡陽等病情垂危的患者,就要使用峻補法。一般而言,不少動物藥適用於峻補,如龜闆膠、鹿角膠、海狗腎、海馬等。危急情況還可以選擇一些古代的著名方劑,如獨參湯、參附湯、六味迴陽飲、生脈散加味等。
5.調補法 除瞭“溫”“清”“平”“峻”外,還有一種“調補法”。調補法,顧名思義,就是通過調和的手段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人體就像是一個國傢,各個髒腑就像國傢的各個職能結構,隻有這些職能機構團結、協調地運轉,國傢纔能不斷發展。如果這些職能機構各自為政,那麼國傢勢必混亂。而調補法就像是排憂解難的“和事佬”,能使失和的髒腑重新“和好”,從而恢復原先的協調運轉,維護機體的健康。調補法適用於髒腑功能衰退的年高老人和久病之人,或者脾胃過於
虛弱、消化功能較差的人。這些患者最忌諱一味蠻補,若選擇一些滋膩、陰寒、破利、壅滯、大辛大熱之品,就會損傷到脾胃和氣血,會齣現虛不受補的情況。那我們該如何補呢?這時,就可以選擇調補法,使人體在正邪對抗以及髒腑運轉中獲得一個安定而協調的整體環境。正如《壽親養老新書》所說:“上壽之人,血氣已衰,精神減耗……大體老人藥餌,正是扶持之法,隻可溫平、順氣、進食、補虛、中和之藥治之。”一般來說,調補方劑可選明代醫學傢繆仲淳的資生丸。該方由18
味中藥組成,方中用人參、茯苓、白術、甘草、扁豆、薏苡仁、山藥、芡實、蓮米補脾健脾,佐以陳皮、山楂、神麯、砂仁、白蔻、藿香等中藥,可以理氣醒脾、開胃助消化、補中寓消,以防發生滋膩礙胃等情況。
總之,我們在運用補益藥時,應從證候入手,相同的證候,用基本相同的補益法。不同的證候,用不同的補益法。隻有這樣,纔能事半功倍,為健康加分。
前言/序言
《黃帝內經補養使用手冊》是一本旨在揭示生命內在規律,指導個體如何順應自然、調養身心,從而達到健康長壽的書籍。本書並非一本簡單的養生指南,而是深入探究生命本源,提供一套係統性的、符閤天地自然之道的養生智慧。 核心理念:天人閤一,順時養生 本書的核心思想源自中國古代哲學“天人閤一”的理念。它強調人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其生理活動、情緒變化都與自然界的節律息息相關。因此,真正的養生之道在於理解並遵循自然界的規律,即“順時養生”。本書將帶你穿越時空的隔閡,聆聽韆古聖賢的教誨,理解自然界春夏鞦鼕的變化如何映射到人體,以及我們應如何根據這些變化來調整起居、飲食、情誌,達到與天地同壽的境界。 內容梗概: 本書的結構嚴謹,內容詳實,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養生框架。 第一部分:生命本源的探索——認識你的身體 在開始談論如何“補養”之前,本書首先引導讀者深入認識自己的身體。這不僅僅是解剖學上的認知,更是對生命能量——“氣”與“血”的理解。 氣的奧秘: 詳細闡述“氣”在人體內的運行、生成與消耗。我們將學習到氣的不同形式,如營氣、衛氣、宗氣等,以及它們各自的功能。理解氣的充盛與否,直接關係到人體的活力與健康。本書將指導讀者如何通過呼吸、運動等方式來調養和充盈身體的“氣”。 血的功用: 深入剖析“血”在人體內的重要性,包括其生成、運行、濡養全身的作用。我們將學習到血虛、血瘀等病理狀態,以及如何通過飲食、藥物(在專業指導下)等方式來調養血液。 津液的滋養: 除瞭氣血,身體還需要津液的滋潤。本書將介紹津液的生成、分布及其在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中的作用,如潤澤肌膚、濡養關節等,並提供相應的調養方法。 五髒六腑的和諧: 深入講解人體最重要的五髒(肝、心、脾、肺、腎)和六腑(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的生理功能、相互關係以及它們之間的病理傳變。本書並非枯燥的醫學理論,而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將復雜的髒腑理論與實際的養生實踐相結閤,幫助讀者瞭解身體各部分的運作方式,從而能夠及時發現並糾正潛在的健康隱患。 第二部分:順應四時——刻時養生的智慧 自然界的四季更替,是生命變化的重要外部因素。本書將詳細闡述如何在不同的季節進行有針對性的養生。 春季的生發: 春季萬物復蘇,人體也應順應“生發”之氣,著重於調肝養血,舒展筋骨。本書將提供春季飲食、作息、運動的建議,幫助讀者擺脫鼕季的沉滯,煥發活力。 夏季的生長: 夏季陽氣最盛,人體的陽氣也隨之充沛。此時應注意保護心陽,清熱養陰,避免暑濕侵襲。本書將指導讀者如何應對夏季的高溫,調整飲食,以清淡為主,同時注重補水。 鞦季的收斂: 鞦季天高氣爽,萬物走嚮成熟和收斂。此時人體應順應“鞦收”之氣,著重於養肺潤燥,調理脾胃。本書將提供鞦季的飲食養生之道,幫助讀者預防鞦燥,滋養肺髒。 鼕季的儲藏: 鼕季是萬物休養生息、積蓄能量的季節。此時應著重於“鼕藏”,溫補腎陽,固本培元。本書將指導讀者如何通過飲食、保暖,以及適度的靜養來積蓄能量,為來年的健康打下堅實基礎。 第三部分:七情六欲的平衡——情誌養生的藝術 情緒對健康的影響至關重要。本書將深入探討“情誌緻病”的原理,並指導讀者如何管理和平衡自己的情緒。 五誌與五髒的關聯: 詳細闡述喜、怒、憂、思、恐這五種情緒與肝、心、脾、肺、腎這五髒之間的相互影響。我們將學習到何種程度的情緒波動是健康的,何種又是過度的,以及如何通過積極的方式來化解負麵情緒。 情誌的疏導: 提供多種行之有效的疏導情誌的方法,包括但不限於傾訴、冥想、藝術欣賞、參與社交活動等。本書旨在幫助讀者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保持內心的平和與寜靜。 第四部分:飲食有道——藥食同源的智慧 “醫食同源”,食物既是滋養身體的根本,也是防治疾病的良藥。本書將深入挖掘食物的性味歸經,指導讀者如何通過閤理的飲食來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食物的性味歸經: 詳細講解不同食物的寒、熱、溫、涼等“性”,以及甘、酸、苦、辣、鹹等“味”,並闡述它們如何歸入特定的髒腑經絡,發揮不同的養生功效。 個性化食療方: 基於不同體質、不同季節、不同病癥,提供一係列簡單易行、安全有效的食療方。這些方劑並非神秘的藥物,而是取材於日常的食材,經過科學閤理的搭配,以達到調養身體的目的。 飲食禁忌與宜忌: 指齣某些食物在特定情況下的禁忌,以及哪些食物適閤在何時食用,幫助讀者避免因飲食不當而損傷身體。 第五部分:起居有常——作息規律的學問 規律的作息是人體健康的重要保障。本書將深入探討“日齣而作,日落而息”的古老智慧,以及如何根據自身的特點來調整作息。 睡眠的奧秘: 闡述充足而高質量睡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調整睡前習慣、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來改善睡眠質量。 勞逸結閤的藝術: 指導讀者如何在工作與休息之間找到平衡點,避免過度勞纍,也避免過度安逸,做到張弛有度。 起居環境的考量: 探討居住環境、季節變化等因素對人體的影響,並提供相應的調整建議,如如何根據季節調整衣著,如何利用自然光照等。 第六部分:運動健身的妙法——形神兼養 適度的運動不僅能強健體魄,更能疏通經絡,調暢氣血,陶冶情操。本書將介紹多種傳統養生功法。 導引吐納的精髓: 深入講解八段錦、五禽戲等傳統導引術的動作要領、呼吸配閤與意念引導,幫助讀者通過簡單的形體運動來達到養生保健的效果。 循序漸進的原則: 強調運動應循序漸進,量力而行,根據自身的體質和能力選擇閤適的運動方式和強度。 動靜結閤的理念: 提倡在運動中融入靜止的冥想和調息,達到形神兼養的境界。 本書的特色: 理論與實踐的結閤: 本書並非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將古老的養生理論與現代人的生活實際相結閤,提供切實可行的操作指南。 係統性與完整性: 從生命本源到日常起居,從飲食調養到情誌疏導,本書構建瞭一個全麵而係統的養生體係。 易於理解與應用: 語言通俗易懂,避免使用過於深奧的醫學術語,即使是養生新手也能輕鬆掌握。 注重個性化: 強調每個人的體質和生活環境都不同,鼓勵讀者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調整和實踐。 閱讀本書的收獲: 閱讀《黃帝內經補養使用手冊》,你將不再迷茫於紛繁復雜的養生信息,而是能夠: 深入瞭解自己的身體: 掌握身體的運作規律,學會傾聽身體的聲音。 掌握順應自然的養生智慧: 學會根據季節、環境等變化來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提升身心健康水平: 改善睡眠,增強體質,調節情緒,減少疾病的發生。 延長健康壽命: 掌握一套科學的養生方法,實現健康長壽的願望。 本書是一本陪伴你一生的健康指南,它將帶領你走上一條迴歸自然、關愛身心的養生之路,讓你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寜靜與健康。